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施罗德下海,一失足成千古恨

关愚谦



关于中西文化的共性和差异,笔者人在欧洲,立足中国文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欧洲还有些说服力。笔者认为,中国过去两千年的历史都是重官轻商,直到最近十年来人们在观念上才有一点点扭转,德国实际上也如此。朋友布莱辛教授听了,并不同意我的意见,和我辩论说,德国的情况是一视同仁。

  于是笔者举例,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地方,为什么在证件上,只要在名字前加上博士、教授衔头,在社会上就比较受到尊敬。他听后点了点头说:也有道理。

  最近,德国发生了一件大事。12月9日传出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接受一个德俄联合铺设东海天然气管道的财团的邀请,担任该财团的监委会主席。更有报道说,他还担任该公司的经理。而这个财团同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之一——俄国的公私合营GASPROM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后面的牵线人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消息一传出,德国政界、新闻界掀起轩然大波,纷纷表态,批评、抗议、讽刺、甚至诬蔑之声此起彼伏。估计连施罗德本人都没有预料到。

机关算尽太聪明?

  随后,德国全国媒体,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报刊所发表的评论排山倒海,大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不只是其他党的政客尖锐地提出批评,例如目前的反对党领袖、自由民主党主席韦斯特维勒,便说施罗德是在抹黑德国人的脸,连自己党内一些过去支持施罗德的朋友也表示,“如果是我,就不会这样做。”

  反对者的主要论据是:德俄联合铺设东海天然气管道,把俄罗斯的天然气引到德国,满足德国三分之一的燃料需求,是施罗德当总理时同普京总统联手促成的。当时就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做,经济上会太依赖俄国,绑住自己的手脚。但是,施罗德政府还是决定签约。

  现在,施罗德刚从总理的职位离任,就迫不及待接受这财团的重任,而且还是一个肥缺,人们不得不提出疑问:他是否早就事先同称兄道弟的普京商量好,做好了下海的准备?他要求提前一年大选与此有无关联?他的年收入是多少?有100万欧元吗?一时闹得德国风风雨雨,怀疑的、胡猜乱想的、讽刺挖苦的,全都往他身上铺天盖地砸了过来。

  很显然,这里有政治因素,也有个人恩怨与嫉妒。使得施罗德非常被动。就这么几天,施罗德的声名狼藉,一泻千里,跌到谷底。

国外对施罗德微言不断

  这件事,不只是在德国弄得沸沸扬扬,家喻户晓,连欧洲其他国家都卷入了。欧盟议会有些议员借机提出,以后在欧盟宪法里要加进这样的条款:凡是在国家或欧盟总部任要职的公务人员,离任后三年内,不准进入商界,避免政商浑搅不清。

  欧盟国家之中对施罗德和普京最有意见的是波兰、乌克兰和东海畔边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家。因为俄德联合在东海、也就是波罗的海、架设天然气管道,对他们都有影响,因而反映得特别尖锐。

  当然也有人为施罗德辩护,认为他不做总理,已经是自由人,他想做什么是他的自由,他人无权说三道四。但是这声音微乎其微。而笔者的文化人圈子,则有相当矛盾的反映,一方面,认为这是他的私事,别人管不着,另一方面,又觉得,他是堂堂的总理,一国之尊,在反伊战方面德高望重,所以不应该这么做。

  不久前他刚表示,卸任总理以后,将退出议会,退出政治,回家当律师。现在,他退位才不到三周,总理座椅还未冷却,就下海经商,这无形中给德国人脸上抹灰,从情理上说也有点太过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由于批评力量太过分了,到了12月11日,舆论界又掀起反弹,人们开始为施罗德喊冤打抱不平。前总理、基督教联盟的柯尔,以及自由民主党驻欧盟的总代表邦克曼下台后,也很快就下海,却没有人说过一句话,为什么现在非把施罗德置之死地不可?

  施罗德毕竟是个老狐狸,他一言不发。直到12月13日,他终于忍不住,在《南德意志报》上答记者问,驳斥各种非议,说他是在12月9日才得知此事,自己尚未接受此职。并说,他即使接受这一聘请,主要还是一种荣誉职,尽点义务而已,至于有人对他的诽谤,说他会拿百万欧元的津贴等等,那是诬蔑,他将提起公诉。

  他指出,他只不过是60出头的人,为什么不能再接受新职?“以前的总理柯尔,自由民主党主席、副主席、副总理根舍和拉姆斯多幅,卸职后都进入经济界,为什么韦斯特维勒不加以指责?”他同时对自己党内的一些朋友表示失望,为什么他们不维护他的威信,反而跟着泼冷水?总之,施罗德道出了他的苦水。但是,他这番话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批评。

下场狼狈,得不偿失

  我们圈内几个朋友坐下来分析、议论后得出下面结论:

  这次大家反施罗德有政治、经济和道德的因素。首先,这家企业是俄罗斯公司的合营企业,后台老板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尽管俄罗斯变了天,但是人们对俄罗斯还没有从旧有的成见中完全摆脱出来。如果这公司是美国或西欧国家的企业,媒体就不会如此敏感。这就是政治。

  其次,商界在西方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的主要税收来自商业。但是企业与金钱的联系太紧密,当一家企业有盈利能够上缴国家税款时,它就会受到吹捧,国家围绕着它跳舞,一旦它失去经济地位,它头上的光环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去。说到底,在任何地方,真正在头上带罩永久光环的还是那些对国家、民族、科学有贡献的政界、军界、文化界人士。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也恒常受到人们的尊敬。

  可是,当一个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甚至几乎拿到诺贝尔和平奖的总理,从政界下海到商界,人们联想到的就是他同金钱、利润挂钩,他的名字会很快地蒙上一层阴影,头上的光环也失去了光彩。

  一名爱护他的人士说,难道施罗德就缺少这么点钱吗?如果他像前总理施密特那样,到一个报社去做出版人,照样拿报社津贴,还可以到世界各地演讲,每次出场费3万马克,加上他所能领取的总理、议员、前州长退休金,足够他这一辈子花用了。现在他弄得如此狼狈,真是得不偿失。

·作者是退休教授,文发自德国汉堡

施罗得其实是条好汉!他是真正的欧洲人!支持!

TOP

人家四个老婆要养,不多赚点扛得牢嘛。也辛苦的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