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给两个朋友的孩子在申请大学时提了一些建议,后来两个孩子都进入了名校。一个在高中11年级排名35名,SAT才考1400多分的女孩,被 Chicago和MIT等大学录取,更是该校的一大新闻,也是该校当年唯一一个被MIT录取的学生。该校每年的前十名都是亚裔,很多人SAT都考满分,是个相当好的学校。当时刚开学,我看了她的申请材料,没有什么兴奋处,唯一的亮点就是她在法院做义工,并作了组长之类的职务。但是这女孩写作能力很好,曾得过地区写作比赛奖。这就有戏。我建议她立即去找要好的老师,定下写推荐信一事,一定要找那些跟她关系好并肯说人好话写作文采好的老师写。我还让她将申请材料重新整理排序编辑,有些俱乐部参加多年却没做到领导职务的都删掉,以强调重点。申请文章我建议她写法院工作的感受,一定要写出自己闪光的特点。她妈妈也为她花了不少精力,帮她研究各种学校并做了大量的后备工作,最后皆大欢喜。

另外,一个朋友的儿子被MIT录取,申请时随材料寄了一张拉小提琴的录音盘。因为一些比她儿子成绩好的孩子都没被录取,家长好奇,就去问什么原因被录取。招生办公室的人告之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其小提琴录音盘让音乐系的教授听了评价说她儿子已具备了报考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水平,第二点是他曾在州里的电脑比赛中拿过第三名。招生的人说,成绩好的人太多了,就只能看其他方面的特长了。

TOP

再谈点小秘笈。成绩好并不是名校的录取主要考虑的因素。名校招生多元化,是为了保证学校的发展后继有人,特别是后继有钱。一个学校招几十个或百多个书呆子式的天才就够了,这些人足以在将来为学校争得学术荣誉。学校更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生源。女儿高中每年70多个毕业生中,常有十多个被名校录取。那年哈佛录取了他们四个学生,女儿算是学术型的,一个学生成绩相当好但是典型的遗产型的(其爷爷爸爸哥哥都是哈佛毕业的),另外一个学生成绩也不错还是学生会主席是基金型的(哈佛有以其家庭命名的基金),还有一个学生体育特好,在全国高中比赛中拿过名次,成绩不是太好但达到哈佛的标准是特招型的。当年几个被耶鲁录取的女儿同学成绩都不出色,但家里都有来头,其中一个是里根时代财政部长的孙子。女儿高中每年被名校录取的学生大概都是这几个类型的。各名校在每个高中每年最多招一到二个成绩最好的就行了,排名在后的学生想要进名校,就一定要有其他亮点才行。

当初我让女儿去私立学校,就是因为女儿贪玩粗心的性格使得她的学习成绩实在很难在亚裔孩子中拔尖。如果她不能在好的公立学校中做前五名的话,要想进 HYPS就要有其它特长才行。我们曾想过让她在足球方面发展,一来担心她踢球太累没有足够的时间钻研功课,二来这里的足球队不是特别好,她踢得再好,名校的教练也不一定看得上眼。所以,曲线救国,让她去了私立学校,稍推一推她,就做了第一名。不要以为我们很有钱,那私立学校给了女儿资助金,两万多一年的学费我们每年只交5千元不到。着名私立学校的另一个好处是,他们的升学顾问和体育教练都与这些名校有联系,知道名校如何录取学生,所以在指导学生申请时会给学生很多很好的建议。我给朋友孩子的有些建议就是从我女儿的升学顾问那里学来的。

TOP

为路过的人阅读方便,附上我前面的帖子。

这样当妈多累啊! 连每道题每个单词都要检查?

要是当妈都像颖那样,我想我也活不到今天了(有点夸张呀:--))

我女儿从小好动胜过男孩,刚会走路起就被幼儿园老师天天告状。打架闯祸不计其数,最后一大架是小学7年级,最近的一小架是去年五月,而且都是和男生打的多。粗心大意只是她的小缺点,考试不分难易,多是90多分,有时还80多分。不会弹钢琴,也不会拉小提琴,高中也没参加过州里或全国的任何比赛。体育方面只是两个校预备队的主力队员,一个校队的板凳队员。SAT也不是满分,照样上哈佛。在哈佛,她的同学说她:Study hard, play harder。关键是要掌握学习技巧,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些思维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训练,要在小孩的几个关键成长阶段着力进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几个关键时刻推动推动。

我就在她3-4岁时重点培养她能静心坐一坐(有朋友认为她将来根本上不了大学,因为屁股上有钉子,坐不住),4-5岁培养她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的能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着力抓她读书和学习的好习惯,到美国开始的半年陪她一起学英语,读课外书。六年级下学期和暑假中我辅导她自学代数和几何,以便能在天才搜寻的SAT考试中考高分。11年纪暑假逼她好好准备申请大学的材料。刚上哈佛,劝她不要喝酒,不要缺课太多。最后一学期(去年二三月份)力阻她放弃毕业设计(她太贪玩,毕业设计落后很多,怕做不好,得分差)。就这样,她还是他们系里的最好的毕业生之一。现在的工作也很轻松,每周末都出去玩。不是滑雪,就是到海边。现在已被斯坦佛录取读硕士学位。过几年准备再去读个名校MBA就行了。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做大公司的中层管理人,轻轻松松挣钱过个小康日子。

所以,孩子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不应该相同,要因才施教。我女儿胸无大志,但整天快快乐乐,朋友很多,不也很好吗!

TOP

好好学习

TOP

天天向上.

TOP

原帖由 malawiseefische 于 2006-3-30 14:34 发表
天天向上.

lol.giflol.giflol.gif

TOP

笑得很欢呢.也难怪,这就叫配合默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