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07年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 - 29.04.2007

转自金融界

这是央行自2006年以来第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进入2007年以来,央行第四次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距上次调整还不到一个月。至此,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1%。

据测算,这次上调将再次冻结1700~1800亿元资金,这大约是中国股市目前15万亿元市值的1%,是中信银行首发一次冻结申购1.5万亿资金的11%。

金融界网站连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预计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同今年以往几次一样,不会对股市造成大的影响,更不会改变股市的趋势。今年4月5日,央行宣布从4月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4月6日(周五),沪深股指受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双双大幅低开,随后在短线抄底资金抢盘下股指迅速走高,成交有效放大,历史新高得以突破。沪市当日开盘3287.68点,收盘3323.58点、涨4.44点、成交 1235.96亿元、涨幅0.13%。此后,沪深股市更是一去不回去,将牛市进行到“顶”。至4月27日,创下最高3802.92的历史最高点,收盘3759.87,较4月5日的收盘点位3319.14上涨13%多。

就在前一天(4月2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经济观察”论坛上,14家机构同时给出的预测显示,二季度经济增幅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7%,略低于一季度11.1%的增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认为,“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并不比一季度低,主要是去年同期太高了。”

宋国青指出,虽然一季度的涨幅只有2.7%,不过前三个月CPI却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并在3月份以3.3%的涨幅轻松越线。预计二季度CPI将达到 3.1%,而央行今年物价调控底线是3%,目前,经济中存在通胀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央行在本季度至少要采取一次加息措施。

央行此次再度动用准备金率的手段,或许令各界人士眼镜略有不稳。一季度以来,持续上扬的通胀压力,使得国内外研究机构就中国二季度再次加息达成了一致。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上周五的一份报告表示,中国通胀可能在今年多数时间会徘徊在3.0%上下,央行将在第二季度再次加息以保障存款利率为正值;而另一家顶级投行高盛则在上周给出“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中,央行有可能完成三次加息”的惊人预测。

金融界网站于今日消息出台后接触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基本上都把准备金率上调作为一种流动性调控的手段、而非紧缩手段来看待。只要中国的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巨额顺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都将继续他们现在的趋势,在今年内,央行还有可能继续多次上调准备金率,缓步升值人民币,甚至将人民币上浮空间继续扩大。

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常规化趋势在中国已经非常明显,它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沦为中国央行配合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策略分析师吴祖尧甚至对金融界网站预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形成每月一次的制度”。换句话说,事态一有变化,央行的反应就是“习惯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唯有利率,央行在运用这一金融杠杆时会慎之又慎,正如宋国青教授对金融界网站所说,“央行从来也没有正面承认过通胀已经到了需要加息的程度。”

承认通货膨胀已经达到需要加息的程度,对央行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和金融问题。

3月底,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一次金融论坛上承认央行面对通胀压力,但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央行甚至会采用预调控的手段,”吴晓灵说。

或许,央行的加息仍然会像2004年那次9年来首开加息大门,以及今年3月份首度加息那样,在过热的经济数据出台前推出加息政策,令市场一片眼镜跌碎的声音,这才是“预调控”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