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蒙家族对后世的影响

哈斯蒙家族对后世的影响



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犹太教已分裂成不同的派别,大家争着扩张势力。这就是圣经四福音所描述的景象,也是公元1世纪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所刻画的情景。

当时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很有权势,能左右舆论,甚至煽动群众不接纳耶稣是弥赛亚。(马太福音15:1,2;16:1;约翰福音11:47,48;12:42,43)他们虽然很有影响力,《希伯来语经卷》却从没有提过这两群人。

约瑟夫斯叙述公元前2世纪的历史,首次提到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当时犹太人很崇尚希腊的文化和哲学。由于塞琉西王朝的君主公然亵渎耶路撒冷的圣殿,把圣殿奉献给宙斯,希腊文化和犹太教之间的冲突因此白热化。那时出现了一个精明强悍的犹太领袖,就是哈斯蒙家族的犹大·马加比。他率领叛军,从希腊人手中夺回圣殿。

马加比家族在武装起义中获胜,新的教派随即涌现。这些教派各有理念,彼此竞争,设法拉拢犹太人。这个趋势是怎样形成的?犹太教为什么四分五裂?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让我们看看哈斯蒙家族的历史。(见《守望台》1998年11月15日刊“马加比家族是谁?”一文。或者打开前面的链接)

自由越大,冲突越多



犹大·马加比原先为信仰而战。他收复了圣殿,重新用来崇拜耶和华。后来,他开始对政治有野心。结果,跟随他的犹太人纷纷舍他而去。尽管有些人不再支持他,他仍然跟塞琉西王朝对抗。他还跟罗马订立条约,一心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犹太国家。犹大最后战死沙场,兄长西门和弟弟约拿单继承他的遗志,竭力争取独立。起初,塞琉西王朝跟马加比家族激烈对抗。但一段时间以后,塞琉西王朝终于对哈斯蒙兄弟妥协,同意给他们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哈斯蒙家族虽然出于祭司世系,却从没有人做过大祭司。许多犹太人认为,既然撒督是所罗门委任的大祭司,就只有撒督的子孙才能担此重任。(列王纪上2:35;以西结书43:19)约拿单边用武力威胁,边用外交手腕,迫使塞琉西王朝的君主委任他做大祭司。约拿单死后,兄长西门取得更大的权力。公元前140年9月,一个重要的法令在耶路撒冷颁布。法令用希腊语写成,铭刻在铜板上:“德默特琉王[塞琉西王朝的希腊裔君主]也委任他[西门]为大祭司,将他列为自己朋友之一,加给他很大的光荣;……犹太人和祭司们,都喜欢息孟[西门]常作他们的领袖和大祭司,直到一位忠诚的先知兴起为止。”——玛加伯上(次经其中一卷)14:38-41,思高圣经学会译本。

西门成为世袭的统治者兼大祭司,不但得到异族塞琉西王朝的允准,也得到本族“大议会”的同意。这是马加比家族的转捩点。历史家埃米尔·许雷尔指出,马加比家族建立了哈斯蒙王朝后,“他们最关心的,不再是恪守《托拉》[犹太律法],而是巩固王朝,扩张势力”。为免犹太人反感,西门用“总督”或“人民领袖”这些头衔,没有自称为“王”。

哈斯蒙家族篡夺政教大权,并不是人人高兴。据不少学者的意见,库姆兰教团就是在这段时期成立的。撒督家系的一个祭司离开了耶路撒冷,带着一群反对哈斯蒙王朝的人,往死海附近的犹地亚沙漠去。有人认为,这个祭司就是库姆兰文献中所提及的“正义之教师”。《死海书卷》有一卷是圣经哈巴谷书的评注。这卷书谴责“那邪恶的祭司。他起初奉真理之名蒙召,一朝贵为以色列的统治者,就心高气傲”。许多学者认为,库姆兰派描述的邪恶祭司,正好是约拿单或西门的写照。

西门东征西讨,扩大版图,但他突然丧命。西门和两个儿子在耶利哥附近参加宴会,他的女婿托勒密把三人暗杀了。可是托勒密篡位不遂。西门遗下的儿子约翰·海尔卡努斯听到风声,知道有人企图杀害他,于是先发制人,抓住刺客。海尔卡努斯接替父亲做大祭司,掌握国家大权。

势力越大,压迫越多



起初,叙利亚是约翰·海尔卡努斯的边疆大患。公元前129年,塞琉西王朝跟帕提亚人争战,落得惨败收场。关于这场败仗对塞琉西王朝的影响,犹太学者梅纳赫姆·斯特恩说:“叙利亚几乎瓦解。”海尔卡努斯趁势“完全恢复犹地亚的主权,并向四面八方扩展”。他果然大力扩张领域。

没有叙利亚阻碍,海尔卡努斯开始侵占犹地亚以外的地区,用武力使当地人民屈服。他们若不改信犹太教,所居住的城邑就会被夷为平地。以土迈人(以东人)是其中一个受镇压的民族。斯特恩提及这次侵略行动,说:“归信的以土迈人不是寥寥几个,而是整个民族,可说开了全族归信的先河。”海尔卡努斯也进攻其他地区和撒马利亚。他摧毁了撒马利亚人在基利心山上的圣殿。论到哈斯蒙王朝强迫异族改信犹太教的政策,历史家所罗门·格雷泽尔语带讽刺地说:“玛他提亚[犹大·马加比的父亲]捍卫宗教自由,情操高尚,他的孙子却竟然违反先祖致力维护的原则。”

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出现



约瑟夫斯叙述海尔卡努斯的执政时期,首次指出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约瑟夫斯曾经提过约拿单在位期间的法利赛派。)他并没有交代法利赛派的起源。有些学者认为,他们是从哈西德派分化出来的。哈西德是个虔诚宗派,曾支持犹大·马加比为信仰而战。后来犹大对政治有野心,哈西德派就跟他分道扬镳。

有些人认为法利赛派的名称跟“诠释者”一词有关,但普遍的看法是,这个名称源自希伯来词根“分离者”。法利赛派是平民出身的学者,不是什么名门贵族。他们对虔诚有自己的看法。有关圣殿的律法规定祭司要符合圣洁的标准,他们却把这些标准应用在日常事务上,认为这样就能跟不洁的事分离。法利赛派发展出一套解释经文的新方法,形成后世称为口传律法的观念。在西门统治期间,法利赛派有些人受委任做元老会议的议员,影响力越来越大。元老会议就是后来的公议会。

约瑟夫斯指出,海尔卡努斯起初是法利赛派的门生,十分支持这个派别。后来,法利赛派谴责海尔卡努斯不肯放弃大祭司的职位,双方关系从此决裂。海尔卡努斯下令取缔法利赛派的信仰,甚至支持他们的对头撒都该派。

撒都该派这个名称,很可能跟大祭司撒督有关。从所罗门时代开始,撒督的子孙一直担任祭司。但不是所有撒都该派都是出自撒督家系的。据约瑟夫斯说,撒都该派是有财有势的贵族,但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希夫曼教授评论说:“他们有些是祭司,有些则靠婚姻关系而成为大祭司家族的成员。看来,撒都该派的成员大多是这种出身。”由此可见,他们一直跟掌权者关系密切。在撒都该派看来,法利赛派正威胁着他们的世袭权威,因为法利赛派有越来越多成员担任公职,而且这个派别主张人人都可以像祭司一样圣洁。在海尔卡努斯执政后期,撒都该派又占上风。

越发弄权,越不敬虔



海尔卡努斯的长子阿里斯托布鲁斯登位一年就死了。他沿袭父亲的政策,强迫伊特利尔人改信犹太教,把加利利北部纳入哈斯蒙王朝的管辖范围。他的弟弟亚历山大·杰尼尔斯继承王位,从公元前103年一直统治到公元前76年。这时哈斯蒙王朝达到全盛时期。

亚历山大·杰尼尔斯弃用前人政策,公开宣布自己是大祭司兼君王。哈斯蒙王朝和法利赛派之间的冲突因此加剧,甚至引发内战,结果有五万个犹太人丧生。叛乱平息后,杰尼尔斯仿效异教君主的做法,把八百个叛乱分子挂在柱上,又当着垂死的叛徒面前,杀害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杰尼尔斯在场大摆筵席,公然和妃嫔吃喝玩乐。(《死海书卷》的“那鸿书评注”提到“愤怒的狮子”把“人挂在柱上活活杀死”,所指的可能就是这件事。)

杰尼尔斯尽管敌视法利赛派,但毕竟是个讲究实际的政治家。他看出法利赛派越来越受民众欢迎,所以临终嘱咐妻子莎乐美·亚历山德拉,要跟法利赛派携手合作,巩固王朝的势力。杰尼尔斯让妻子继位,不把王位传给儿子。莎乐美精明能干,在位期间(公元前76年-前67年)人民生活安宁。在哈斯蒙王朝的历史上,这是一段比较和平的时期。当时法利赛派再次得势,取缔他们信仰的禁令也被废除。

莎乐美死后,两个儿子争夺王位,一个是担任大祭司的海尔卡努斯二世,另一个是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兄弟俩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不及先王。自从塞琉西王国瓦解后,罗马派驻当地的军队有增无减,两兄弟却懵然不觉。公元前63年,罗马统治者庞培在大马士革,两兄弟就请他调解彼此间的纷争。同年,庞培趁势挥军攻占了耶路撒冷。哈斯蒙王国开始没落。后来,罗马元老院册封以土迈人希律大帝为“犹地亚王”,把他称为“罗马人民的伙伴和朋友”。公元前37年,希律大帝接管了耶路撒冷。哈斯蒙王国就此灭亡。

哈斯蒙家族对后世的影响



从犹大·马加比到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哈斯蒙时代的纷争正是耶稣的日子宗教分裂的祸根。哈斯蒙家族起初热心地事奉上帝,后来却腐化堕落,滥用权力,牟取私利。他们身为祭司,本该教导人民遵守上帝的律法,把人民团结起来。可是,他们却把人民卷进没完没了的政治斗争中。这样的政治环境成了宗教分裂的温床,不同的派别相继涌现。哈斯蒙王朝已不复存在,但在希律和罗马治下,撒都该派、法利赛派和其他派别继续争权。这就是当时犹太社会的普遍现象。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