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再革命!将革命进行到底

2010年4月初,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再次上街,随后占领总统府,现任总统巴基耶夫被迫出逃,反对派宣布接管政权(专题)。继2005年的颜色革命后,吉尔吉斯斯坦再现乱局。该国局势的反复皆因不彻底的民主化所致,此次政变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颜色革命的继续,这再次说明“转型”是条坎坷路,而老路则是“死路”。) ~0 ^  x; i* m) ]2 z

* L0 }, S, Q! x& x: x5 v* R7 B8 @/ o: i人在德国 社区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再革命7 ^( j2 L/ V* T+ r

www.csuchen.de2 P6 U/ ^/ c! O; p( }

) \: g% h* P2 ^! O  |% S; R4 m1 h吉尔吉斯斯坦约1000名示威者围攻政府大楼。

郁金香革命:阿卡耶夫家族被推翻
7 i; {0 y( G9 P3 A. H/ I+ G- ~

! S7 q9 N0 |3 F- z: \# T, @- Zwww.csuchen.de2005年2月27日和3月13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后反对派惨败,在总共75个议员席位中,当选者不到10人;亲政府阵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战绩,约有30名候选人如愿当选,这其中也包括阿卡耶夫总统的一双儿女。这样的结果自然令反对派难以接受。他们一方面指责选举进程中存在舞弊和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发动支持者走向街头。在巨大的压力下,时任总统阿卡耶夫被迫辞职,流亡俄罗斯。革命的结束了阿卡耶夫及其家族和伙伴的独裁统治,此次政权非正常变动被外界称为“郁金香革命”。6 f# o& r$ ]( ?. g8 o3 A) {. [9 o/ w
6 u* l, Y: x7 l1 z$ t: u5 S
“二次革命”:革命者巴基耶夫逃亡
' Z; |1 \1 s$ P% @/ {5 J
+ ^* }1 G+ _5 R# O! p; l
5年后的2010年4月,因为反对派领导人舍尔尼亚佐夫被警方拘留,引起了反对派支持者强烈不满。4月6日下午,吉尔吉斯斯坦约1000名示威者围攻并占领了塔拉斯州政府大楼,导致85名警员受伤15人失踪。4月7日吉尔吉斯斯坦数千民众在首都比什凯克市中心游行,要求总统巴基耶夫辞职,警察开枪打死10名示威者。目前,吉尔吉斯反对派已经占领总统府,宣布接管政权,骚乱已经造成千余人死伤。2005年郁金香革命中的领军人物,现任总统巴基耶夫出逃。
1 M0 `, ^, R' [% X+ L' W/ B  s" P2 U) R" R8 t! ?
关于政变的三个误解$ w7 w( J1 `0 O# l6 X- d7 e


; g& t+ N' @4 H# v$ I9 y人在德国 社区9 {" v8 ?/ {% ]9 `, I
示威者将枪口指向政府大楼
( X9 `/ g+ Y6 C6 D/ d7 K4 T$ D6 [5 P* g2 G

3 E$ T# q  a/ d+ P1 K) _人在德国 社区* n' h) p/ A2 D# {5 E
吉尔吉斯斯坦的示威者向警方投掷石块。

“穷则思变”非内乱主因  E" L% E5 N) p! y

4 D, m; D5 K9 q! v3 ~7 j从表面看,“颜色革命”和其被革命的主因都是没有把国内经济搞上去,独立后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民生活不如苏联时期。事实上,独立十多年来,吉尔吉斯斯坦也一直是中亚五国中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这都不是乱局产生的主要原因。
% a: o9 e; V% L8 Z/ ~( g( {% f0 r5 \% g/ H+ p
爱德华·弗里德曼主编的《民主化的政治:概括东亚经验》一书之中强调,民主制并不取决于经济条件。所以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乱局或有推动,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中亚诸国的民众对其的发展模式:边腐败边发展,已经忍无可忍,民众对权贵家族和亲信垄断财富的腐败体制积聚了太多的愤怒,这才是动乱的主要推手。
( H$ y+ h; N% z0 A# d, `
! @& L$ v/ S, h' m# I美俄博弈不决定吉尔吉斯国内局势人在德国 社区, n3 h4 g3 U# c" y  d

! s4 q* p& t5 y& n" ], K人在德国 社区如果舆论单纯地将吉尔吉斯理解为美俄等大国在中亚上的地缘政治博弈,无疑是非常狭窄的,它容易走形为一种“阴谋论”色彩的民族主义。吉尔吉斯之所以摆脱不了尴尬的“骚乱怪圈”,其根本原因是本国的情势所致,简单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族群对立下的民主化加速“分裂”;一个是政府喜欢宏观调控但实质是权贵经济。而这两点“糅合”在一起,构成了底层民众怒火的来源。
8 d( x1 @. D/ [* F4 X9 h
. B& z: e3 f; [9 [* u5 v8 }乱局非民主惹的祸人在德国 社区6 d" W* e3 S  a

$ ^9 a9 J$ j' f! p  |' i2 G  g# s人在德国 社区虽然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国家中最早确立“三权分立”制度的,但这个表面上具有西式民主的国家,其实仍处于部落政治的统治之下。国家由最强有力的部落领袖来领导。2005年“郁金香革命”中被赶下台的阿卡耶夫,是北方部族的代言人,而现任总统巴基耶夫则代表着南方部族的利益。这次骚乱就是对巴基耶夫不满的北方势力利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发起。部落政治加上权贵掌权,这种局面恰恰是不彻底的民主化所造成的。2 f& U* ?' |8 h

0 C/ n) j  q& W" b% V) E4 E中亚动乱根源:权贵不死,乱局不止
8 O9 X: z" s1 D0 {  |+ C


! ?  N5 q; Z" Z+ }人在德国 社区- s( ~& Z5 ^* N( R9 g: P
被损毁的带有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肖像的宣传画。
0 U4 I- r2 y/ y* j% }! L( j1 `: B5 v5 X& M/ Q) e, z( B  Y
5 X" N) _# |2 F- `

. {$ N9 S+ Q3 b1 r吉尔吉斯斯坦的示威者在祈祷。

吉尔吉斯斯坦:一个变异的苏联式政权
, J- ?, @9 M% }/ j人在德国 社区
8 y  ~3 p9 k2 E4 T& W" x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权,其实是一个后苏联时代的政权。它的覆灭毋须枪炮,愤怒的民众只需走向街头,将极少的鲜血曝于镁光灯、摄像机之下,这个腐败的政权便岌岌可危了。
4 j' @2 z$ G' f/ }% Q# Mwww.csuchen.de
$ U1 T" x. y6 W/ q0 P$ L2 ~而后苏联时代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并未吸取苏联的教训,当苏联体制的专制倾覆之后,替代它的并非是一个真正的民主政权,前政权的少数菁英份子,在历史的转机中,把自己打扮成激进的民主派,而在取得政权之后,又重新收拾起苏联专制主义的那一套。一个打着布尔什维克旗号的独裁党不见了,新诞生的独裁党仅仅是换了一个旗号。# i1 c0 ?: I2 E% v( t" h2 b( X& W

1 a' m& R' ]# X; h+ z, |- Dwww.csuchen.de打着民主旗号的专制横行
  J* ~4 k% Z( H
" j5 z7 k5 i; q+ U1 e, f其实,民主战胜专制绝非是临门一脚就可以了事的,庞大的专制政权有着难以估量的惯性,它那种惯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腐败。可见,民主与专制的较量,绝非是一个简单的胜者生存、败者灭亡的较量。专制者不可能主动的转变为民主派,而民主派却时时刻刻都可能衍变成专制者,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民主,然而打着民主旗号的专制却到处存在,尤其在这些后苏联时代的前苏联国家中。( H4 }4 R$ X6 `0 A4 K

* O7 Y4 j+ T! {: O2 swww.csuchen.de旧制度的惯性:权贵阶级的腐败与特权www.csuchen.de5 {6 N( b/ E1 G- {/ n6 O3 w) \5 o  \
' t+ J9 F5 s, b# p' w- }2 b
“苏东剧变”后的原苏联地区国家就是典型的坏民主下的“权贵资本主义”。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的新领导人,是原苏联时期的高级官吏。如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卡耶夫曾任原苏联加盟国吉尔吉斯斯坦的共产党中央科学和高教部部长,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是原苏联外长。
' Q+ M! x) l3 s: ^7 m/ Z: l: V5 N) H人在德国 社区2 D+ _7 ~2 x5 m: p5 v+ p# C6 q  j
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之风泛滥,裙带关系盛行。父母当官,子女经商,将手中的权力间接转化为资本。这突出表现在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高官中间。人在德国 社区8 S+ n2 g5 S- r* D9 w

  q/ F' V/ ]7 F( v“颜色革命”没有失败,它仍在继续$ d# T# x, F% G& M, U7 i

两名吉尔吉斯斯坦人在街头高兴地拥抱,其背后是有关吉总统巴基耶夫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会面的巨幅海报。人在德国 社区( g% a! F% E; b; P7 o* I

- T% x: U1 A! F1 Q5 b3 L+ |( R此次吉尔吉斯政变是颜色革命的继续
: Q) t( A9 Z+ m! v3 n/ b人在德国 社区
  O0 K! v0 s: ^! u, X3 f人在德国 社区所谓的颜色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参与者们通常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以及俄式思维方式,拥护民主、自由以及美式思维方式。人在德国 社区; O1 X/ G. z9 q& Q# b, V" l& d

, X: Y. o9 E: c0 ~5 L人在德国 社区此次民众再次上街,和2005年颜色革命的出发点是一样的:民众对裙带体制怨愤极大,是对“坏的资本主义”即“权贵资本主义道路”的厌恶。而无论是当初被推翻的阿卡耶夫或者是当初的革命者如今的掌权者巴基耶夫,都是裙带腐败的典型。所以说此次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颜色革命的继续。人在德国 社区8 y' e: w- F2 h/ |, j$ D% g1 m
www.csuchen.de: z" d; L( I% n5 J$ H
接二连三的革命皆因权贵阶级仍然存在, M7 ^( H  e" e
/ ?* e6 n' i7 S# @2 z. q, p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力量对比和外部干预等原因,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的革命较为彻底,民主化过程较为顺利,走上了“好的资本主义”道路;而吉尔吉斯斯坦等原苏联地区国家民主化的不彻底,走上了“坏的资本主义”即“权贵资本主义道路”。正是这些国家“权贵资本主义”的腐败统治,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结构断层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酿成了“颜色革命”。
! U" v% N! f7 f8 Q8 }8 ?; I人在德国 社区人在德国 社区& q% L. f9 k: l2 Y; \
权贵阶层的腐败统治直接导致了“颜色革命”。如吉尔吉斯斯坦,执政长达15年的阿卡耶夫因为反对派势力的抗议游行而一下子垮台,例如,阿卡耶夫的长子和长女也都当选了,二人都是经营大型超市和加油站的大企业家。而且女儿也成立了“政权党”,儿子有接任总统之位的打算。所以“颜色革命”于是应运而生,并且还将继续。
  T5 y9 o3 g" p, @! Q8 U人在德国 社区
: ^8 t! [, I6 |9 V' j5 s% y4 cwww.csuchen.de  其实,苏联并没有亡,苏联体制的弊端依旧寄生在那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里,它们在隐隐作祟,在伺机反扑。前苏联专制体制下的权贵,他们依靠着手中掌握的金钱和权力,打着民主的旗号,依旧在掌控着这些转型中的国家政权,并阻碍着他们民主化的努力。此次吉尔吉斯斯坦的变局再次向“权贵资本主义”国家和正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后极权国家敲响了警钟。
% B3 K8 O) g+ o/ z; [7 Y9 @& w
Share |
Share

折腾吧!
" V6 w) J7 k7 e# f只要动乱别越境,他们自己爱怎么搞就怎么搞!

富士山上扬汉旗,樱花树下X倭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