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FOM中国学生 赴德留学为哪般?

最近,艾森经济管理学院近200名的中国学生引起了德国媒体的好奇,他们不会德语,没有德国同学,他们为什么来到德国?

最近,艾森的经济管理学院(FOM)的近200名中国学生引起了德国媒体的好奇,他们不会德语,没有德国同学,住在集体宿舍,整天抱怨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为什么来到德国?他们通过了怎样的资质审核?这让德国记者产生了疑问。

      这些学生住在艾森一所教育中心的宿舍中,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每两人住一间,分摊450欧元的房租。但是,他们并不喜欢这里提供的食物,而且认为房租可以再便宜些。


    不过对于这些学生来讲,更困难的是语言。在国内参加的语言班教授的德语显然太简单了。来到德国之后,他们还要继续花更多的钱来学习语言,而且仍然听不懂教授讲课。


    自2003年以来,FOM这所私人高校为来自中国的学生开设双学位课程,学生在毕业后可获得经济学学士(FH)和中国的学士学位。而每年4000欧元的学费相当于中国同等学历的八倍。参与该合作项目的共有三家机构:FOM、一家私人语言学校和山东省农业大学。


      但奇怪的是,这些FOM的中国留学生并不是农业大学的正式学生,他们的高考成绩甚至没有达到该校的录取分数线。他们怎么会有资质到德国留学呢?


     联邦德国自2001年开始实行的学术审核机制(APS)大概可以回答这个问题。APS的建立背景就是因为中国学生大量涌入德国高校,其中伪造学位证书者屡见不鲜。APS可以审核出哪些才是真正的大学生。审核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优秀的高考成绩”。


      对于FOM的现象,曾在北京工作的德意志交流中心(DAAD)苏珊娜•奥特(SusanneOtte)解释说“原先,这种国际合作项目的参与者可能并未达到相应的高考分数线,即可到德国深造。但是从2006年起,这种现象就被禁止。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浑水摸鱼。”另外,DAAD的比尔克先生对FOM的情况并不了解,但是他认为,不排除中国合作伙伴用资金换取德国私人高校学习位置的可能。


      FOM的一位导师介绍说,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的只言片语。这些中国学生无论在FOM还是在德国都可以算是特例。FOM的学士课程专为在职人员开放,而这里的中国学生没有一个在职。另外,没有一所德国高校有如此庞大的中国学生群体。


     与之相比,Siegen大学非常重视中国留学生的资质审核。他们的合作伙伴是北京科技大学,属于中国百所优秀高校之一。学生可先申请学士课程,来到Siegen后通过了DSH语言考试,就成为正式学生,住在学生宿舍,继续深造。吕贝克学院的一位教授指出,中国学生往往需要更多照顾。打破交流障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学生没有通过高考或者APS审核,想融入德国高校的学习会难上加难。
Share |
Share

原帖由 ari 于 2007-11-6 12:57 发表
和谐和谐。。。。。。LZ这个帖子发在这里。。。。。。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害怕什么呢。。。。。

TOP

原帖由 水鱼悠哉 于 2007-11-6 18:48 发表
楼主好,我就是你说的那200个一文不值的中国留学生中的一个
你说话太有建树了,想不到我们4年以来一直没有揣摩到的自己的价值,被你这么一片狗屁文章给说透了
谢谢阿!!
可是,我这个“垃圾“学校的出来的学生, ...


大家别拍我啊,我是转贴,原文是欧览网站上发的:astonishment:

TOP

原帖由 水鱼悠哉 于 2007-11-6 19:32 发表
那你在这里发出来就不对!!他们胡说八道,你跟着他们说什么呀~~~~


老乡,我认错,作揖,赔不是还不行吗

TOP

原帖由 水鱼悠哉 于 2007-11-6 19:43 发表
今天下午看了以后,我直接怒了~~专门注册的号,上来收拾你的~~


是不是大家出国之后,火气都比较大了:astonishment:,既然不是实事,随他们说去好了

TOP

原帖由 小章鱼 于 2007-11-9 15:48 发表
我来吐个槽哈
其实出国留学真没什么意思....
与其在国外拼命捧个一般的文凭回来
不如国内名校里贿赂教授来个硕士文凭更实在
想想啊,出国花了这么多钱,塞哪个教授那不成啊,多省事省青春!!


晕,照你这么说,花钱买个假文凭,即省时间,又省金钱:chicke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