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07年7月21日,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圣》全球同步首发,当天在英国、美国和德国售出约1135万册。英国女作家JK·罗琳在创造了“魔法男孩”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文化产业的销售神话。今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问世10周年,迄今为止,这个系列小说已被译成65种语言,总销量已达到3.25亿册。《哈利·波特》发端于英国,真正开花结果是在美国。美国的出版商和电影公司可谓大赚特赚。最近在全球公映的影片《哈利·波特与凤凰令》,两周内创下票房新纪录,北美市场收益1.4亿美元,国际市场收益3.5亿美元。而这也是美国文化产业中诸多成功运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哈利·波特》发端英国 开花结果在美国

        然而直到20世纪初,文化在社会活动中还局限于狭窄的概念范围之内,人们很少出于经济目的开发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运用经济手段,让文化创造商业价值,于是文化产业走上历史的舞台。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20世纪中期,美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美国凭借经济、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产品的倾销;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产业壁垒不断被打破,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汹涌澎湃,在美国出现了一批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引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

        美国主体文化是从欧洲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继承、发展而来的,在其构建过程中,它不断汲取世界其它文化的精华,通过不断地演进,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一支生气勃勃、不断进取的文化力量。《花木兰》、《角斗士》、《300勇士》等由外国传统文化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热卖;跨国公司制作的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由国外的“进口”的百老汇音乐剧,一年四季热闹非凡,长盛不衰……凡此种种,无不突显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汲取能力。当然,美国的文化产业精英们并不是对外国文化进行简单复制-他们不囿于其传统的、固有的模式,全然不顾客观与世俗的看法与要求,大胆追求创新,进行“美国式改造”,以保持其文化产品的创新品质,适应市场需求。动画片《花木兰》的成功制作就是典型的一例,电影在情节上保留了原来故事情节的传奇性特点,特别注重保持故事神话性,但影片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中国的故事,而是对原来的故事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新,从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相当好莱坞化的故事情节。虽然电影的成功有诸多原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迪斯尼公司对故事进行了大量的内容与形式创新。

       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外,科技因素也非常重要。如果缺少了电视、电影、收音机、网络这些发达的传媒技术的支撑,那么美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就不会如此巨大。美国的文化产业非常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应用,网络传输、数字化、通讯卫星、数字电视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文化产业拥有了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在图书和唱片业,利用因特网技术开发的网上售书业务,极大促进了产品销量的飞速增长,今年出版的《哈里·波特》在亚马逊的全球预定量达惊人的220万本;百老汇音乐剧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根本无法比拟的,其美轮美奂的场景,高品质的灯光和音响效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好莱坞影城和迪斯尼乐园,融现代科技、舞台表演、特技与一身的各种表演惟妙惟肖,惊心动魄,让艺术和科技的真正融会贯通。高新技术的使用,不仅带来美国文化产业技术上的革命,更加快了产业的发展进程,还带来消费者思想观念上的革新。

      美国的文化产业一直遵循“高成本,高收益”的投资理念,“利润最大化”永远是他们的第一信条。与普通商业投资相比,投资美国文化产业的回报更为巨大和迅速。虽然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号》投资近2亿美元,《蜘蛛侠》三部电影的总投资近6亿美元,但它们分别高达18亿和2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还是让投资商高兴得合不拢嘴。高收益率坚定了投资者对投资美国文化产业的信心,从而使美国文化产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仅靠高投入是不行的,美国的文化产业深知市场的重要性,他们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宣传促销和捆绑销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迪斯尼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全球大规模的广告和促销攻势的配合下,迪斯尼一般分五步提取最大赢利:票房收入是第一轮收入;发行录像带、DVD是第二轮收入;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推广是第三轮收入;特许经营和品牌专卖是第四轮收入;最后,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后一轮收入。据统计,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加上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只占30%,主题公园的收入占20%,其余的50%则全部来自品牌销售。



人     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为保持其在全球市场的龙头老大地位,美国文化产业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每年从世界各地吸收大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源源不断地给美国文化产业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好莱坞之所以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从国外引入大量的人才,世界上最著名的演员、最好的电影制作人和最大的投资人大都汇聚于此,参与电影制作,经典影片当然层出不穷。朗朗、马友友、多明哥、帕华洛帝等的加入,促进美国演出市场的繁荣。在人才引进的同时,他们还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丰富的人才储备是美国文化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游戏产业为例,索尼、微软、任天堂新游戏主机的纷纷亮相,使全球电子游戏市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业界对于游戏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美国许多学校纷纷推出了与游戏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开设与游戏有关的专业,培养各类游戏开发和管理人才。目前美国能够提供游戏专业课程的学校已经超过了50家,如华盛顿大学提供游戏设计的专业认证,费尼克斯艺术学院提供游戏艺术设计的本科教学,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则提供了电脑图形技术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