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是Pretty Woman,妳也会选择童话么?

今天出于偶然,又重新温习了一遍Pretty Woman。
之所以能在这部如今看起来显得有些过气和暗淡的片子前面坐满那一个多钟头,大约不完全是为了对所谓经典的些许尊重,更多的应当还是对当初曾经产生过的激动的一种缅怀吧。
回想第一次看这个片子后留下的印象,无非是那些莲花跑车,私人公务飞机,酒店豪华包房,法国式晚宴,珠宝和晚礼服,还有,当然,如玉的美人。
如今重温的时候,却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我当初是如何乖乖地中了编剧的道儿的;第二,我那时候是如何地单纯老实和没有见过世面。
其实,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问题,而且,麻烦的是,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应该将其归纳为一个问题,原因不仅仅是我暂时还没有为之寻找到合适的答案,更要命的是,我还不知道如何能理性地逻辑地形容和描述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女人的想法,年轻女人的想法。
而这个,令人痛心疾首已非一日,恰恰是为我所不了解的。
那么,我想,如果我的确想弄清楚这个所谓的问题,如果还不至于奢望找到答案,或许至少能够从主脉上面凸现这个问题的性质,也许只能通过她们的帮助。
我发现自己已经够罗嗦的了,已经在严重考验她们的耐心,于是,在郑重道歉的同时,希望我的下面的文字的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Leserin,能够协助我的思维,给我一些有益的观点和提示。
如上面所说过的,当我重温这部“经典”的时候,当那些跑车珠宝不能再给我相应的刺激的时候,以至于当朱利亚罗伯茨在眉目含波艳光四射的时候(我却在想幕下的她是怎么样用金钱夺走了别人的未婚夫的轶事),熟悉的故事便展现给我了令我开始坐立不安的陌生的一面。
于是我看到朱利亚在得到3000美元的“周薪”的时候是如何近于失态地欣喜若狂的情节,看到她用那一身新鲜购买来的雍容到那间曾经对她失礼冷淡服装店里面去炫耀报复的场面,以前当然我是为她辩护说这都无非出自于她的天真单纯,而现在呢,只觉得轻浮庸俗;于是我看到李察基尔如何例常地含蓄微笑着,高密度地用消费力取代他本来就显得多余的台词,于是虽然他本人只是一个高效工作和俊朗优雅的组合体,一个没有性格趣味和思想履历的干枯的男性概念,仍然可以在一再地轻蔑和玩弄对方之后轻松自信地收获爱情,同时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宽容施于的矜持,至于那句“我爱你”的回应,一直到了大团圆的终局他都不消得说出口。实在不容易,好莱坞的导演居然有这一份最起码的尊重观众的自知之明。
于是,这一出经典的现代灰姑娘童话在我眼中开始完全变质,我实在不知道,这个赤裸裸的灵肉交易的故事,如果没有两位大明星的光芒Strahlen的支撑, 居然如何能够搬演得下去。
实在来说,究根揭底,如果尝试从编剧的思路出发,这的确是灰姑娘故事的现代翻版,可是,为什么只是换了个更摩登宽广的时代舞台背景,就全然没有了原版的纯真,却多出了这么多腐臭,以至于到眼下再多的服装和香水都无法再遮掩得住的地步。到底是编剧错了么,还是我们的繁华世界错了,或者是我们在努力经营改进的现代化的理想错了?
这样的迷惑导致我无法形容和描述我所面临的问题,但是,我还是很想知道,身处现代的你我,是不是内心里还藏着这类的童话,又是怎么样在下意识中追寻,期待和设计着自己的童话呢?
作为Pretty Woman的妳,是怎么样设计自己的骑士和王子的?那与其说是用来幽闭不如说是用来保护妳的高塔到底应该有多艰险?骑士和王子用来克服艰险的购买力到底应该强到什么程度?仅仅是跑车和珠宝就够了么?或者妳太善良,会觉得此外如果还有太多的奢望实在是显得有些不道德了?另一方面,作为潜在的骑士和王子的你,在付出你的购买力和微笑之外,是不是还会有再付出些别的什么的准备?或者说白了,那所谓别的什么,才是当你还不具备购买力,因此微笑也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唯一的武器?反过来,当你有力量志得意满地将购买力和微笑出手之后,在你看来,如果居然还要追加什么,是不是就有些太费神zu anstrengt和太奢侈了?
对于提出准确的问题的这个念头,我已近绝望,我已经深深陷入问题中,或者很可能,我本身就是个问题。
但是我还是喜欢电影的那个荒唐的结局,我喜欢拥抱和热吻,我喜欢在热辣辣的嫉妒后沉浸于无保留的感动,这说明,我自己也还是喜欢经营和迷信童话的,这也许正属于人的天性。但是,眼看到人们把他们的童话演绎得越来越笨拙和低俗,全无美感的同时透着极度的茫然和痛楚,我不明白,究竞是我们错了,还是童话错了。
如果你居然碰巧明白了我的问题,愿意谈谈你自己的童话么?

2003年12月21日

[ Last edited by 五湖散人 on 2003-12-22 at 02:08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Originally posted by 骊歌 at 2003-12-22 02:25 AM:
无所谓对错啊,如今还有谁来理会庄生梦蝶的困惑?

童话是童话,现实是现实;
童话是用来欣赏的,现实是用来正视的;
童话是用来做梦的,现实是用来生活的。


你应该没有把握住我的问题,我不是在寻求两分法,通过区别来定义童话。
我是希望知道人们是如何依据心中的童话,或者如你说的梦的影子来安排调整,或者说选择自己的现实生活的。为什么这样选择,选择之后又是不是真正的快乐。
童话反过来实际是自己加以抽象和美好祝愿的生活的设计,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你心中还有童话的话,要如何用它来影响自己的生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如果我没有理解差的话,上面的意思是承认了基于物欲并且建筑在购买力上面的现代童话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这我当然不能蒙起眼睛来否认,虽然有一些无奈,不过我还是相信,小资的雅致公寓里面的爱情要比工农兵的土高炉下面的爱情来的人性些。
但是,正如上面说到的,“女性的爱,愈给愈求”,好像是没有满足的时候,但毕竟还是有自己的尺度,是不是当购买力和微笑达到了足够的强度的时候,她们就停止下来不再要求了呢?还是越多的购买力和微笑恰好是刺激了更多的欲求,使得她们失去尺度,欲壑难填了呢?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这本身又是一个含糊困难的问题,并不期望相应的回答,但是很高兴,因为见到相应的思路还是有了这样的进展。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Arbeiter at 2003-12-24 08:05 AM:
哥,说实话,这也就是你,在这个板块发这种帖子,还没有被骂死.hoho德高啊.xixi

哥,你信不?我敢说,百分之百的女生看这帖子,心里不痛快.就跟咱说男生满嘴爱国是装出来的一样.男人女人在一个社会文化氛围内是自适应的 ...



你害我不浅啊,知道不?13.gif13.g
我么,起码还是带着一点谦卑礼让以及微弱的希望到这里来的,你好,把这一点薄薄的外套都剥掉了。
不论如何,我还是觉得,所谓希望,不论究底是不是虚妄的,还是要保存一点的,不然就真是生不如死了。
还有呢,不论是喜悦还是伤痛,不论是得意还是失意,还是要自己去体会经历一番的,由个中滋味定义自己的人生哲学,匆忙总结一些道听途说终是显得无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