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4677
- 威望
- 6170
- 金钱
- 22
- 阅读权限
- 11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527 小时
|

标头
关于标头,毫无疑问,世界上最好的一只35毫米的标头是CARL ZEISS的标头。CONTAX产大概5只标头。听过一种说法,说PLANA50/1.4是人类迄今为止可以做出来的最完美的一只商业镜头。就我自己的使用来说,对于这只50/1.4来说,怎么样的美誉都是不过分的。
ZEISS还有另外几款标头。45/2.8是TESSAR结构的,重量只有90克,因为极锐利,所以一直被成为“鹰眼”。是野外摄影最好的镜头;50/1.7并不能见简单的说是1.4的廉价版。因为最大光圈做的比较小,实际上在收小光圈到一定程度后成像反而要比1.4那只要好。50/1.2的产量比较小,就跳过不说了。还有一只是配合G系列的旁轴的标头,45/2。理论上,这好象应该是世界上光学质量最好的一只35毫米镜头。
前两天论坛里有兄弟问我为什么不用标头,其实我自己也用标头。但的确很少,除了前一段时间在咱们调色板里帖的那组西藏的片子。主要还是考虑实用的原因。毕竟最好的镜头未必能给你带来最好的图片
关于广角镜头CANON的35/1.4L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只镜头。我相信这也是我选择CANON而不是NIKON的原因之一。我喜欢35毫米镜头的原因在《七种武器,之一》里面已经说过了。但是,不知为什么,NIKON死活不肯出35/1.4。
我觉得这反映了一个厂家是为了什么生产的问题。CANON做法的是围着摄影者转满,而NIKON要的是摄影者为着它转。
可能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知道,在历史上35MM的镜头曾经被认为是非常广的广角。而现在,28头已经成为很标准的广角头了。之所以28头可以成为标准的广角头,很大的一个原因也在于取景技巧的进步。使得摄影者更容易的驾御广角镜头。
28MM是很常用的镜头,拍照片初期一直拿它当标准广角来用。拍到现在,想法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现在,这支头实际上已经是我的标头。我希望在我手里,通过摄影技巧的提高,这只28头可以既象一支标准广角,又可以象一支50MM的标头。
我用过的比较好的28头原来是LEICA和ZEISS的旁轴机的镜头。对于单反的28头,我一直不太满意。很奇怪的事情,28头是使用率非常高的镜头,但是,就我的使用,好的28头却非常的少。ZEISS单反的28/2,8也是我原来很推崇的一只镜头,ZEISS的成像是令我放心的。
现在要说的是我最近用过的NIKON唯一的一支令我心仪的镜头:28/1.4。我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是一直在使用NIKON的,最先让我上当的就是那支很多人在用的28/2,8AF头。我几乎无法表达我对它的成像的失望,那时候我用了很多办法来试图提高那支头的成像。到后来,我几乎快要怀疑我的持机技术了。所以,我后来经常毫不犹豫的表达我对NIKON的AF28/2,8(包括D)的愤怒之情。实话讲,我一直对NIKON的28头非常不满意。从8片的28/2.8,用到9片的28/2.0,这种局面到我后来买了NIKON那只老式的28/3,5后才得以改观。虽然反差大了一点,但是整体的成像还可以。但是,3.5的光圈怎么说也是太小了。28/2的那支也算凑合,勉强可以过关。(从此,我相信,的确,小日本不是把最好的东西卖到中国来。)
真正令我感到震惊的还是NIKON新出的那支28/1,4。好象有这么一种说法:28头是一种比较技术成熟的镜头,各镜头厂的产品质量已经非常接近,都已经很好了。而实际上,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苛刻,我好象还没有用过满意的28的单反头。也可能我不应该用单反的28头去和ZEISS和LEICA的旁轴机比,但是,的确我原来无法接受几乎我用过的所有28MM的单反镜头。
而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单反相机的28MM镜头也可以做的比较出色。关于这支镜头的详细的结构技术资料LOGO_YU已经说了很多,就不多说了。
刚刚接过这支头时,首先感觉是取景器里非常亮。远远超过我现在用的单反机以及它的17-35/2.8。毕竟是大光圈,又是广角。真的很厉害,几乎让我怀疑这不是单反了。
28MM既然做到1.4的光圈,那么1.4时的光学表现无疑就是它最应该被关心的。如果这样的镜头还津津乐道于收小几级光圈像制质可以提高多少,那它就可以S了。从这个角度来讲,通过几卷的试片,NIKON这支镜头无疑是成功的。最大光圈1.4时的分辩率,锐度,反差都可以过关。(当然,我的过关的标准肯定要比大多数大家见的杂志报纸的要求苛刻的多,因为没什么商业目的。)
我也是第一次使用1.4光圈的28广角。得承认,1.4的光圈的确是太令人心动了。
实际上,我是很吃惊这支镜头的质量的。毕竟不用NIKON有两年了。我想我们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理解这支镜头的优益品质,毕竟这是一支价格昂贵的镜头,NIKON完全可以不怎么计成本的用最好的质材和技术把它做成他们最顶级的光学质量。
说到这里,得多讲一句,象28/1.4这样的镜头,咱们论坛里的弟兄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看它不上眼,但是,对于商业摄影师和有比较明确摄影题材的摄影师来讲昂贵的专业镜头的存在是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的。同时,器材的进步也在不断的帮助现代的摄影师们展现前所未有的光影以及美学效果。如果我们坚持抱着跟它们过不去的态度,不能说狭隘,至少也是不够宽容吧。
最后,关于这支镜头再感谢一下LOGO同志,虽然,哈哈,他老有时候也比较烦。
说到NIKON的28/1.4,不可避免的就要比一比它的竞争对手,CANON的24/1.4。
CANON的这支头是目前做到1,4口径的最广角的镜头了。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其实镜头做到1,4是有相当的难度的。甚至包括35/1,4这样看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镜头(我发现自己原来的LEICA的35/1.4头都有暗角,本来以为是个别的问题,S的心都有,后来听说别人的也是这样,心理才算平衡)。可见,24头做到1,4是很难的。
我自己是有很长的时间没有用单反的超广角了,毕竟,旁轴的广角和超广角的成像要比单反的好很多、很多。(具体的原因大家可以参看我的七种武器之一,讲旁轴机的那篇)但是,我发现最近我用的NIKON28/1,4和CANON 24/1,4都有相当的提高。当然,很大一个因素也是大光圈的独特效果。
24/1,4的成像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应该说和我期望的没有什么差距。非常好。虽然在我的实拍中没有发现,但是,据说,(呵呵,这样据说的传言在摄影圈里总是很多)24/1,4在全开光圈的时候四个角成像有一点松,没有中间那么好。我后来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我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原来,我自己从来没机会在24头光圈开足的时候把被摄体放在四个角上,即便有,也是在焦点之外。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由于摄影技巧和对视觉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在很多的摄影领域,广角镜头的应用比例在大幅度的提高。这样,就必须要求广角的设计也要不断的发展。
很多时候,我们在需要广角的透视效果的时候也需要更多的镜头的景深感,以强化图片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商业摄影上尤为重要,毕竟商业在玩创意的同时,拼的就是器材。所以,24/1,4出来也是必然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我的客户是不接受100度以上的胶片的(当然,偶尔的柯达康200是例外),很多时候在比较暗的情况下,又是不允许用或不应该用闪光灯的。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大家知道我用旁轴机,可以用比单反机慢一点的手持速度,但是又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用慢门曝光。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增加一级甚至两级光圈对于我,是非常有必要的。考虑到镜头支出的增加和拍出的图片的回报,我想还是会有不少职业摄影师会对28/1。4或CANON的24/1。4这样的镜头有兴趣的。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7-1-12 14:3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