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波鸿的michael 于 2007-3-13 23:25 发表



这哥哥给我难懂的长文章,丝毫看不懂的,还用繁体字的啊~
哇噻~
太复杂了啊,不要看懂啊。

你估计我中文那么好么?
呵呵。

不好意思啊  刚才没有注意
Share |
Share

TOP

这个可能问题不大了

[原创]浅议___曹操其人


  一提起曹操,人们往往就会想到的是:奸诈、狡猾、阴险,好像要把一切贬义的词汇都翻箱倒柜找出来安到他的头上。真实的曹操其实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生逢乱世,出于官宦之家,其祖父曹腾为汉桓帝时的一位太监,官至侍郎,御封费亭侯。其父曹嵩为腾的养子,官至太尉。由于出生名门,曹操青少年时代可谓是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二十岁时被荐为孝廉,做了郎官。后由部尉升至县令,并在短时间内进入朝廷供职。这为他以后获取更大权力,创造一番事业供了有利的机会。

       首先,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在伐颖川、除董卓、剿吕布、灭张角等武装斗争中,一是注重建立了一支称霸于北方的武装力量,(这也可能就是后来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吧)。二是他充分利用封建皇帝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把献帝作为他获取最大权利的跳板,直至“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登上了权利的顶峰。同时,在他获取权利后又利用手中的权利实行了屯田、免税、助残养老、建学重教等。他的这些作为,虽然为当时饱受战乱疾苦的百姓带来了一定好处,但实质为巩固他既有的上层建筑权利夯实了基础。所有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其次,曹操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有名的官渡之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就是曹操具有优秀军事才能的有力例证。谋士郭嘉在评价曹操的军事才能时是这样评价的:“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其实曹操之所以能在处于劣势的形势下而取得胜利,这也还是后来毛主席给总结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骄兵必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也丝毫不能掩盖他的军事才气,因为这才符合是他人而不是神的逻辑。长期以来,由于小说、戏曲中“尊刘贬曹”的渲染,使曹操处处扮演的是陪衬英雄人物的角色。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为教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曹操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著名,内容多为描写亲身经历的战争生活。其著名诗篇有《短歌行》、《苦寒行》、《篙里行》、《观沦海》、《龟虽寿》等。《观沧海》通过作者亲临东海观潮的感受,表现了其暮年的壮阔胸怀。其“东临碣石”后来为毛泽东的诗增添了无穷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伟大,场面壮观,日月星辰都被他揽入怀抱之中,如此恢宏、壮丽的意境实在是令人赞叹。《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誓言,既展示了他深厚的哲学思想底蕴,又是他发自心底的对自然规律无法抗拒的哀吼。

[ 本帖最后由 BIERHOFF 于 2007-3-13 23:30 编辑 ]

TOP

原帖由 Moses 于 2007-3-13 23:38 发表


是"孟母".因为"孟母三迁(千)"

TOP

原帖由 Moses 于 2007-3-13 23:45 发表


天啊,我一直以为歌词是: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的谋".
当时就在想,这"谋"的种类也真多..原来是"淡薄"呀~~~

握个手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