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古屋暂停交往已给足日本面子!

博客 子宁

2月21日,南京官方针对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一事一日内三次做出回应,驳斥河村隆之言论,指责日本媒体炒作,并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

“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估计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从来都不是中国的“无中生有”,以挑起民族情绪。《纽约时报》的弗兰克·蒂尔曼·德丁、《芝加哥每日新闻》的阿奇博尔德·斯蒂尔和美联社的C·耶茨·麦克丹尼尔,他们三人,就是最先的“记录者”,在他们被驱逐离开中国的记忆中,只有“死人、死人还是死人”的印象。正是因为有新闻工作者前辈的“兢兢业业”,才有了一段还原的“历史史实”,而从人堆里走出来的不少老战士,每次说起这恶劣的行径,都痛心疾首。

可如今,却有人再次否认这样板上钉钉的事实,场合是出现在南京考察团考察的过程中,逻辑是南京人对他爷爷很好,所以,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逻辑之荒谬、态度之傲慢,瞬间爆破了国人的情绪。对这样罔顾历史事实,企图掩盖真相的行为,国人说有多愤慨就有多愤慨,不是我们显得不理性,而是掩盖残忍历史真相事实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国人忍受的底线。甚至于仅仅没有及时回应,南京考察团都被置于风浪尖上,可见此时的我们,是如何地团结。

甚好,南京考察团称自己及时回应了的,只因日本媒体的选择性报道,让真相“失明”。如果说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是一种“恶”,那么选择性报道则是一种更大的“恶”,这背后甚至有蓄意挑衅的意味,这样的挑衅,便是长自己志气灭别人威风,看自己的市长多威武,看人家的考察团多软弱,什么都不敢说,其险恶用心已如司马昭之心。

面对骑虎难下的舆论,日本官方的口径是“南京大屠杀不存在”是个人观点,不代表政府意见,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两个友好市在洽谈,南京方面是抱着诚恳的态度去的,其任何一言一行,肯定代表南京市的态度,可人家呢?在这么正式的场合,也可以表现得那么有“个性”,甚至一市之长的观点,也只是个人态度,这么没有诚意,不是对南京考察团的蔑视,就是存心要跟我们过不去。更甚的是,连名古屋官方都不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还矢口否认称个人观点,对这样一个不负责任没有诚意的名古屋市,我们还有选择继续合作的必要么?

显然,南京市的暂停交往,已经是给足情面的一种表态,外交部也表示了,支持南京方面的做法。一直以来,我们奉行中庸之道,最近的《华尔街日报》还中肯地评价中国——中国政府无意抢夺邻国领土、仗势凌人或鼓吹革命。从中国的言行看,它始终想要专心搞国内发展。正如普林斯顿大学学者阿伦·弗里德伯格所言,中国是一个“目标有限、举止谨慎的国家”。的确,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欺我我不欺人”的国度,可遗憾的是,总有些人,以为中庸就是软弱,就好欺负,于是,在某岛上,蛮横地称要执法岛屿,而在对待屠杀上,一味地去掩盖历史。

是可忍孰不可忍,任何的忍让,都有一个底线;任何的中庸之道,也不等于软弱。我们必须支持南京,他们做了一个必须做的决定。一味地忍让,只会让人日益得寸进尺。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我们自己铭记的同时,也应清晰地还原给后人。当小丑跳到我们头上,我们必须用严厉的行动去回击,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要想赢得宽恕,必先有坦诚的道歉。1970年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一幕被永远的记录下来。这“谢罪一跪”,彰显的诚意至今令人震撼。南京的暂停交往,只是一次“催费”,但如果日本方面的傲慢与骄横一直伴随,那只有“停机”了。我们不允许任何人曲解历史的真实面貌,一个连两国真实历史都不尊重、都没有勇气去面对的国度,我们还能奢望他们在合作中有多少坦诚呢?
Share |
Share

欢迎光临原创板!
欢迎发帖
今年德中不发帖,要发就发原创帖!!
不是寂寞才发帖,只因发帖不寂寞!
哥发的不是帖,是寂寞!

TOP

交往不交往不是给面子不给面子的事。交往不交往不过是小事,原则问题是是大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