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y A5 A0 |+ b. h程不时认爲:「‘运十’的一些技术平台如机身等至今仍然具有利用价值。」 6 D9 k ?5 c- T. F. @ ( I2 E4 s6 H$ d/ P" e但对于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将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运十」的技术,《商务周刊》采访的多名论证组成员,包括与程不时在多数问题上意见一致的几位专家,均表示可能性非常小。除了由于37年的历史恩怨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运十」的技术平台和技术人才已经耗散殆尽。4 ]2 ~4 S% h0 F g3 e( a$ S
# K9 p5 K2 v' c( @2 n. D1 w: {: x大飞机的「心脏」和「外衣」 5 i: H7 s" M0 a0 ]# a* p& d+ Y. w% j* V% Y2 Q! Z o, E
崔德刚提出的10项关键技术,有业内人士向《商务周刊》指出,很多属于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而发动机和新材料,尤其是复合材料技术,才是目前我国发展大型客机专案的最大技术障碍」。9 n& S* Z- r3 Z4 @
3 m0 h! [) i- p- F* C' c& @0 C$ F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航空技术所副所长刘景刚采访中向《商务周刊》承认,目前我国民用发动机的技术基础较差,技术储备不足,前期的技术基础工作没有做好。( F3 I! A+ x2 Z# G$ [% L
4 T- E/ K% j% n, e) f- F
由于我国发动机长期以来受军品研制影响很大,管理上和经费投入上过于偏重「型号牵引」,在「技术推动」方面做得很不够,技术基础工作不到位,通常是有了飞机型号才开始相应发动机的研制,对发动机和飞机机体的研制周期差异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做到发动机研制先行。8 B2 Z8 m# v2 f+ S* B: Q3 p
- C) Z% L+ H" M" n5 ~刘景刚介绍说,尽管我国在军用发动机技术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但要想实现「军改民」,前提条件是已经具备或有能力研发出相应级别民用发动机所需的特有技术。而在这一点上,我国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未来中国的大型客机的发动机心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被国外産品所占据。 0 R& W7 B+ _0 X* w7 N' j# {! @3 I! G3 @9 O$ H
「我曾经考虑过军用发动机改民用发动机,但是我们要搞就得从设计核心机开始重新搞过,否则搞出来的发动机在匹配上会有问题。」刘景刚对《商务周刊》说。! ~4 j& k1 m0 N$ p
# [) D X; l! L& U$ n& m! d! m& j! ^ Q; ^
据《商务周刊》得到的消息,由于民用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远超过大客机研制周期,大客机最初的动力基本上将装配国外发动机。 j+ E& U9 N0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