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吃苦中苦?(zt)

a good article! I am sure the author has just described the actual situation :
"好成绩(的人)往往太听话,受害最深,丧失灵性。那些调皮的、捣蛋的,从小学到中学,紧箍咒箍上十来年,差不多都给毁了,一个个唯唯诺诺、充满奴性。只有少数人意志坚强,有反叛精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加上被老师忽略,反而有空间生长。结果捱了过去,还能成器。 "

I could not help thinking about following topic:

"为什么要吃苦中苦?"


老祖宗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话在美国很难被人理
解,为什么要吃“苦中苦”?为什么要做“人上人”?美国人有“平等”意识,从白人
到黑人,从男人到女人,从小孩到老人,从正常人到残疾人都在争取平等的权利(当然
不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但相对平等已经难得了)。但在中国就缺乏这种传统,父
母和孩子的关系不平等,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父母总是为了孩子好;教师和学生的关
系也不平等,老师说什么学生只能照办;等好不容易毕业工作了,总该扬眉吐气了吧?
可惜,在领导面前你说话也不是理直一定就气壮。就算你不对领导拍马奉承,至少是极
其尊敬吧?其实心里明白,尊敬的不是人的德行,而是人的职位。
人与人之间缺少平等是不可能快乐的。
再谈苦乐。我们过多地强调求学、处事的目的性,而忽视追求过程中的乐
趣。所以当我们达到目的时往往陷入空虚,甚至有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也发现自己活得苦
闷。
对许多中国学生而言,苦是多于乐的。我曾经担任中学毕业班的班主任,
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说:“学得快乐,考得快乐!”老师只是教导学生:“读书能不苦
吗?不苦读你能上好的大学吗?“
有一件好笑的事情。班会上讨论“上课的时候太困想睡觉,怎? 窗欤俊庇?BR>人说吃红辣椒,有人说洗冷水脸,还有人说“头悬梁,锥刺股”。在我看来,“头悬
梁,锥刺股”的行为多少有点自残自虐的心理变态。想睡就睡吧,为什么学得那么痛
苦?为什么学得那么不快乐那么不健康?我们的学生牺牲太多,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
却往往丧失了健康的心态和追求快乐的本能。
当我们十年寒窗苦读最后只剩下这些不快乐的体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感
到我们的生活太扭曲?
除了考试,除了上大学,人生本应该有更美好的情感体验,那就是体验求
知过程的快乐,生命本身的美丽。对学生来说,求学应该是快乐的,充满新奇的。可
是,求学对我们而言是无穷的考试——从中考、高考,到以后的考研、考托、考G,乃
至支撑考试。为的是证书和学历,快乐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notice:
as if most of us have had a grey memory during the time in school:).
世事如棋,人生如弈
Share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