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我为什么在零八宪章上签名?

徐友渔:我为什么在零八宪章上签名?
5 W. \# D) h0 W+ ^+ ~, ]' ^人在德国 社区人在德国 社区; e9 a1 W: v3 t# |2 _& L* C8 T' ?
www.csuchen.de. V4 \7 X+ W9 _; {1 M
www.csuchen.de8 I/ i$ {; a8 w1 u- L8 d8 M( p; a
12月29日下午,我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谈零八宪章的事。他首先问我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零八宪章上签名的,然后问我为什么要在上面签名,我回答说,我看了宪章的内容,觉得不错,符合现行宪法精神,与中国已经签署的联合国宣言、公约一致,我签名是在履行得到宪法保障的权利。他说,零八宪章违反了现行宪法和法律,我直截了当地呵斥:"胡说八道!我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人辩论这个问题。"我问他看过这个宪章没有,他说没有,我说,那你应该先看看再作自己的判断,不要跟着上面瞎说。他要求,不能在宪章上签名,如果已经签了,要声明退出,我说绝无可能退出。 www.csuchen.de% |) h: l5 r: q. u, W
, G& s. [$ Q4 W! N) M. K4 r

; |( s4 w+ D' bwww.csuchen.de过了两天,有朋友告诉我,上面已经对零八宪章作出定性,说是国内敌对势力勾结海外民Yun的活动,图谋颠覆政权。这些天来,不断有消息称,全国各地都有签名者被警方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被传唤。 www.csuchen.de4 E! Q5 D8 H$ l  H; K: O

1 |$ N% g! J. \! z- j4 bwww.csuchen.de5 `" H3 ]7 d# U+ w
这样的定性和罪名是荒谬的,但在中国并不新鲜。虽然这种指控在法理上完全站不住脚,不值一驳,但考虑到当局已经用这种口实对签名者施压,极有可能用这样的罪名对刘晓波定罪,我还是要从法理的角度说明我为什么在零八宪章上签名,为什么签名是合法的,而威胁、阻止和镇Ya是非法的。
: G, K2 E5 n' A6 q
% i) k# D* U# E. k" p5 v1 T" Q: \- A- Q
当我面临一份零八宪章的草案并被请求签名支持时,我做的第一件事是阅读文本,我以下列标准衡量、判断:一、它是否符合我的价值观,即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文明的公认准则;二、它是否与中国现行宪法的精神和条文一致,与中国已经签署的联合国宣言、公约一致,与中国已经承诺的国际义务一致;三、它是否有即刻提倡的当下必要性。 ' M1 P+ f. w4 j5 f" V& Q

* f+ m' |8 i  A9 ?
1 W5 a, g  ^& a我在零八宪章上签了名,这是一个公民理性的、负责的决定,这个决定一旦作出,任何威胁、警告、惩罚都不能改变,不论它们表现为赤裸裸的暴力,还是以国家和法律的名义。
7 K/ x2 K$ M$ Y4 Z# L
; L+ K$ D6 `% p* w; C: {# z; c% Y9 x/ G5 U) E
在零八宪章上签名的合法性无可质疑地有宪法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以"零八宪章"这样的言说形式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建言、对未来的期盼,正是在运用宪法保障的正当权利。
9 y7 v- a6 ~! _5 ?' y0 b( z6 \
. b) c  `& F0 y6 \, a' ~: b/ r9 F0 L5 ~8 i& g: @6 v
在中国,历来有一种违宪地剥夺公民言论自由的借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手法,如果在言论、文本中挑不出毛病,就说背后另有图谋和用心,毛泽东"反右"时"天下大乱、取而代之"的说法就是典型例证,但这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种主观臆想或蓄意诬陷缺乏法律上有效的证据。
7 X; Q9 V9 }/ o3 C* x& j7 R' ]$ H$ f+ j, v4 E3 p

& \9 n& \9 P/ `% E人在德国 社区显而易见,判断人们在宪章、宣言、呼吁、公开信等等文件上签名是否合法的唯一根据是文本的内容,签名者必须,也只需要对文本负责。从言论自由的原则出发可知,这类签名天然就是合法的,言论涉嫌犯罪只发生在极少数例外情况,即言论涉及煽动以暴力推翻现存的政府或社会制度,危及国家或公共安全等,必须注意,这样的危害必须是直接的、清晰可见的,而不是七弯八拐、间接又见接地"分析"和"推论"出来的。 www.csuchen.de2 H/ s, W8 ]) Q. }
( M# n1 I0 q* F' z
www.csuchen.de8 A7 M1 Y+ x* C" S: }
只对文本负责,意味着签名是否合法与签名组织者和其他签名者的身份、背景无关,与他们在其他场合表明的观点、活动无关,也与掌权者是否喜欢无关。而我们历来熟悉的做法是,先把签名活动的组织者或其他一些签名者抹黑,从而把整个签名活动抹黑,达到吓退其他人的目的。通常的口实是"有组织"、"有预谋"、"有海外背景",但拿不出证据。其实,从法理上严格说来,"有组织"、"有预谋"、"有海外背景"等等只是政治宣传的说辞,它们并不等同于非法,需要其他过硬的证据,才能证实"有组织"、"有预谋"、"有海外背景"的活动也是非法活动。法治社会中,不能靠虚声恫吓定罪。
0 x' }9 E$ o  b8 ]人在德国 社区) r4 d  `4 _9 O6 k: }7 h% i
' k, P, b: V: U) ]( U
很长时间以来,一种吓唬人的方法是,任何事情只要弄得和国内或海外"民Yun份子"沾边,似乎其非法性就不证自明。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看,这种靠名称或标签定罪的手法极其可笑。我们不必说海外呼应零八宪章的人士以余英时先生领衔,而余先生是享誉全球的华人学者。我们需要辨析的是,不论"民Yun份子"是带褒义还是贬义的称谓,他们是不是合法公民,他们有没有权利与其他公民一道表达共同的观点?在我的心目中,刘晓波是文学博士、学者,如果他本人不反对,称他为"民Yun份子"也可以,但是,"民Yun份子"并不天然就是"敌对势力"。再说了,把格外关注中国民主前途的人说成是敌对势力,除了说明自己的立场是反民主的以外,不说明任何问题。 www.csuchen.de; D$ N) c9 g* N+ x$ u9 [

' X) d) k8 _1 P" ?4 y* nwww.csuchen.dewww.csuchen.de3 A  `9 n5 x% |# X/ v. d
在一个法治国家,判断合法还是非法,唯一的根据是宪法和法律,以及该国认可的国际公约,撇开这些标准,另行发明一个"民Yun份子"的标签作为是否合法的根据,这本身就是一种违宪行为。 ; @" U) v; N) a3 f4 z) d2 Z
www.csuchen.de6 Z# ?/ K, \" I3 g; \! R! `2 V7 [

" E) O5 u* [- o& ?1 H, r# N最后,聚焦到核心问题,称零八宪章的签名者"涉嫌颠覆国家政权",有什么法理上的根据?零八宪章的哪一条、哪一款,哪一段文字包含有图谋"颠覆国家政权"的内容?零八宪章的哪一条、哪一款,哪一段文字的内容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围,可以等同于"颠覆国家政权"的行动? www.csuchen.de9 k7 r* F) a0 X6 Y9 Q) k
) {! K; }5 ~" P7 v

" ^/ b- h  |) j0 E5 M( j零八宪章在表达了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政治诉求之后,在结语中总结自己的意图和要求时说,"政治民主化变革不能再拖延下去",请问,这是非法的吗,这是在煽动在"颠覆国家政权"吗?这是在和执政党不时许诺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着干吗?
% b$ ]0 e2 u# G& i9 X
% l. z# Q; _' Q/ h5 v
! l: @. f( M, Nwww.csuchen.de我要问那些滥加罪名的人:重申宪法、《世界人Quan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载明的人Quan和公民权,就是"涉嫌颠覆国家政权",你们把这个国家政权的性质看成是什么,这就是你们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吗? 3 W7 O) l3 O* a

( U' E3 ?! G1 |& a, i  ?人在德国 社区1 X+ a  T% Q% g7 R: v% N( v
因为零八宪章而拘押刘晓波是非法的,传讯和恐吓众多签名者是非法的,一经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其非法性显而易见。而诬称或定性零八宪章非法,则找不到任何法理依据。目前严重的、大规模的非法行为不会因为行动由穿着警察制服的人员实施,不会由于使用了国家的名义而改变性质。 8 [( j, m& i7 s! N' d
. ^; V' W% O2 \& X' g! u) c* I$ P

1 t) @5 E5 D0 p- N7 v* e. M人在德国 社区这是一场合法与非法的较量,有人在明目张胆地侵犯、践踏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从而违反宪法。 人在德国 社区/ c) i: U* W9 Y0 s5 x) c0 o

* u" ^6 D* I; J+ c0 o4 s人在德国 社区
2 E: [" |! D/ T" @. `) ?6 swww.csuchen.de这是一场真正的爱国者与反对国家的人的较量,有人想把中国的合法公民变成唯唯诺诺、俯首帖耳的臣民,妄图强加给他们可怕的、莫须有的罪名,有人要把祖国忠诚的儿女打成国家的敌人。
8 J6 `, X& k" C" ^/ U
! r5 p3 \9 i2 [( M7 i" D( ], `4 h6 e$ T5 c" C3 q5 w
零八宪章的合法性不言而喻,其遭遇雄辩地证明了它的必要性和意义。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