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 技术化和失忆 zt

信息被技术化了,我们不能失去记忆
——写在国庆佳节新一轮手机短信高峰到来之前

大约还在15年前,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购买许多邮票,写下很多书信、填上不少贺卡,向着所有身处各地的亲人、朋友和老师,寄去一份希望、祝福、敬意和问候,忙得那么神圣,忙得那么充实。“见字如面”,而每当自己收到一封这样的书信、一张这样的贺卡,我们也是那样地兴奋,那么地开心,不用费什么力气,我们就能从各不相同的语气和字迹中,辩别出寄信、发卡的人是谁,体会他们在写信、填卡时的心境。家书万金、鸿雁传情,这样的沟通与交流具有太久太久的历史。
也就是大约从15年前开始,一种叫做电话的现代通讯工具,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开始迷恋上了用声音传递希望和祝福、用声音表达敬意和问候的方式。除了在给领导、上级、长辈、商业伙伴拨打之前,会做一些思想准备之外,对于更多的人,我们都可以随时抓起话筒,想给谁打就给谁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声息相通”,当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时,除了能够隐约可见对方的表情、为目不识丁的母亲们不再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而高兴之外,我们似乎再也没有在交流沟通中的神圣感了。
虽然书信联络与电话联络都是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手段,但是,一旦声音代替书写而成为主流之后,我们就会感受到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声音流动的不可逆转性,那些在通话当时和事后都没有被记录下来的内容,时间一长,就会由模糊直到忘却,而书写的东西这时又越来越少甚至干脆没有,因此,要想回味过去的许多道理、重温过去的许多记忆,便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如此,15年前父母、朋友、老师发给我们的手迹,大家也许都能找回一些,甚至全部;但是,3年前父亲、朋友、老师传给我们的声音,谁能找得回来呢?
而现在,移动通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手机短信已经十分普及,人们用祝福、希望、敬意、问候的文字,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建成一个规模庞大、日益繁荣的“姆指经济”,除了电信运营商特别高兴之外,我们这些发短信息、收短信息的人到底都得到了什么?
由于在不到三年时间,连续被盗过几部手机,我就有了一种宿命:决不能在通讯录里储存超过50个人!因此,这些年来,除了最为常用的领导、同事、朋友手机号码之外,许多亲人、领导、同学、朋友、老师的电话号码,一直不是记在脑子里,就是抄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到了过年过节,自己要发短信,也只能查阅自己的那个本本,自己刻意编几句很有针对性的话,署上名字再发过去。可是,由于手机储存号码有限,自己经常会收到一些没留名字的短信息,除了感觉对不起对方、赶紧回复一个“谢谢”之外,心里多少也有些纳闷:他们怎么不留下自己的名字啊?为了表明自己的郑重,有时我还会把这些没留名字的信息发送号码抄到专门的纸上,希望有空再去认真核对他们是谁。可是,每次年过了,节完了,我又开始了新的忙碌,根本顾不上完成自己定下的这项任务,因此,我只能对这些无名的关爱者永远怀着深深的嫌意,也许有些短信的主人,我一辈子都不会搞清他们是谁。
对于短信息这玩意儿,除了上面说到的歉意之外,随着接获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我发现居然每次过年过节都有那么多条短信息都是重复的,被大家转发来转发去,再好的问候也都失去了独特的价值,突然间我就有了一种十分厌恶的感觉。因此,今年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期间,我自己既没有给谁撰写、发送过一条,也没有给任何人礼节性地答复过一条“谢谢”。
眼看着国庆佳节又要到了,我们的“姆指经济”又将来一次腾飞,我希望自己还能像以前那样亲自撰写一些短信息;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再给我转发别人撰写的短信息,如果要转发,也不能在转给我之后再转给其他的人。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希望是,无论谁要向我发送什么样的短信息,我都希望能够看到他/她署上自己的名字。当然,如果到时候没有得到我的回复,那也不要介意,因为我现在就在这里向所有可能发来短信息的人们一并提前表示最最真诚的感谢!祝所有关心我的人们都能开心、健康、好梦成真!而如果要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愿所有的男士,将“健康”变成“健壮”;愿所有的女士,将“健康”变成“健美”!
(未完)
2005年9月20日晨初稿
2005年9月28日午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