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西方媒体从来就没有要求自己公正,你批评他没有批评到点子上吧?

我们看西方媒体,就好象西方看我们一样都是戴着眼镜的。

西方看我们,以为我们是独裁政府下的牺牲品
而我们看西方,以为西方的媒体就是客观的,公正的。

西方媒体不是客观,公正的,这从头到尾就不是它所追求的!
它只追求新闻效应,只追求它的读者的捧场。

它这次歪曲了中国的事情,是因为你关注中国新闻,你才知道,原来新闻可以是歪曲事实的!
可你知道吗?你以前错过了那么多报纸和杂志,你以为在此之前全是所谓客观的,公正的吗?

不是的。

你以为我们游行了,示威了,写信了,以后新闻媒体就怕了,就会不再歪曲事实吗?

也不会的。
(但是我们唯一能取得的效果是引起路人甲路人乙的注意,让他们听到另一种声音,也以此让某些媒体引起兴趣,把我们的行动解译成新闻。)

随着传媒界竞争的愈加激烈,制造轰动性新闻(如何制作,天知道了)的趋势只会愈加热烈。
这是由媒体的本质决定的。

德国新闻报纸杂志的政治立场应该说是五花八门的,
他们演变进化的历程也是历史比较长的,在现在我们看到的销量最大的几份报纸来说,
其政治立场并不是极端型的,有的是左倾,有的是右倾,有的是保守主义,有的是自由主义,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他们会给他们自己命名,他们知道自己的立场,知道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老百姓通过长期的阅读和观察也知道他们的倾向。
一个德国人第一天看报纸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他,frankfurt allgemeine是偏右的,持保守型言论;Spiegel也是偏右的,言论投右倾阶层所爱;Sueddeutche是相对中立的,只要新闻效应,会稍微站在CSU对面唱反调的;bild全是垃圾,是纯娱乐的。这些,是读报纸的人基本常识。

至于更多的无名小报(德国有上千份注册登记的报纸),他们的走向是什么,多数百姓就不是很清楚,有的是很极端的,极左,极右的,纳粹的,反纳粹的,都有。但是一般来说,每个报纸都是有自己一批相对固定的阅读群,这些报纸是怎样经营的,怎样争取到顾客的,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媒体自由的意思。

媒体自由也就是说,新闻媒体界也是遵循市场竞争规律的,如果他能办下去,说明有市场,否则也会破产倒闭的。

其实在西方,新闻媒体和别的商品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要符合顾客的口味,顾客是上帝,如果销量不好了,他们就会急,就要采取措施,提高销量,和所有普通商业行业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新闻媒体自身的复杂度要高得多,因为它有一种再生功能,也就是说,媒体产生了新闻,这个新闻被顾客买了,顾客又会在你产生的新闻中再产生新闻,然后媒体观察到它,于是它又能产生出新闻.....如此循环下去。媒体他就是靠新闻生新闻赚钱,但是会生成什么样的新闻,对不起,媒体他才不负责任呢,说得不好听,他唯恐天下不乱,乱了才有新闻!

媒体的自生性或者说再生性让现象就变得关系复杂,扑朔迷离了,这是他蒙蔽人的地方。

很多中国人指出媒体的不公正性,可能是指他的中立性吧?

媒体中不中立,这是每一个媒体自己的选择,不是顾客的选择,你要觉得这个媒体你不喜欢,你就别买。但是媒体本身说实话没有所谓绝对中立的,如果有媒体标榜自己中立,这也只是一个噱头,来赢取一些比较理性思考的读者群,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读者群数量是很少的,所以这样的媒体报纸杂志,根本不在一般普通百姓的眼中!

比如一个政治性杂志叫做Cicero,是个月刊,比较严肃的刊物。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它?它的读者基本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阶层,上面全是哲学,政治学的精辟深奥文章,它以前也登过关于中国的文章,分析性就相当强,但是这种文章又会引起几个人兴趣?


那天在历史系讨论中,德国学生也说到了,反对德国媒体的不公正性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你们后来的人都没有听到。从抗议Spiegel的die Gelbe Spionage开始,到现在,不是一直在反对媒体的所谓不公正性吗?媒体反应有多少效果呢?到底是我们没有尽力,还是我们的认识上有要改进的地方?
我建议,要引起媒体的注意,改改战略吧,别迎着枪口跟人家干,他们在观察我们,他们在选择我们,我们很被动,却要更灵活应对,要借力使力。
Share |
Share

TOP

长篇累论只是想说明,别再用什么如公正gerechtigkeit这样的措辞了,别去批评媒体,还有写所谓中国人的感受,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乎,据我的观察,他们根本不能理解,真的,你那么愤慨,那么激动,可人家把我们当猴看,当猴耍,何苦一而再,再而三的入人家的圈套。。。。其实,说白了,这是中西文化一些最基本的差异,不是那么简单能沟通起来的(这种文化冲突自古以来都是打出来和谐的,当然,希望在互联网社会中会有所改善)。

唉,我只是好心提个醒,你们爱写就写吧,写得好,写得妙,说不定真能引起注意。

TOP

回复 12# 999皮炎平 的帖子

我没有说不写,我只是说不要把焦点放在媒体不公上,至于怎样具体表达我们的看法,又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是中国学生和历史系学生商量达成共识的结果,完全看他们那时的讨论趋势,我只是在这里灌水建个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