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RHAF Seminar 30 (12.05)-余建华教授: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外交+德国之声报道 [打印本页]

作者: paradoxfishbear    时间: 2007-4-26 22:42     标题: RHAF Seminar 30 (12.05)-余建华教授: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外交+德国之声报道

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外交

主讲人:余建华教授

余建华教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新华社上海分社咨询专家。现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全球油气战略”负责人。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国际油价如狂飙突起,连创新高,低油价时代转瞬间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9.11以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到中国西邻的“颜色革命”,围绕世界油气宝库的中东、中亚地缘政治经济争夺扑朔迷离。已经成为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和第三石油进口大国的中国,不仅事实上已经无法置身于高油价时代的大国能源战略博弈格局之外,从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的一波三折,到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僵局;从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无功而返,到中哈能源合作的成功推进,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议题;而且在国内的确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难以绕过的“能源瓶颈”,更承受着“十一五”期间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艰巨使命。


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当今世界主要能源,尤其是石油是世界第一能源,而我国目前的能源瓶颈也主要是石油安全问题,因此本讲座以世界石油形势和中国国际油气战略为主要内容,力求知识性、普及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讲座内容提纲


一、国际石油总体供求态势
二、高油价时代的降临
三、大国能源战略博
    在此节穿插海湾、里海油气竞争,颜色革命与俄乌天然气争端等油气政治热点
四、中国能源困境
五、国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外交
    在此节解析东海与南海争端、马六甲问题、俄远东油管、优尼科并购热点事件

时间:2007年5月12日,星期六
  13:40-15:00 讲座;
  15:00-15:30 提问及讨论时间。
  15:30--------- 自由交流。

地点(点击查看)Auf dem Huegel 653121,Bonn-Endenich

交通(点击查看)Bonn HBF621623Auf dem Huegel (Endenich) 并前行20m638,800,843,845在  Auf dem Huegel下,回走50过红绿灯后左转并前行80m634Frongasse下,然后回走过十字路口后步行200米。


  联系电话:邓志新 0176 24571562,俞文涛 0173-2196814 (19-23pm或周末)
  电子信箱: dengzhixin@rhineforum.org, wanghc@rhineforum.org

附:
  莱茵论坛简介,点击进入;
  2006.5-2007.7月论坛活动(含讲座和参观/游览)安排,点击进入,可点击察看前30次活动情况;
  
莱茵论坛网站,点击进入.


[ 本帖最后由 paradoxfishbear 于 2007-5-14 21:20 编辑 ]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4-28 22:31

不错,国际政治研究方面的牛人。

还可参见:http://www.sass.org.cn/dozxy/more.jsp?sort=121&sortid=274&expertid=88&type=expert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民族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能源和反恐问题)、犹太学和中东、中亚、非洲问题以及亚欧关系等领域的研究。
基本介绍余建华,男,1963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法政学院。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副所长,另担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史学会秘书长、上海欧洲学会理事、上海市青联委员等职。已出版个人专著《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民族主义、国家结构和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和合著《犹太民族复兴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犹太人在中国》(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版)《各国历史寻踪》(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犹太之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和《从丝绸之路到亚欧会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等多部。1992年以来数次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奖和论文奖。

摘自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7-4-28 23:41 编辑 ]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3 21:17

鉴于感兴趣的人较多,建议参加的朋友回个帖以便于统计。
作者: 往事已如烟    时间: 2007-5-7 22:41

老实说, 对于关注时势的人来说, 讲座内容基本没有什么新意.
作者: 冰雨人生    时间: 2007-5-8 06:42     标题: 顶~~

关注时势自然也要多方面关注~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11 22:20

原帖由 往事已如烟 于 2007-5-7 23:41 发表
老实说, 对于关注时势的人来说, 讲座内容基本没有什么新意.



其实现在的绝大部分东西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
如果是新闻的话,互联网上一般是介绍发生了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有的发生了,有的还没发生,将来又会如何发展,专家的分析就给我们一个了解的机会。
作者: 往事已如烟    时间: 2007-5-12 00:33

原帖由 wamway 于 2007-5-11 23:20 发表



其实现在的绝大部分东西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
如果是新闻的话,互联网上一般是介绍发生了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有的发生了,有的还没发生,将来又会如何发展,专家的分析就给我们一个了解的机会。


一个经常关注时势的人, 当然也知道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了. 而且, 并不只有新闻可看, 还有评论可读.

从地缘经济政治和各国的战略取向来看, 清清楚楚, 无非就是利益的聚合离散, 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这种事情一千年前是这样, 一千年后还是这样, 唯一变的, 就是多了些墓碑, 多了些牌坊.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12 10:07

原帖由 往事已如烟 于 2007-5-12 01:33 发表


一个经常关注时势的人, 当然也知道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了. 而且, 并不只有新闻可看, 还有评论可读.

从地缘经济政治和各国的战略取向来看, 清清楚楚, 无非就是利益的聚合离散, 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这种事 ...



太佩服阁下的心境了。
春秋战国时说客们的纵横捭阖是非常令人佩服的,觉得现在也没几人能赶上他们。


曾经流传着一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常常到处演讲,于是就请了一个司机。
普通的司机通常都在车上休息,不过这个司机很有好学之心,爱因斯坦在讲课他就在面听。
过了半年以后,有一天司机跟爱因斯坦说:你讲的那一套我都学会了。
爱因斯坦大笑说:我讲的那些都是很专业的,你怎么学得会?不然你说给我听看看。
司机就从头到尾讲了一遍给爱因斯坦听,讲的很好。
爱因斯坦心想:我这么久才想出来的理论,你开了半年车就都给我学会了。
心理很不平衡,于是就说:好,那改天你穿我的衣服上去演讲,我穿你的衣服在下面当司机 ,这样你敢不敢?
司机就说:好呀,试试看。
于是有一天司机就穿爱因斯坦的衣服上去演讲,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讲得很好,听众在台下 一直鼓掌,然后就有一个观众问了一个很深入,很专业的问题。
爱因斯坦心想:呵呵,这下子司机下不了台了。
没想到司机说:你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为了证明它有多简单,我叫我的司机给你回答就好了。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7-5-12 11:13 编辑 ]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12 10:23

原帖由 往事已如烟 于 2007-5-12 01:33 发表


一个经常关注时势的人, 当然也知道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了. 而且, 并不只有新闻可看, 还有评论可读.

从地缘经济政治和各国的战略取向来看, 清清楚楚, 无非就是利益的聚合离散, 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这种事 ...



有了网络的世界人们眼界大开,但这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来德国学习,研究和讲学。这也是莱茵论坛创立的初衷,所以我们邀请多方面专业人士做客畅谈并欢迎各路英雄参与研讨。

阁下的见地虽然与我不同,但很明显阁下不是人云亦云的类型,非常欢迎你参加莱茵论坛研讨交流看法。
作者: 往事已如烟    时间: 2007-5-12 21:21

原帖由 wamway 于 2007-5-12 11:07 发表



太佩服阁下的心境了。
春秋战国时说客们的纵横捭阖是非常令人佩服的,觉得现在也没几人能赶上他们。


曾经流传着一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常常到处演讲,于是就请了一个司机。
普通的司 ...


如果你把我比作那个司机大哥的话, 你的心胸也未免太狭了一些.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12 22:10

原帖由 往事已如烟 于 2007-5-12 22:21 发表


如果你把我比作那个司机大哥的话, 你的心胸也未免太狭了一些.



误会了,而且司机大哥也不是你理解的笨或怎么的。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说在专家面前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外行,参加讲座的绝大部分都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个课题。所以我们在专家面前就像那个司机一样,熟悉但不一定深入理解。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我们不是同行的话,在你的专业或专攻面前我是门外汉,反之如果你不是博学家的话你对我研究的东西也不可能有深入理解。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7-5-13 21:46

不过这个题目总体上来看有些太敏感 俗话说外交无小事,所以不管是谁如果涉及到政治问题还是谨慎一些。
作者: paradoxfishbear    时间: 2007-5-14 20:15     标题: 德国之声的报道出来了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514183,00.html
中国能源问题: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莱茵论坛研讨会成员


上个周六(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教授作客波恩莱茵论坛,作了一个题为《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外交》的热点论题报告。余教授本人也是国家哲社科基金项目“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和上海市哲社科规划课题“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全球油气战略”的主要负责人,深谙大国石油战略博弈以及中国能源外交的现实困境。其报告以事实为依据,呈述主要观点如下:油价飞涨不能归罪于中国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对此,国际舆论界较为主流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腾飞所带来的旺盛的能源需求是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样一种相当片面的论调,余建华教授分析指出,油价迅速上涨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包括世界经济复苏、伊战之后中东等地恐怖主义回潮、部分产油国政局不稳、石油期货市场虚高、OPEC剩余产能不足等等。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还不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0%,近两年虽然进口的相对增幅较大,但绝对增长仍比不上美国。

余教授说:“我举一个例子,近来国际上把非洲内乱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指责中国从当地大量进口石油,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但实际上今天非洲出口的石油中,有33%输往美国,36%输往欧盟,中国只占8.7%左右。让中国承担大部分的舆论压力是很不公平的。而且,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又怎能把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归罪于中国?”

余教授认为,现今油价高涨实际上也跟国际买家关注中国有关,他们看到中国大量买油,在做石油战略储备,就把油价推动上去,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那种认为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中国进口增加便减少了别人进口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余教授说,“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既然中国和美国、欧洲一样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买家,那么如果是要维护能源格局的稳定,中美欧就应该共同努力,而不是简单地指责中国。实际上,高油价对于中国经济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2006年,中国为进口石油多花费40%的外汇,成品油更是增加了一倍。所以,中国也不希望油价无限制地高上去。”

能源问题是制约和平发展的一大瓶颈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余建华(莱茵论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能源进口国。虽然中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储备大国,但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而且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另外,中国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短缺问题将日益成为高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余建华表示,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开源节流。目前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制定了要到21世纪中叶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是石油需求。根据近来各方面的预测,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到2020年很有可能达到50%-60%,与美国目前的58%相当。

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格局是:中东约占45%;非洲31.5%;俄罗斯10%左右。这些地区政治因素也将影响到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目前,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为应对这一风险,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基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尽可能扩大购油的渠道,开展油气外交,并设法保证运输线的安全;其二是加大石油储备。如南堡油田所在地将成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余建华称,在能源发展道路上,目前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越来越多的挑战,产生了一个能源、经济、环保之间的三角关系。这个问题是相互联动的,被称为是3E问题(Energy, Economics, Environment)。中国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3E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另外,从国际层面上来讲,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使中国石油安全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广泛参与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实施维护石油安全的对外战略,以确保中国石油供应安全。

中欧能源关系合作大于竞争

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顶级的能源消费大户,国际上因此而有人认为,中欧之间的能源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将随着中国能源进口增长而愈加激烈。对此,余建华表达了相反的意见。他说:“我认为欧洲现在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能源秩序和国际能源格局。这一点不仅由能源资源国影响,也由能源消费国来影响。”

去年,在圣彼得堡八国峰会上,各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北京也举行了一个中印日韩美五国能源部长会议,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理性的、积极的信号,即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将进一步加强对话与互利合作,共同促进节约石油、提高能效,加强能源技术合作研究与共同开发,注重能源环境保护。这表明,各国固然会有矛盾,但是可以用一种互利共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包括伊朗核危机。余教授称:“事实表明,欧盟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在节能、增效,开发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这是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的一个很好的资源。所以我认为合作前景是很广阔的,合作关系远远超过竞争。”



基本介绍

余建华,男,1963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法政学院。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另担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等职。已出版个人专著《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民族主义、国家结构和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和合著《犹太民族复兴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犹太人在中国》(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版)《各国历史寻踪》(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犹太之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和《从丝绸之路到亚欧会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等多部。1992年以来数次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奖和论文奖。



亚思明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14 22:04

原帖由 paradoxfishbear 于 2007-5-14 21:15 发表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514183,00.html
中国能源问题: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http://www.dw-world.de/image/0,,2513801_1,00.jpg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 ...



虽然很多也能在别的网上查到,但也有一些建设性的提法,比如中欧能源关系合作大于竞争等。

希望更多的专家做客莱茵论坛,并介绍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

学生学者都应该关注时势,以便将来为社会贡献力量(换句话说找到合适的工作位置或从业方向)。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6-15 21:53     标题: 上海社科院报道:欧亚所副所长余建华教授在德国“莱茵论坛”发表演说

上海社科院报道:欧亚所副所长余建华教授在德国“莱茵论坛”发表演说



5
月12日,我院欧亚所副所长余建华教授应邀在德国“莱茵论坛”做了题为“世界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外交”的演讲。他借用多媒体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世界能源格局、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其背后的原因、大国能源战略搏弈和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等问题,尤其是对中国能源外交及中欧能源合作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解说。听众们提问非常踊跃,余教授也作了很好的应答。此次演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会后,余教授在接受了德国最具权威的媒体之一——“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中,驳斥了国际上的“中国能源威胁论”的不实之辞,指出中欧能源合作大有作为。


链接
http://www.sass.org.cn/ws.jsp?sortid=1164&artid=17678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www.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