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挑战,是中国要占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中国的技术能力是发展中国家最高的,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商品非常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力与现实需求。越南印尼就有很多中国摩托,比日本的便宜多了。甚至技术层级再高一些,如华为、中兴在发展中国家搞的那许多电信大单。这两个公司今年的海外生意发展得非常好,估计有20亿美元,这本来全是发达国家电信公司的。让俺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过小康生活需要什么东西。电视机洗衣机家用电器,手机电话电信网,摩托车大客车,用上了这些东西基本上就小康了。这些东西中国全部能以最低成本生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生意飞速发展不是很自然么?毕竟它们卖资源来的钱没有多少,想要买好的东西没那个实力,也就是中国能提供一些能实质提高全民生活水准的商品,怎么做不用太聪明吧?何况中国货的品质一直在提升。现在看来,发展中国家还是和发达国家做生意多,吃老大的亏。这是因为发达国家进入市场时间早,而中国又没有太多的全球经贸人才,主要的力量放在发达国家了。但是这个趋势是合乎天理的,至少在离中国比较近的那些国家里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象缅甸这样的,甚至可以称为中国的经济殖民地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发达国家也没什么话好说的。
    
    中国在发达国家本身,也在占市场份额。这两年来,中国占了世界反倾销案的大部分,就是这个趋势的体现。发达国家不可能用正当的经济手段阻止这些份额被占。按说中国卖的这些中低档商品,发达国家基本不生产的,怎么也要为难中国?因为发达国家人民干高级产业的也只是一部分,大部分被服务业吸收了,还有不多一些就业要靠一些传统产业,就是这部分人和中国冲突了。当然中国中些中低档商品其实不影响发达国家的根本,这些反倾销案纯属发达国家欺人太甚,最后肯定还是会让中国占住的。让这些中国商品进来,总体还是有好处的,降低它们国家的物价,就算经济不景,生活水平也不下降。
    以上三个挑战,是以中国的城市群为依托的,如果只看中国的落后地区,那中国就是等死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有这些城市群,这就是中国入WTO的意义。现在好处慢慢在兑现,这两年进出口额都是30%多的超高速增长。两年就增加了一半还多,这是个什么概念。只要不是对数字太不敏感,就能从这里面看出趋势。这些俺比较有把握。但是发展下去卖得再多也动不了发达国家的根本,也许不能叫挑战。真正能让它们急眼的,得靠一些远期展望。也许往下写着就成了俺的胡扯了。
    
    中国内部就算是以发展城市带为追赶战略的核心,具体如何进行,俺还没有谈。如果全是中低级的产业或者血汗工厂,显然是不行。下面准备就具体的产业分析一下,也会谈到四小龙的经验教训。
Share |
Share

TOP

五、中国的产业升级
    
    前面说到中国挑战发达国家的几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做不到均富,得条件好的地区先上,那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这两个地区先往上冲。二个是各级产业都不放弃,一级级往上吃。这在世界经济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事,所以很多事得靠推测。
    
    这里推测的都是往高端产业看。中低端血汗工厂怎么办,大堆国企怎么办,是另外的命题。即使有血汗工厂,有国企难题,也不能等这些问题解决了再升级。一时解决不了也要发展高端产业。所以就是一边是工人农民在中低档产业受苦挣些小钱维持国家运行,一边有人在高端往上努力。这一段就是说怎么往高端上努力,那么四小龙的经验有些益处。
    
    四小龙经验人们总结过很多。都是儒家文化圈,人民勤劳爱学习脑子不笨。这个从情理上的确有帮助。另外政治比较稳定,有相当长的时间专心搞经济建设也很重要。南韩朴正熙台湾蒋经国都有十多年的独裁时间,干经济很得力的,新加坡李光耀更是一直干了30多年。香港港英当局实质上相当于不用管政权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条件,四年任期可能有二年半在忙选举,还得应付各种乱七八糟的民意,瓦杰帕依就把印度教神庙当一个特大事来抓。要说这两个条件,中国都有。但是发达国家的扶持,就不可能有了。发达国家有意扶持四小龙围堵中国,这么说也许没有特别硬的证据,但是至少没有去阻止这四小龙走向发达。在技术转移开放市场这两项上,没有为难它们。
    
    四小龙是不是自己搞研发成为发达国家的?至少开始不是。台湾的芯片厂的技术是买的,南韩的汽车业开始也是合资的。但是台湾南韩新加坡对技术的吸收与产业的培养是做得是比较不错的。象南韩那样首先要敢于做大,然后利用本国市场把自己的企业养大,然后杀向全世界。香港更特殊,没什么高级制造业,在产业上不是大陆的学习对象。

TOP

那么中国能不能重复台湾南韩新加坡的产业奇迹?就是靠引进技术,自己消化吸收以后利用国内市场培养大企业,做到自主研发杀向国际市场。有些人说,不可能的,中国已经或者将要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殖民地了,会和那些发展中国家一样完蛋。这等于循环论证。因为升级不了产业,所以成为经济殖民地盯死在低收益产业上。因为是经济殖民地了,所以升级不了产业。这样说没什么意义。这升级产业其实是一个比较专门的事,如果想干出来,而且有了足够的条件,那是很自然的事。想不想升级产业?这不会有问题,政府领导就算是再王八蛋也不会不想。就连东南亚与印度都想,他们国家连普通民众都觉得搞不过中国商品了,马来西亚政府印度政府就说不和中国在中低端争了,俺们干高科技。当然,实际上它们是往中国卖资源。
    
    中国的条件够不够?俺以为中国政府真心要搞某个产业有几个绝招别的国家是没有的。一个是下狠心,上百亿美金扑上去,按两弹一星那么搞。第二个是搞政府采购,那个需求也可以非常大,还不违反WTO的规定。第三个是市场换技术。虽然说发达国家搞技术封锁,中国不可能象四小龙那样买到技术,但是仍然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搞合资,中国出钱出人,发达国家出技术,行不行?产业培育起来了,利润对半劈。发达国家公司很多,看着现实的中国市场眼热,这家不肯那家肯。当然要是发达国家肯卖技术了那就更简单了。中国出得起大价钱,因为买过来了国内市场一开发肯定还是赚的,别的发展中国家就不一定出得起钱,出得起也不敢买,怕收不回成本。
    
    这第三种招数需要说明一下。以感光行业为例,柯达转移技术到中国生产传统胶片,用柯达的品牌,并且技术上帮助中国唯一剩下的品牌乐凯。利润按股份分成。结果是中国的胶卷产业形成了,但是大量利润流到了柯达。三年内,中国就从柯达全球市场的第17位变到了第二位。俺认为这种结果比产业没有形成,人民用高价胶卷要好,毕竟税收上来了,也满足了人民的需求。但是不如自己完全自主品牌好。中国政府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这一招。当初老朱也是没办法,全行业亏损近百亿,只好走上了这条路。当然现在乐凯也还有希望。

TOP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达国家想对中国搞技术封锁,想要维持是非常难。一是中国自己研究出来了,二是发达国家思想不统一某一家被中国利诱,三是沉不住气怕中国自己研究出来了干脆卖了捞一笔算了。那么面对这种局势中国如何做?有人说,咱们独立自主,全部自己研究了。这个是不对的。搞研发周期很长,耗资也很大,能引进技术没有不引进的道理。但是也不能等别人卖,自己真不搞了。就是三管齐下,自己也研究,也利诱,也引进。还要使劲宣传自己的技术能力,说俺们什么什么都能干,那个啥啥还干不了,你不卖老子自己研究了。神五就是这个路数,的确非常管用。看样子中国政府这些招数都意识到了,俺预计中国这些年会有一个引进技术的高潮。
    
    如果引进了或者自己搞出了技术,如何培育产业?这个就得靠市场经济了。买来技术不是让厂子胡整就完事的,得生产出通过市场检验的产品。也不能光生产就完了,还要后续自主研发。这就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问题。那么中国人能不能干好这个事?中国那么多大学生都是吃干饭的?还有越来越多的海龟。有了技术都不干不好,那也只能干低等的活了。俺这里也假定中国能够培养出足够的技术人才,当然得有意识地这么去做。
    
    所以实际上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就这么定了。花大价钱搞技术,中国政府只要想出 ,就出得起这个价钱。花大力气培养技术人才,中国政府只要想这么干,就有足够的人才。再花大力气国内市场培育高技术企业,招数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就是宣扬国货,提倡国产化率,政府采购。俺看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中国政府的主观意志。假如政府都是操蛋,满足于中低档的日子了,当然没戏。可是胡温政府是这么没种的么?发展中国家哪国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俺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全都是有现实条件摆着的。这也要归功于20年来改革开放打下的实力,以及改革前立下的独立自主的精神。除非你信中国政府被发达国家控制了,不想干这些。
    
    那么有没有可能中国产业升级了不算数,还是低收益呢?你会生产电视了,可人家发达国家干上飞机汽车了,还是赚得比你多多了。在从前的确是如此,但是以后未必。俺认为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就快走到了尽头,这也是发达国家经济停滞的根源,不过这个就不写了

TOP

按人的基本需求来说吧,衣食住行玩,还有生老病死。食中国领先世界;衣发达国家也就是往高档上玩,不是制造问题而是文化上的设计问题;住就是造房子,俺把家用电器与通迅设施也算进去,中国也不弱;行就是飞机汽车造船,中国造船不错,飞机汽车要追赶;玩,就是电影工业,中国也要加紧干,俺把教育也算这里头;生老病死就是医疗产业,这个也要追。所以俺认为中国需要追赶就是有限几个:飞 机汽车医疗仪器制造业,以及所有制造业基础的芯片业机器工业,加上文化教育产业。这几个搞定了,基本齐活了,中国和发达国家差距就不是特别要紧了。因为说到底,发展产业是为了人民生活,不是为了和发达国家较劲。实际上俺相信发达国家一段时间内发展不出什么特别厉害的产业,象移民太空,核聚变发电等等。就算生物工程什么的出了奇迹,发达国家GDP又翻番了,也没什么好怕的,中国照样按照原来的衣食住行玩生活。
    
    中国有没有飞机汽车医疗仪器制造业?差是差些,还是有的,搭的架子还挺大。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项也没有,再有也就是印度巴西了,俄国还在回复正常过程中,暂时不考虑。这就是俺说中国是一个全面追赶态势的主要意思。这些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干得不太好。中国汽车业让德国大众挖着最大一桶金了,每股利润80%靠中国市场,全国最大两个汽车厂就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怪不得施罗德往中国跑得勤。为买飞机给波音与空客送钱不计其数。这是两个最招人骂的产业。俺也觉得中国搞汽车的太不争气了,特别是对比韩国的汽车业。韩国人开始也是搞汽车业合资,可是市场保护与技术吸收比中国做得好多了。到中国这,注意合资了,关键的技术也没榨出来,还没有自主研发。全国上百家大小车厂,基本玩的的广告概念花活。飞机产业难度更高,因为全世界其实就两家,俺不敢说中国过去怎样发展运十就一定能干好,可是过去不敢搞研发,光买飞机是不对的。
    
    芯片业靠自己发展短期难度比较大,就靠台湾或者德国商人了。俺的底线是,芯片工厂得在中国大陆。当初台湾的芯片厂技术是台湾自己的么?不是,但是台湾靠芯片业发展到一万多美元的人均GDP。工厂来了,后面都好说,是买技术还是自己研发都可以边赚钱边发展。机器工业靠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资来不来都不闲着。

TOP

 从这些中国的落后产业来看,如果说中国政府是想发展的话,关键就是一个敢不敢投入的问题。以前不敢或者财力不足或者外国人技术封锁,反正是没搞起来。现在后悔当初没有冲上去。这也不能就说是当初领导人卖国,为了出国考察宁愿买飞机。当初中国太落后,人眼界又不开,以为发达国家多么神奇,还要搞全盘西化,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想多得很。这种情况下作出一些错误决策是很正常的,不犯这种错误到是太神奇了。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人的思想。但是现在总没有理由不敢了吧,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全球也没有什么新鲜事中国不知道了,中国要再不花大力气投入这些产业,那还真是不可思议了。看看中国芯片业投了多少钱,其实已经这么干开了。支线客机也要上。高速铁路也要上,是引进技术还是先造条铁路看看都好说,关键是敢上了。汽车更是热火朝天,已经成为经济最大增长点了。敢上了就好说了,一时干不好,本钱厚不怕。不象小国,被总统贪了些钱整个国家就垮了。
    
    俺是绝对相信中国领导层是准备发展这些产业的,而且准备花大价钱,把这些产业当中国下一阶段的重点。这个不要多高水平。只是走到这个阶段比较困难,真走到 了中国这个阶段,不管是哪个发展中国家都会这么打算的。俺就说了,不怕开始不会干,就怕没了斗的心气儿。义和团水平低不要紧,毛泽东水平高了,就翻过身来了。邓江朱有些产业没搞好,胡温纠正了政策,照样能扭转局面。因为邓江朱相当于不会斗争,不是慈禧出卖产业。其实他们在其它产业上相当厉害,几个领导人出访发展中国家经常带着长虹海尔华为中兴的头作宣传。比如说攻击老朱搞国企坏了事,这个是有谱的。要说老朱不关心产业发展,那是无聊了。

TOP

写到这里,这个系列差不多算完了。俺最后的结论是光明的,中国具备了产业升级的所有条件,从而会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时间里在几个城市带里实现产业升级,从而突破发展中国家的宿命,堂堂正正在国际经济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国升级完成以后,国际经济秩序会变得如何,俺这里也不去想,但是一定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至于升级具体是由国企干还是民企来,俺没有去仔细想,就是看个趋势。老的产业,还是不能放弃。农民与国企的问题,暂时也放在一边,俺认为产业升级也不足以完全解决这两个问题,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行。均贫富也不急在一时。血汗工厂如何解决也不谈。中国问题太多了,俺只是论证了产业升级的现实可能性,并不是妄图解决中国的这些重大问题。但是俺相信产业升级会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好的准备条件。

TOP

好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