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 西方人眼里的华人!

各类活在美国的华人在其他美国人眼中的样子

我只了解高科技公司中的华人,我看这类他写的还挺准,所以将其他各类一并转了,如果有不准的地方请各位指出了!


旧移民:1)属于南方华人,多半身材矮小、尖脸、面色灰暗黄黑、深眼窝、厚嘴唇、类似越南等东南亚人,动作快捷,说话声音大,而且喜欢拖长音;2)很能吃苦耐劳,但文化不高、眼光不远,大都从事餐馆、洗衣店、杂货店等各种分散型小买卖;3)法治观念不强;4)不太注意公德;5)自成一体,几乎与美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6)颇重义气,讲究传统的习俗和规矩;7)宗族观念强,常以某姓氏为亚文化的聚集纽带;8)封建帮会起着很强的社区控制作用,不少人喜用非经济手段牟利,甚至有一些人处于黑白道买卖之间;9)男性的大男子主义观念较浓厚,但对家庭有很强的责任感,相对的,女性则多处于依附地位;10)善于趋利避害,往往可以在不张扬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并获得利益;11)比较信奉佛道或“黄大仙”一类的某种地方传统宗教,多数相当迷信;12)不太注意卫生,不很重视教养,有不少不良习惯;13)太多的时间用在吃喝上;14)不少人好赌、好嫖,也有的人吸毒。









新移民:1)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在原住地时,或因原本家底颇丰,或因经济起飞而暴富,或因黑白道生意而发迹。由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有的是来避难的,有的是功成名就来当“寓公”的,有的是来制造狡兔三窟的退路,有的是来“洗钱”转移财产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雄心勃勃,是来图更大发展的。总之,他们比较富裕、成功,背景复杂,素质和教育水平也比较高。2)这些人来到美国后,比旧中国城的那些老移民眼光要远,手笔要大,注重科技,更接近现代化都市的要求。他们所经营的生意比老移民更多元化、更广泛,规模也大得多。3)对美国主流社会的接触面比老移民广泛和深入得多。4)在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方面,比老移民表面上要“高雅”一些。5)对华人内部政治分野和敌对的意识较强。6)对在美国参政的意识比较强。7)对钱更带有资本化的理念。8)容易在经济政治的大方面上违法。9)有更大的物质欲和更奢侈的享受观。不少人由于钱财丰厚,住豪宅、开名车,出手阔绰。10)不少人富而不贵,为富不仁,不注意回馈社会。



校园的华人
主要是二次大战后从大陆(如西南联大等)来美的留学生、1949年以后从港台或其他海外地区来的留学生,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来美的大批留学生甚至还有所谓小留学生,此外还有当地华人成为学生的下一代。有以下特点:1)聪明勤奋,大多在数理化以及工科医科等学科领域出类拔萃;2)许多人不太热衷社会公益活动,往往给人以书呆子(Nerd or Bookwarm)的印象;3)由于不太注意体育运动,多数人身体不强健,甚至瘦弱;4)多持比较现实的功利目的,对人文和社会学科不感兴趣;5)善于考试,但读死书的多,具创造性的人才少,多数人仅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业机器,很难有大的成就(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就在于此);6)表面上扎堆抱团,但并不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么有团队精神;7)不太能够与美国其他族裔的学生融合在一起。



高科技公司中的华人多是各自进入职业市场后的校园华人,比较年长成熟,但分散而自成一体。据有关评价,这一类华人主要有以下特点:1)教育层次高,熟悉和胜任本专业的工作;2)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的限制,很难进入高级管理层;3)多明哲保身,消极的个人主义,只想搭便车,不注意积极争取个人的权益;4)同胞之间的内斗、猜忌和排斥远严重于其他族裔,常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态;5)理论性较强,应用能力不一定强,鲜有创造性,不少仅为职业机器(这种情况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因为大批的大陆独生子女大军出国镀金潮开始了,这些人中有不少是高分高智而低能,等他们工作的时候,可能会暴露更多的毛病);6)不能有效地融入主流社会;7)喜欢单干,而不喜欢合作;8)多数人仅注意个人事业,不重视回馈社会,不热心公益事业;9)多数人显得文弱,而缺乏朝气。



在美国人眼里,对华人比较正面的评价是:1)注重家庭价值,责任感强,遵守男人和当家长的承诺;2)感情内在、细腻、相对忠诚;3)男性对女性比较舍得花费,不太计较利益得失,不像美国男人在经济上分得很清;4)讲义气,重信诺,人情味浓,重视社会人际关系;5)心理素质很独特,有很强的坚忍力和克制力,不容易情绪用事,变通的能力很强,较容易适应各种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总可以放下身段以求谋生;6)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7)智力优秀,反应敏锐,领悟力快;8)动作灵活快捷,容易掌握各种技巧性的运动。




男性华人---------------

  对华人男性的主要负面评价是:1)不重视男女平等,有一定的大男子主义;2)不善于浪漫的外在表现,不太注意仪表和包装;3)大多数不注重体育锻炼,身体不够强壮;4)过于强调烹调的口味,而不注意健康食品,因而往往显得营养不良;5)不太注意卫生,不太注意养成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6)不太热心公益事业,也不太注意社会公德;7)法律观念不强,凡事喜靠人事通融;8)创造力不强;9)过于依赖金钱和物质利益来吸引女性。





女性华人---------------


  在美国,华人女性很容易成为违法和犯罪的受害者。在这里,我们必须多用一些笔墨来分析一下华人女性。与美国女性以及其他各国女性相比较,一般说来,在美国人眼里,华人女性有下列特点:1)性情温顺,待人贤惠,处事得体,任劳任怨;2)家庭观念强,对丈夫和子女很会照料;3)教育水准比较高,文化素养比较良好;4)持家勤俭有方,善烹调和料理家务,理财较为精明;5)注意为妻贞操,感情比较专一,不容易情变,能使家庭稳定;6)身材苗条,皮肤细嫩,面容显得年轻,似乎不易见老;7)某种生理体质和心理感情特征易使男性产生性满足感;8)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较低。

  美国人对华人新女性移民有以下看法:1)比一般的美国女性要有心机得多,做事更有策略,更有现实的理性和生活的逻辑,往往以退为进,善用迂回战术,最后总以某种韧劲儿达到自己的目的;2)婚姻观较现实,多有明确的物质目标,如绿卡和经济保障等,但不一定建立在真正的爱情基础上;3)金钱感强,但财产的法律观念却不算太强,也就是说,在目前的阶段,比较注意眼前利益,而不像美国女性那样更注意权益的法律保障;4)社会适应性强,比华人男性更容易融入西方文化,但缺少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盲目模仿性较强,在很多方面,甚至连美国女性都自愧不如;5)不像想象的那样保守,而是相当惊人的性开放,比美国女性容易上床得多,并且不做任何的防护性措施;6)对婚姻和感情的忠实程度不再像传统的华人女性,经常也会像不少美国女性那样,容易感情转移,但常常是从物质需要出发,遇到更富有或经济更靠得住的,便另谋高就;7)在某些价值观上与美国女性接近,但在人格和身体方面仍有差距,只注重吃喝玩乐等纯粹声色的享受,而不注意多元化的精神情趣和体育锻炼;8)比较注重形式上的独立和自由,而忽略真正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往往表现为一种消极的个人主义,而不是积极的个人主义,即并非自觉、主动和有意识地把自己作为整体女性的一分子去争取权益,而只是为自己捞一点儿暂时的利益;9)比较注重外在的“浪漫爱”,而忽略发自综合精神修养的内在“浪漫爱”,往往会被某些西方男子的表面包装所吸引;10)由于本国社会的开放,尤其是来美生活方式的变化,感染“艾滋”等各种性病的可能性比以前高了很多。


[ 本帖最后由 丢手绢 于 2007-9-16 00:09 编辑 ]




傅满洲(Dr. Fu Manchu),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萨克斯·洛莫(Sax Rohmer)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中的虚构人物。1875年在《福尔摩斯遭遇傅满州博士》一书中首次出现,号称史上最邪恶的角色。
傅满州是一个瘦高的秃头者,倒竖着两条长眉,面目阴险,按照洛莫的描写,这其实是黄祸的拟人化形象。[1]

自1929年,好莱坞曾经连续拍摄了一组以“傅满洲博士”为主角的电影,在西方公众中影响极大,“傅满洲”也由此成了一个众人皆知的银幕形象。他集中了当时美国白人对东方华人世界所有最恶劣的想像,这也是好莱坞在塑造这一形象时的用意所在。当时的宣传材料曾这样描写“傅满洲”:“他每一次弯动手指、每一次耸动眉毛都预示着危险。”

TOP

陈查理Charlie Chan),是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Earl Derr Biggers)笔下的一名华人探长。据比格斯说,陈查理这一角色的灵感来自于他在檀香山度假时看到的一则新闻,新闻写的是一名华裔探警张阿平(Chang Apana,Apana是“阿平”夏威夷化之后的名字)出色侦破当地案件的故事。陈查理最早出现在比格斯的系列小说里,之后他又被拍成很多电影、电视剧和卡通片。陈查理是檀香山警察局里的一名警长,后来被提升。他和妻子以及十四个孩子(其中最大的被称他们呼做“大儿子”)一起住在 Punchbowl Hill (檀香山市里的一个地区)的一间房子里。他的身材肥胖,娘娘腔。他的英语经常说错,最典型的话是“孔夫子说”,但很少提到中国。
这个角色反映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形象。毕杰斯是哈佛毕业的波士顿新闻记者。
有人在美国电视台做了一次观众调查,让观众写下最熟悉的中国人,第五名是陈查理。陈查理和傅满洲是美国流行文化中最著名的角色。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

TOP

让我去美国改变华人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