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狮子王 at 2004-2-18 01:49:
毛岸英如果不死,理所当然的接班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全国人民把毛崇拜得跟神一样,谁敢不让毛岸英接毛的班?大逆不道,那是篡权。指望毛自己不让他儿子接班?只要你了解毛就会知道:不可能。
你不了解当时的情况 ...


1.   这是你的推测, 而不是事实.
2.  毛泽东还有个儿子叫毛岸青, 仍健在, 按你的逻辑, 他早该接班了.事实呢?
3.  对毛岸英的死, 我说话是有感情色彩的,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对一个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被美军(确切地说是所谓联合国军)飞机轰炸所杀害,感到愤怒,感到惋惜.
4.  狮子王劝人多读些书.  我录一点书摘, 也许你看过了, 也许你没看过,建议你看一下, 看看当事人的说法:




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的赵南起说:“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呀!我们当初这些普通的人,不仅活了下来,后来都有了老婆、孩子、官位,什么都没耽误,可他却再也没有归来,最后连尸骨也没能运回国……”

毛岸英8岁失去母亲, 曾和毛岸青在上海街头流浪. 1936年毛岸英被地下党送到苏联.

当毛岸英20岁时,他眼见着苏联卫国战争打得残酷而激烈。尽管他有主见,拒绝加入苏联国籍,但当战争来临时,他主动给斯大林写信,要求上前线。后来他又去找苏军将领再三请求,终获批准入了伍。他先入士官学校,后进军政大学。1943年,参加了苏联共产党。随后被任命为坦克连的指导员,获授中尉军衔,参加了对德国反法西斯的大反击。1945年,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接见了他并赠一把手枪表示褒奖。

  毛岸英5岁时与毛泽东分别,1937年11 月他15岁时恢复了与父亲的书信联系,毛泽东与儿子谈时事、政治、谈读书,表现出了他对长子的情有独钟。毛岸英对当时已在中国党内确立了领袖地位的父亲,则是依照自己的判断,逐渐从了解、理解、认同与敬重走向了能够与之进行思想的交融与沟通。1946年1月,他23岁时,回到了阔别18年之久的毛泽东身边。

毛岸英是怎样入朝参战的
  关于毛岸英是如何入朝参战的?有说是李克农让去的;有说是军委作战部的李涛选定的……事实上是毛岸英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当中央在讨论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的时候,毛岸英就懂得了自己对父亲的支持,儿子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他要带个头,带头去朝鲜参战。

  是否要派兵出去抗美援朝,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中最费踌蹰的一件事。胡乔木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中曾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使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毛岸英当时跟主席很亲近,发生的这一切情景他当然都看在了眼里。

那时的毛岸英,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他似乎有一条看不到的触角,能够深入到毛泽东的内心世界里。他可以从许多外人看不到、或者不太注意的细微之处的变化,来感受毛泽东的思想脉搏。比如,他当时在父亲卧室大床的床头,看到毛泽东正翻看《东周列国志》。他看到了划了线的“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灭,虢亡,虞不独存……”的话,他便联想到国与国、唇亡与齿寒、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这真是毛泽东在读书,毛岸英在读父亲。

  彭德怀后来说过:“毛岸英是志愿军里的第一人。”应当包含这样的意思:毛岸英生活在毛主席身边,比较早地知道了中国要派兵抗美援朝;毛岸英是在主席设家宴为彭德怀饯行时,确定去朝鲜,那时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在听取了民主人士的意见后,刚刚确定用“志愿军”的名义用兵;毛岸英是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儿子。


至于他为什么留在志愿军司令部里,工作在彭德怀身边?那实在是因为毛岸英懂俄语、英语,过去又从事过机密情报工作,是个合适人选的缘故。抗美援朝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这样回忆说:

  “彭总入朝时,为了和驻朝鲜的苏联顾问取得联系,确定带一名俄文翻译,原先确定从延安时期就担任中央领导俄文翻译的张伯衡同志,但当时张已担任军委外文处处长。由于大批苏联顾问来到北京,张伯衡工作很忙,难以离开,后来又挑选了一名年轻的新翻译,可是军委作战部长李涛同志提出,入朝作战非常机密,应选一名经过政治考验和可靠的翻译,当时时间很紧,我立即向毛主席请示怎么办。主席立刻就说:‘那就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就这样,毛岸英就随彭总一起入朝了。

毛主席本人在1951年3月,与他的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也解答了“毛岸英为什么要上朝鲜前线”的问题。他说:

  “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毛岸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10月25日志愿军刚入朝后,就在仓促的情况下与敌人接上了火,所以后来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定在这一天。第一次战役的时间也是从这一天算起直到11月7日结束。彭德怀这才抽出时间与志司首长研究并宣布了志司总部处、部级干部的正式任命。成立了一个直属彭德怀领导的司令部办公室,负责作战指挥和来往电文处理,大家习惯称“彭总作战室”。组成人员有彭德怀从西安带来的张养吾、杨凤安,从北京总参来的成普、徐亩元,还有13 兵团的丁甘如、杨迪。赵南起是朝鲜族人,当时在总部是彭德怀的朝鲜语翻译,毛岸英是俄语翻译,也分别被任命为作战参谋和机要秘书。原来的党小组扩大成党支部,毛岸英从原来的小组长继续被推举为支部书记。

  第二次战役是11月25日开始的。这之前,毛岸英为彭总会见金日成和苏联驻朝大使担任翻译,随后又连夜整理会议纪要,熬到很晚才睡觉。当时敌人似乎已经发现了大榆洞是个重要目标,所以飞机来得很勤。彭德怀是个大军事家,性子烈,不怕死。有人在回国汇报工作时谈到了志司在朝鲜的防空问题,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和军委放心不下,多次打电报提醒注意。据记载就有10月21日,10月27日,10月 28日,11月21日的电报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11月24日,毛主席又致电彭德怀等人,“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志司也决定: 25日凌晨4时开饭完毕,除作战室值班脱不开身的,其他人员必须进矿洞内隐蔽。

  为了劝彭总离开作战室木板房,毛岸英还向洪学智出了个主意,那就是把彭总随时都离不开的作战地图“先斩后奏”地移到防空洞那边去,彭德怀这才被洪学智连拉带拽地离开了作战室。

  有文章说毛岸英是从防空洞里跟出去又返回木板房内热饭吃才遇上轰炸的,这是不确切的。当时他与高瑞欣、成普、徐亩元是值班人员。敌机这次飞来得隐蔽又突然。四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当时平飞而来连俯冲的动作都没有做,就迅速投下了带亮点的燃烧弹。因为毛岸英与高瑞欣所处的位置离门较远,他们又在专心地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站起跑出来的动作迟缓了些,还没等跨出房门,就被上千度的燃烧弹爆发的高温吞噬掉了。

毛岸英的尸骨留在了朝鲜

我军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把尸骨全部运回国。但中华民族又讲究“叶落归根”、“活着见人,死了见尸,”所以毛主席又必须带这个头。他的内心也万分痛苦。这就是他为什么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这句古诗作为对刘松林请求的回答。正因为如此,后来才有14万人民子弟兵,埋骨在朝鲜各地近百处陵园和墓地中没有迁回来的事实。

毛岸英入朝参战虽然只有短短的34天,他没有作出如同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那样的英雄壮举,更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和纪念奖章。但是,他作为 “志愿军的第一人”,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东西,以及他和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在硝烟散去,在今天中国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环境时留给人民的思考,更显出了它的弥足珍贵。

毛岸英的妻子刘松林,对丈夫永远地离她而去,总以为是梦。当她守寡12年坚不再嫁时,毛主席无奈之中,便让邵华去劝她。谁想到,儿媳妇道出的“心结”让毛泽东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为了这对夫妻的情深意笃,也是为了自己的“疏忽”,毛主席的双眼淌下了不多见的泪。刘松林说:“岸英瞒着我去了朝鲜,再也没有回来,我最后连他的尸骨都没看到,连他的墓地都没去过,怎么可能考虑再婚的事?!”后来,中办来人转达毛主席的意思,说已安排秘书沈同陪她们去朝鲜为岸英和长眠在那里的志愿军烈士们扫墓。

  临行,主席拿出自己的稿费为他们每人置了身新衣服,并嘱咐说:“你们去看望岸英,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准用公家的一分钱;不要惊动朝鲜的同志;住在大使馆里;也不要呆得太久。”

  刘松林探望丈夫毛岸英的心愿终于实现,抚摸着那冰凉的水泥坟冢,望着“毛岸英同志之墓”的竖碑,她的心碎了,她不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眼前的现实。后来,她常叹道:“普通人家,每年清明或忌日时,都可以到亲人的墓前寄托哀思,可岸英离开我有50年了,我一共才有为他扫墓的4次机会,我的心呀……痛啊……”尽管她后来听从毛主席的劝说,与一位空军干部结婚并生育了三个子女,但她对毛岸英的缅怀之情延续至今。


         作为普通中国人的毛岸英, 我尊敬他.
         作为领袖之后的毛岸英, 我同样尊敬他.
  
         那些对美军轰炸行为叫好或庆幸的说法, 我不仅无法接受, 甚至无法理解.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2-18 at 11:27 ]

TOP

即使父母没有文化,他们也是经历过文革的过来人,人生过了半百,再回头看当年历史,看的更清楚。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usi776 at 2004-2-18 02:13:
中国的情况跟朝鲜不同。给你讲讲我了解的吧。
我的姨父曾经是驻朝鲜外交官。他说他在金日成大学进修的时候,里面有金正日专用的电梯,别人是不许乘的。有一次
他们几个中国人不知道这条规定,上去了(当时金正日也在里面),马上有工作人员阻止,当时开电梯的小姑娘也吓得
脸都白了。虽然金正日看他们是中国人,让他们同乘了电梯,可是以后却再没见到那个开电梯的小姑娘。还有好多诸如
此类的事,诸如什么金日成的母亲过生日,全国每人发一块豆腐......
这样的事中国没有过吧?

朝鲜跟中国的情况类似,让我给你讲讲我亲眼所见的吧。
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过了鸭绿江,在朝鲜的第二大城市新义州(就是去年要搞成特区的那个)参观,
街上的景致以灰色为基调,没有什么彩色,除了灰色的公共汽车就是灰突突的56式嘎斯卡车(抗美援朝运炮弹的那种),我们乘的旅游BUS是街上唯一的亮点,象极我们的七十年代。
参观幼儿园,正赶上老师在讲金日成小时候的故事,讲到动情处,老师自己泪流满面,孩子们想不哭都不行,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幼儿园听毛主席长征的故事,还有M去世的时候。
我们来到市郊看一路大理石上金日成的语录,想起了七十年代中国到处的毛主席语录,陪同说当地人不能随便走动,从村到村要用路条,想起了我们的户口和文革是紧崩的阶级斗争的那根弦儿。
还有。。。。。懒得打字了,你还有兴趣的话咱再多聊聊。

诸如什么金日成的母亲过生日,全国每人发一块豆腐......,毛主席生日的时候我们没吃豆腐,父母单位里每人发一斤白糖到是有的,多读几本书,问问父母看来还是有必要。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usi776 at 2004-2-18 01:56 AM:
如果毛岸英没有战死朝鲜,那么他就是中国的金正日”------什么啊,什么啊? 前一句用虚拟,后面还用肯定。你“神算” 啊?

毛主席语录:

(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报》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
    (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三日),一九五○年六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
    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
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

毛主席也用这样的语句.你不会跟毛主席说:
------什么啊,什么啊? 前一句用虚拟,后面还用肯定。你“神算” 啊?
吧?

有时间多读读主席的书,然后再来论坛玩.
[fly]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fly]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idiotor at 2004-2-18 10:18:
有文章说毛岸英是从防空洞里跟出去又返回木板房内热饭吃才遇上轰炸的,这是不确切的。当时他与
高瑞欣、成普、徐亩元是值班人员。敌机这次飞来得隐蔽又突然。四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当时平飞而来
俯冲的动作都没有做,就迅速投下了带亮点的燃烧弹。因为毛岸英与高瑞欣所处的位置离门较远,他们
又在专心地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站起跑出来的动作迟缓了些,还没等跨出房门,就被上千度的燃烧弹爆
发的高温吞噬掉了。

这一段跟我了解的截然不同,抗美援朝很多东西还没解密,政府的宣传不可靠,反共民运人士的话可信度也不高,都带有太强的立场倾向性,我们应该多看立场中立人士说的东西,同时加上我们自己大脑的分析,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idiotor at 2004-2-18 11:18 AM:
1.   这是你的推测, 而不是事实.
2.  毛泽东还有个儿子叫毛岸青, 仍健在, 按你的逻辑, 他早该接班了.事实呢?
3.  对毛岸英的死, 我说话是有感情色彩的,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对一个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被美军(确切地说 ...

毛岸青脑子有问题,得过病,没办法当领袖.你要是不知道,多看看书.

你贴出的那些书中的片段,是毛写的书吗?值得你相信吗?
[fly]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fly]

TOP

毛岸青是没经验,飞机一来,彭德怀就和他警卫逃出屋子隐蔽,毛岸青却躲在桌子底下,结果被炸死。
当然他也是无辜的,但这种死法实在没什么光荣的,更谈不上“敬仰”。

TOP

关于毛岸青的描述是不是和这片课文有点类似。

朝鲜小学课文:金日成手枪打下美国飞机


明朗的朝阳从帘隙映入了洞口,李警卫小心翼翼地拉开了帘子。金日成将军放下了笔,吹灭了汽灯。他看着洞外,笑了笑:“又是一夜过去了。时间过的这么快,不抓紧怎么行啊!”李警卫:“将军,你不要太累了……。”金日成将军笑了笑:“出去走走吧!”

从洞里出去,就看到了山上山下。山上山下都覆盖着白雪,但白雪间,夹杂着烧焦的树木,炸弹的残骸,控诉着美帝国主义的罪恶。山下,英雄的人民军战士们,纷纷从掩体内走出,正在准备又一天的战斗。金日成将军快步向山下走去。战士们看到金日成将军,连忙上来向伟大的领袖问候。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慰问战士:“夜里冷不冷?”“不冷!”“大家有信心坚持到取得胜利吗?”“在将军的领导下,我们有万分信心!”

这时,一个通信兵来了:“报告将军,中国同志的志愿军司令彭德怀来了!”金日成将军说:“还不请中国同志过来?”

山洞内,警卫员倒上了茶水。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招呼彭德怀司令:“请喝茶。我们现在在战争年代,条件不太好,只能这样款待你了。”

彭德怀司令敬慕地看着金日成将军:“你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和美帝国主义战斗,我们很佩服。”

金日成将军:“为了祖国的解放,我们是不惜一切代价和努力的。”

彭德怀司令:“也只有在你的领导下,才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金日成将军:“别这么说,还有你们的帮助嘛。打击美帝国主义,有什么困难吗?”

彭德怀司令:“困难很多,如果没有先前你们对美军的战斗,我们是没有经验的,也会更加困难。”

金日成将军:“我们的战士都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他们可以直接帮助你们指导。”

正当两人欢声笑语时,洞外,突然响起了警报声。一个战士跑进来:“美军飞机要来了!”周围的人,马上紧张起来。金日成将军把手一挥:“来了就打击他!”

不过一会儿,飞机的呼啸声,炸弹的爆炸声,枪声,就在山岭间回荡交错了。金日成将军拿过一支38式步枪:“我们出去看看吧!”李警卫:“将军,这样太危险了!”彭德怀司令也连忙劝阻。金日成将军笑了,举了举手中的枪:“这支枪就是我从日本人手里缴来的,当时面对面的战斗,总比现在危险吧!”

金日成将军持枪来到洞口,只见数架美帝国主义的飞机,不停地来回投弹,每次飞过,都有爆炸在地上响起。英勇的人民军战士们,不停的射击着美国飞机。

金日成将军愤怒地拧起眉头,他看到又一架美国飞机准备从阵地上飞过,他举起了枪,瞄准了敌人的飞机。当敌人对准了我们的阵地,正在往下飞来时,将军开枪了。瞬间,一团巨大的火团,在空中爆发燃烧了,残骸纷纷落下。战士们欢呼起来。剩下的美国飞机惊呆了,他们再也没有勇气继续,纷纷向南方逃跑了。战士们在阵地上,向着金日成将军欢呼:

伟大领袖金日成万岁!
伟大将军金日成万岁!
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
朝中友谊万岁!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狮子王 at 2004-2-18 11:55:
毛主席语录:

(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报》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color=Red ...

哈哈,真是好玩。biggrin.gibiggrin.gibiggrin.gi

TOP

ZT:金正日出生地之謎

金正日出生地之謎
 依照北朝鮮現行的官方說法,金正日出生於中國、朝鮮邊界長白山上的「白頭山密宮」,也就是當年金日成領導抗日游擊隊的基地所在。

 但從時間點就可看出與事實的矛盾,因為1940年代前半期,金正日的雙親金日成夫婦幾乎都在蘇聯境內居住,來往於南野營(海參威)和北野營(伯力)之間,金正日出生的地點不可能是所謂的白頭山密宮。

 另外,1976年北朝鮮官方出版的「偉大的金日成將軍抗日組織革命鬥爭地域圖」,在白頭山南麓,也就是所謂密宮的所在地,並沒有標明指揮所之類的地方,因此「白頭山密宮」從頭到尾可說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目前最有力的證據來源,是中國東北「延邊朝鮮族自治區」的一群研究者。他們在時間上主張金正日應該是生於1942年2月16日,金日成在同年7月動身前往伯力,金正淑則留在海參威照顧小孩。她隨後也在1942年10月前往伯力與金日成會合。

 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證據證明,但是從相關的傳記、口述歷史可以瞭解,金日成夫婦在1940到1942年間都在南野營和北野營之間活動,因此金正日出生地在海參威的機率大於其他地方。

 那麼,北朝鮮官方為甚麼要大張旗鼓,宣揚金正日是在「白頭山密宮」出生的呢?

 這牽涉到朝鮮民族的傳統信仰。根據古老的傳說,朝鮮人的祖先「檀君」就是在長白山的天池升天,這個地方也成了朝鮮民族的標記。韓國國歌的MTV一開始的畫面,也是以長白山天池為背景。
  

1982年4月間,金正日(左)陪同父親金日成(右)巡視平壤市凱旋門後所攝。北朝鮮官方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大肆宣揚金正日是金日成唯一的後繼者,為日後金正日接班鋪路。而金正日直到12年之後才真正開始獨攬大權。




 既然如此,要成為北朝鮮的「唯一合法繼承者」,必須是在這「白頭山密宮」出生的人才行。於是,在金正日40歲生日前夕(1982年2月15日),北朝鮮官方開始大肆宣揚白頭山密宮版本的誕生地點,甚至以金正日從小到大玩過的玩具、用過的短劍和手槍,佈置成傳說中的誕生地點供人瞻仰,以確立人民心目中「唯一後繼者」的形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