2007年2月21日 ' x* L! ~3 Z( ~* P- T, G 6 c4 Y4 a* S- a6 A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十七大前夕,中国党内改革派理论家公开发表言论大胆的文章,提倡民主,呼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9 R" {( S; U% u% L W2 ?3 F
' I ^, T5 o6 G
*海外舆论的观察与期望*& x9 R+ m: {( e) X/ [) _& ~6 p) F2 j
& Q0 C" l% N, D( r( j: u海外媒体注意到,在十七大前夕,中国党内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斗空前激烈。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公开赞赏西方强国的民主崛起之论,随后温家宝又签署《国务院令》,宣布在奥运期间放宽对外国记者采访限制,继而又宣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扩大公民知情权等,让海外舆论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产生期望。 ( z! k$ t! Q. {, h" `8 p% \* a" f. O0 C
*禁书风波* % h q# F% g# N t! z: J0 P3 m , o0 ?- ~# c2 w; t, c然而,在今年1月11日全国图书定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以宣读方式公布了一份“2006出版违规书选”,“违规”出版社被点名,章诒和的《伶人往事》等作品有的被禁止再版,有的被禁止发行,有的出版社受到处罚。邬书林被海外媒体列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保守派人物,他的禁书的决定被中国问题观察家解读为党内保守派势力的反扑。! u( @) d7 {( A' h* Z- h
0 ~# x. |- m$ M& y. L' ~" ?4 m在邬书林禁书风波之后,《北京日报》首发“民主是个好东西”,接着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全文刊发,并且被各个网络媒体争相转载,海外舆论纷纷猜度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否代表中共高层的观点。% ?! P% z. x; r* _" v0 q
7 \5 V1 v# _3 S# {& g0 D*前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4 ^7 N' B5 r+ k+ k* p! s
0 d, V( b- h/ i1 X
2月20号,春节刚过,中国国内的改革派理论家发表了另一篇言论更加大胆的文章,受到海外舆论的广泛关注。据纽约出版的《世界日报》星期二报导,每次中共举行党代表大会之前,中共党内各派力量都会就改革方向及速度展开激烈论战,并试图影响中共最高层的政策取向。 / ]1 P% b2 | j# A9 c `5 f% c6 s% b& I# r$ m
党龄超过60年的前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在最新一期的理论刊物炎黄春秋发表长文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贪污腐败、贫富悬殊等坏现象,使党内“左派”趁机利用群众的不满,从根本上否定改革开放,鼓吹回到毛泽东时代。/ c6 ?3 B9 C2 S( R, K( \( e" M5 {
8 P7 x2 |* c4 t5 I
*《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y7 F0 v M7 q1 x8 L/ x8 M& H' L: Y0 z, f9 H
谢韬的文章题目是《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辛子陵〈千秋功罪毛泽东〉艺术所撰序言》。谢韬在谈到共产主义理想的时候提出,根本就没有什么共产主义大目标,这是一个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年提出来晚年抛弃的命题。文章还援引前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侄女柳芭的回忆录说,勃列日涅夫曾经对他的弟弟说,“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6 W5 h6 }) m" S1 W
1 X2 `5 u( `, c" @. @谢韬在文章中还提出了一个现象,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中国理论家的思索。谢韬说:“我常常想,德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得马克思,俄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得列宁,就像我们比外国人更懂得孔夫子一样。为什么德国人扬弃了的马克思主义不适合现实生活的部份、为什么俄国人抛弃了的列宁主义,而我们要当作神物供奉着?当作旗帜高举着?”2 P. q3 m/ i ^8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