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巴——“安慰之子

你的朋友最近在什么时候安慰过你? 你记得最近你在什么时候安慰过人? 人人都不时需要鼓励, 我们多么感激那些怀着爱心安慰我们的人! 要安慰别人, 就得拨出时间聆听别人倾诉, 表示同情, 提出帮助。 你愿意这样做吗?

有一个男子在安慰人方面堪作模范, 他就是巴拿巴。 圣经说他“是个良善的人, 充满圣灵和信心”。(使徒行传11:24) 为什么圣经这样称赞巴拿巴呢? 他做了些什么事配受这样的赞许?

乐善好施

巴拿巴原名约瑟, 但使徒们给他一个别名——巴拿巴, 意思是“安慰之子”。 用这个名字称呼他的确再适当不过。(使徒行传4:36) 当时基督徒会众刚刚成立。 有些学者认为巴拿巴是耶稣的一个早期门徒。(路加福音10:1,2) 不管这个说法是否属实, 巴拿巴的行为确实值得称赞。

巴拿巴是个利未人, 生在塞浦路斯。 公元33年五旬节之后不久, 巴拿巴主动卖掉一块土地, 把得来的金钱交给使徒。 什么促使他这样做呢? 据使徒行传透露, 当时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凡物公用, 使徒“按各人的需要, 分给各人”。 巴拿巴显然留意到信徒同工的匮乏, 于是慷慨解囊。(使徒行传4:34-37) 巴拿巴可能颇为富有, 却毫不吝啬, 甘心献出自己和财物去推广王国的权益。 学者布鲁斯留意到, “只要别人需要鼓励, 巴拿巴就义不容辞, 施与援手”。 我们从圣经记载的另一件事, 可以清楚看出巴拿巴的这个特质。

公元36年左右, 大数的扫罗(后来的使徒保罗)成为基督徒。 他跟耶路撒冷的会众联络, “可是所有人都怕他, 不信他是门徒”。 保罗怎样说服会众, 相信他已真正改弦易辙, 而不是借归信为名去打击会众呢? “巴拿巴就来援助他, 领他到使徒那里。”——使徒行传9:26,27; 加拉太书1:13,18,19。

圣经没有解释, 为什么巴拿巴愿意相信扫罗。 既然巴拿巴的名字是“安慰之子”, 他必然留意安慰扫罗, 聆听他的倾诉, 帮助他摆脱窘境。 虽然扫罗后来返回大数的家乡, 两人却成为好友。 他们的友谊对传道工作造成深远的影响。——使徒行传9:30。

在安提阿

约莫公元45年, 耶路撒冷会众接获报告, 传道工作在叙利亚的安提阿有惊人的增长, 当地有一大群说希腊语的居民成为信徒。 于是耶路撒冷会众派巴拿巴到当地视察情况, 把传道工作组织起来。 事实证明, 巴拿巴确实是最佳人选。 路加报道说: “他到了那里, 看见上帝的分外恩慈, 就很欢喜, 开始鼓励所有人要衷心决意留在主里; 巴拿巴是个良善的人, 充满圣灵和信心。 于是加添了一大群归主的人。”——使徒行传11:22-24。

但巴拿巴在安提阿的工作并非到此为止。 学者朱塞佩·里乔蒂指出, “巴拿巴为人务实, 马上看出前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浇灌工作才能获得丰盛的收成。 因此, 当务之急是增加收割工人。” 巴拿巴来自塞浦路斯, 也许习惯了跟外邦人来往, 因此使徒可能觉得他特别适合向异教徒传道。 可是, 巴拿巴打算邀请更多人参与这件既令人振奋又富于意义的工作。

于是, 巴拿巴想起扫罗。 他很可能记起扫罗归信时, 亚拿尼亚接获的异象。 异象透露, 迫害基督徒的扫罗日后会成为“蒙拣选的器皿”, “向众国族……传扬[耶稣]的名”。(使徒行传9:15) 于是, 巴拿巴出发往200多公里外的大数搜寻扫罗。 找着之后, 两人在安提阿结伴工作了差不多一年。 在这段时间, 门徒‘最先在安提阿蒙上帝指引称为基督徒’。——使徒行传11:25,26。

在克劳狄统治期间, 罗马帝国境内多处发生大饥荒。 据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透露, 耶路撒冷有“许多人因找不到食物而死”。 于是, 安提阿的门徒“定意提供救济服务, 把物资送给住在犹地亚的弟兄, 各人都量力而行。 他们这样做了, 就由巴拿巴和扫罗经手, 把物资送交众长老”。——使徒行传11:29,30; 12:25; 13:1。

特别的海外传道任务

这事以后, 一件异乎寻常的大事发生了。 “他们执行公务服事耶和华, 并且禁食, 那时圣灵说: ‘你们在所有人当中, 要为我选出巴拿巴和扫罗, 做我召他们去做的工作。’” 请想想, 耶和华通过圣灵, 委派他们执行特别的任务。 “这些人奉圣灵差遣, 就下到塞琉西亚, 从那里启航往塞浦路斯去。” 因此圣经把巴拿巴称为使徒, 意思是奉差遣的人。——使徒行传13:2,4; 14:14。

巴拿巴和保罗走遍塞浦路斯, 其间帮助了岛上的罗马行省执政官士求·保罗归信。 然后他们起程前往小亚细亚南岸的佩尔吉; 在那里, 约翰·马可离开他们, 自行返回耶路撒冷去。(使徒行传13:13) 看来在此之前, 由于巴拿巴的经验比较丰富, 旅程一直由他主导。 可是从佩尔吉起, 扫罗(后来的保罗)负责带头。(参看使徒行传13:7,13,16; 15:2。) 巴拿巴有没有为此感到不悦呢? 没有。 巴拿巴是个成熟的基督徒, 他谦卑地看出耶和华不单任用他, 也重用他的同伴。 耶和华运用他们两人, 把好消息带到别的地区去。

在皮西迪亚的安提阿, 保罗和巴拿巴被人驱逐出境。 但在此之前, 他们已把上帝的话语传遍安提阿, 有许多人接受了王国好消息。(使徒行传13:43,48-52) 在以哥念“有一大群犹太人和希腊人成了信徒”。 保罗和巴拿巴花了好一段时间, “凭着耶和华的权柄大胆讲论; 上帝使标征异兆通过他们的手行出来”。 后来两人听闻反对者密谋要用石头打他们, 就机警地逃往利考尼亚的路司得和特庇去, 在那里继续向人传道。 虽然巴拿巴和保罗在路司得险些丧命, 他们却继续在当地“强化门徒的魂, 鼓励他们留在信仰里, 又说: ‘我们进上帝的王国, 是必须经历许多患难的。’”——使徒行传14:1-7,19-22。

这两位勇敢的传道员不但没有畏缩不前, 反而重返他们受过猛烈迫害的地方去强化当地的新门徒。 他们很可能也把握机会, 帮助一些具备资格的男子在新成立的会众里带头。

割礼的争论

公元33年五旬节之后十六年左右, 巴拿巴牵涉在一宗历史性的事件里——有关割礼的争论。 当时“有些人从犹地亚下[到叙利亚的安提阿]来, 开始教导弟兄说: ‘你们不照摩西的规矩受割礼, 就不能得救。’” 巴拿巴和保罗从经验看出, 人得救根本不在乎受割礼, 就跟这些人争辩起来。 可是, 巴拿巴和保罗并没有运用自己的权力, 强迫别人接受他们的观点。 他们看出为了整个弟兄团体的长远福利起见, 这个争论非彻底解决不可。 他们把问题带到耶路撒冷, 交给治理机构处理, 并且提出有建设性的报告。 治理机构作出决定后, 拣选了几个男子(包括保罗和巴拿巴)到安提阿, 把决定告知当地的弟兄。 治理机构说保罗和巴拿巴是他们“所爱的”, 为了“主耶稣基督的名, 连自己的魂也舍了”。 会众读过治理机构的来信和听过弟兄的演讲之后, “就因鼓励的话而欢喜”,  大受“强化”。——使徒行传15:1,2,4,25-32。

“勃然大怒”

读过巴拿巴许多富于鼓励的事迹之后, 我们可能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跟巴拿巴相比。 可是, “安慰之子”也像我们一样是不完美的人。 巴拿巴和保罗计划第二次海外传道旅程的时候, 曾发生剧烈争执。 巴拿巴打算带表兄弟约翰·马可同去, 保罗却不同意, 因为马可在第一次海外传道旅程中曾撇下他们离去。 为了这件事, 保罗和巴拿巴“勃然大怒, 就彼此分手; 巴拿巴带着马可启航往塞浦路斯去”, “保罗选了西拉”同行, 跟巴拿巴分道扬镳。——使徒行传15:36-40。

这件事多么令人惋惜! 不过, 我们从这件事可以进一步了解巴拿巴的为人。 一个学者说: “这正是巴拿巴一贯的优点。 他愿意信任马可, 再给他一个机会。” 这个作家认为, 可能“巴拿巴所表现的信心, 使马可回复自信, 激发他再次履行自己的承诺”。 事实表明巴拿巴对马可的信心是正确的。 后来连保罗也承认马可在基督徒服事职务上对他很有用。——提摩太后书4:11; 可参阅歌罗西书4:10。

巴拿巴的榜样可以激励我们, 每逢我们留意到弟兄意志消沉、 愁眉不展, 就该拨出时间听听他们倾诉, 表示同情, 予以安慰, 并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 巴拿巴乐于为弟兄服务, 为人谦和勇敢。 他那甘心服务的精神带来了美好的结果。 今天, 在会众里有这样的弟兄确实是我们的福分!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Share |
Share

注释

称某人做“……之子”表示他具有某种显著特征。(参看申命记3:18, 《新世》脚注。) 在公元1世纪, 以别名去突出人的特质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做法。(参看马可福音3:17。) 这种称呼也为大众所接纳。

既然巴拿巴是个利未人, 有人就摩西律法的规定, 质疑他怎会拥有产业。(民数记18:20) 可是请留意,圣经并没有透露巴拿巴的土地在巴勒斯坦还是在塞浦路斯。 此外, 这块地也可能是巴拿巴在耶路撒冷境内的一块墓地。 不管怎样,巴拿巴确实捐出自己的土地去帮助别人。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