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政经军文"态势3---日本的大国梦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倭国在外交上一向是「低调」的,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倭国正通过「文攻武迫」的战略步步紧逼中国,如倭国政府正式宣称接管钓鱼岛上的灯塔、石原慎太郎登陆冲之鸟礁、登记若干居民钓鱼岛和冲鸟岛户籍、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主权论、抨击中国「反分裂法」、渲染中国威胁论、批评中国民族主义等等都属于「文攻」;如美日安保条约包括台湾、反对欧洲对华售武解禁、台湾现役上将访日等等则属于「武迫」。倭国的对华战略正在进行战略性的转变,表现出倭国强烈地想成为政治大国的意向。倭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挑衅,其目标在于让美国遏制中国,进而彻底改变目前在西太平洋地区仍然存在的雅尔塔格局,改变倭国在国际上的弱势地位。

倭国通过激怒中国,让中国有一些过激的反应。一方面使倭国民众产生对中国的敌意,造成一种危机感;另一方面,倭国精心设计了两难问题让中国应对。也就是说倭国在挑起一些事端后,如果中国无反应,倭国则取得东海等实际利益;如果中国反应,则散布中国威胁论,怂恿美国出手,倭国就能从中获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倭国右翼或政客处心积虑、精心设计、有预谋有计划、有战略背景的诱兵之策,而不是偶发的矛盾。」

美国二战后为倭国制定的“和平宪法”,彻底摆脱了军国主义体制的《大倭国帝国宪法》的影响,其中“放弃战争”的第9条规定:倭国“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和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力,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不难看出,倭国右翼之所以“口口声声”、以近乎“悲情”的方式哭着喊着要成为一个所谓的“普通国家”,就在于它的身上有着这些“条条框框”、阻止了他们复活军国主义的美梦。而一句“要成为普通国家”,实际上就是砸碎捆在倭国身上这些“条条框框”的“代名词”

我们知道,在倭国右翼的骨子里,“大东亚共荣圈的霸权梦”就一直没有“因投降而彻底消失过”。 在美国继二战用“原子弹”这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太平洋战场上打败倭国之后,倭国企图用军事力量称霸的能力被彻底消灭了。到了90年代初,华盛顿又用“美元汇率”这个金融武器再次打败了倭国用“商品”对美国发起的“第二次攻击”,于是,倭国企图用经济力量称霸的“现实性”也几乎被打没有了。

美国在调控倭国政治局面的能力上,虽然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但从其“紧密地配合着”倭国右翼、将倭国社会一步步地导入右倾化的这一过程来看,华盛顿对倭国社会的操纵能力,实际上与倭国右翼力量的壮大成正比。 因此,在美国决策层的眼里,在如何“增强对倭国政局的调控能力”的问题上,适当增强倭国右翼势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而倭国右翼势力的消涨,在一定程度上与倭国国内经济状况有着莫大的关联度。真实的情况是,自90年代初以来,美国将倭国的经济打入十年衰退期,客观上为倭国右翼坐大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为了击败亚洲的竞争对手,欧美的确想再次刮起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但是困难太大,因为中国与倭国97年时所依托的东南亚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可以说不论是政治、军事上都可以独立行事,就是中国的经济规模也是欧美想以在再刮一场金融风暴的一大困难,何况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资本市场。因此,如何让中国在经济政策上为欧美挤压倭国经济开方便之门,就成了欧美此次联手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的深层原因。当然了,保护欧美的纺织业,不过是表面上的理由而已。 这也正是欧美近来联手在纺织业、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一起”对中国施加压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在欧美决策层看来,将中国最有利可图的纺织业拿出来,与人民币放在一起说事,成功的机会就大得多。

显然,如果中国顶不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那么中国经济当然可能遭受重创,因此北京有必要寻找一种办法,在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之外、以一种经济政策的方式,将这种来自欧美的外在威胁、尝试直接转移到倭国头上,从根本上反击美国和倭国右翼联手对中国的挑衅。

就目前中国目前“所作出的各种反应”而言,的确是可圈可点。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1日(北京时间2日)下午参加由反对“增常”国家组成的“团结谋共识”运动举行的闭门会议后说,由德国、倭国、印度和巴西(“四国联盟)提出的要求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决议草案危害联合国改革进程,如四国将这一决议草案付诸表决,中国将投票反对。 14.gif14.gif14.gif

中国的表态肯定会得罪倭国,但反过来想,即是中国同意倭国入常,倭国就会感激我们吗? 当然不会! 不仅不会,而且还会更加鄙视中国,连反对的勇气都没有,下贱!

中国明言要投票反对“四国联盟”的决议案,谁都知道、北京这是将矛头集中在倭国身上,就是要让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知道,“我只想将倭国踢出来”,而美国则明言“不支持德国”,这显然是在报复德国、因为德国在伊拉克战争与法国一起、带领欧洲、鼓动联合国成员国阻止美英从联合国拿到授权,这种报复,显然也是在明示“我美国只想把德国踢出来”。

法国、英国有必要“矜持”一把。 法国、英国虽然一再表示“有意”支持“四国提案”,但在我们看来,这种所谓的“一再表示支持”、不过是碍着德国的面子、与倭国也没有过节、也想积极地在南美洲扩大影响需搞好与巴的关系的通盘考虑、而不便公开反对而已。

其实,在“五常”看来,就算是“四国集团”的决议案在联大2/3通过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毕竟还要经过安理会的表决才能正式通过。这时,“五常”手中“否决票”的含金量就表现出来了,“五常”也可以尽可能地拿着手中的“否决票”、找相关国家“尽可能地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