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医生,乐意合作吗?

医生处境, 今非昔比

1174年, 迈蒙尼德被指派为埃及的御医, 为王公大臣诊治。 他的大半生都在宫廷里度过。 他这样描述每天回家的情形: “一天只能简单地吃一餐饭, 然后就得赶去看病, 忙着开药方、 叮嘱该注意的事项。 病人络绎不绝, 直到夜幕低垂。……有时回到家都已累得说不出话了。”



当医生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今天医生所处的环境, 瞬息万变, 前所未见。 他们也和迈蒙尼德一样, 工作繁忙。 但是, 医生是否仍像以往一样受到同样的尊重呢? 新的环境怎样影响了医生的生活呢? 社会的发展如何改变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呢?

时移势易, 关系改变


也许有些人还记得, 医生携着黑药箱上门看病的日子。 人们对大部分医生的态度是, 一方面景仰医生的能力, 尊重他们的地位, 称赞他们的职业道德; 另一方面又抱怨他们的收费, 痛恨他们的失误, 谴责他们的冷漠。 无论古今, 人们对医生的感情总是错综复杂的。

然而, 有的医生却能跟一家几代人结下情谊, 为他们看病。 以往, 医生常常上门看病, 要是到乡下去接生, 有时还会留在那里吃饭甚至过夜。 有的医生亲自为病人配药。 有的医生则不计私利, 免费为穷人看病, 不分昼夜, 全年无休。

当然, 现在不少医生还是那样辛劳无私, 但是在许多地方,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在近几十年的变化之大, 超过在过去的几百年。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先看看, 上门看病这种方式的转变。

为何不再上门看病?


上门看病曾是医生惯常的做法, 目前在一些地区还是有这样的看病方式。 但在世界上很多地区, 这种看病的方式已越来越少了。 《印度时报》说: “家庭医生特别让人感到安心, 对病患家庭也非常了解, 还愿意随唤随到。 如今的年代, 医生专攻某一个医学领域, 家庭医生上门看病的方式已成过去。”

由于医学知识爆炸, 许多医生都只专攻某个医学领域, 成为整体中的一分子, 这样一来, 病人每次看病, 都可能要看不同的专科医生。 结果, 许多医生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 跟患者的家庭建立长久的关系。

一百年前, 医生开始使用实验分析、 仪器诊断, 自那时起, 就很少有医生再上门看病了。 许多国家的医疗机构都认为, 医生上门看病是浪费时间。 现在的病人大多都能乘车到医生的诊所就诊。 另外, 辅助医疗服务和急救服务, 过去都是医生的工作。

情况改变


当今社会, 能独当一面的医生少之又少。 常常由政府机构或医疗保健公司, 聘请医生提供医疗服务。 诚然, 许多医生不喜欢第三者介入医生和病人之间。 这些机构往往要求医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 看更多的病人。 英国一位医生希拉·柏金斯说: “每7-10分钟我就得看一个病人。 还要花大量时间从电脑上查看病人的资料。 根本没有时间深入了解病人。 这真令人沮丧。”

从前, 医生的吩咐就像圣旨一般。 到了今天, 医生看病, 病人反而有更大的决定权。 现在许多国家, 医生有义务要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后果, 这样患者可以知情同意某种治疗方法。 于是,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就发生了改变。 在有些人看来, 医生只不过是拥有某方面的专长罢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 有不少医生都是女性。 女医生通常比较受人欢迎, 因为她们更有耐心聆听患者倾诉。 看来因她们的加入, 使人觉得医生都颇有同情心。

有同情心的医生, 能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面对的压力, 所以还是受大部分人赏识的。 但是反过来问一问, 又有多少病人了解医生的感受和面对的压力呢? 将心比心, 互相体谅, 无疑能够改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下篇文章也许能加深我们对医生的了解。

[ 本帖最后由 qquchn 于 2008-8-4 22:37 编辑 ]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医生工作压力大



“年轻的父母带着新生儿来到诊所, 希望我能治好孩子的病。 我给孩子作检查时, 心情很沉重。 他的疾病无药可治。 当我告诉这对初为父母的年轻人, 他们的孩子会永远看不到东西, 你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吗? 我打发他们离开后, 简直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一会儿, 下一个病人进来了, 我还要笑脸相迎!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非常疲惫。”
——南美一个眼科医生



病人找医生看病, 只想着自己的病情, 希望得到治疗, 哪里会想到医生也有医生的烦恼。 结果, 很少人意识到医生每天要面对多大的压力。

当然, 不只医生有压力, 每个人都有压力。 一般而言, 每个人都会跟医生打交道。 既然如此, 那就应当了解一下医生每天所面对的压力, 以及在压力之下的医生怎么生活。

医生从进入医学院开始, 就要学习如何在压力下生活。 可是医学训练和实习对情感的打击, 毕生难忘。 从这里开始, 往后的日子可能改变医科学生的感情和性格。

令人震撼的医学训练


医科学生入学第一周也许就要进解剖室, 这样的经历令人十分难受。 许多学生在此之前可能从没见过尸体。 看见一具裸露的尸体, 一次又一次地被解剖分析, 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学生不得不想个方法, 应付波动的情绪。 他们通常用幽默的手法自娱, 就是给每具尸体取个好笑的绰号。 这样的行为在外人看来, 有点冷酷无情, 对死者缺乏尊重。 可是医科学生一定得这么做, 才不致老是猜想着这具尸体生前曾是什么人, 有什么样的背景等等。

接下来就要到医院的病房实习了。 大多数人到了中年才开始感到人的一生十分短促。 但是医科学生年纪轻轻就要面对不治之症和死亡。 有个学生这样形容第一次到医院实习的经历: “真是恶心死了!” 无论国家贫富, 病人常常因没钱而求医无门, 医科学生第一次看到世事这么不公平, 情绪上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

刚取得行医资格的医生如何应付这样的压力呢? 医护人员只能客观地对待病人, 避免感情用事, 免得自己的情绪受影响。 护士可能说, “医生, 2号床有个断腿的”, 而不是说有个人需要帮助。 如果你不了解个中原因, 这样的话乍听之下可能很令人反感。

同情心疲乏


医生所接受的本来只是单纯跟科学有关的训练, 但是对很多医生来说, 工作大部分时间却要跟病人对话, 有些医生在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上, 缺乏适当的心理准备。 就像前言说的那样, 告诉病人坏消息, 是医生最难做的一件事。 有些医生每天都要做这样的事。 病人在危急关头, 通常都会向医生发泄心里的苦闷。 应付焦虑不安、 惊慌失措的病人, 让医生感到身心俱疲, 时下称之为“同情心疲乏”。

加拿大的一位家庭医生回忆起行医的头几年, 这样写道: “工作的压力几乎将我击垮。 需要帮助的人占据我的时间; 抑郁的人希望卸下包袱; 病人等我看病; 有些人工于心计, 拉拉扯扯, 纠缠不清; 有人到我这里来; 有人要我到他们家去; 有人把电话打到家里, 甚至打到卧室。 这人、 那人、 到处都是人。 我也希望帮助别人, 但是这种情形太过分了, 叫人受不了。”(《一个医生的窘境》, 约翰·霍兰著)

岁数越大, 压力越小吗? 通常资历越高, 责任越大。 也许在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 往往要在瞬间作出生死攸关的决定。 一个英国的医生解释说: “年轻的时候, 我不担心。 就像少年人开车不顾后果一样。 但现在年纪大了, 把生命看得更宝贵。 要决定用哪种疗法, 比以前更叫我伤脑筋。”

这些压力对医生有什么影响呢? 为使自己的情绪不受影响, 就得习惯和病人保持距离。 可是这种习惯也可能影响到自己跟家人的关系。 要抗拒这种影响也许很难。 有些医生非常有同情心, 全情投入帮助病人。 但他们能坚持多久而不受同情心疲乏之苦呢? 这就是医生进退两难的窘境。

应付难缠的病人


问起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带来的压力, 医生通常都会说难缠的病人如何如何。 以下的几种情况, 也许你并不陌生。

  • 第一种情况: 病人浪费医生的时间。 跟医生闲聊, 半天进不了主题。
  • 第二种情况: 病人强人所难。 不是急病, 却在三更半夜或在周末打电话给医生; 要求医生采取某种他不太赞同的疗法。
  • 第三种情况: 不信任医生。 一些病人也许上网自行搜寻有关病情的资料。 这些资料可能是有用的, 但是利用上网搜寻资料可能令病人不信任主治医生。 医生可能没时间跟病人讨论资料上所说的每一方面的利弊。 病人不信任医生, 不听医生的嘱咐, 会叫医生很不高兴。
  • 第四种情况: 病人半途而废。 治疗尚未见效, 病人就放弃治疗, 或转院另请高明。

然而, 在一些国家, 医生的主要压力不是来自病人, 而是来自律师。

防御式医疗


许多国家报道, 起诉医生失职的案件急剧上升。 一些律师无理地提出赔偿诉讼, 借此发财。 美国医学协会的主席解释说: “他们使得医疗责任险急剧上升。 这些诉讼案件也带来其他痛苦。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 不公正的诉讼意味着巨大的伤害 ——尴尬、 浪费时间……压力、 焦虑。” 有些医生甚至被逼得自杀。

因此, 许多医生不得不采取“防御式医疗”, 决定某种医疗方案时, 考虑的是如何在法庭上自卫, 而非病人的利益。 《医生新闻摘要》说: “医生在法律层面上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医生的压力有增无减, 他们很多人看不到希望。 许多病人也同样担心未来, 因为尽管医学昌明, 疾病仍令人类大受痛苦。 下篇文章会向医生和病人提出一个真实、 光明的前景。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TOP

医生的前景如何?


若问起医生的未来, 往往会引起一番遐想: 科技会如何进步, 医生可以怎样摆脱一些令人烦恼的琐事, 以腾出更多时间与病人沟通? 不用说, 医生的未来与全人类的前途息息相关。
圣经有两本书是由一位医生执笔的, 叙述了耶稣和门徒做的事, 清楚显示人类有个怎样的前途。



为什么经由一位医生见证那段历史, 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具有特别意义呢? 那段历史跟医生和病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有些医生盼望有一天不再有人生病?

许多医生都观察入微。 “亲爱的医生”路加, 执笔写成圣经的两本书, 详细地描述耶稣和门徒治好的病人。(歌罗西书4:14) 路加这样做, 我们不禁要问: 这些事真的发生过吗? 如果是真的, 这对今天的医生和病人有什么特别含意呢?

经过考证的医疗证据


路加可以通过询问目击者, 来证实那些治病奇迹的真假。 另外, 他跟随使徒保罗到过很多地方。 保罗治好很多病人, 路加都在场。 我们留意到他描述的治病过程多么细致入微。

看看其中一个例子。 路加提到事情发生的日期、 时间、 地点: 那周头一天的半夜, 在亚细亚罗马行省的特洛阿斯, 一群基督徒聚集在一个三楼的房间里。(使徒行传20:4-8) 我们读到细节: “有一个年轻人名叫犹推古, 保罗继续讲话的时候, 他熟睡了, 到睡得昏沉, 就从三楼掉下去, 扶起来已经死了。” 凭着上帝所赐的力量, 保罗把这个年轻人复活过来, 治好了他的伤。 吃了一顿饭, “他们把活过来的男孩带回去, 不胜快慰”。(使徒行传20:9-12)

据路加的记载, 他当时跟保罗一起到马耳他。 他们受到“岛上的首领”部百流的盛情款待。 在那里, 保罗又行了一个奇迹。 那人的病情, 在没有抗生素的当时, 很可能危及生命。 路加报道: “部百流的父亲卧病, 又发烧又染上痢疾, 非常痛苦。 保罗到他那里去祷告, 按手在他身上, 医好了他。 从此岛上其余的病人也来, 他都一一治好了。”(使徒行传28:7-9)

路加医生为何相信?


路加把这些事记载在使徒行传里。 当日的读者可以找当事人核对事实。 谈到以路加命名的书, 他写道: “我既从头确切地考证了一切……好叫你清楚知道……都是真实的。”(路加福音1:3,4) 路加医生所见到的、 所考证的, 使他确信耶稣的教导真实可信。 治病的奇迹是耶稣教导的一部分, 向人证明圣经预言稳确可靠, 上帝一定会采取行动消除疾病。(以赛亚书35:5,6) 路加作为医生, 每天都要面对痛苦的病人, 想到有一天不再有疾病痛苦, 他心里一定感到很欣慰。 这样的前景令你心动吗?

值得高兴的是, 那些爱戴上帝的人, 无论他们住在哪个国家, 都能有这样的前途。 圣经应许在上帝的王国统治下, “居民必不说: ‘我有病。’”(以赛亚书33:24) 许多现代的医生都一致同意, 有合理的根据相信圣经的应许。

“我深受感动”


北美洲的一个家庭医生乔恩·希勒说: “和大多数的医生一样, 我学医就是想帮助受病痛折磨的人。 人类不再有病痛这个希望让我深受感动。 我选修过西方文明史。 历史表明, 宗教引起许多问题。 在我看来, 宗教歪曲了圣经。 所以我就思忖, ‘究竟圣经怎么说?’ 后来我开始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

“一到耶和华见证人的王国聚会所, 一张张友善的面孔引起了我的好感。 他们和蔼可亲的态度, 和我认识的许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见证人到我跟前, 提议跟我讨论圣经。 无论我提出什么问题, 他都能从圣经里找到答案, 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年岁增长, 我越发庆幸能成为耶和华见证人。 年轻的医生, 总希望成就一番大事。 但是我常常看见, 曾有远大抱负的人并不觉得他们真正成就了什么伟大的事业。 我想, 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最大的意义在于, 我们找到了未来的希望, 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 医生也好, 机械师也好, 看门人也好, 我们都知道为耶和华服务是最有意义的。 事奉耶和华带给我们满足快乐。”

运用圣经原则, 改善家庭生活


克里斯特·伦瓦尔是一位芬兰医生, 他喜欢和小孩说话。 他说: “一天我和一个12岁的女孩谈话, 她到了癌症晚期。 女孩给了我一本书, 叫《真正的和平安全——来自什么方面?》。 一个到了癌症晚期的女孩, 还满怀希望, 谈论信仰, 让我很感动。 可惜我没有时间读那本书。 当时, 我在赫尔辛基的一家诊所工作, 非常忙, 家庭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过了些日子, 我妻子从书架上拿出那本书, 开始阅读。 她马上确信读到的是真理。 一个耶和华见证人探访她, 并开始跟她讨论圣经。 起初, 妻子不大敢告诉我。 但是当她告诉我这件事时, 我说, ‘只要对我们的家庭有益, 就是好的。’ 我也开始加入圣经讨论。 圣经原则帮助我们改善家庭生活, 使人生有了新的意义。 得知将来不再有病痛, 这个希望令我喜出望外。 上帝对人类的这个旨意看来是再合理不过的。 不久我和妻子都受了浸, 最后孩子们也受浸了。 最初和我谈话的小女孩虽然已经死了, 但是她的信心却是活的。”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 医生的压力与日俱增, 但他们作出牺牲, 纾缓病人的痛苦, 实在值得欣赏。 不过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变正迅速临近。 如今有不少医生满怀信心地期待一个没有疾病的世界, 圣经应许的美好未来!(启示录21:1-4) 这个希望确实值得每个人一探究竟。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