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到底在哪里?

“国际化人才”这个词组近年来的曝光率极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更多跨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后,“国际化人才”就成为求职者职业修炼的最高境界,成为企业判断高端人才的最高价值标准。

   但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又到哪里去寻找呢?近日,在美国最大招聘网站Monster.com与国内三大招聘网站之一的中华英才网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来自中外企业届和学术界的专家就“国际化人才”这个饱受争议的概念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探讨。

      究竟何谓国际化人才?
  能说外语或是有过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人才就是国际化人才吗?这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误导着很多求职者甚至是企业主管。

  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虞跃明表示,TCL集团98年刚刚开始步入国际化的时候,对国际化人才的理解就是能讲外语和拥有海外背景,但是这种理解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进一步深化,就是更多地注意到文化、沟通和价值观的认同度上。
  
      而中华英才网的董事长徐新女士则是快人快语,她认为“只要能在国际市场上把问题搞定就是国际化人才”,徐新列举最近的实例说,“联想并构IBM在全球的PC业务,负责谈判的人也不会很好地讲英语,但是他通过一个好的翻译同样能够把问题搞定,那他就是一个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人力资源专家彭剑锋则对“国际化人才”的概念进行了一个总结,他认为那些具有全球视野和胸怀的人才,具有跟国际对接、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才,或是那些能够适应跨文化、具有在国外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人才以及能够在国际市场把事情搞定、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都属于国际化人才的特征。

  显然,国际化人才的概念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和固定的标准,如何培养自己的国际化本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也要根据自己的业务和战略需求去选择。

      国际化人才在哪里?
  我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国际化人才?我如何才能找到适合我的国际化人才?这是求职者和企业都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Monster总裁杰夫·泰勒先生和中华英才网董事长徐新女士的观点一致,他们都认为企业在发展本土以外的市场时,寻找国际化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当地进行兼并或收购,然后雇用当地的优秀人才开拓当地的市场,管理当地的企业,如果完全靠自己培养则很难跟得上企业扩张的步伐。Monster收购中华英才网的行为就是杰夫·泰勒观点的最好的行为阐释,Monster在世界上其他20多个国家内也都是通过并购来拓展市场和吸纳人才的。

  人力资源专家彭剑锋的观点则是,国际化人才的笼络第一靠招聘选拔,第二靠兼并收购,第三则靠人力资源外包,即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他认为,兼并收购固然可以让企业快速拥有国际化人才,但这毕竟是一种机会性的选择,是一种短期行为,在人才国际化方面,他认为企业还是应当建立招聘选拔和内部培养的战略机制。

  至于如何招聘到合适的国际化人才,杰夫·泰勒和徐新都认为,通过类似Monster与中华英才网这样的全球的招聘信息平台去寻找国际化人才是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种方式,据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虞跃明透露的数字来看,目前TCL集团已经有80%左右的人才招聘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徐新也表示,中华英才网正致力于为这些国际化的大企业提供一揽子的国际化人才招聘和解决方案。

  不过一些人则从员工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了补充,那就是很多企业只想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国际化人才,但是也要给自己的员工、给那些有潜力的人才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成长为国际化人才的环境和机制,这一点同样重要。

                                                                                 转自《财经时报》

[ Last edited by 夜雨飞飞 on 2005-5-24 at 09:08 ]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