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成长乱象-兼评德国辱华事件 [打印本页]

作者: jfsheng    时间: 2007-11-15 16:32     标题: 成长乱象-兼评德国辱华事件

窗外,细小的雪粒随风肆意飘洒。雪粒,洁白、自由、轻盈;四周的环境,昏暗、桎梏、沉重。初冬时节,德国大抵如此。7 N0 ?( v7 l: D8 R5 y3 |6 w

$ H: G  L/ o2 ]; u2 V- o, t0 Q& Q房内暖气开得很足,很温暖。电脑风扇呼呼作响,试图活跃着气氛,日光灯有些晃眼,我却不觉得困乏,思绪被灯光和玻璃恍得到处都是。+ S. ]0 ?* O3 o3 `, ?
* K% F3 ]4 k9 f: o5 H# {/ T
日历上,要做的工作一直悬着,我看都不愿看一眼,但我知道,即使关掉电脑,也于事无补,这些东西其实悬在心里。
/ S8 L; O: O7 s; u2 a- A& L0 @" }% k( b! Q+ T3 u! u0 A
时间过得总是很快,不过春天似乎离我很遥远。身在德国,却觉得这个国家比春天更遥远。春天来得再晚,我仍旧时刻企盼,但对德国,远或近,似乎与我毫无干系。
: c1 f( r6 {  n8 Q
9 y( a! r  E: Y6 c上周六,不少同胞赶赴汉堡去抗议德国镜报。从照片和凤凰的视频中,我觉察出华人的无助。不过,我没有去,那天我在笔记本前玩游戏以饰太平。莫说华人,德国第一大外族土耳其人倘不能有效维权。对德国镜报的歪曲和诬蔑,我也非常愤慨,但又有些习惯。这不是第一次了,也不属于个别事件。四楼厨房就贴着这篇报道,张贴的人似乎想给德国人长脸,同时向中国人示威。扯下来?显然会有失风度,于是,我在上面添了个笑脸,我取下、扫描、贴回,然后发邮件寄给文中提到的一位当事人。
! \: t& D* e6 n& U0 s1 f2 R; f- A2 u8 S( Y& s4 U& K
假设您娶了一位日本女人做老婆,面对其他日本人的嚣张,您如果很爱自己的日本老婆,当然不会迁怒于她,但自己的怒气又无从发泄,想骂上小日本一通,自己老婆也要遭殃,真XX难受!我现在也体验着类似感觉,周围的鬼子其实还都不错,挺友善(希望不是伪善),可是鬼子们的排外、猜忌和恐惧时刻围绕着自己。
5 ^. d& _, t5 \8 Q6 P2 r/ t# D! U5 K" J5 y& v& }
在德国第一次找律师,小小的秘书好像很厌恶讲英语,我心想,宽恕了她吧,谁叫她小时候英语成绩不好呢!可是,我很快发现她连起码的礼貌也不愿意展现,我们已经约了时间,没有被凉在一边的道理,我心又想,宽恕了她吧,谁叫她长得又肥又丑呢!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歧视,我也有歧视他人的嫌疑。再说说大家都知道的,德国那个女总理默克尔,来自东德,是人权、自由和老美的信徒。美国都没敢怎么样,她却突然召见达赖,然后拉拢印度。殊不知,中国岂是你随便哄骗的?印度岂是你说拉就拉的?我倒有些佩服这个女人的勇气,不过作为一国领导人,为了一己之念,致别国内政于不顾,忘却奔向德国的滚滚金钱,逞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实在愚蠢至极。  {) a7 [! u# H3 G5 z# Z2 Y

* |9 ?5 g, S% ]& M: m, s, z/ O8 }或许,日本人的看法有些道理:最聪明的人都是商人,政客好似走马灯,换个不停,企业却稳定如初。看来,有必要对德国人做个区分,最友善的都是老百姓。
- s) Y3 ]: ^! b: S! T4 ^3 r: J: Q6 A& r. [+ B: X4 q
德国绝对不能被小觑。罗马帝国何其强大,但始终征服不了北边蛮荒之地的德意志。德国有着灿若群星的学者,他们曾在冬日阴霾中思考、写作、创造,他们的机器昂首开进邻国、开到远东和非洲。正是这种强悍支撑着他们领导人的愚蠢。不过,当中国人要抢占他们的饭碗时,他们心中产生了恐惧、愤怒和急躁,于是每个中国人看起来都像小偷,夸大其辞,无中生有,所有这一切无非是为了掩盖胆怯和夺回阳光下曾经属于自己的地盘。我,表示理解,因为这些都写在心理学教科书当中。
5 ^) x9 c& K2 c* }9 b. X! U4 y( v" n* N5 I/ N" [
春天一定会到来,半瓶水中,水永远比空气晶莹。鲍威尔难受的越战生涯对他的后来发展贡献良多。还是心平气和比较好,一段路走来,回首时才会发觉难非难,苦亦非苦。如果觉得累,就好好睡个觉;如果觉得豁然,就请继续行走。。。
作者: 我心飞翔123    时间: 2007-12-2 18:52     标题: 写的不错

文采很好,写的不错,刚来德国不久,还没有觉出什么来,呵呵
作者: jiangqianqian    时间: 2007-12-18 18:34

那个默克尔。。。我无语了。。。。。。早点下台得了
作者: jfsheng    时间: 2008-1-28 15:05

汉堡检察院认为,“虽然《明镜》周刊的报道具有一定误导性,个别言词挑衅味道浓,但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仍然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并不能看作是对在德华人的侮辱,不能构成对华人尊严的侵犯。”因此停止了本案的调查。
2 i0 M6 P( T% w3 F6 h) @/ u
. ]1 y2 u8 B  h: d. F
前后矛盾,毫无逻辑,这也叫理由?!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www.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