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看到一篇写音乐简史的文,觉得蛮有意思,分享下 [打印本页]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5:46     标题: 看到一篇写音乐简史的文,觉得蛮有意思,分享下

1 音乐的起源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a、弦乐器起源的传说
    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有一天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东西,那东西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于是墨丘利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弦乐器。后人考证弦乐器出现在墨丘利之前,但弦乐的发明有可能正是从此得到了启发。
b、管乐器起源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传说中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把它作为管乐器的起源也未尝不可。
    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5:47

2 原始人的音乐
    古代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重要的人类文化发祥地之一。当时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伊朗、伊拉克一带),在公元前四千年已有了较为发达的音乐。当时生活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了类似竖琴式的乐器和几种管弦乐器。在当时的宫廷里已产生了专业的歌手和较大型的乐队。后来,这些较先进的音乐文化逐渐流传到埃及、希腊、印度和中国等古老的国度,并在这些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不同形式的、具有民族色彩的发展。
    虽然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发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发展方向都是由世俗音乐逐渐趋向于宗教音乐。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5:50

3 中古时期的音乐
一、中国古代音乐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君王,他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历法和文字。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的琴本来有五十根弦,但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把他的琴断去一半,改为二十五弦。
    在黄帝时代的传说中,还有一位名叫神农的音乐家,据说他是牛首蛇身。神农曾教人耕作五谷,曾遍尝百草而发现医药,还曾经创造了五弦琴。因此可以理所当然地设想,当时的音乐用的是五声音阶。
    在中国古代,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不下三百种。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多为舞乐,即融诗、舞、音乐于一体,与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二、埃及、阿拉伯的古代音乐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金字塔内石壁的雕刻上,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演奏者的行列,从而想象出当时演奏音乐的盛况。雕刻中有以手指弹奏的竖琴状弦乐器,还有各种笛类乐器。
    阿拉伯等地区的器乐也相当发达,很早以前他们就开始使用在一个八度之间分为十七个音名的特殊音阶了。

三、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
    希腊音乐的起源也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说中阿波罗神主管音乐,下辖九位缪斯(Muse)女神,因此音乐也称为Music或Musik。在希腊乐器中,有一种叫做阿乌洛斯的V字型双管笛,还有一种叫做里拉(Lyra)的手琴,齐特尔(Kithara)则是一种类似吉它的弦乐器,这些乐器都是从埃及或阿拉伯传入的。
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音乐的地位是十分显著的。他们以从埃及和阿拉伯流传过来的东方音乐为基础,逐步加以发展和变化,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古希腊的音乐与诗歌和戏剧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他们那充满魅力的两部荷马史诗和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中,都体现出了音乐的重要意义。当时社会上一些著名的民间歌手演唱的歌曲,对古希腊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希腊音乐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成就。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大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用一种称为弦琴(Monochord)的单弦乐器,首先解释出纯律理论,根据弦的长度计算出了当时所使用的一切音程。毕达哥拉斯音律的发明与应用是音乐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其次古希腊人还发明了字母记谱法。在乐器的制作上也有着许多大胆的革新和创造,发明了一批过去不曾有过的乐器。古希腊音乐不但有器乐伴奏的独唱抒情曲,而且还有戏剧音乐和舞蹈音乐等形式。这些音乐一般都是以单音音乐为主,在内容上大多为宗教题材。
    古罗马的音乐主要是沿袭古希腊音乐的巨大成就。当时的音乐主要是在祭神、婚宴以及军队凯旋时演奏。公元三世纪以来,古罗马大肆向外扩张势力,对邻近城邦进行野蛮的侵略和掠夺。许多古希腊的优秀乐师和歌手们都变成了古罗马帝王、贵族和奴隶主的奴仆,因此音乐也就成为专门为统治阶级消遣娱乐的工具。但古罗马的音乐文化并没有因循古希腊而停滞,一些民间的歌谣、结婚歌曲、士兵歌曲以及音乐舞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用拉丁语演唱的古戏剧。另外,军队中铜管乐器的出现也是古罗马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5:53

4 中世纪的音乐
中世纪时期约为公元450-1450年。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权力高于国家和其它社会集团。当时,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各种艺术以及哲学在内的各方面都要为教会服务,因此中世纪的音乐借助于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
音乐活动都在教会的控制之中,音乐以歌唱颂歌为主,歌词都是采自圣经中的诗篇。对中世纪音乐贡献最大的是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和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公元390年左右,安布罗斯推行对圣歌的双声合唱,引入和声,并准许非僧侣、教士的俗人参与演唱。是教会音乐得以发展和普及。
公元590年-604年在位的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编出一套用于庄严礼拜的曲目,并用法律形式规定在祈祷仪式中必须有音乐,形成一整套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宗教创作的典范,后来又发展出记谱法,虽然尚没有小节线和五线谱,但使用高低位置记谱的方法为五线谱的发明提供了基础,这种记谱法只有四行线,每行前面有三个菱形谱号,结尾有一个菱形谱号提示下一行音高,基本是五线谱的雏形,但不能表示节奏。还成立了培养歌手的学校,在教会势力范围内大力推行音乐,使教会音乐在10世纪以前成为欧洲的主要音乐形式。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6:06

5.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1430年至1600年),非宗教的人文主义兴起,明确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欧洲音乐文化趋于统一,声乐、器乐表演艺术水平大为进步.复调音乐开始步入黄金期.记谱法已由字母法和符号法转为二线谱、四线谱直至五线谱.16世纪后期,在意大利诞生了最早的歌剧.
在传统的西方音乐史的时期划分中,表示15、16世纪这段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运动形成了古希腊文化以后欧洲文化的第二个高峰,以面向人世和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为主要特征。在音乐方面,古希腊并未传下堪资借鉴的实例。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艺术与其说是希腊古典风格的再生,毋宁说是新风格的创立。从显贵气派转向大众化;从宗教感情转向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发展,强调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的表达,与具有神秘、抽象、禁锢感情等因素的中世纪艺术风尚相对立。
文艺复兴音乐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和法国复调音乐获得发展的“新艺术”时期,意大利F.兰迪尼和法国G.de马绍等作曲家成为文艺复兴音乐的先驱。15世纪尼德兰音乐理论家J.廷克托里斯在其《均衡》一书的序言中最早提出了音乐“复兴”的概念。16世纪这种概念得到系统的阐述。当时的意大利音乐理论家G.扎利诺根据同时代美术史家瓦沙利的观点,在批判中世纪音乐艺术的同时,将古代音乐艺术描绘为“尽善尽美的顶峰”。这时期的许多论文对古代音乐崇拜的倾向十分明显,但并未导致对古典音乐权威的盲从。对音乐与诗歌统一的古代音乐艺术的研究,为16世纪末~17世纪初歌剧的产生,提供了理性的根据。
15、16世纪工业技术的发展,给音乐艺术带来极大的变化。以威尼斯为中心,乐谱印刷业产生了,音乐有了更为统一的版本,更加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城市里逐渐形成了一大批业余音乐爱好者,使世俗复调音乐取得支配性的地位。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艺术技巧的探讨,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革新。主要体现在下述 5个方面:①世俗体裁得到极大发展。14世纪意大利卡农式的猎歌,16世纪意大利戏剧性的多声部牧歌,富于诗意和擅长描绘生活情景的法国歌谣曲等,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些新的体裁抒发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感情,充满清新气息。②宗教复调音乐也受到世俗艺术和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影响而产生许多变革。中世纪的单乐章弥撒曲,逐渐发展为 5乐章套曲结构的正规弥撒,各乐章贯穿着取自格列高利圣咏的“固定歌调”,有的还取自世俗歌曲。到16世纪,固定歌调的运用渐少,单调的“固定节奏”和其他中世纪经文歌的结构模式逐渐被废弃,新的经文歌更重视高声部旋律的生动和节奏的流动性,它本身不再被宗教礼仪所束缚。宗教改革中产生的四声部的新教圣咏,其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宗教音乐。③琉特演奏逐渐脱离对歌唱的模仿而器乐化。作曲家们对器乐旋律和织体的进一步探索,促进了器乐风格的形成,并出现了键盘乐器的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变奏曲等早期的器乐体裁。④在音乐创作上,扩大了音域和表现手法。在复调写作中,一般采用四声部,并产生了复调中的模仿手法。同时,为了使音乐能清晰地表达歌词的内容,产生了和声性的复调思维,成为主调音乐的先驱。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各自独立,演唱、演奏技巧日臻完善。⑤音乐理论研究受自然科学影响迅速发展。大、小三度(及其转位大、小六度)被认为是协和音程,对构成三和弦的潜在可能性有了更完备的认识,制定了不协和音的使用规则。加用民间流行的伊奥尼亚调式和爱奥利亚调式,丰富了传统的教会调式体系。更自由地使用变化半音和转调。运用了小节线和总谱。意义更为深远的是主旋律音乐的创立,奠定了主调和声风格的基础。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6:15

6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一、巴洛克风格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

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barroco,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在艺术领域方面,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因为巴洛克时期是贵族掌权的时代,富丽堂皇的宫廷里奢华的排场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中心,而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也直接的影响到了音乐家的创作。十七、八世纪宫廷乐师所写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所需而做,为了炫耀贵族的权势以及财富,当时的宫廷音乐必定得呈现出炫耀的音乐以及不凡的气度,以营造愉悦气氛。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讲究清晰、统一和协调。但至十六世纪末期,艺术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净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达感情的需要所压倒。在美术中可以从卡拉瓦乔(1573-1610)的色彩浓烈的、戏剧性的绘画中看到。在音乐上我们也早已从马伦齐奥、杰苏阿尔多的牧歌以及道伦德的古歌曲中看出端倪,而他们的下一代则更往前发展了。
    要制造出这些强烈的效果,必须发展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一般地说,文艺复兴时期平稳的复调音乐已不适合新时期所需要的特色。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进行流畅,各个声部(通常为四至五个声部)相互交织,同步进行。1600年以后这种织体日渐少用,只有在教会音乐中才能见到,这是因为教会音乐受传统及固定的礼拜礼式所束缚,因此是最为保守的。
    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快与慢的段落对比或快慢声部间的对比);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唱)与全奏(合唱)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构中存在,各有它们的地位。许多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使用协奏曲或复协奏曲形式(此词本身意味着明显的对比因素),这种形式的基本特点是织体的变换,有时用一个声部(独奏)或几个声,有时用较大的群体合奏。
    最明显而强烈的对比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新的体裁叫做“单声部歌曲”(monody),它是一种独唱歌曲,大致是在上面有一个流畅的人声声部,配以琉特琴或羽管键琴的伴奏,伴奏的进行较为缓慢,这一体裁的代表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创造者)是作曲家兼歌手卡奇尼(Caccini,约1545-1618)在他划时代的作品《新音乐》(Le nuove musiche)歌集中,人声的旋律依循歌词的意义,变化极大,在节奏和织体上可以从很简朴到非常富有装饰性;而且又与几乎固定不变音型的伴奏声部形成对照。卡奇尼属于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会社”(一个由音乐家、诗人、贵族组成的团体)成员,他在十六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接触到将古希腊音乐中表现感情的观点加以再创造的概念,这个团体遵循这个概念采用了“单声部歌曲”的形式。

    上述“伴奏”这个词,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中几乎不用考虑,作为一个观念,它属于巴洛克时期,它意味着乐器声部之间的地位不同。事实上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伴奏部分即通奏低音。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建琴或管风琴(或拨弦乐器琉特琴或吉它)上奏出低音声部,上面标出数字指示他应演奏的填充和弦。通奏低音经常由两个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维奥尔琴或大管)一类可延长音响的乐器演奏低音声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这种使用通奏低音的织体是:上面一个人声或乐器的旋律声部,底部是一个低音乐器,中间填以和声,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风貌。上面的声部也常有用两个的,有时是为两个歌手写的,有时是两把小提琴(此时即称三重奏鸣曲),此种结构在巴洛克音乐中也很典型,特别是通奏低音不能或缺,说明由低音产生和声的概念对于巴洛克音乐是如何重要,是它的中心。这个概念的出现并不突然,在十六世纪中已有将低音声部区别于复调音乐中上面其他几个声部线条的,但只是到了巴洛克时期这种风格才清楚地确定下来。
    与上述的变化一起,而且是有关的,是放弃复调(更精确地说,复调音乐成为一种老式的方法,几乎只用于教会的某一类音乐中)。重视和声必然导致在一首乐曲中出现和声进行的若干终止点,这些终止点称终止或收束,是由于某一种标准的一系列和声进行而形成的。与此相关的是节奏的进行,在声乐中,旋律要表达歌词的情感,必须按照(甚至夸张)语言的自然节奏;在器乐中(包括一些声乐,特别是合唱曲)有用舞蹈节奏的。由于低音用了舞蹈音乐的节奏型,加速了调性感觉的发展以及向某一个特定的音进行的趋向性。与此同时,新乐器种类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乐器为小提琴族系。当时维奥尔琴的发音适合复调音乐的清晰但却缺乏节奏的动力感,而小提琴洁净明快的运弓以及其演奏辉煌技巧乐曲的能力适合演奏舞蹈节奏的音乐,与单声部歌曲相比更有发挥技巧的能力。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的交替进行是典型的巴洛克的手法,巴洛克音乐中有这样两种不同风格的交替进行是为了新奇和效果。
    巴洛克早期重要的音乐形式是单声部歌曲(相对于前一个时期复调音乐而言)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体载歌剧与清唱剧,强调语音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在歌剧中还有布景的效果。单旋律音乐中不使用对位,其形式是由旋律与低音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如分段歌形式,回族曲结构,在反复出现的低音声部上的变奏。在乐器方面也有相应的发展,如适合于演奏通奏低音组合的乐器,以及替代维奥尔琴族系的小提琴等,小提琴族系乐器更灵活而且能演奏较高的类似人声的音域。二、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的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促成了后来的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兴起。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德、意、法等几个国家最具代表性。
1. 巴洛克时代的德国音乐巴洛克时代的德意志音乐
   以许茨、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如果把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比做金字塔,他们的音乐就好比是塔顶,因为他们不但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的新音乐,而且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许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年)二十四岁时赴意大利留学,师从于威尼斯乐派的大手笔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回国后,他发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剧《达夫内》,后来还创作了许多的受难曲。许茨与巴赫和亨德尔恰恰相差了一百年,他的风格对于这两位巴洛克音乐大师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作品,无论在传统音乐的集大成方面,还是在追随新思潮方面,都在音乐史上放射着异彩。亨德尔的作品多为歌剧和清唱剧音乐,在他的器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声乐因素,这显然是受了意大利的影响;巴赫音乐则在声乐作品中含有强烈的器乐因素,这为古典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
    歌剧这一伟大的艺术形式,诞生在“音乐的摇篮”——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在当时的佛罗伦萨,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一批对古希腊艺术很感兴趣的贵族。这些贵族决心赋予希腊戏剧以新的生命,于是他们开始给古老的希腊故事谱曲,并由合唱队穿上戏装把整个故事演唱出来,这就是歌剧的雏形。发展到后来,故事里的角色分别由歌唱者担任;在合唱节目之间,则由男女歌唱家分别担任独唱。当角色的话语轻柔时,台词被处理成半唱半说,这种歌唱很象一首赞美诗,被称为宣叙调;而强烈的感情则是真旋律来表现的,称为咏叹调。而后,咏叹调被专门用来炫耀歌手的美好音色。当时,一部歌剧无论在意大利、英国还是在德国上演,其咏叹调总是用意大利语演唱,而宣叙调部分的演唱则是用本国语言。
    在意大利的巴洛克音乐中,可与早期歌剧相媲美的还有弦乐,当时歌剧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盛产小提琴家,如托莱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莱里(Arcagello Corelli,1653-1713)、维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他们都早于巴赫。这些音乐家不但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全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地区的克雷莫纳(Cremona)人中,小提琴制作家可谓层出不穷,如阿玛蒂、瓜内利和斯特拉第瓦利等,他们精心制作的小提琴,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展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歌剧的序曲必须分为三部分:快速开始,中间部缓慢,快速终结,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协奏曲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乐器,至今仍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极为重要的室内乐及独奏乐器。可见,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影响极为深远。
3. 巴洛克时代的法国音乐
    在当时的法国巴黎,歌剧和古钢琴音乐在各王侯贵族的府邸内极为盛行。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脱离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而独立成长,已经接近于舞剧的形式。
    在巴洛克时代,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是吕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他创作的歌剧简洁明晰、旋律优美,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其内容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与歌剧同时盛行的是古钢琴音乐。古钢琴常常附以代表巴洛克文化的装饰,它与羽管键琴等同为现代钢琴的前身。当时的古钢琴大师有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年)和拉摩(J.P.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年),他们为古钢琴谱写了许多组曲,其中的很多曲目至今仍广为流传。1722年出版的《和声学概论》(拉摩著),是音乐史上最早的和声学理论著作。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6:21

7 古典主义音乐

一、音乐中的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一种不很恰当的用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而此处我们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回顾往昔,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华。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这么做了,巴洛克初期亦然,但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重新发现“古典”。特别是考古的发现,展现了一幅简朴、宏伟、宁静、有力、优雅的画面,这在新发掘出来的古希腊和南部意大利的神庙中十分典型。例如,1748年庞贝的发现,其中的遗物被画家临摹和雕刻家模制以广泛流传,理论家们研究它们构成的原则。历史学家和美学家们(其中最著名的为德国人温克尔曼)将它们称为“古典”并作为他们这一时代的典范,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紧随这一观念,如十八世纪英国画家雷诺兹强调绘画的最高成就是在于表现古代希腊罗马的主题以及他们作品中的英雄气概和人的苦难。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也追随这种理论,表现在他描绘英雄的画面上。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基本上以古典的雕像为范本来刻画现代的男男女女。“古典”的历史事件、神话以及哲学思想也日益有其广泛的影响,如歌剧的剧本多取材于这一时期的史实、神话及英雄人物。
    由于优秀的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常将“古典”一词视为有杰出的、卓越的含义。不论是一首诗,还是一辆汽车,如果说是“古典的”,那就意味着它是此类中的佼佼者。人们也往往倾向于把某个图案设计称之为“古典比率”,意味着这个比率保持了自然的平衡,并无奇特或标新立异,而是遵循规范的原则。正由于信奉这种“适当的比率”和自然平衡的原则,使得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迥异于其他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在考虑音乐结构时都遵循这一基本概念:一种调性间平衡的概念,给予听众明确的感觉这音乐如何进行;还有段落之间的平衡,听众在聆听一首乐曲时可以准确地知道紧接着出现的内容。作曲家的创造性只是对这个作曲系统和轮廓稍加变化,而不是机敏地或富有进取精神地创作出乐曲来使听众着迷或惊奇。
    也可以说在音乐创作上不存在所谓“古典时期”,仅有“古典风格”。按照这种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写出了他们的名作。如果说这是杰出的典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风格并非仅仅出现于他们三人的作品中,这个时期的其他作曲家的创根基本上也是这种风格,也是按照这种传统。
    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之间,还有一些短暂的过渡阶段。其中之一是洛可可(Rococo),就像音乐史学者给巴洛克取名一样,是按照其风格而取名的。这一名称原是艺术史学者们专门用来指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的装饰性艺术的。这一时期的法国建筑中,巴洛克式的雄伟、严峻的风格分解或者柔化,成为类似贝壳制品(法语为rocaille)式的线条。由此发展出一种新颖的、绚丽的、优美的、富有想象的风格。像所有的法国文化及趣味一样,这种风格也迅速传遍欧洲,在德国南部及奥地利特别风行。如果说音乐和建筑等其他艺术的演变完全一样,那是不恰当的,但在音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浓墨重彩让位于优美、纤细的精雕细琢,尤其在键盘乐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一流的作曲家写了极尽装饰能事的乐曲,著名的格可可风格的作曲家当数法国的库普兰,在德国采用这种风格的是巴赫的同时代人泰勒曼和马特松,意大利作曲家有斯卡拉蒂。在C.P.E.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犹可见到洛可可风格的余韵。
    另一个名词也来自法语galant(华丽风格),顾名思义是“华丽”,其实用于艺术风格,它的含义更要丰富得多。首先是指欢乐,这是一种直率的、任性的欢乐:感官的欢乐,它有别于道德噢教及更深刻的艺术境界,也意味着一种优雅和尘世的趣味。在音乐上它首先是流畅的旋律,摒弃了复杂的对位手法;其旋律听来使人感到极为清晰,因为伴奏部分很清谈,通常用通奏低音(如羽管键琴)演奏固定的音型或者很慢地进行,绝不会对旋律喧宾夺主。华丽风格的乐曲最理想的表演媒介是人声,康塔塔或歌剧选曲(最好是爱情歌曲);作曲家通常把乐句分得简洁而又规律,用一种可以预测的问答式进行,歌者的声音较为朦胧但却极富表情。另一种流行的表演媒介是长笛(替代老式的和音色明亮的竖笛),人们特别欣赏它那优雅而柔和的色彩。华丽风格也指舞蹈节奏的使用,巴赫等人在他们的键盘乐组曲中采用的外加乐章之一,即称为“华丽曲”(galanteries);它意味着常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短小的旋律乐句,一如姿态优雅的鞠躬和礼仪。
    “华丽风格”一词在1700年后才使用,此种风格的流行是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十八世纪中叶为其全盛时期,即巴赫、亨德尔一辈的作曲家消失而新的一代崛起之际。巴洛克时代大师们的富有驱动性的低音声部(它能赋予乐曲一种活力)此时让位给较为迟缓的低音进行,只起到衬托上面主要声部的作用而已。巴洛克时期常用的赋格织体也被取代,此时上面的声部轻而易举地取得了统治地位,其次才是低音,而中间声部已无容身之地。巴洛克音乐中,长而不规则的乐句被较短的乐句取代,它们往往是两小节或四小节的,听者能感觉到后继的乐句大约将是怎样的。
    音乐语言变革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新思潮的出现,即启蒙运动。十八世纪早期这个重大的变动已出现于哲学以及像英国的牛顿、法国的笛卡儿那样的科学发现的觉醒,理性与人道的观点受到重视,神秘与迷信逐渐褪色。启蒙运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将文学艺术普及到普通的男女中间去,使中等阶级也可分享过去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的东西,艺术应该充实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发现在十八世纪初期,歌剧这一形式不仅是专供私人宅邸演出和仅用意大利语言,而且也向公众开放并用各个国家的民族语言。在法国出现了喜歌剧(opera comique),歌曲与对白穿插进行,故事情节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喜歌剧已在巴黎集市的场子上演出。比之宫廷歌剧来,它的内容更适合人民大众的口味。在英国,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贵族们尚在欣赏意大利歌剧,中产阶级却喜欢带有对白的、曲调质朴动听的轻型歌剧,此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伦敦,而且遍及全国各地。此种类型的歌剧在十八世纪中期经译成德语后在德国的柏林及汉堡等地上演,促进了产生德国自己民族形式的此类歌剧,即歌唱剧(Singspiel)。就是在歌剧的故乡意大利,十八世纪初已出现用地方语言的喜歌剧,如在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地。此类歌剧所用题材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曲调动听;相形之下,取材古代或神话中的故事和人物就显得不易理解,其音乐也较乏味。
    歌剧并不是唯一显示文化艺术发展进程的体裁。与此同时,音乐的印刷出版业建立起来了,人民大众可以购买乐谱在家歌唱或演奏,乐器制造业也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而蓬勃兴起。年轻姑娘能演奏羽管键琴或钢琴是有教养的重要标志。男士们则演奏长笛、小提琴或其他业余性质的乐器。十八世纪时出了许多为家庭用的乐器演奏教材。作曲家们也为家庭使用的目的而创作乐曲,它们在演奏技术上虽较简单而易于掌握,却仍然优美动听,演奏起来饶有兴味。这就是上述引起风格转变的原因,转向更有规律的和旋律的风格。人们在家里尝试着唱他们在公共娱乐场所听到的歌曲,“流行歌曲”歌集的刊印应运而生,这些歌曲选自最近上演的歌剧(在伦敦也有在著名的游乐园中演唱的),它们对音乐爱好者来说是印象新鲜的。
    并非仅是歌剧吸引着新的观众,十八世纪时音乐会的活动已经开始。以前,器乐曲主要在宫廷或上流社会人物的家庭中表演,现在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人们(通常是既有音乐爱好者又有专业音乐工作者)集合在一起举行音乐会,娱乐自己(有的赖以为生)和款待前来的听众。在较大的城市里从事音乐的专业人员很多,伦敦和巴黎首先兴办定期的管弦乐队音乐会,其他城市很快效仿。宫廷乐队也常举行售票的音乐会。特别是在十八世纪后期,音乐会的活动迅速发展。杰出的演奏家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举行巡回演出。当地有名的艺术家也举行年度的“慈善’音乐会(演员仍然能拿到报酬)。管弦乐队这一团体组织日益成形,音乐会向公众开放当时是一件新鲜事。为适应此种需要,作曲手法亦需更新,要求乐曲有更为逻辑和清晰的形式,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适应这一时代形势的要求,新一代的作曲家从此兴起,其中的三巨头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就是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来给抽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妙的表情。虽然三人都写过歌剧,但是真正在歌剧中留下了璀璨名篇的只有莫扎特,而且也确实没有称得上“古典主义”的歌剧风格存在。主要是这些大作曲家的器乐曲给了当时以及整个十九世纪以巨大影响。
    除了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艰深外,这三人的作品都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开始的音乐从此走向世界。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仍仅限于在中部德国及英国流传,而海顿的作品不仅在他受雇的贵族宅邸演奏,而且在维也纳、巴黎、伦敦都能听到;莫扎特以演奏家的身份漫游全欧,演奏他自己的作品;贝多芬的作品从1805年后也是在欧洲到处都能听到。

二、初期古典乐派

    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歌剧虽然是古典派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方面,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影响了维也纳乐派,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极富代表性的形式,它的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是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
    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也是受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6:23

8 浪漫主义音乐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
    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如前所述,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6:25

9 民族乐派

一、民族乐派的形成

    在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的许多音乐家虽然深受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影响,但实际上他们更倾向于创作本民族特色的音乐。随着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一种崭新的音乐乐派——民族乐派正是在这一历史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民族乐派并不属于某一时间范围,但由于具有共同的美学准则,因此他们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狭义上的民族乐派仅包括四位代表人物,即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和挪威音乐家格里格以及芬兰音乐家西贝柳斯。广义的民族乐派除了上述四位音乐家之外,还包括俄罗斯音乐家格林卡和俄罗斯“强力五人集团”——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鲍罗廷和居伊。有的音乐理论家甚至认为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波兰音乐家肖邦和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等人既属于浪漫乐派,又属于民族乐派。
总而言之,一个作曲家只要把他的音乐建立在本民族的民间歌曲和舞蹈上,或者努力来表现本国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或壮丽山河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就叫做民族主义音乐。

二、俄罗斯民族乐派

    俄国幅员辽阔,面积为整个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在北方,亚麻色头发的巨人们,唱着孤独的歌曲,在万里冰封的海上打鱼;并猎貂来为世界名国的王子们做皮袍。在南方,深色皮肤的人们,带着他们古怪、粗放的舞蹈,从亚细亚来到这里的山中。这个民族贫富分化严重,内战连绵不断,自古以来就给人一种“多灾多难”的印象。然而正是这样的命运,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性格:深沉而忧郁的气质、热情奔放的民间文化以及争强好胜的民族精神。
    从“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开始,经过“俄罗斯乐圣”柴科夫斯基,到本世纪活跃在音乐界的不计其数的俄籍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他们创作或表达的音乐语言,无不渗透着俄罗斯民族的精华。

三、捷克民族乐派

    捷克处于中欧和东欧交界处,境内山川纵横,景色秀美,其民族舞蹈兼有中欧和东欧的特色。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是捷克的两位音乐大师,他们的作品深受本民族舞蹈音乐的影响,用浓厚的色彩、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的山川大地等自然景色,我们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们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
除了两位大师以外,捷克还产生了诸如菲比赫(1850-1900)、杰那克(1854-1928)、苏克和德尔德拉等著名音乐家。

四、北欧民族乐派

    这一乐派也称“斯堪第纳维亚民族乐派”,其代表人物为格里格和西贝柳斯。
    挪威的格里格深受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结合本民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为主,虽然充满民族音乐特色,但却从不照搬任何一首民歌的旋律,而是把激情融于创作,在真实的创作中把民族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芬兰的西贝柳斯则是一位充满爱国激情的音乐家,他的重要作品大多反映出争取民族独立的倾向,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鼓动性。他非常崇尚贝多芬,因此作品中常流露出类似贝多芬音乐性格的“斗争性”。后人认为,西贝柳斯是继贝多芬之后最重要的交响乐作曲家。

五、其他民族乐派

    每个国家的民间音乐中都有一些不同于任何别的国家的曲调和节奏。例如:一旦我们逐渐熟悉了西班牙的音乐,那么当我们再听到那些以响板和脚跟舞的咔嗒声为标志的令人兴奋的节奏,我们就绝不会误认它是任何别的音乐。西班牙盛产舞蹈,像探戈舞、霍塔舞、波莱罗舞、阿拉冈涅兹舞、玛拉归纳舞等,它们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类音乐还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作曲家。伟大的西班牙作曲家法雅、阿尔贝尼兹、格拉纳多斯以及被后人誉为“吉它音乐史上的肖邦”的吉它演奏家泰雷加等人,都在创作中大量融入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特色,成为西班牙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到本世纪上半叶,和西班牙民族乐派密切相关的拉丁美洲民族乐派也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代表人物为墨西哥作曲家庞塞、巴西作曲家魏拉-罗伯斯、委内瑞拉作曲家劳罗等人。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6:26

10 印象主义音乐

    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一、音乐中的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国作曲家杜卡和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二、法国印象主义音乐

    象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他建造的那种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不见的“泛音”。德彪西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烁性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候,便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
    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尔了,但拉威尔并没有象德彪西那样过多使用全音阶和听起来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长从管弦乐队里抽取音色的深浅明暗度,在这方面无人能及。例如《波莱罗舞曲》,节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但这首西班牙舞曲借助拉威尔对力度的纯熟使用(从轻到响或从响到轻的变化)和对音色的巧妙结合,听起来使人感觉变幻莫测,趣味无穷。

三、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5 22:59 编辑 ]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15 16:29

大家让让, 让俺占个第一排的正座先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6:30

11 现代音乐

    在历史上,从来也没有一个时期象二十世纪那样风云变幻。两次大战改变了各国的边界和人们的思想方法,科学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我们推向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未来。在反时代精神的策动下,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刻、文学、戏剧和音乐,正在冲破着各种旧的形式,试图表现新的生活方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先锋派作曲家们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音乐价值,追求艺术表现的绝对自由,因而他们的音乐的那种深奥玄秘的特点使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为之瞠目。这是音乐史上的新现象。从来没出现过像现代作曲家与公众之间这样宽的鸿沟。在某种意义上,绘画和雕塑领域里在某种程度上有与此相平行发展起来的现象,但文学和戏剧领域却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不仅形式体系与和声体系被摒弃,连整个旋律的概念都完全改变了,虽然旋律只是音乐的要素之一,但却是直接影响听众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旋律概念的改变,新的音乐作品使听众困惑不解,与听众疏远了。更麻烦的情况是,现在没有一种统一的风格,也没有几种占统治地位的风格,现在的状况是有多少作曲家就有多少种风格。
    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被许多作曲家所采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和发展了这种体系,即使反对这个体系的人也赞同体系中包含有的观念即音乐的调性概念已经完成了使命,再也没有效用了。抱着这种现念,作曲家们试验一些胡乱堆砌而成的音乐,在他们的创作和独奏中发挥作用的是一些偶然因素;他们还试验所谓“具体音乐”,也就是模仿各种各样的声响。从音乐声响到交通噪音,把这些声音录制下来再巧妙地加以处理。还有其它许多作曲方式。现在还不可能预言这些试验会有什么结果,因为第一,我们距离它们太近,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其次,这些作品的作曲家随时都在改变他们的方向以追求新的东西。而且任何新作曲系统的成型都需要时间。很多作曲家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创造了一些新的声响,打一个粗略的比喻,就像作家发明了新的词汇,但还没能把它们组合成能向读者表达清楚意思的句子。
    当然,也有部分作曲家成功地写出了易于为大众接受的先锋音乐,他们是欣德米特(P·Hindemith,1895-1963)、梅西昂(Messiaen,1908-1992)、卡特(Carter,1908- )、卢托斯瓦夫斯基(Lutoslawski,1913- )、亨策(Henze,1926- )以及彭德雷茨基(KPenderecki,1933- ),他们的音乐日见频繁地在音乐厅里演出。其他一些作曲家,像施托克豪森(Stockhausen,1928- ),有极强的个性,虽然他们的音乐一直面向专门的听众,他们的创作和音乐活动还是给了音乐界以猛烈的冲击。只有让时间来评判这些作曲家是为后人披荆斩棘开拓新道路的先锋呢,还是在传统崩析、缺乏方向的历史时期里出现的过眼烟云。

一、现代音乐的特点

    在每个国家,本世纪的作曲家们都在对音乐的诸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进行着实验。本世纪杰出的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他赞成这样一种音乐,在其中所有的主题都绝对不出现重复,而且每个小节都应当同前面所有的小节完全不同。
    许多作曲家都对节奏进行着实验。有的作曲家写出了既没有小节线,也根本没有节奏型的乐曲。其他现代作曲家们正在制造另一种音乐,在这种音乐中,一个管弦乐队或合唱队的两个部分有完全独立的节奏。这些现代派也许没有认识到:这种不同节奏的同时使用早在美国印第安人的音乐里就已经出现了。
    作曲家们还在旋律上,即各音的横向安排上做出了同样令人惊讶的改变。有些作曲家回到了古希腊人和早年教堂神父们的调式上去;有的作曲家从东方人的滑行音阶取得灵感,将“四分之一音”和比“四分之一音”更小的音程差别运用到了乐曲之中;有些人甚至发明了一架能弹出四分音而不是半音的钢琴。虽然这种音乐并没有得到发展,但它的确有助于使音乐家们更注意半音阶音乐,即利用所有半音的音乐。这种对半音的运用最著名的例子是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十二音音阶。在形成一个旋律时,十二音音阶(由钢琴上一个八度范围内所有的白键和黑键组成)的每个音都必须逐个用过一次以后才能再用。当然,这种音乐没有特定的调子,因此被称为“无调性的音乐”。
    在和声(即不同的音同时发音)方面,也有一些惊人的新发展。那些恢复古代调式的作曲家们往往也重新运用了古代的和声,例如多少世纪以来,曾经被传统和声学认为“用起来太僵硬”和“听起来太别扭”的平行四度和五度进行都得到了利用。
    在现代音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叫做“多调性音乐”的东西,即同时用两个调子写的音乐。例如,一个旋律或主要的主题可能是C调的,而它的伴奏或助奏声部却可能是升F调的。

二、纷繁复杂的现代音乐流派

    正如二十世纪的其它艺术形式那样,音乐艺术也趋向于多样化,众多的流派各成一体,都完全脱离了古典的美学传统。比较典型的几个音乐流派为:以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原始主义”;以
欣德密特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以勋伯格、韦伯恩为代表的“十二音主义”;以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本世纪中叶以后,还所谓出现了“序列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等略显“怪异”的全新流派。
    无论文学、美术还是电影、音乐等各个艺术分支,许多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作品问世之初,总难免遭到非议,其原因或者是与传统美学相悖,或者是难以理解。但是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而成为现代艺术中的名作。

三、乐器方面的变革

    随着本世纪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艺术也受到很大冲击,电声乐器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对传统乐器提出了挑战。不过,那些至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电子乐器,如电风琴、电钢琴和电吉它,在音色上并不是新的乐器。前两种乐器只是模仿原有乐器的音色,而第三种乐器则只是扩大了原来乐器的音量。后来由于电子合成器的出现,人类终于可以演奏出人声、风雨声等传统乐器所不能实现的音色。
    对新效果的最富戏剧性的追求是在打击乐器上进行的。从前,打击乐器几乎只是由定音鼓组成的,偶然由鼓和钹加以加强。现在,打击乐器组已经变成一个任何地方似乎都可以接受的东西:例如一个打字机、一个发电码的键、一个锤子、一张铁片、或一条沉重的铁链。

四、从唱片、磁带到CD

    自古以来,人类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印记。文学、雕刻与绘画等艺术形式早在远古就通过色彩、形状与线条流传给后世,唯独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却一直无法将声音留给后人。后人只能通过“乐谱”来了解前人的音乐,这就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曲有“曲解”现象。
    十九世纪末,旧式唱片的出现终于使名家的音乐得以完美地保存,音乐会再也不是人们欣赏音乐的唯一途径。但老式唱片的缺点很快就暴露无疑——容量小,寿命短,音质迅速“劣变”。虽然老式唱片几经改革,出现了密纹唱片和立体声唱片,但其缺点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磁带便逐步取代了老式唱片的地位。磁带的优点是极其明显的,造价低廉、携带方便、容量较大、寿命长,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持音质。但是,磁带取代老式唱片并不能算作一次“飞跃”,因为普通磁带的音质实在无法与旧式唱片相媲美。激光唱片(CD)在音质、容量和寿命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统一,这种“音乐光碟”的出现,使乐曲的保存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这项技术还在不断发展。
    二十世纪,录音技术的革命对于音乐的普及和教育起到了空前的推动作用。但是,唱片、CD的泛滥,在无形之中阻碍了新一代演奏家、指挥家的创造性发挥,使得现代演奏家、指挥家的风格日益趋向相同。

五、美国爵士音乐

    可以这样说,在本世纪所有基于民族和社会习俗的音乐中,没有哪一种比美国爵士音乐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了。由于它那狂热的节奏和古怪的不协和音,从某方面讲,它似乎是新时代的一种表现。爵士音乐有许多对职业音乐家们产生吸引力的特色,例如其中带有小三度和小七度的音阶,以及基于小三度和小七度音阶的七和弦等等。
    可是,最具强烈感染力的爵士音乐特色,是它那独具魅力的节奏。在爵士音乐里,有一种新的切分音——“多节奏性”,即同时有两种很强烈的节奏型相互对立,例如一个三拍子节奏加在一个四拍子节奏上。这种错综复杂的多重节奏显然是原始民族的音乐特点,因此爵士音乐的兴起,无疑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理性回归,这是本世纪各种艺术形式的共同趋向之一。
    职业音乐家们也被那些不常使用乐谱的、甚至事实上常常不会读谱的原始爵士音乐演员们所迷住。在一时冲动下,这些自发的爵士音乐演员有可能在一个旋律上即兴演奏出最复杂的变奏曲。
    我们在本世纪初美国杰出的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中,可以找到爵士音乐在节奏上、旋律上和和声上最好的扩展运用。还有另一位美国当代作曲家格罗菲,也成功地借鉴了爵士音乐的特色,结合他那超凡的配器才能,描绘出一系列美国自然风景的音画。格罗菲创作的《大峡谷组曲》,表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情调感,简直是一个令人目眩的乐器调色展览会。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5 16:33

新世纪音乐New Age music)又译作新纪元音乐,是一种在1970年代出现的一种音乐形式,最早用于帮助冥思及洁净心灵,但许多后期的创作者已不再抱有这种出发点。另一种说法是:由于其丰富多彩、富于变换,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种音乐;它并非单指一个类别,而是一个范筹,一切不同以往,象征时代更替诠释精神内涵的改良音乐都可归于此内,所以被命名为
New Age,即新世纪音乐。

Und Punkt.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16 11:13

:eat: :xuexile: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6 17:53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6 16:26 发表


单声部的格列高里圣咏至今还在天主教会的宗教仪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尤其喜欢那份古朴、纯净、空旷的美。

就是教堂里面的教士唱的那种吗?听到过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科隆大教堂,游览间忽听得传来一阵咏唱声,男声,就是你说的,空旷,纯净,透明的音色,心里马上想,这样的声音,就是三大男高音也比不上呀!那个声音仿佛有磁力一般地吸引着你,我忍不住想要找寻它的来源。寻声而去,最后发现在一个小龛里一个浑身黑衣的教士在边弹管风琴边唱,龛下若干信众,都在凝神静听着,我也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觉得那声音仿佛有安抚人心的力量,灵魂也被净化了的感觉,听着听着不由得痴了,直到那黑衣教士唱完,兀自夹着那本对着唱的圣书安然离去...
过后不由得心里暗自叹服:那么多人信仰宗教,原来不是没有理由的,它的某些形式确实非常能够感召人。
不过那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俺到现在还是搞不清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16 18:02

以前听说管风琴世界上没有多少架.:gawp:

俺一直对此很纳闷.

不过,很喜欢管风琴.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6 18:12

原帖由 吃花生的大灰狼 于 2007-7-16 19:02 发表
以前听说管风琴世界上没有多少架.:gawp:

俺一直对此很纳闷.

不过,很喜欢管风琴.

不会吧?我怎么每到一个教堂都可以看到管风琴?音乐厅也是常常有的,可能你说的是有历史的大型的吧,看过最炫的一座在特里尔,Köhln的也很大。
作者: gritty    时间: 2007-7-16 22:46

好啊,真么专业的介绍,

楼主,你辛苦了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7 18:19     标题: 回复 #23 carlo 的帖子

你喜欢宗教音乐,肯定对orgel特别有感情,我一开始不喜欢的,感觉闹哄哄的,音色不好听,后来来到欧洲教堂看多了,觉得还真只有它才配得上教堂里的那种大气磅礴,庄严肃穆的气氛,联想到所有有关宗教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东西,就越来越喜欢了,现在每到一个教堂都要找它的orgel在哪里,拿来比较下,蛮有意思的。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21 15:21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7 01:15 发表
Orgel 强奏时的轰鸣所给人带来的敬畏感是其他任何乐器所不能企及的,然而我更喜欢它持续低音弱奏时的效果——一种独具魅力的沉静之美。

昨天又去大教堂了,又听到管风琴的演奏,别有一番新的感受,Carlo 和大灰狼,我要谢谢你们...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8 23:09

Carlo, 世界上最好的女高音是不是Maria Callas?  最近淘到两张她的咏叹调合集,现场录音的,听到其中《弄臣》中的那首“Caro Nome Che Il Mio Cor“,让人彻底迷醉不能自拔的感觉,发明这种唱法的人一定是个天使。
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Kathleen Battle的春之声,还有某欧洲王储婚礼上听到不知名的女高音唱的ave maria,都让人深深难忘,如果说听莫扎特让人沉静出世,则听歌剧中的女高音就令我沉溺世俗的悲喜,愿能搜罗尽天下最美的声音。Carlo来推荐下吧,你肯定有不少心得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8-9 18:02

wowwowwowowowowow!!! cool article

But i really get so tired of anything about art or music at this moment, i just finished one seminar and as well as the exam called Soziologie der Kunst. It was so strenuous, always pondering, pondering,analysing, analysing, im totally tired out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8-9 18:13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7 19:19 发表
你喜欢宗教音乐,肯定对orgel特别有感情,我一开始不喜欢的,感觉闹哄哄的,音色不好听,后来来到欧洲教堂看多了,觉得还真只有它才配得上教堂里的那种大气磅礴,庄严肃穆的气氛,联想到所有有关宗教故事和文化 ...


Yes, I didnt like orgel before either, it reminds me always to the middle age, it sounds to me also monotonous, lumbersome, depressive....
yes, all about this dark middle age cliché ...

until once i heard one orgel music accompanied with trumpet written by a young german modern musician.Then i become to believe, there is no bad instrument, there is only bad musician:naughty: ....

A good musician could make the most wonderful music with the noisiest instrument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9 18:56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8-9 11:35 发表


顺便问一下你收藏的哪张Callas专辑?音效如何?callas的录音大部分应该是早期单声道的吧。

在网上搜了一下,对这张比较感兴趣:

http://www.zweitausendeins.de/suche/?ArticleFocus=6&ord=-1&alpha= ...

就是第一张啦-DIE SCHÖNSTEN ARIEN,1952-61的录音,大部分是和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合唱和交响乐团合作的,说是当时现场analogaufnahmen,1996年经过digitalbearbeitung,听起来会单薄些,但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9 19:00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8-9 19:02 发表
wowwowwowowowowow!!! cool article

But i really get so tired of anything about art or music at this moment, i just finished one seminar and as well as the exam called Soziologie der  ...

poor you!  just take a good rest, then you will be energetic and  生猛 again,and i am sure of that.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9 19:02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8-9 19:13 发表

...
there is no bad instrument, there is only bad musician:naughty: ....

A good musician could make the most wonderful music with the noisiest instrument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9 20:05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8-9 20:53 发表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啊,呵呵。
猜到就该是这张,Callas的精选盘毕竟比较罕见。有了你的推荐,下午直接去Zweitausendeins把这套盘收入了囊中,现在正在欣赏中呢

感觉超值啊,音效对50年代的 ...

是啊,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心情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狂喜~,但是也担心音效的问题,迫不及待回家一听,就乐的不行了,特别特别喜欢第一首,现在几乎每天傍晚感觉邻居可以忍受干扰的时候就忍不住把音响声音开到最大,沉醉一番,真痛快!邻居们肯定以为我已经被考试和论文逼疯了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9 21:21

是这样的吧,比较喜欢抒情婉转的。
但被Caro Nome Che Il Mio Cor打动却绝对不是因为她的歌唱技巧,而是有听到某一段落,被其传达的感情击中心弦的感觉,那一刻感觉到极致的深情及女主角内心深深的忧伤,仿佛让听者也有种肝肠寸断的感觉,有时深情向往,有时哀怨婉约,声音有时细弱游丝,有时激烈亢奋...我对歌剧涉及不多,也不懂意大利文,所以对于是这部歌剧及咏叹调叫什么名字都不知晓,只是听声音,(我经常是这样的,把美好的声音当乐器来看待,但是美好的人声比任何乐器都更具表现力),所以对专业的东西及对她是否忠于剧情都没有办法评判,过后因为非常喜欢才去找了剧情和唱词来看,觉得自己没有感觉错。能够对完全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传递了强烈的感觉,所以觉得她是成功的。
同时也看到一些评论,说她的声音不是最完美,技巧不是最完善,我也同意,因为确实听到过更好的例子。但是也有人说,能够真正将感情融入自己的歌唱中并游刃有余的,到现在为止也只有卡拉斯而已,其他人都太注重于声音和技巧的完美也影响了感情的表达,我没有做过比较,不知道是否属实,但是从我自己的例子,我感觉可能真的是这样。虽然她的声音有时候我也不喜欢,但是总体还是感觉听她的演唱是种美的享受,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9 22:50     标题: 回复 #40 carlo 的帖子

当然不会啦,外行听热闹 ,内行听门道 ,有专家指点一下,理解更深入些,我求之不得啊。因为我是第一次听到这首咏叹调,所以感觉还是很强烈的,主要是听的时候觉得她营造了一种让人深深迷醉的氛围,爱的惆怅和忧伤,内心的向往和斗争等等,有点醉生梦死的感觉,呵呵。有机会找别的版本听听,也许又会有新的感受。
我是懒人,经常做事有点不求甚解,功课做得很少的 ,算是音乐爱好者,但不是特别狂热虔诚的那种,常常很希望自己能够在听音乐的时候对其背景知识有所了解,特别是歌剧,综合性太强,不做功课常常是听了之后淡而无味,完全找不到感觉,如果对剧情和唱词比较熟悉的话感觉会生动有趣很多,感受会更深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上有你的带领,希望自己以后变勤奋一些就好了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9 23:10     标题: 回复 #42 carlo 的帖子


是啊,交流确实能带来更多的乐趣,为了听你说的“举世闻名华丽多彩的 Philadelphian Sound“,还特意翻了有没有Leopold Stokowski的,找到两张Great Recordings with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比较熟悉的曲目,但是觉得音效不是很好,二,三十年代的录音,不过还是有所感受,蛮有意思的,多谢老大。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9 23:12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8-10 00:08 发表


呵呵,你这次起点太高了,再找别的版本听恐怕会觉得平淡无奇了.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大家都很难避免.
另外觉得欣赏歌剧最好找来DVD(有中文字幕最理想)观看,很多问题和困惑就会迎刃而解了,这样一来比单纯通过 ...

收到~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0 18:32     标题: 回复 #46 carlo 的帖子

没去过呢,多谢推荐!
平时没有四处淘盘的习惯,主要是自我克制,因为这宝藏是挖不尽的,一淘起来就遏制不住继续往下淘,去到哪里都要淘的习惯,有时候很讨同伴烦,以前在国内就是这样 ,再说这样的话,银子是个大问题,看到心仪的,借钱也要买的那种,自控能力比较差~  等工作了,再好好进行我的淘宝计划,嘿嘿。
现在大部分都是国内积累下来的,和有时去到一些喜爱的城市为作纪念买的,毕竟是戒不了的老习惯,见到CD店就心痒痒的,前段时间去了Flensburg几天,恰好碰到一间宝铺,好多老CD,其实里面都是新的,只是盒子看起来旧一点点,不知道为什么卖的这么便宜,可能因为都是老录音吧,一口气买了好多,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盘,莫扎特交响曲几乎集全了这回,音质不错, 还有个写给两部钢琴和三部钢琴的作品,听得开心啊,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下,呵呵。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0 18:48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8-10 00:08 发表


呵呵,你这次起点太高了,再找别的版本听恐怕会觉得平淡无奇了.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大家都很难避免.
另外觉得欣赏歌剧最好找来DVD(有中文字幕最理想)观看,很多问题和困惑就会迎刃而解了,这样一来比单纯通过 ...

可能我比较喜欢她的风格吧,再找出以前零散的其他人的相同唱段出来听,觉得其他人唱得真是单薄多了啊,真的就如你所说-平淡无奇,怪不得我以前听了都没有太大的感觉 。就比如说那首为艺术,为爱情,比较再听Katia Ricciarelli和柏林爱乐卡拉扬合作的版本,觉得不要太抒情了啊,远不如Callas来得酣畅淋漓,无论是从技巧还是感情,充满悲剧色彩,仿佛可以看到歌唱家一曲唱毕,自己也情绪激动,心绪难平的场景。
听了Ileana Cotrubas的茶花女选段,果然声音纤细温柔些,不知道听她唱Caro Nome会不会也能感觉到Callas传达的意境,有待将来考证。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8-10 19:57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0 22:05

是Carlos Kleiber那版,有空发给你。我当时买的是合集,就是Deutsche Grammophon百年大庆时的黄页,一集歌剧,包括一个序曲CD,一个咏叹调,一个合唱,还有一集是乐器的,都是选的最经典的版本,刚入门的时候买的。
Domingo我也挺喜欢的,对他的一首单曲记忆深刻,中文名叫奉献,不知道出自那里,非常非常温暖的感觉,从此就喜欢他啦,三大男高音,觉得比较喜欢他的声音,卡拉斯因为他不屈的精神和唱过“在那遥远的地方“,用中文哦,很有意思,喜欢其中的配乐,也喜欢,对大胖子最没感情,但是觉得他唱起来毫不费力啊,天资太好了
你好象对Giulini情有独钟呢,为什么呢?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1 15:59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8-11 00:02 发表
哈哈,买了合集也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上了唱片公司的套,之后你有可能会将合集内选曲的全集版也买回来.
Domingo作为三大男高音中唯一挑战Wagner歌剧之人尤为令人敬佩,尽管他的德语发音不那么完美.听过他的Tannh ...

多少会受影响的吧,听得喜欢自然会想收集,但不会迷信。我想我以后会考虑参照《CD圣经》等一些书的推荐来选择收集的曲目,逐步完善自己对某些作曲家和作品的收藏,要花很长时间的吧,我想肯定会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你是怎样收集的?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8-11 17:17 编辑 ]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8-11 16:18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8-11 16:59 发表

多少会受影响的吧,听得喜欢自然会想收集,但不会迷信。我想我以后会考虑参照《CD圣经》等一些书的推荐来选择收集的曲目,逐步完善自己对某些作曲家和作品的收藏,要花很长时间的吧,我想肯定会是个很有意思的 ...

嘻嘻,帮mm编辑了一下,字体改大了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1 16:33     标题: 回复 #54 fussfun 的帖子

为啥:fragezeichen: 字突然没来由地变大好象有些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呢!:naughty:
你在做试验是不是?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1 17:18     标题: 回复 #56 carlo 的帖子

收到,你介绍的经验很有用,我自己有时候也有这样的体会,版本太多,而且专业名家推荐的不一定合自己的口味,觉得听音乐如果不是跟工作有关,确实是件很private的事情,完全有理由根据自己的Geschmack来选择。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8-11 21:30

:tearbath:  这里真的是另外一个世界。
:beautifuleyes: 弟弟现在人气火了,只要我留言,相信很快会有很多人来这里带动这里的气氛的。
大家很快就能发现这里还有如此一块纯净的世外桃园。
:gawp: 我用我的生命帮版主大人实现了带热Witten区的愿望。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1 22:07     标题: 回复 #59 Starfish 的帖子

哈哈, 你躲到这里避难来啦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8-13 20:34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8-11 22:19 发表
有时候,我也会读一些amazon.de/amazon.com上面其他Buyer对唱片的评论,大家关注较多的唱片大多评论也不少,而且观点也非常多元化,外加片段试听,多少有些借鉴作用的.

比较"权威"的评论,可以到留声机杂志的网站 ...


还不清楚Carlo对音乐只是Hobby,还是从事相关专业的。

有自己的hobby,对此如此认真而投入的人,一定内心充实而快乐

Back to my whole life i think i have only one real hobby, that's to say, the daydreaming
and all im striving for is to combine my hobby with the reality。。。

sunrisesunset mm。。。only you can understand me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8-13 20:48

:snicker: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3 21:32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8-13 21:34 发表


还不清楚Carlo对音乐只是Hobby,还是从事相关专业的。

有自己的hobby,对此如此认真而投入的人,一定内心充实而快乐

...

He's just a big fan of classic music, and the greatest one i've ever met.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8-13 21:34 发表
... all im striving for is to combine my hobby with the reality ...

That seems to be true~:naughty: , i've heard that is the biggest task for all fishes in their lives.
but you should never forget that there were and will still be so many beautiful things and only beautiful things appear in the dreams of the fishes, there must be some dreams that you can realize,just hold on,you will succeed...
life will be so hard to go on without dreams, everyone of us needs them, you are not the only dreamer, at least i'll always be with you...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3 21:32     标题: 回复 #62 Starfish 的帖子

a virgo can never understand a pisces.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8-13 21:54

.

[ 本帖最后由 Starfish 于 2007-8-14 21:29 编辑 ]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8-15 16:59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8-13 22:32 发表

He's just a big fan of classic music, and the greatest one i've ever met.


That seems to be true~:naughty: , i've heard that is the biggest task for all fishes in their lives.:persua ...


It is especially arduous for some fishes to grasp.
One possible reason might lie in the weak capability to perceive a beauty in the reality. :naughty:
In other words, they fall short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to appreciate and cherish their belongings.:ridicule:
Reversely, they enjoy indulging themselves into the dreaming of what they actually do not possess.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8-15 18:10

原帖由 吃花生的大灰狼 于 2007-8-15 17:59 发表


It is especially arduous for some fishes to grasp.
One possible reason might lie in the weak capability to perceive a beauty in the reality. :naughty:
In other words, they fall short ...

打倒大灰狼!!!

He is the one who always opposes us Fish!!!!!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8-15 18:13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8-15 19:10 发表

打倒大灰狼!!!

He is the one who always opposes us Fish!!!!!

大灰狼捅了马蜂窝啦~:snicker: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www.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