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经济金融] 金融风暴如何应对 [打印本页]

作者: 搞不懂.    时间: 2008-11-7 21:28     标题: 金融风暴如何应对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08-11/06/content_133662.htm0 R* e+ D- K* @) F2 F' S
( ^  a6 v% C' n/ f" r0 I. o
金融风暴如何应对


+ D3 j& h% j3 e+ o

国纪平

7 [* L8 X% Y( E* R
( j6 n2 N6 q" Y/ l9 s  |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8年11月6日   第 02 版)3 Z$ O- @4 s4 @1 H( V3 d
  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深层隐患,各国正在谋求应对举措。  F+ k9 |: M# |& R. z1 S* X+ P! }

: `% d: K0 p$ H4 a/ B& U1 w  一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各国的金融风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呼唤整个世界采取共同的行动。规模空前的国际救市行动,迅即在全世界展开。世界各国在密切关注初步救市效果的同时,正积极谋求下一步的举措,深入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深层隐患,积极探索未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调整的方向。- H! V4 E  c1 R1 i1 X
  (一)
' M4 x2 [' f4 b  c  次贷危机首先是信用危机,救市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恢复金融市场信心。美国的救市方案主要是通过政府收购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注入资金以增加流动性等方式来救活金融业;而欧盟国家一开始就采取了向金融机构注资,并确保储户不受损失的方式;还有不少国家通过减息、免税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另外一些国家则采取了向市场抛售美元以支持本国货币的做法;有的还运用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本国股市挽救金融企业。/ Z' p5 z+ e& |  S: @+ T
  由政府向金融机构注资,换取部分股权,以解决资本不足的救市方法,通常被称为“暂时的国有化”。这种从稳定金融市场入手、阻止危机向实体经济延烧的传统手段,虽然在历史上曾经奏效,但在本次史无前例的世界性危机中能否再显神威,谁也还说不清。至少在五个方面,人们还“心中无底”:
# n3 @1 U3 i) ]7 I) O' Z  一、危机尚未看到尽头。目前美国金融机构减记的资产,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的总亏空额的一部分,其中还不知道埋藏着多少“定时炸弹”。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风暴仅仅是开始,目前市场流动性仍未完全恢复,一旦未来引发更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甚至是国家“破产”,现有的救援计划,只能是杯水车薪。
3 }) D- f& t3 H0 x4 b: ]) x* H  二、现在的救援措施只是短期的、初步的,尽管已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能在多大程度上阻止金融危机的瘟疫向实体经济传染,目前尚很难断定。虽然各方对衰退程度的评估不尽相同,但大多认为,此次衰退的时间可能会较长,短期救市之后必须有中长期的“后招”紧跟。/ E" ^9 J# g" p
  三、很多国家仍然是根据本国利益出手救市,全球缺少更为紧密的合作和协调。最典型的是欧洲的“三步曲”:先是“隔岸观火”,断言危机与欧洲“相距甚远”;几天后就变为“紧急救火”,但还是各自为战;最后欧盟才呼吁各成员联手“全力灭火”。经济整合程度最高的欧盟尚且如此,其他就可想而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已呼吁各方协调政策,共同应对,在英法领导人的呼吁下,美国开始着手筹备国际金融峰会。但从欧美各自的立场看,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分歧,美国试图确保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欧盟显然更希望借这次危机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5 x. [4 Z. k: \! V
  四、救市如何逐步转向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有效和全面的改革,尚不明朗。救市只是治标,只有将救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调整这一治本之策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信心的全面恢复,并对全球经济真正起到有效的拉动作用。因此,救市的根本问题不仅仅在于稳定市场,更在于怎样才能有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3 A) M  a* M) j3 M! u  五、救市能否成功,仍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政策力度,因为它们在全球经济中仍占着大比例的份额。虽然发达国家在此次危机中受损较重,但发达国家处于国际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上游,它们显然有着更多的手段来避险或转移风险,甚至转嫁危机。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将会给全球经济造成极大伤害,使复苏变得更为遥远。
" X7 x( h# R; t8 @  g" e; @/ b8 c4 a  当然,大难当前,人们不仅看到了危机的严重性,也看到了战胜危机的可能性。危机是史无前例的,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时国际社会所具有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也是史无前例的,手段比过去更充足,经验比以往更丰富,力量比以往更强大,合作的愿望也比以往更强烈。
( [# U, d  [0 |% i# N* }  (二)
$ ^3 o- p6 R& ?! n3 d4 E  虽然人们对本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还在不断思索之中,但在如何处理开放与管制、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方面,一种明确的共识已经形成,这就是在减少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把握适度的原则,处理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管制之间的平衡,处理好金融业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关系,否则,过度的自由化和缺乏有效监管的创新必然带来巨大的风险,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 M# D# u! w1 [( C4 E/ B  金融业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监管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从国家层面看,有效的金融监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全球金融体系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伴随着全球金融业关联性与互动性的增强,各国和各经济体应当从管理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实施监管,并通过加强协调来逐步完善监管体系。当然,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因噎废食,不是片面追求金融业稳定而拒绝开放和创新。不同国家由于金融业发展程度的不同,对待金融业的开放与创新的态度也应有所差异,关键在于把握自由化和金融管制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通过金融创新来为经济服务,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安全。! ]- w8 i; {" E" w
  从国际层面看,最紧迫的问题是原有的治理方式已严重滞后,国际金融组织是在用过时的管理方式来应对全新的全球市场。管理缺位、乏力,直接导致了漏洞的出现。正如法国总统萨科齐所说,世界将不能再继续用20世纪经济的工具来运营21世纪的经济。因此,如何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国际主要货币发行和大型银行的监管,是未来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5 T1 S6 `2 |# A  目前,国际社会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思路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随着市场规则和监控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一些制度性措施的落实,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信将会逐步恢复。
9 F# q8 e/ i! S1 S* H5 Q  (三)% X0 Z" D$ x$ z3 W9 I0 |0 t4 m
  目前的全球金融体系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也更有利于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使少数发达国家控制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使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从各方面限制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6 t0 M4 Y: k3 U& i* q, A  随着冷战结束、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1990至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5.9%上升到2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3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过50%。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呼声日益加大。
8 _! f, |- r2 ~% }9 g9 M: O  国际金融体系应该怎样改革,还有待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对话、协商与探索,但有一条重要原则是必须明确的,这就是新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尽快改变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边缘,沦为发达国家危机转嫁对象的现状。- P+ i& t5 P; l9 @
  改革的具体切口,首先要从对全球金融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开始,增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进而朝着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方向努力。8 ^3 d% u8 C; N
  发达国家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传统的优势地位。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个别西方学者就提出,没有中国等国的“过度储蓄”所助长的超低利率,美国等发达国家就无法长期维持“疯狂放纵的金融创新行为和借贷消费”,这场危机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论调,表面上看是在为那些金融投机商、失职的监管者开脱罪责,实质上是在维护西方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这种颠倒黑白的谬论,只是一种偏激的噪音,多数西方经济学家都对此难以认同。但可以预料,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中,这样的声音还会出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还会有激烈交锋。
+ p  P, ^) N/ r* X1 ]" B2 `. V. q  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新背景下发生的。它用事实再次警示人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不会自动确保全球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谨慎把握与应对,否则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灾难。
4 Z! f' W3 s: P% g  目前,全球各国的救市行动正趋向于更加主动,在第一阶段各国政府通过注资银行确保流动性之后,近期又加大力度,普遍采取了降息的做法,这些措施虽然未必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对于恢复市场信心和融资渠道来说,已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4 E- B5 {% Q2 s" R) R7 A  全球性危机也在呼唤着全球性应对。前不久在北京闭幕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了呼吁,当此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协调合作,坚定、果断、负责、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运用有效可行的经济和金融手段,以达到恢复市场信心、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目标。
& I0 k- Z# v; f  目前,世界各国正密切关注着即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金融峰会,人们期望,此次会议既能务实高效地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问题,又能体现平等、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为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www.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