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kor/Zeiss T* 年初祭

Nikkor/Zeiss T* 年初祭




自从在这里发的第一个帖子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事情,自有大的悲喜,但是每当拿起相机时却总能够感受到快乐,诸如“典型的器材发烧友”这样的评价,欣然接受,从来就对各种工业参数抱有极大的兴趣。在这里发的第一个帖子是当时器材的全家福,今天就在这里历数一下现在手中的器材,以及已经易主的器材,下面是清单,焦端覆盖10mm-420mm(15mm-630mm)。



现用的:

Manfrotto 190DB+458HL+460MG
Manfrotto 790B

Lowepro SlingShot 100 AW
Lowepro CompuTrekker AW

Nikon D80
Nikon D200

Nikon AF 20/2.8 D

Carl Zeiss T* Planar 1.4/50 ZF
Carl Zeiss T* Planar 1.4/85 ZF

Nikkor AF-S VR Micro ED 105mm F2.8G(IF)



易主的:

Sekonic L-358

Nikon AF-S 18-70/3.5-4.5 DX
Nikon AF-S 55-200/4.5-5.6 DX
Nikon AF 50/1.8 D
Nikon AF 35/2 D
Nikon AF 20/2.8

Carl Zeiss Jena 3.5/135
Carl Zeiss Jena MC 3.5/135
Carl Zeiss Jenazoom 70-210/3.5-5.6 Macro
Carl Zeiss Jenazoom 70-210/2.8-4 Macro

Tamron 90/2.8 Macro

Sigma APO HSM 100-300/4 EX DG IF
Sigma APO 1.4x EX DG Tele Converter

Tokina AT-X 107 Fisheye


文字部分只作大略感触,镜头详细评价参见太监贴《Nikkor交換鏡頭137只》
http://powerapple.com/modules.php?name=forum&file=viewtopic&forum=62&topic=12320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Share |
Share

机身篇

D80&D200,Nikon自己对于D-SLR机身的划分只有两个级别,专业级与消费级,D80的多数功能都是由D200下放的,缩水很多,尤其在RAW格式连拍的缓存、连拍速度以及测光传感器方面。D80没有得到非CPU镜头的支援能力,这个是让我一直非常郁闷的一件事情,机身设计上处于可以高速灵活使用的考虑D200将所有功能都设计为可以由独立的拨盘或者按钮来实现。成像方面躁点控制上D200由于毕竟早了一点,所以不及D80,不过D300在这方面的提高有限,以及很多因素的考虑,没有选择D300。

001.机身挂头分别为ZEISS Planar T* 1.4/50 ZF与 ZEISS Planar T* 1.4/85 ZF


002.


003.D80与SHARP 903(方便对比相对尺寸)


004.D200与 SHARP 903



005.D200舍弃了所有情景模式的选择,在P/M/A/S模式选择时通过MODE按钮与拨盘实现,旁边时步进按键。


006.对焦模式较之D80增加一种,并且由单独拨盘实现,采用9方向拨盘,而非D80机身上的4相拨盘。


007.测光方式选择也独立了出来


008.AF选择D80只有AF/MF两档,D200将AF细分为C/S两档


009.拍摄模式也有独立拨盘实现,连续拍摄又分为CL/CH两档,分别为1-4FPS与5FPS


010.肩带挂锁D80为固定式,D200为可活动式,更加灵活,也不容易对肩带造成损伤。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

现用器材篇



褪色的经典:Nikkor AF 20/2.8D,Nikon的AF系列镜头,早于1994年升级为D头,更早于89年就定型增加了CRC系统,但是没有使用任何特种镜片,完全依靠定焦的经典结构在支撑,锐度方面实在不敢恭维(同批的Nikkor AF 35mm以下的镜头没有一只值得称道的)。但是这只镜头却又可圈可点之处,色彩还原颇有水粉的感觉,就好像把所有颜色都融入了白色,夜景不需要加星光镜就可以自然得到类似的效果。

这只镜头胜在轻、小,虽然有62mm的滤镜口径,但这只镜头的重量却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头,虽然没有已经停产的18mm那般强大,但价格上原低于14mm与18mm,是可以轻松入手的唯一AF定焦广角(其它低于这个焦端的就都是鱼眼了)。

详细评述以及样品参见,这里不作赘述:

http://phantomu0.spaces.live.com/blog/cns!ED514BCD441BCD4E!1699.entry
011.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

标准镜头的帝王 CALR ZEISS ZF Planar T* 1.4/50



ZF/ZS/ZA/ZM等系列时常被被攻击,原因是说Made in Japan,由福伦达的生产者Cosina制造。事实上ZEISS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实现全部日产了、西德ZEISS T*如此,东德JENA也是如此,所以还请查清历史再说话。

镜片用料方面,ZEISS保证镜片德国制造,日本组装。关于这系列镜头ZEISS自己非常尴尬,在被问及有什么进步时,只能回答是采用了9叶片光圈,新材料的镜片,而没有太多实际提高。

锐度超越拥有Noct结构的Leica 1.0/50与Nikon 58/1.2镜,超越Nikon 50/1.2, 50/1.4,50/1.8。 虽然集成了ZEISS经典的PLANAR结构,却完全没有之前的油润感,反倒显得淡雅不少。

做工方面坦白说原好于ZEISS原厂,遮光罩殖绒,恒温涂层,莫可名状的舒适阻尼以及好似能把人吸进去的镀膜与大光圈。


详细评述以及样品参见,这里不作赘述:
http://phantomu0.spaces.live.com/blog/cns!ED514BCD441BCD4E!1660.entry?_c=BlogPart
012.


013.


014.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

人像镜皇 CALR ZEISS ZF Planar T* 1.4/85 ZF

这东西要怎么来说呢,锐度全面超过P 1.4/50 ZF,硬要比的话锐度也超越Canon人像镜皇 85/12(参见Photozone MTF曲线),拥有P50的人没办法抵挡P85的诱惑。

所有方面都与同批的P50类似,唯一问题是这只镜头合焦太过困难,并不是AF头,景深还浅得离谱,对于使用者手动镜头的制御能力有相当的要求,或者说对于使用者的运气有相当的要求。

详细评述以及样品参见,这里不作赘述:
http://phantomu0.spaces.live.com/blog/cns!ED514BCD441BCD4E!1661.entry
015.


016.


017.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

光环无数的:Nikkor AF-S VR Micro ED 105mm F2.8G(IF)

IF, ED镜片,第一只集成放抖技术的微距镜头(Nikon VR II),第二只拥有NCC镜片的镜头,AF-S……这只头几乎提供了Nikkor镜头所有的新技术与功能,从功能角度讲无可挑剔。

色彩还原非常漂亮,锐度从2.8-22都极高,不足之处:西平语“这只镜头的重量,我不能认同”。

详细评述以及样品参见,这里不作赘述:
http://phantomu0.spaces.live.com/blog/cns!ED514BCD441BCD4E!1839.entry
018.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

神灯:SB-800



非常可爱的东西,无线同步非常舒服,多角度旋转,GN 36,柔光,预闪……在很多情况下,灯光可以使得套镜也变得非常厉害,买几只SB-800,与架子,外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无视环境灯光。

详细评述以及样品参见,这里不作赘述:
http://phantomu0.spaces.live.com/blog/cns!ED514BCD441BCD4E!1596.entry
019.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

架子、云台、滤镜以及杂七杂八


Manfrotto 190DB+458HL+460MG
Manfrotto 790B

Lowepro SlingShot 100 AW
Lowepro CompuTrekker AW

020.Manfrotto 190DB+458HL+460MG与Lowepro SlingShot 100 AW, 这是Manfrotto 8KG级别最轻量化的选择,不过190DB在功能上有所限制,推荐190X PRO


021.COKIN的GND 8, 58mm、62mm、67mm结环,这些结环根本就是抢劫,差不多10个胖子一个。


022.Laxor的20MBPS卡,Nikon Expo上买的,可以缓解D80 连拍RAW缓存不足的状况。


023.SanDisk Extreme Iv,40 MBPS(266X),同级别评测中拥有最高写入速度,甚至高于Laxor的300X卡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

已出手的:


稀有的存在,对角线变焦鱼眼:Tokina AT-X DX 107(10-17mm/F2.5-4.5) Fisheye

Pentax同结构镜头,只是Tokina习惯把东西做得更重,更扎实,锐度……鱼眼么,不能要求太多;色彩还原偏浓,事实上是过分得浓,不用CPL也有用了CPL的效果,很多情况下180度对角线非常舒服。

详细评述以及样品参见,这里不作赘述:

http://phantomu0.spaces.live.com/blog/cns!ED514BCD441BCD4E!1807.entry
024. Tokina AT-X 107 Fisheye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

Nikkor AF 系
Nikon AF 50/1.8 D
Nikon AF 35/2 D
Nikon AF 20/2.8


这三支头留在手中的时间都不长
50/1.8D 价格便宜量又足,任何时候入手一只都是值得的

35/2D 用在APS-C上,视角非常舒服,但是成像一般

20/2.8,与20/2.8雷同,没有D传输,TTL有点问题,近拍成像稍差。

026.1.4/50 ZF vs. 50/1.8D


027.50/1.8D, 20/2.8D, 20/2.8
蔡司铭镜&标准镜头的帝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