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560
- 威望
- 448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91 小时
|

北京暴雨,造谣没有必要,反思却很必要!
首先申明一下,写这篇文章并没有刻意去掩盖北京暴雨背后存在的问题,只是想规劝造谣者和正准备造谣者,不要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默然,甚至歪曲事实,刻意激化矛盾,制造事端。
当然,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是天灾,我们无法阻止,但却造成了北京山区出现泥石流,城市遭受内涝灾情,市区路段积水、交通中断、市政水利工程多处受伤、众多车辆被淹,初步统计经济损失百亿元。
这是教训,虽然官方动用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抗击这场暴雨,也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但道路被淹、市民被堵、人员伤亡依旧成为暴雨留给人们的心头之痛。
在高新科技发达、技术设备先进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城市怎么啦?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做了什么?
1、为什么被淹?在我看来,一方面是降水量大,另一方面是城市排水能力有限,需要注意的是,降水是自然现象,城市排水能力可以通过人的努力提升的,因此,对于城市而言,防御暴雨引发的内涝灾害,人能够做的就是提升城市排水能力。据了解,北京排水系统标准是1到3年一遇,仅能及时排掉此次降雨量的1/5。要知道纽约城市则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而北京的标准要远低于这些发达国家。要知道排水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北京在此为何不能“就高不就低”?是规划问题,是技术原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一系列疑问拷问着人们。
2、天气预报有用吗?诚然,21日一天内,北京市气象部门连发5个预警,暴雨级别从蓝色预警上升到橙色预警。但是,第一老百姓对于暴雨级别认识并不深入,至少只用颜色来表示暴雨级别我是不清楚的;其二,老百姓收到暴雨的提醒了没?据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则回应,“未向市民提前发出预警短信”,可想而知,对于天气预报的知晓率是有限的。为什么不动用包括短信、电视、网络、显示屏等多种预警传播渠道,告知老百姓呢?
3、城市管理者做到位了没?趁人之危的黑心出租车无人管理,公交、地铁在灾难时的也是运营缺失。对于成千上万的滞留旅客,机场快线仅延长了一小时左右的运营时间,这就是应对极端天气的紧急预吗?暴雨中,京城高速收费处依旧按部就班的收费,导致等待缴费的车队排起了长龙,交通更为拥堵。为何不能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免费放行以缓解拥堵。更有因暴雨影响,车辆熄火,离车而去,第二天去取车时,发现自己的车辆被贴条了。
我们不禁感叹当遇到灾难时,生命的脆弱、社会的冷暖、以及政府的责任感。或许我们无法控制暴雨对城市的袭击,但可以主动防御暴雨所引发的内涝!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在应对暴雨的同时,能着重分析导致内涝的原因,并积极行动起来接受公众的问责,真正做到“防水、排水、排涝”三者的结合,完善灾难预警系统,将风险降到最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