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Share

花旗银行(Citibank)是花旗集团(Citigroup)(NYSEC) 属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1998年10月花旗银行的母公司控股公司“花旗公司”(Citicorp)与“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合并组成花旗集团,此后花旗银行继续保持为花旗集团“红雨伞”旗下的强势品牌。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资料,2005年3月31日,花旗集团控股的12家美国花旗银行的国内存款总额为204,351,066千美元,资产总额为935,236,982千美元(逾九千亿美元);这些数字并不包括花旗银行的海外机构。
花旗银行是在中国开办业务的第一家美国银行。1902年5月15日,花旗银行的前身之一“国际银行公司”(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上海开设分行,这也是花旗银行在亚洲的第一家机构。同年,国际银行公司于7月1日新加坡马尼拉,于10月8日横滨,于12月8日香港分别开设另外四家机构。1964年8月3日,花旗银行在台北开设分行。花旗银行在澳门的业务则开始于1983年5月27日1995年,在离开45年后,花旗银行重新在中国大陆常规办理业务,已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天津成都开设了分行。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Citibank均译作“花旗银行”,在香港与纽约的华人社区则使用“万国宝通银行”(可能源自International Banking的名字);2001年年底,香港使用的中文名改为与大陆及台湾相通的“花旗银行”。

TOP

1812年6月16日,后来发展成花旗银行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由纽约州政府特许设立,许可资本(authorized capital)200万美元,给付资本(paidin capital)80万美元。同年9月14日,城市银行在纽约市正式开业,为纽约商人服务。
1865年,加入新成立的美国国家银行体系(U.S. national banking system),并更名为“纽约国家城市银行”(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1897年,在美国的主要银行中,首家设立外国业务部,并开始外币交易业务。
1902年,业务拓展到亚洲、欧洲、印度。并在上海、马尼拉等地设立办事处。
1904年,开创旅行支票(traveler's checks)业务。银行总部移至华尔街55号,并一直使用到1961年。
1913年,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首要参股人。
1914年11月10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成为首家在外国设立分行的美国国家银行。
1915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设立办事处。成为美国有最大海外机构网的国际银行。
1918年,收购一家美国的海外银行“国际银行”(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
1919年,成为美国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
1921年,在美国的主要银行中,首家采用复利法给储蓄帐户(savings account)计息。
1928年,在美洲的主要银行中,首家给存款人提供无质押个人贷款(unsecured personal loans)。
192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并购“农民贷款信托公司”(Farmers' Loan and Trust Company),并将之更名为“城市银行农民信托公司”(City Bank Farmers Trust Company)。
1936年,在纽约市的银行中,首家开办不需要最低余额的支票帐户(checking account)业务
1939年,在美国以外共有分布于23个国家的100间办事机构,成为最大的国际性银行。
1945年,在一系列战争贷款及胜利贷款活动中,售出了56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U.S. Treasury securities)。
1955年,更名为“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The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961年,发明negotiable定期存款(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成立“第一国家城市海外投资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作为海外分支及从属机构的控股公司(holding company)。位于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大楼建成。
1962年,在银行150周年庆之际,更名为较短的“第一国家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1964年,进军租赁业务。
1965年,进军信用卡业务。
1966年,在伦敦市场开办Dollar Certificates of Deposit,是自1888年来,伦敦市场的首家negotiable instrument。
1967年,开办花旗银行的第一张信用卡“第一国家城市签账服务”(First National City Charge Service),俗称“囊阔所有卡”(the "Everything" card)。
1968年,一家银行控股公司“第一国家城市股份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Corporation,后更名为Citicorp)成为第一国家城市银行的母公司。
1969年,“囊阔所有卡”改制成为“主人签账”(Master Charge,后更名为万事达卡,MasterCard)。
1974年,第一国家城市股份公司更名为花旗公司(Citicorp),以方便其国际业务。
1976年,第一国家城市银行变成“花旗银行国家协会”(Citibank, N.A.)(N.A.表示National Association)。
1977年,花旗银行开建花旗卡银行中心(Citicard Banking Center),利用花旗卡与自动柜员机(ATM)进行服务。24小时的自动柜员机不再仅是供紧急提现之用,而成为正常业务的一部分。
1979年,成为全球的首要外币交易代理。
1981年,收购“大来信用证”(Diners Club)。
1982年至1984年间,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依利诺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收购储蓄(Savings)与贷款业务,使花旗集团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1984年,花旗银行伦敦分行成为钱伯斯清算公司(CHAPS Clearing Company)的创始成员机构之一。钱伯斯清算公司是仅次于美国Fedwire的全球第二大实时大体结算系统(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
1985年,在纽约开办“直接连入”(Direct Access®)服务,通过个人电脑跟花旗银行连结。
1986年,在纽约与香港首次使用触屏式自动柜员机(touch-screen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1989年,成为抵押信用卡(securitized credit card receivable)的首要发行人。在纽约长岛市科特广场(Court Square)的一座新摩天大楼建成。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遍布90多个国家。
199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及签帐卡的发行人与服务提供人。将1980年代收购的各家存款银行合并,并以“花旗银行联邦储蓄银行”(Citibank, FSB)之名统一运作。
1994年,开设俄国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1995年,在阔别45年后,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具备全面业务的(full­servic)分行,并在越南与南非开设分行。
1996年,拥有亚洲最多的信用卡。台湾是美国以外第一个信用卡数量超过100万张的国家/地区。
1998年10月8日,花旗公司(Citicorp)与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双方的所有属下合并成为花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tigroup Inc.)。花旗银行继续保持为花旗集团旗下的强势品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