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560
- 威望
- 448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91 小时
|

河南高院回应“眼花”错案 法官良知丧失超底线www.csuchen.de, s8 ]8 Y. ^/ k2 H" ~# ^2 z) h
“这超出了社会公众的底线,在一般老百姓看来,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9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在谈到该省的一宗“眼花”错案时如是说。 + F2 H& G" I$ c) {; F N _, X# w
今年4月,河南陕县一法官在审判一起致3人死亡、2人受伤的交通肇事案时,在受害人家属没有得到赔偿的情况下,却以“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90余万元”为重要依据,对肇事司机从轻发落。此案被曝光后,该法官自称“眼花”错判。这就是备受舆论关注的“眼花”错案。 4 x6 V* W6 V4 i. w6 _/ T
“司法良知严重缺失。”9日举行的河南省法院“5.9”错案警示日(2010年“赵作海错案”发生后,河南法院将其释放日5月9日定为错案警示日)座谈会上,张立勇首次回应说,“眼花”案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法官司法良知丧失、职业道德沦丧,自称“眼花”错判,完全超出了一般公众的心理预期,结果引起舆论哗然。
8 i8 h8 G2 z$ nwww.csuchen.de 最终,“眼花”错案重新审理,原从轻发落的被告人被处以3年6个月有期徒刑,并赔偿受害人家属15万元人民币。“眼花”法官亦被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X7 i4 H. ]" f! P, |1 C" ^ 在河南,2010年“赵作海错案”发生后,又相继发生了“时建锋天价逃费案”、“智障人吕天喜抢劫案”等。张立勇认为,这些错案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在事实认定、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等刑事审判最基本的环节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3 o% Q. V8 O$ s; t 谈及上月刚刚发生的“眼花”错案,张立勇坦言,错案发生是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严重失灵。他透露,这起案在合议庭合议时,对被告人如何量刑根本没有进行讨论,合议笔录只有半页纸;庭长、主管副院长签发文书时也没有审阅案件材料,根本没有履行把关职责,只管签字。
7 D$ P% A* `9 h; w7 j8 ^ “合议庭合而不议,合议制度形同虚设;庭长、院长审查不细,把关不严;审委会讨论案件走过场、走形式;审判管理只是个摆设。”张立勇表示,尤其是“眼花”主审法官水涛,将“可能赔偿”曲解为“积极赔偿”,将“全部责任”写成“主要责任”,将“从轻处罚”改为“减轻处罚”,水涛的一系列错误决不是“眼花了”,而是“心黑了”。 / n5 L$ f+ }# B
4月初,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专门出台了《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办法(试行)》,主要针对的是法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所引起的错案追责,旨在避免错案发生。“眼花”错案便是该办法出台后不久发生的。 人在德国 社区! t) `; U% U- X
张立勇表示,错案发生后的追责已经有了实施办法,下一步还要制定预防错案发生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