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Gubaidulina的音乐会Yuri Bashmet 暨 关于现代乐的一些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2 16:25     标题: Gubaidulina的音乐会Yuri Bashmet 暨 关于现代乐的一些交流

Sofia Gubaidulina: Viola Concerto - Yuri Bashmet pt.1

[flash]http://www.youtube.com/v/nvD2FUwZjD4[/flash]


Sofia Gubaidulina: Viola Concerto - Yuri Bashmet pt.2

[flash]http://www.youtube.com/v/PvYRYHgYaNI&mode=related&search=[/flash]


Sofia Gubaidulina: Viola Concerto - Yuri Bashmet pt.3

[flash]http://www.youtube.com/v/s49JmZG5rz8&mode=related&search=[/flash]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3 23:16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3 19:20


你喜欢现代乐啊?偶不太懂欣赏的说 有空教教俺怎样欣赏吧?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3 19:34

还没来得及写介绍呢,就被你抢了沙发坐了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3 20:00     标题: 回复 #3 fussfun 的帖子

是偶太心急了   
喜欢了解关于音乐的任何东西
你慢慢写好好写哈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3 21:58

说起Gubaidulina是会让我很激动,所以也只能慢慢的写。

先从音乐开始说起,我们家妈妈那边是很有音乐遗传天赋的,而我爸爸这边就不行了,五音不全那种。
我惨了,积极吸取了父母的缺点,因此对音乐基本上是比较木讷的。
虽然小时候好像很喜欢跳舞,其实和音乐没有关系啦,
没有音乐我一个人照例手舞足蹈,对了,小儿多动症而已...


虽然托了妈妈的基因福,额比额爸爸的五音不全还是要强点,但是绝对是没有明显天赋的那种,
所以学音乐常识学的很累,觉得比数学难多了啊。。。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勤、勤.....:sweatofwork:



因为么有天生的音乐细胞,所以俺对音乐的感觉主要是建立在理性认识上的。

实在是受到周围太多有音乐细胞人的刺激,所以一直暗暗的憋气,
等着瞧!俺不懂音乐吧,但是俺会懂音乐是个什么事!


没想到。。。日积月累的理性思考,反倒是歪打正着,无意间促成了我对现代音乐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3 23:03 编辑 ]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4 08:20     标题: 先从现象说起,介绍无调性吧(zt)

音乐要素漫谈--多调性和无调性

文:周小静

  在前两次的“走进圣殿”栏目中,我们谈了音乐中的调式与调性。今天我们来谈谈“多调性”和“无调性”。这两个词在二十世纪音乐范畴中常可见到,在过去时代则很少见,这是因为二十世纪的许多作曲家打破了传统的调式调性观念,采用了全新的音乐语汇。  对于习惯于古典音乐如十八、十九世纪欧洲音乐的人来说,多调性和无调性简直是难以忍受。什么是多调性呢?这就是在同时出现两个甚至三个不同的调性,比如一个大乐队,弦乐声部在C大调上演奏一条旋律,木管声部在E大调上演奏另一条旋律,它给人的感觉就会很奇特,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滋味。您还记得我们在介绍节奏这个要素时谈到的“复合节奏”吗?一个声部两拍子,另一个声部三拍子,它造成的感觉是多元化的、大空间的。多调性也是如此。现在请大家听一首巴托克的小提琴二重奏,它很短,只有33秒,但由于使用了多调性,听上去十分新鲜而且让人觉得趣味无穷。

巴托克小提琴二重奏,第27曲

[wma]http://www.tjcm.edu.cn/web/yycl/yyjt/zxj/mp3/bartok_44duos_27.mp3[/wma]


这种在不同声部中使用不同调性的所谓“多调性”手法,在二十世纪作曲家手下很多见,他们就是要打破原来的单一调性思维,造成更大的空间感和多元化的感觉。在十九世纪末也有些作曲家不满足让某个调性一统天下,他们不仅利用转调来造成变化,还加密转调的频率,有时候两个小节就转一次调,其结果是几乎听不出来有什么调性了。二十世纪的多调性与它不同的,是不在时间顺序上频繁转调,而是在同时出现不同的调,这种做法比频繁转调更大胆。  至于无调性,那就是更进一步地对传统的破坏了。我们曾经说过,一个调式就有一个特定结构,如主音、属音、下属音等等,音阶中的每个音各司其职,不得越位。在无调性音乐中,这种结构被彻底破坏了,无所谓主音、属音,他们成了无君无王的一群,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到任何一个方向,无所顾忌地让音乐在任何一个音上开始和结束。这种无调性音乐会使听惯了古典音乐的人无所适从,因为我们几乎没法子来哼唱这种旋律。现在就请大家来欣赏一首勋伯格的小曲,选自他的《五首管弦乐小曲》。您听听看有什么样的感觉。

《五首管弦乐小曲》第五曲,3‘‘27

[wmv]http://www.tjcm.edu.cn/web/yycl/yyjt/zxj/mp3/schoenberg_fivepieces_5.mp3[/wmv]

无调性的音乐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它无拘无束,因而也就有了极大的空间。我觉得它很象是二十世纪的抽象绘画,或是毕加索的变形画,原本具体严谨的物体或人物形态在这种画面上瓦解了,变得自由而新奇。 无调性音乐对于乐器演奏者来说,是有难度的,而对于歌唱者来说则更难,因为没有了习惯的调性依据,它很不容易唱准。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贝尔格的歌剧《露露》中的“露露之歌”,它的旋律有点像是说话,但绝不是瞎唱,而是作曲家尽心设计的。

[ 《露露之歌》2’14” ]  

您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有点受不了?曾有一些不喜欢二十世纪新音乐风格的人问那些手法奇特的作曲家,为什么写难听的音乐。而他们的回答是:我觉得这很好听。 这里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审美观不同罢了。你有权力喜欢或不喜欢。要知道,“美”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没有唯一的标准。 好了,关于调式调性、多调性和无调性,我们说的不少了,现在就结束这个话题吧。预告一下,在下次节目中,我们的话题是音乐的结构。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5 23:48 编辑 ]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4 16:31

MM 们一个个的爱好都那么高雅那么深奥,让俺们这些土包子们都插不上话了、、、、、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4 22:35

贴mp3只要点文本框上方的工具栏倒数第二个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贴上你的链接就可以啦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4 09:20 发表
...对于习惯于古典音乐如十八、十九世纪欧洲音乐的人来说,多调性和无调性简直是难以忍受。 ...

基本上到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春之祭]就已经是极限了。有两次被骗去听了,因为是小室内乐厅,中途不好退场,简直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煎熬得胜过任何酷刑 。就是所谓的无调性,发出很多刺耳的声响,混成一团,挑战人的听力忍受极限。 但是有时会突然来个神来妙笔,但绝不让你多沉醉,惊鸿一瞥般稍纵即逝,撩得你心痒,恨得你牙痒!现代乐感觉就是现代人心态的反映,狂躁,诡异,冲突,多种交杂的思绪,临近崩溃...诸如此类的情感...对它们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不能说喜欢,但是总觉得有神奇的吸引力在里面,所以很有兴趣了解。
多调性还可以,象巴托克那首还是挺好听的,不协调有时也可产生别样的极致美,但最起码各调内部还是协调的,偶品味比较古旧,但是感觉现代乐也是有好作品的,只不过是自己了解不够罢了,所以看到你的这个帖子很高兴,继续努力哈。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4 23:54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4 22:55

原帖由 Starfish 于 2007-7-4 17:31 发表
MM 们一个个的爱好都那么高雅那么深奥,让俺们这些土包子们都插不上话了、、、、、

好的音乐不分形式,属于每一个愿意感受它的人。
这几天网特破,mm贴的音乐貌似只能听到第一首,郁闷:gawp: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5 23:17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4 23:35 发表
贴mp3只要点文本框上方的工具栏倒数第二个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贴上你的链接就可以啦

基本上到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春之祭]就已经是极限了。有两次被骗去听了,因为是小 ...



主贴编辑过了,勋伯克(Schoenberg)的曲子能听到了,不过露露之歌还不行

太好了,谢谢mm支持呢

我一定尽我所能,把我的体会继续表达出来,和你交流,等我们两个把这个帖子炒热了,
肯定会吸引更多喜欢音乐的人的参与了


mm说的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音乐的确是比较古典的,我非常喜欢《春之祭》,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还是有一次在Wuppertal 看Pina Bausch的舞剧的时候,她的经典剧目《春之祭》。
结果,我没有被Pina Bausch设计的舞蹈所感动,倒是被这个曲子深深震撼了......
但是据说,这个曲子在上个世纪初第一次公演的时候,也是把世界震撼了,
不过观众是被激怒了,扔的全是西红柿和臭鸡蛋,

但是用我们今天的耳朵听到这些曲子,真是觉得太优美了啊,如果和后来发展的无调性比的话


mm,我们每天都说一点点,争取把帖子炒热哦,想念mm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6 00:30 编辑 ]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5 23:41

巴托克小提琴还蛮好听的

那个露露之歌我怎么听不了啊。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6 00:30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6 00:17 发表



mm,我们每天都说一点点,争取把帖子炒热哦,想念mm


我也来帮着你抄吧,虽然对音乐没啥深奥的想法,但我也想念mm
外面太乱了,还是这个版块清静:gawp: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6 09:47

原帖由 吃花生的大灰狼 于 2007-7-6 00:41 发表
巴托克小提琴还蛮好听的

那个露露之歌我怎么听不了啊。


多调性是非常好听的,尤其要是在现场听音乐会的话,能充分感受到其多空间性。
在不同空间的重叠交合下,进入音乐世界,耳不暇接,美不胜收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6 09:48

原帖由 Starfish 于 2007-7-6 01:30 发表


我也来帮着你抄吧,虽然对音乐没啥深奥的想法,但我也想念mm
外面太乱了,还是这个版块清静:gawp: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6 10:24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6 10:48 发表


:beautifuleyes: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6 10:31     标题: 现代乐(新音乐)的发展

现代乐在德语里称为新音乐Neue Musik,其里程碑指的就是从上个世纪初维也纳音乐流派(die Zweite Wiene Schule)发展起来的十二音(Zwoelftontechnik)开始的。以勋伯克(Arnold Schoenberg)还有他的学生韦伯恩
(Anton von Webern)等为代表的维也纳作曲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作曲方法,把一个八度中的12个半音平等化,就是说每个音出现的几率都是相同的,这样就打破了古典的大调(Dur),小调(Moll)范式中存在中心音的规格,就是说传统的调性打破了,一个曲子没有调调了


当维也纳音乐家勋伯克把这个十二音的方法体系化后,一下子受到了很多行内音乐家们的热爱和推广,因为毕竟是个新鲜事物。而且,那时的音乐家们一来都正在苦于寻求音乐创作的突破口,古典的,或是新抒情浪漫主义已经让他们深深厌倦了;二是由于二三十年代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学术界的影响,自由,相对性,去中心等等概念开始深入人心,反传统的十二音体系的产生不能不说是当时前沿思潮的一个具体体现。(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比较同时代崛起的,同样也是称做维也纳学派,不过是经济领域的新古典主义Neoliberalismus

比如大家在开头听的那段勋伯克的《五首管弦乐小曲》,不知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Bingo!!!

如果对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有印象的话,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些毛骨悚然的音乐和那个时代好莱坞的背景音乐太象了。是的,那时给电影写音乐的人都是这批搞无调性的家伙,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专业的音乐电影的分工,能找到写音乐的人,都是在玩十二音的,所以,他们给电影的配乐全是那样了,反而成为了那个时代电影音乐的主流风格了

对技术和历史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参照wikipedia的Neue Musik。
当然接下来,相应的我也会用中文继续简单介绍下去的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6 10:58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6 18:14

这样的感觉真好...外面的世界很吵杂,这里却很幽静但不缺乏热情...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6 19:00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6 10:47 发表


多调性是非常好听的,尤其要是在现场听音乐会的话,能充分感受到其多空间性。
在不同空间的重叠交合下,进入音乐世界,耳不暇接,美不胜收

这个我相信,期待将来有机会在音乐厅听一次,一定非常难忘。
感觉多调性适合像双子,双鱼,水瓶这样跳跃性思维又想象力超发达的。偶现在对它的兴趣大大的。
说实话看你治学的态度可一点也感觉不出来你是双鱼座的,倒是像摩羯多些,你上升是什么星座啊?
俺极度缺乏钻研精神,对音乐完全是感性理解,乐理知识也是很粗浅,看理论看得很头疼,所以fish不用感慨啊,俺其实和你一样,啥都不懂,纯粹就是靠感觉啊,天马行空地想象啊之类的,这样谁都可以做到啊。很多人对古典音乐有偏见,认为都是深奥难懂的,真的是很错误啊,有美的让你感觉震撼的,有诙谐有趣的,有形象生动的让你似乎可以看见作曲家描述的场景的,其背后还有很多有趣动人的故事,关于作曲家的,关于作品本身的,放弃它简直放弃了属于人类的最美妙的一大享受呢。
所以博爱是很好的品质,可以不断地挖掘新的乐趣新的境界。这正是偶现在跟你们讨论学习现代乐正在经历到的,希望有不断地惊喜哈
觉得现代乐多数很抽象,迷离怪诞的感觉,让人听了很容易产生不安的感觉,美感方面和古典的比觉得就差些,这也是我一直不怎么特别喜欢接触的原因,但是觉得在表达情绪方面却很灵活,空间广阔,可能这也是难懂的原因吧,所以有人讲解下就好很多。真好有你在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6 20:07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6 19:01

我觉得音乐传递的就是情绪,作曲家当时的情绪,你放松地用心地去体会它,有些可能一开始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是当某些非常偶然的时候你的情绪刚好和他所传达的情绪一致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即使你和他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不尽相同。比如说,我在极度沮丧挫折的时候最想听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觉得非常适合自己的心境,很深切的悲哀和痛苦,但却隐藏着不屈服的愿望...把音乐开的很大,不停地放,忘记身外的世界,完全沉浸在那种悲痛里面,痛到彻底,就好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但实际上作品描述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下俄罗斯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当时压抑的社会气氛。
最特别的我觉得无字的歌更能表达人的感情,有时候觉得文字无论掌握得再好,也是很苍白多余,无法贴切地表达某些感受,但是在纯粹的乐声中,你有时会觉得它和你的灵魂思想最贴近,超过爱人或知己,形容不出来的感觉...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6 22:09

mm们对音乐的理解都好深奥,连时代背景都牵扯上了、、、、、、
搭不上话啊,搭不上话!
只有盲目鼓掌了、、、、、、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7 12:34

原帖由 Starfish 于 2007-7-6 23:09 发表
mm们对音乐的理解都好深奥,连时代背景都牵扯上了、、、、、、
搭不上话啊,搭不上话!
只有盲目鼓掌了、、、、、、

这并不深奥的,音乐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肯定是反映一定的内容的,或是一种情绪情感,或一事件场景,作品反映的内容,作曲家本身的故事,创作的背景,甚至演奏家的故事及流传的经历,你如果对它有兴趣,慢慢地所有这些跟它有关的东西你都会知道,跟我们喜欢某个人是一样的。
知道这些背景的东西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但不知道也不影响我们去欣赏它,它所传递的美是不依附任何东西的,时间空间也不能改变它。
举个例子来说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听过吧?没听过的话现在就来听听:

[wma]http://bbs.zyjk120.cn/UploadFile/2006-8/200682820254115517.wma[/wma]

如果你是个外国人,从不知梁祝的故事,但你还是会被那美妙的旋律所陶醉,再仔细听,你会听出曲调有时欢快,有时悲伤,有时热烈,其实这已经足够了。
但是如果你是中国人,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你就会想象啊:这里是草桥结拜,共读共嬉,欢快愉悦;这里十八相送,楼台会,哀怨缠绵;最后是抗争化蝶,悲愤热烈;尾声,祥和平静,感人故事千古传颂,大概都能猜出个七八成。
再深入点,你会去了解它的曲式体裁:奏鸣曲式,小提琴和乐队协奏。然后还有各部具体的构成以及曲调分析,那些才叫深奥啊,专业人士才有必要去了解它,但是有空研究一下,其乐无穷啊!如果有空我能找到相关的分段的音频资料,再发给大家听看,就很明白了。和瞎听是不太一样的。
但是瞎听有个好处就是想象力不受先入为主的观念的拘束,无边无际,根据自己的情感体会,也很不错,我现在听现代乐就是这样感觉,什么也不懂,瞎听,猜测它到底想表现什么,为什么要表达这样的情绪,但是如果有人讲解下背景构成啊什么的,就听得更有意思了,一步一步地,挖掘不断的新东西,这就是真正的好音乐吸引人的原因吧。
另外还有创作者陈钢何占豪到底什么人啊?原来是根据越剧曲调获得灵感发展出来这样的作品呢,演奏者西琦崇子和俞丽娜版本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啊?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是由作品本身延伸出来的,但都是必不可少的点缀。
呵呵,偶在开班授课呢,大灰狼~,跑哪去了? 快来做功课~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7 17:54 编辑 ]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7 15:36


mm说的好好,我去做功课先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7 16:09


mm说的好好 ,我去吃饭饭先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8 18:44

何占豪和陈钢据说现在在上音名声不好,尤其是陈钢,喜欢和女学生潜规则

年轻的时候还是有点才华的,不过后来也是有点黔驴技穷了

艺术领域竞争很激烈不说,革新也是很快的,嗯,刚刚从kassel的Dokumenta 12的现代艺术展回来,累死了,报告过两天上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8 19:00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8 19:44 发表
何占豪和陈钢据说现在在上音名声不好,尤其是陈钢,喜欢和女学生潜规则

年轻的时候还是有点才华的,不过后来也是有点黔驴技穷了

艺术领域竞争很激烈不说,革新也是很快的,嗯,刚刚从 ...


真有品位:snivel: n年没看过艺术展了:gawp: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8 21:38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8 19:44 发表
何占豪和陈钢据说现在在上音名声不好,尤其是陈钢,喜欢和女学生潜规则

年轻的时候还是有点才华的,不过后来也是有点黔驴技穷了

艺术领域竞争很激烈不说,革新也是很快的,嗯,刚刚从 ...

好好休息
原来你还是忍不住去了啊,一定照了很多有趣的pp得了很多感想回来,期待...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8 22:32     标题: 回复 #28 carlo 的帖子

从马勒开始就吸收得很差了  
你对各个时期有偏爱么?偶比较肤浅,最喜欢听浪漫时期的说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9 13:59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6 20:00 发表
这个我相信,期待将来有机会在音乐厅听一次,一定非常难忘。
感觉多调性适合像双子,双鱼,水瓶这样跳跃性思维又想象力超发达的。偶现在对它的兴趣大大的。
说实话看你治学的态度可一点也感觉不出来你是双鱼座的,倒是像摩羯多些,你上升是什么星座啊?...


mm 你就记住我的太阳和金星水星都在双鱼,月亮在摩羯,火星在巨蟹,木星在双子

至于那个很重要的上升星座....我不敢说,怕说了mm也怕我了

因为是我最讨厌的星座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17:59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14:59 发表


mm 你就记住我的太阳和金星水星都在双鱼,月亮在摩羯,火星在巨蟹,木星在双子

至于那个很重要的上升星座....我不敢说,怕说了mm也怕我了

因为是我最讨厌的星座

这下子更想知道了,不怕不怕,偶对嫩一见倾心,无论嫩四什么,偶都会一如既往地喜欢嫩撒
说起来这么有威慑力的感觉,到底是哪个?这样吧,
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和怨恨,嫩奏悄悄告诉我好吧,保证不泄密~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18:09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8 22:51 发表
如果对20世纪音乐作品感兴趣的化,可以从后期浪漫乐派的马勒交响曲听起。

前辈,老师,敬个礼先
偶对现代乐了解实在太少,但是隐隐觉得其中一定会有些出人意表或有趣的作品,可否推荐几首有代表性的或你自己的心水作品啊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9 18:14

马勒(Gustav Mahler)+Johannes Brahms就是维也纳学派(Wiene Schule)第一代人的代表。无调性的创世人勋伯克,韦伯恩则是属于第二代维也纳学派(Zweite Wiener Schule)了

我是先接触到无调性后,才再回过头去听马勒的。
据说他很年轻就穷困潦倒而死,一生中没有卖出过一首曲子。因此他的音乐也很抒情悲壮,充满了个人感情色彩。而我听的时候,由于耳朵已经习惯了无调性,已经觉得马勒太古典了,没法象朋友介绍说的那样,他说他一听到马勒的曲子就会流泪。而我当时怎么也无法把自己投入进去,就是激动不起来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9 18:47

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就是本帖隆重推荐的出生在前苏联的这个女作曲家。她是(转自某网页)“這位當年與Edison Denisov、Alfred Schnittke等人並稱的俄國女作曲家,在Denisov、Schittke相繼於1996與1998年相繼逝世之後,可以說是俄國這一代作曲家(中生代?該是老生代了吧)今日唯一的代表人物了”,前面说的那两个Edison Denisov、Alfred Schnittke我还不认识,没听过呢,有没有知道的可以介绍下

下面是去年我在瑞士Donarch音乐节听到的Gubaidulina的作品单:



Stiania Trompetentrio(这是柏林小号三重奏的一个组合)

Friedrich Lips       Bajan(这是俄国传统的民间手风琴,也是Gubaidulina最喜欢的,好像也是她写过的唯一的非西方传统乐器)  

Vladimir Tonkha      Violoncello (深沉低吟的大提琴也是Gubaidulina最喜欢的乐器

Orchester:  Gnessin Virtuosen (莫斯科的一个交响乐团)
Leitung:  Mikhail Khokhlov      

曲目是:

De profundis (fuer Bajan solo)
Aus 10 Praeludien (fuer Violoncello)
In croce (fuer Bajan und Violoncello)

这几个曲子都是优美的无调性

音乐有多美,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想说的是,在长达一个小时三十分的音乐中,到了最后这个曲子
In croce,整个音乐会也达到了高潮,在手风琴和大提琴的合奏下,
我的汩汩热泪仿佛热泉喷洒,而我当时竟然自己一点都没有意识到,我流泪了,
唯一能感觉到的是从眼眶里竟然迸出那么多发烫的液体.....
内心的那种震撼和搅动实际上完全是被音乐所控制住,而不是我的思想和情绪。

第一次听到让自己内在的身体都会跟着如此澎湃的音乐,我想是永生难忘吧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9 19:49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19:24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19:14 发表
马勒(Gustav Mahler)+Johannes Brahms就是维也纳学派(Wiene Schule)第一代人的代表。无调性的创世人勋伯克,韦伯恩则是属于第二代维也纳学派(Zweite Wiener Schule)了

我是先接触到无调性 ...

马勒长得很很帅的说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19:29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19:47 发表
...音乐有多美,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想说的是,在长达一个小时三十分的音乐中,到了最后这个曲子
In croce,整个音乐会也达到了高潮,在手风琴和大提琴的合奏下,
我的汩汩热泪仿佛热泉喷洒,而我当时竟然自己一点都没有意识到,我流泪了,
唯一能感觉到的是从眼眶里竟然迸出那么多发烫的液体.....
内心的那种震撼和搅动实际上完全是被音乐所控制住,而不是我的思想和情绪。

第一次听到让自己内在的身体都会跟着如此澎湃的音乐,我想是永生难忘吧
...


你那么多双鱼,怪不得那么善感咯
好想自己也亲身感受一下...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9 19:34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9 20:24 发表

马勒长得很很帅的说


太好了,感觉mm比我还色 ,俺不孤单了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9 19:48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9 20:29 发表


你那么多双鱼,怪不得那么善感咯
好想自己也亲身感受一下...


Gubaidulina本人宗教性的情感非常强,她个人的身世也很不幸,丈夫和唯一的女儿都先后去世,现在她一个人70多岁生活在德国北部,据说她长期沉浸在个人悲天悯人的宗教和哲思情怀中

下面是我找到的关于她的部分中文介绍:
Gubaidulina生於前蘇聯Tatar共和國,對於身上具有的Tatar人血統,如果說硬要說到底對Gubaidulina的音樂世界有何影響,那大概就是她音樂中隨處可見異於西方傳統的獨特風格吧。雖然經常被這樣描述,但是她的音樂從來也不曾令人感到冰冷艱深,反而在順利進入她的音樂世界後,可以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在這方面,她和年初剛逝世的Iannis Xenakis一樣,都是用個人才華將西方音樂面貌徹底解放,使之更接近生命脈動的人....

....但是真正落實在她的曲子中時,除了手風琴以外,我們很少見到Gubaidulina使用非西方傳統樂器,當然在她曲中所謂西方樂器的「使用方法」經常也是異於傳統的。在前幾期英國《Gramophone》雜誌一篇她的專訪中,她除了談到她與SchnittkeDenisov風格的差異之外,正中央一張她居家的照片正是她低頭撫摸家中傳統樂器的畫面。訪談中提到她家中便有一個專門收藏各地傳統樂器的房間,而她沒事就喜歡在這房間裡與樂器摩搓感情。在聆聽她音樂時就會明顯感覺到,若不是常常仔細感受聲音在樂器中各種可能的共鳴姿態,是不可能寫出她這樣總是讓人感覺發自內心深層的音樂的....

Gubaidulina作品其中一項特質是,她的曲子幾乎沒有一首不是標題音樂。這場音樂會中後半段的三首器樂作品都有一個名字:Freue Dich!(Rejoice!)是她寫給俄國提琴家夫婦Oleg KaganNatalia Gutman的大小提琴二重奏,1988年在芬蘭Kuhmo首演的錄音今天也可以在唱片行找到(與Ravel同樣編制的奏鳴曲收錄在一起)。這首曲子五個樂章又有各自的標題,分別來自烏克蘭宗教哲學家Grigorij Skovoroda(1722-1794)寫給他朋友的信件與聖經,「這首曲子的標題是通往另一個realitymetaphor,它們是經由絃樂器拉奏正常音高與泛音的對比下表現出來。這種絃樂器在同一把位上演奏多種音高的可能性,可以作為通往另一個reality的通道。」Silenzio(Silence)是寫給小提琴、大提琴與手風琴的五首作品,可能是她最常被演出與錄音的曲子。

這首曲子(Silence) 標題的由來是因為大部分的時候譜上表情記號都是「極弱」,「對我而言寂靜是一切聲音的基礎」,這是一首聽似寧靜卻暗地波濤洶湧的曲子,聽完之後人們會發現,最激動的情緒起伏不見得一定就需要最大的聲響對比來表現。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9 20:49 编辑 ]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9 20:00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8 23:57 发表
最喜欢听浪漫派的很正常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美妙的旋律是所有人最容易接受的.

不过我觉得如果喜欢浪漫派的音乐,接受马勒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从他的第一,四,五或九交响曲听起.个人认为Mahler的东西 ...

想听mm说多点呢,mm多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20:04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20:48 发表


...据说她长期沉浸在个人悲天悯人的宗教和哲思情怀中

...

:naughty: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20:23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20:34 发表


太好了,感觉mm比我还色 ,俺不孤单了

晕~这么快就给人家扣上这么大顶黑帽子
是在国内大学的时候,看过一篇关于他的第八交响乐的评论,顺便还讲了他凄惨的生平,附了一张作曲家30多岁时的照片,黑白的,戴着金丝眼镜,表情严峻,眉宇深锁,结果马八没有听懂,太艰深晦涩,面容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真是貌由心生啊,象个深刻思索人生哲理的哲学家,俺只有景仰的份,却不能领会他的思想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20:27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21:00 发表

想听mm说多点呢,mm多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嗯嗯,常来点拨一下,有啥好节目互相通知下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21:53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9 22:32 发表


不知道你对“现代乐”是如何界定的,我想大概泛指20世纪以后以打破传统和声、调性、节奏等规则为特征的音乐。我特别欣赏的几位作曲家如Mahler, Scriabin都生活在跨世纪的过度时期。很多人都认为Scriabin的 ...

嗯,是泛指。多谢推荐,有空一定要找来听下比较下,稀罕Chopin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21:56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9 22:44 发表


马八这部“千人交响曲”之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一是音乐篇幅的冗长和编制的浩大,另外对于东方人而言还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这个大部头作品的第一部分以古老的拉丁文诗歌为基础,而第二部分又转用歌德 ...

是撒,偶那时候才开始喜欢古典呢
偶打算退休以后再好好研究研究,不是说笑的哦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22:07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9 22:47 发表


恩?来这发贴的都是mm吗,呵呵:naughty:

三个女人一条墟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22:11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9 23:00 发表


Chopin的东西大多浸透了多愁善感的“小资”情调,听多了会发腻的。

Scriabin本想模仿他,却在无意中创造了比他更深远的意境。

嗯,有这种感觉,很迷了一阵,过后不能再听,偶尔心境适合了,又挑些出来听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10 10:39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9 23:00 发表


Chopin的东西大多浸透了多愁善感的“小资”情调,听多了会发腻的。

Scriabin本想模仿他,却在无意中创造了比他更深远的意境。

yes yes

Chopin is too much

sunrisesunset mm, you are sooooooooo :naughty:sentimental!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10 11:49 编辑 ]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10 12:02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9 22:47 发表


恩?来这发贴的都是mm吗,呵呵:naughty:


:snivel: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10 12:03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21:00 发表

想听mm说多点呢,mm多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gawp: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0 17:52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10 11:39 发表

yes yes

Chopin is too much

sunrisesunset mm, you are sooooooooo :naughty:sentimental!

Yes, maybe sometimes I'm a little bit... I have to admit it  , but not much larr...
but, I'm definitely not 小资~ pls believe me  
Is Chopin really 小资?
Whatever he is, I love him still.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0 17:56

原帖由 Starfish 于 2007-7-10 13:03 发表



:gawp: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0 18:05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9 23:18 发表


对我而言,Strawinsky的这些作品是一场音响的盛宴,挑战人们的感官极限。春之祭给我带来的快感和刺激绝对要高于古典和浪漫乐派的作品,当然前提是必须要在现场听。但是,仅此而已,总觉得内容比较空洞。

嗯嗯,现场听比在家听CD效果要强几十倍!你会不由自主地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指挥演奏者的表现甚至呼吸都牵动着你的神经,每次开场时当温暖的弦乐一响起,就觉得平时紧张忙碌的心马上被融化了一样...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0 18:33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0 19:13 发表


呵呵,我上次是在Philharmonie Koeln听的Le Sacre du Printemps, Mehta指挥的VPO.
其中打击乐扑面而来的气势真是令人瞠目.
想想那低音大鼓......我现在头皮还发麻呢.

哈哈,可以想象,有心脏病的应该不能去听的吧,不过很过瘾哦
其实无论什么音乐,对我而言,旋律美是最重要的,所以古典的话最钟爱老柴和肖邦,老柴能创作出那么多旋律优美的作品很容易理解,因为俄罗斯民族的民间歌曲曲调都是非常优美的,但是肖邦呢?不知道那些美妙的乐句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很喜欢他的一首夜曲-Nocturne in B Flat Minor, Op. 9, No. 1,那几个细若游丝的起始音符,马上就把你打动了,那份静谧安宁的感觉,是听别的曲子感受不到的...
很想知道你对莫扎特有什么感觉,古典时期的其实我也不大会听,觉得有些太生硬拘谨了,口味还是比较集中在浪漫时期 ,但是莫扎特对我而言是很特别的。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10 19:37

老柴偶也稀饭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0 22:44     标题: 回复 #66 carlo 的帖子

感觉你好象比较喜欢忧伤深沉的音乐:naughty:
我通常喜欢明朗一点的,所以《安魂曲》这样的东西,通常都没有耐心从头到尾认真听完一次,压迫感太强烈了 我也最喜欢魔笛,最初是因为那首惊人的夜后的咏叹调,仿佛天外之音!钢协最喜欢第20号,一开篇就很喜欢,紧张震慑人心的感觉,很富戏剧性,向蕴含着一种无名的坚韧的力量...刚开始听的时候还以为CD印错了,明明是宏大的交响乐嘛,干嘛说是钢协,直到钢琴出来 弦乐四重奏K.516也很不错的觉得。我一开始也是从一些很流行的开始听的,像21号钢协,小夜曲等。美则美矣,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纯粹就是慕了天才的名想去了解一下。了解多了,也觉得相当单调,好像老是在重复一些节奏和旋律。
直到有一段时间,(很久很久以前了哈),非常低潮,简直患了自闭症似的,迷惘困顿,完全失去动力和方向,也不想与人交流,以前是就算不开心时不喜欢跟人交流,音乐是每天都不能少的,但是那时候什么东西都听不进去,特别是有人声的东西更听不得,一听就很烦躁,其他平时喜欢的旋律美好的古典曲目,也是听两下就厌烦了。后来无意中买到一盒莫几部钢协选段的合集,竟然听下去了,而且总也听不厌的感觉,觉得很神奇, 就到处收集他的作品,无论是小夜曲,各种协奏曲,四重奏,交响歌剧都拿来瞎听,以前觉得平淡单调重复的乐句,竟然都能心平气和地认真听下去,很安定明净的感觉,慢慢地从平淡中听出了冲突,甚至听到了一种蓬勃不屈的生气,蔓延充斥在他几乎每一首作品里。后来我总对好友说:是莫扎特的音乐让我听出了希望。
很多人都知道莫扎特的生平是很困顿坎坷的,结局也非常凄惨,但他就像个心无城府的孩子,永远怀着天真戏谑的心,他的音乐也总是这样,永远是明朗纯净的,就算有阴霾也是一闪而过,然后又是满目的阳光,呵呵,carlo你也听出了隐藏在欢乐背后的忧伤。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也许,最深沉的悲哀和忧伤是从不会被表露的吧,而那通过欢乐来表现的悲哀又是怎样的一种境地呢?身外的困苦和内心的明净天真是可以如此不协调但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对遭遇困境的人不失为一种启发。
曾特意问过一个学钢琴的朋友弹琴的感受,她专修方向是莫扎特,说要真正表达好他的作品是很难很难的,比弹其他人的难多了,处理的浅了,就糟塌了作品,听众也会觉得作品很平凡单调,但要真正表达作品的思想,并准确传达这些思想给听众需要很深的功力,而这是表面上看不出来的,不象其他的很多作品,很多时候是演奏者做秀做出来的,这个我还是很相信。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0 23:47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11:34     标题: Fussfun,有好事等你~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read.php?tid=257937&pid=810093291&page=3&extra=page%3D1:flyheart: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1 12:35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11:49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00:50 发表


没错,我的确最欣赏忧伤深沉的音乐, Brahms, Schubert, Schumann, Rachmaninov, Scriabin, Mahler都是我的挚爱.

而Bach的一些钢琴作品最能使我进入所谓的无我之境, 读书学习的时候听听不会影响工作效率,更 ...

英国组曲在电视上看到过,配上当地地貌,山谷丘陵,雾霭山峦,真的是很浪漫美妙...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11 14:00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1 12:34 发表
Fussfun,有好事等你~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read.php?tid=257937&pid=810093291&page=3&extra=page%3D1:flyheart:


:fragezeichen: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16:07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00:50 发表


没错,我的确最欣赏忧伤深沉的音乐, Brahms, Schubert, Schumann, Rachmaninov, Scriabin, Mahler都是我的挚爱.

而Bach的一些钢琴作品最能使我进入所谓的无我之境, 读书学习的时候听听不会影响工作效率,更 ...
最近刚收了一套Barenboim(自弹自指)和柏林爱乐的Mozart 钢协, 正在一首首地细细品味. 刚刚爱上了其中的第15号, 非常喜欢第三乐章中如泉涌般流淌出的旋律和其跳跃性的舞蹈性节奏.

想象一下你家的收藏,简直让人垂涎三尺~
偶要努力赚银子,争取早日赶上你哈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19:16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00:50 发表
... 我也曾不太喜欢Mozart,觉得他的音乐太过平淡,缺少大悲大喜的戏剧张力. 最近意识到了要对其进行再认识的必要性. 也许是发现了"最深沉的悲哀和忧伤是从不会被表露的吧",也许和自己年龄的增长有关吧. 说到安魂曲嘛,其实我是对所有的宗教题材的作品感兴趣的,所以Mozart也没放过.最近刚收了一套Barenboim(自弹自指)和柏林爱乐的Mozart 钢协, 正在一首首地细细品味. 刚刚爱上了其中的第15号, 非常喜欢第三乐章中如泉涌般流淌出的旋律和其跳跃性的舞蹈性节奏. 听了太多浪漫乐派的东西, 大概耳朵已经有些麻木了, 所以一听到这么欢畅的音乐竟有些难以自已的兴奋! 真是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含过甘草,最好是生的,刚放入嘴的时候,其淡如水,含久了,慢慢地就有一丝甘味出来,清新的,绝不浓烈,含得越久,其味越淳厚,但永远是温和的,一定不会甜过头,就算你最后把它拿掉,嘴里还是有那丝甘香之味久久留存,和莫扎特的音乐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专业人士为他绚丽多姿的完美技法和精妙构思如痴如狂,据说后世有好事者专门考证过,拿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乐谱原稿比较过,前者工整清丽,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涂改痕迹,仿佛有人用心地誊抄过一遍一样,天才的大脑就是发达,所有的音乐都先在脑子里构思成熟,人们看到的他作曲的过程,其实只不过他把脑海里的东西复制在乐谱上的过程而已,所以有时候世人为他作曲效率之快,产量之丰而惊诧不解,但真正的乐曲产生的过程,别人是不得而知的;而后者的就惨不忍睹,一团乱麻,他靠的就不是天才,而是harte Arbeit。
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需要剥去外面的糖衣理解隐藏在背后的东西,所以很多年之后你的心境改变回过头去听,会听出和当初不同的心情。这也许就是他与众不同,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
至于为什么他的音乐似乎从不为生活和境遇的困苦所影响,也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我听不出一丝故意做作和掩饰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流畅自然,也许是天性使然吧。很久以后的后来才知道他是水瓶座的,就试着从星座上去分析,似乎能够说得通:瓶子们的思想总是流动的,是最博爱(大同思想) 和富人道主义的人类,常常对自己的具体境遇特别是物质和名誉上的东西是不上心的,所以总是能从本身的磨难中跳脱出来,带着超脱戏谑的心在观察和体会人类的生活和情感,所以虽然没比较过,但我感觉他的安魂曲应该有和其他人的不同的境界在里面,即使偶尔想起悲惨的境况也会忍不住掉下泪来,也会偶尔表现和掺杂在乐曲里,但是很快孩童的心就跳出来,占据了他的思想,挑动他的灵感,虽然有悲伤,但流动的心绪却不会停留和沉浸在里面,直到生命之末,能量耗尽,所有的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才不受限制地宣泄出来,就好像我们在第41号交响曲和安魂曲中所感受到的...
嗯,对了,可不可以问下Carlo你是什么星座的?猜想应该和土象有莫大的关系,嘻嘻:naughty: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11 19:37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0:33 发表


你对自己感受音乐的描绘真是又细腻、又贴切!
我一谈音乐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呵呵

对星座实在没什么研究,查了一下,应该是摩羯座。不知道有什么说法么?


啧啧,大才女就是厉害啊,果然猜中了。

摩羯就是土相的

你两的造诣确实高,赞一下。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19:37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0:03 发表
喜欢第一乐章的深沉气息和悲壮感,催人奋进而毫无沉沦的倾向。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0:03 发表
夜后要复仇的那首华丽的咏叹调(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估计是《魔笛》里最脍炙人口的唱段了,不过它对花腔技巧的要求太高,功力欠佳的女高音唱出来效果会打不少折扣的。我其实更喜欢第一幕夜后最初登场对王子唱的那首咏叹调(Oh zittre nicht,mein Sohn!),其中兼具深沉哀挽和华丽惊艳的花腔唱段。若是在现场观看,加上舞台布景和灯光的效果(一般夜后会在布满星光的夜空背景和烟雾缭绕中隐隐出现),绝对是赏心、悦耳更悦目!

我要看现场~
嗯嗯,绝对同意,功力不够的唱出来简直是对耳朵的折磨,听过萨瑟兰的版本,有如天籁,令人忘俗,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别的好版本推荐?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19:52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0:33 发表


你对自己感受音乐的描绘真是又细腻、又贴切!
我一谈音乐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呵呵

对星座实在没什么研究,查了一下,应该是摩羯座。不知道有什么说法么?

厚厚,本来很想说摩羯的啦,保险起见最后还是忍住,又唬倒一个,好开心:girlshy:
Fussfun应该很开心,看她特别欣赏魔羯金牛什么的
没有啦,瞎猜的,因为感觉你性格比较沉稳,比较符合土象星座外表特征;思想深邃,追求博大深沉的情感,证明内心可能也是这样的,除了魔羯有谁能够做到这样,所以金牛和处女这另外两个土象星座都排在其次。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11 19:53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1 20:16 发表
专业人士为他绚丽多姿的完美技法和精妙构思如痴如狂,据说后世有好事者专门考证过,拿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乐谱原稿比较过,前者工整清丽,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涂改痕迹,仿佛有人用心地誊抄过一遍一样,天才的大脑就是发达,所有的音乐都先在脑子里构思成熟,人们看到的他作曲的过程,其实只不过他把脑海里的东西复制在乐谱上的过程而已,所以有时候世人为他作曲效率之快,产量之丰而惊诧不解,但真正的乐曲产生的过程,别人是不得而知的;而后者的就惨不忍睹,一团乱麻,他靠的就不是天才,而是harte Arbeit。
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需要剥去外面的糖衣理解隐藏在背后的东西,所以很多年之后你的心境改变回过头去听,会听出和当初不同的心情。这也许就是他与众不同,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
至于为什么他的音乐似乎从不为生活和境遇的困苦所影响,也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我听不出一丝故意做作和掩饰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流畅自然,也许是天性使然吧。很久以后的后来才知道他是水瓶座的,就试着从星座上去分析,似乎能够说得通:瓶子们的思想总是流动的,是最博爱(大同思想)和富人道主义的人类,常常对自己的具体境遇特别是物质和名誉上的东西是不上心的,所以总是能从本身的磨难中跳脱出来,带着超脱戏谑的心在观察和体会人类的生活和情感,所以虽然没比较过,但我感觉他的安魂曲应该有和其他人的不同的境界在里面,即使偶尔想起悲惨的境况也会忍不住掉下泪来,也会偶尔表现和掺杂在乐曲里,但是很快孩童的心就跳出来,占据了他的思想,挑动他的灵感,虽然有悲伤,但流动的心绪却不会停留和沉浸在里面,直到生命之末,能量耗尽,所有的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才不受限制地宣泄出来,就好像我们在第41号交响曲和安魂曲中所感受到的...


莫扎特,呵呵,27号的

相信莫扎特是理想主义者,最大的快乐和动力是他的理想和向往,只要有这个理想和向往,无论现实的条件如何,都会有快乐。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11 19:55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1 20:52 发表

厚厚,本来很想说摩羯的啦,保险起见最后还是忍住,又唬倒一个,好开心:girlshy:
Fussfun应该很开心,看她特别欣赏魔羯金牛什么的
没有啦,瞎猜的,因为感觉你性格比较沉稳,比较符合土 ...


莫扎特是第一个星期的,不知道是不是和魔羯有关联:fragezeichen: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20:00

原帖由 吃花生的大灰狼 于 2007-7-11 20:55 发表


莫扎特是第一个星期的,不知道是不是和魔羯有关联:fragezeichen:

多少是有影响的吧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1 21:44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20:52     标题: 回复 #83 carlo 的帖子

多谢推荐!
强烈推荐你去找Sutherland版本来听下,当年一个电台古典音乐节目就拿它作的片头曲,每晚到点为听那天籁之音,天大的事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21:08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1:45 发表


大才女的造诣实在是高,我得向她学习。
土相是什么东东?不太懂。。。

什么大才女,你不要听大灰狼瞎扯啦,在你面前我简直就是班门弄斧,听的一点都不全面,理论的东西也是一知半解,都是些自己的感性体会,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
星座的东西推荐你去看新浪的,挺全的http://astro.sina.com.cn/,不过怀疑你也许不会对这些太感兴趣,都是些茶余饭后消遣的东西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21:11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1:48 发表



Mozart的灵感显然不是来自这个尘世了。。。

我感觉应该还是来自这个尘世的,否则世人不会产生共鸣; 但又应该是高于尘世的,表达的不完全是尘世的悲喜,所以人们才会觉得它有距离,但又值得向往...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21:13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2:04 发表


顺便问一下Sutherland演唱的版本是什么时候的录音?指挥是谁?
好象现在不太常见了啊

俺也不记得了呀,俺就这德性,随听随喜,从来不做功课积累,对不起...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21:56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2:38 发表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不少人要yy般地把音乐构建成一种理性模式,并把自己的主观想象强加到作曲家身上混淆视听甚至误人子弟。反正那些经典人物大多作古了,怎么说都死无对证,呵呵。搞得古典音乐被夸张地“神圣化”,好象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而我们在这里谈论这些内容就会莫名其妙地被称作“高人”。坟墓中的大师们若是知道会是这样,估计也会哭笑不得吧。

嗯,这个非常同意,万般不理解这种想法,只要放下点这种情结,以开放的心态稍微了解一下古典音乐,人人都会发现,这些美原来也可以是属于自己的,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诠释。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21:58

原帖由 吃花生的大灰狼 于 2007-7-11 20:37 发表


啧啧,大才女就是厉害啊,果然猜中了。

摩羯就是土相的

你两的造诣确实高,赞一下。

严重抗议!大灰狼真没记性
俺不是大才女,俺是来自南方的大厨师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1 22:48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1 23:19 发表


说点题外话吧。以前看了很多看似高深,实则令人不知所云的“乐评”,比较典型的一路就是言必称哲学和宗教,似乎不这样做就显得自己不够档次。但其表达和逻辑又大多含混不清,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只能怪自己造诣不够而望乐兴叹。这也许是在一段时期内中文乐评语境里的一个特色吧,所幸的是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有所改观了,具有一定引导性、启迪性的关于音乐的推介性文字越来越多。

最关键的莫过于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音乐了。但愿能够做到这点的人会与日俱增。

老大,我太爱你乐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2 13:32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2 13:43 发表
本周末Arte,3Sat又有不少值得关注的音乐节目:

http://www.rondomagazin.de/tv/klassik.htm#Samstag

我个人很期待观看今年柏林爱乐欧洲音乐会的重播和Schleswig Holstein 音乐节开幕音乐会的现场。

这个网址太棒了!老大,为什么不早认识你,相见恨晚啊
柏林爱乐森林舞台音乐会又有重播呢,非常喜欢那种气氛,还有Mozart,朗朗...真是琳琅满目,来到德国最大的好处就是到处享用不尽的古典音乐资源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2 17:15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2 16:08 发表
还有就是要充分利用德国各个城市Stadtbuecherei的资源,无论是总谱和各类音像资料都十分齐全。在鲁尔区,Dortmund, Essen, Duisburg那边图书馆的Musikabteilung都很不错。Bochum的相对差些,不知道你在哪个城市?

Uni. Duisburg-Essen~ , 8过从没利用过的说天物 ,但是五线谱看得很费劲地说,专业的东西偶就不强求了,有些歌剧唱词还是很感兴趣,有空要去瞄一下。
为啥电视台经典音乐会都在凌晨时分播出啊,不理解...是古典音乐在这个传统古典音乐大国走向没落的表现么?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2 18:16     标题: 回复 #104 carlo 的帖子

:astonishment: 原来有地下藏宝库啊!怪不得在主图书馆都没见到,家离uni.非常近,想不到守着宝山这么多年都不知道,难过得肠子都青了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13 10:00

两天没来,mm们进行的好热烈啊

想你们呢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3 10:43     标题: 回复 #106 fussfun 的帖子

偶也很想你~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13 12:33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13 11:00 发表
两天没来,mm们进行的好热烈啊

想你们呢


:weep: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13 15:11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13 11:00 发表
两天没来,mm们进行的好热烈啊

想你们呢


怎么知道是mm们,而不是ggmm们?:ridicule: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www.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