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M, B, M, p, Z" o比奥莱克:当然了,我一直有一个庞大的工作组。节目的准备工作均由小组的工作人员负责。比奥大道谈话节目分别由两个工作组的4名工作人员负责事先联系此事、提出谈话内容建议,并进行准备阶段的采访。每个工作组用两周时间准备一次脱口秀节目。我们总是派一位工作人员事先拜访应邀参加脱口秀节目的名人,进行交谈,之后用文字形式记录谈话内容,供我阅读。另外我也会在档案中查找有关的资料。我会在正式进入演播室的当天中午与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流,并将重点记录下来。但在我干节目主持人期间,我总是试图保留个人生活空间,比如外出旅游、读书、看电影、看戏剧演出等等,我也常常邀请朋友,为他们亲自下厨烹调。我一向注重生活,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有些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每天都出现在电视机前,让人觉得,这些主持人不是在交谈,而只是提出了问题。而采访和主持脱口秀节目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u5 ^2 l& Y6 F- M1 Q2 ~5 D
+ [2 T+ d4 T" `* z; i德国之声:参加您脱口秀节目的名人可以说“数不胜数”,请问,给您留下最深刻影响的是哪一位? $ B3 v( F! R' _) V( V) ~* V- R) G) p( A" y$ t
比奥莱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参加我的脱口秀专栏的尽管有许多世界名人,比如俄罗斯总统普京、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等,但我们也会向残疾人等发出邀请,某些人尽管没有什么名气,但却讲述了十分感人的事迹,这些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绝不低于普京、达赖喇嘛或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等。 1 V5 ?6 D3 D( I3 V; F X; O8 d; ?& K2 `; V' G- B7 ~" u6 L. C
德国之声:如今中国已是德语媒体的焦点之一。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可您在若干年前就邀请中国人参加您的脱口秀专栏,这应该是干媒体这一行所必须具备的嗅觉和素质吧。 ( c/ n7 C( H! z! F( ^1 G3 n% G # e! j9 @5 b+ n4 s, i( |4 G比奥莱克:我记得,我们曾邀请了一位在中国生活了40、50年的德国妇女,她与毛泽东的一位秘书结为夫妻。因为他们撰写的新书在德国出版,所以我们决定邀请这对夫妇参加我的脱口秀节目。 5 x/ y- D: j% e$ w( c2 [' }; N; I1 ]5 C0 w6 H, G
将知识娱乐有机结合6 k1 }4 x9 Y" Z9 B
德国之声:在大学求学期间,我也同时为媒体做事。由于工作原因,我注意到您主持的脱口秀节目。您巧妙、婉转的谈话技巧,内容广泛,知识性强的节目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您的节目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对德国各个方面的了解。您能否告诉我,制作好的综合性节目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 c" R2 K& @# ]( }; e& M % G+ s% V/ u& M" _$ d% Y比奥莱克:对于这个问题,我很难做出客观的答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交谈时一定要因人而异,要考虑到谈话对象的特点,交谈内容要个性化,还要善于体谅对方;但另一方面一定要注重谈话内容的知识性,要为观众提供信息。所以,必须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演播室里,我每次都带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注明一定要谈到的重点。如果某位交谈对象的童年没有特殊之处,在脱口秀节目期间就不必提出有关他童年的问题,不然的话,观众一定会觉得无聊。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机械照搬卡片上的记录,否则交谈会变得很枯燥,这也是很忌讳的一点。将内容,知识和信息融于轻松温暖的交谈气氛之中是确保主持高质量脱口秀节目的关键。 # n; P$ }' O9 P3 J6 q" j: k" T2 b- K$ y; a) G. T
德国之声:知识,信息与轻松暖人气氛进行有机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困难多了。您认为,您的法律专业和律师顾问的工作经验有助于您日后的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吗?一位获得博士头衔的法律顾问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德国业内是很少见的。 & C! s) V9 [# _! R* O0 A, { e. i: |) ^$ ^0 x' X
比奥莱克:也许有些关系吧。不过,我不敢断言。) B: q# `% t( F! t! P5 w6 Y- k& K5 F g
2 n. H9 q" z/ R0 m; U
德国之声:目前,德国公法电台电视台与私营单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德国公法媒体机构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弱点是什么?3 c! N( ] n. I, L. }
% X. c1 F" [% g1 b s& E
比奥莱克:我不太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已经告别了电视台的演播室,也不很关注这一进程的发展。据我所知,德国公营电台电视台受到很大的压力。它们该如何应对私营媒体机构的挑战,已不是我的任务,我也无可奉告。对别人指手划脚很容易,自己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我不想多说。 - r3 T5 D& [5 U4 i* H) o% @# A6 d) X
收视率绝非唯一标准 " R( K3 {" W8 n+ d 9 X( t) c2 e4 X$ K( P: J7 a德国之声:这是一场事关生存的激烈竞争,收视率不容忽视,但它不应成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f# S& l7 F( j. d2 S3 G
5 g% H; ]! G l* C* c" i, h比奥莱克:我已经说过,在我事业当红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是非常幸运的,那时媒体和整个社会都有另外的重点和价值取向。那时大众文化尚未形成,在我从事的媒体行业,人们对生活有一定的要求,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我是一个纯粹的实干家,不善于进行理论上的研究。现在,人们有很多频道可以选择,如果有人安装了接收天线,就可以收看一百多个频道,这一现状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变化,我只能说世界已今非昔比。( }* B( K$ }- w B: x# l
0 ~ i# z( D. W/ z3 C: V5 F/ c* ?8 I0 C3 C" U' G" N
上海一角3 b2 F S E( n% U
1 K, s2 W9 J# b' ]) q9 v6 M g9 u( }3 z+ S) b
德国之声:您在接受采访时曾一再表示,如今有不少电视节目都很相似,“如出一辙”。9 h% r4 A' N- b2 |) n8 z `8 i
, K/ m+ ?. m( Y# @
比奥莱克:许多节目的确如此。但3Sat,Art例外。一些政治专栏,评论节目以及纪录片等都做得不错。5 B( L$ C0 q9 L/ X$ E% N$ c
首创烹调美味专栏节目# j6 N# W. j4 Z" L' g0 H" S6 K/ \$ L
; @% J+ _* i0 F
德国之声:您于13年前首创烹调专栏节目。现在各种介绍美食美味的烹调节目不断涌现。注重健康饮食在当今时尚社会已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您将自己视为引领时尚的“先驱”吗?您当时如何想到要开办这样的专栏节目呢?您本人很喜欢烹调吗? 0 ]. z( e1 v+ R8 y7 ~0 U. z7 U( @- B9 {
比奥莱克:对,我喜欢烹调,也常常邀请同事,朋友们来家里吃饭,他们总对我说,品尝我做的饭菜是一种享受。这不仅仅限于烹调和品尝,它也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谈天说地。我不是专业厨师,烹调不过是我的兴趣爱好而已,所以由我主持的烹调专栏节目旨在让观众与我一道享受人生乐趣,我们一道品酒,一道聊天,象过节一样渡过每一天,完全不同于当前许多纯粹的烹调专栏。 9 l, V2 c) _, ]- {" _ * k* c+ O2 R/ \! M! c- B t; ]德国饮食国际化 * F" T+ j B) t1 |6 C/ ^( O, X: \( _/ i' J; `5 F7 e7 X
德国之声:说到德国的饮食大餐,请问,什么是德国典型的美味?不少来德国的中国朋友都向我提出这个问题。除了猪肘子加酸菜、兵豆汤、土豆、胡萝卜和香肠一锅煮外似乎也再也想不出新的花样。您有好的建议吗? 2 `0 P( h! b* J% E / j7 `) Z" A0 T! i+ o# W2 d3 f比奥莱克:烤猪肘子很油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经历了“经济奇迹”,人民很快过上了美满的生活,然后就开始注重体形的完美,注重健身,在这种背景下,烤猪肘和水晶猪肘等已不合时宜,只有在传统的啤酒馆里才能吃到。目前德国餐饮业已很国际化,也很受意大利的影响。9 f8 ?7 Q* x. b% F
) h- D& h3 P0 j+ v# O
德国之声:如果您必须挑选一道典型的德国美味的话,您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4 u% ?3 [1 L, E' U" d, A( E& S1 j+ J/ i* b
比奥莱克:我只选择我喜欢的食品,已不再区分哪道是意大利式,哪道是典型的德国饭菜。意大利食品一向比较不油腻,也容易消化,更具时代精神。8 S2 O9 j5 j! b' l. f7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