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来点干货来啊。

伙计们,忙什么呢,没人啊。相机讨论的差不多了吧,没事挖个坑来说点自己的心得吧。
嘿嘿,俺先抛个砖。
我选的是布列松大师的一些作品,自己比较喜欢他的风格,含蓄而有力度,由于多是由标头和35头所拍,视觉上更为耐看。
上传的所有照片都是我自己PS的,所以会有异于原片,希望大家对片片质量不要要求太高,毕竟要小于100k:han.gif。
好了,废话少说,geht's los!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4-19 17:02 编辑 ]

本人造诣有限,今天就说一点关于平衡的东西。说到平衡,估计很多人会想到三角形,没错,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很多时候看着照片老是觉得心里缺少一种平衡感,换句话说,就是觉得构图很松散,没有能激起我们“亢奋”的那个点lol.gif,即所谓的“趣味点”。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为大师是怎么运用三角形构图进行烘托平衡感的吧。
第一幅:波士顿市广场    1947年于美国
这张片恐怕伙计们盯着看两秒就能看出来,的确,这张片里的三角形很明显,最后一排三个躺着的男人与最前排那个人完美的构成了三角形,那么亢奋点在哪里lol.gif,在三角形的重心上(请注意,是重心,不是中心,原因见后面)即离你眼睛第三远的那人附近。
我们的眼睛看东西其实是有序的,一般来说是由近及远,当然你可以是例外lol.gif。由第一个人看去,自然而然看到了最后一排那三人,然后又回到了所谓的趣味点上。试想,如果拿掉任何一人都会影响平衡感。
那为什么说是重心而不是中心呢,因为构图的平衡中心在整幅画面的重心上,让我们试着把画里的元素当成分子想象一下tongue.gif。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4-19 03:17 编辑 ]

Bresson4.jpg (95.99 KB)

Bresson4.jpg

TOP

第二幅:塞维尔   1932年于西班牙
趣味点如图所示,因为一般来讲人眼最后总会落到这个点附近,不信可以试试wink.gif;而这个点旁边的阴井盖和车牌的阴影组成第二个趣味中心,与两个小孩圆圆的脑袋遥相呼应,甚是有趣。右边的小男孩眼睛附近,左边的人物,及最远处墙根阴影处,构成平衡,让人觉得整幅片片很舒服。层次也较好。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4-19 17:06 编辑 ]

Bresson6.jpg (88.71 KB)

Bresson6.jpg

TOP

第三幅:萨莱诺   1953年于意大利。
很明显趣味点在小孩身上,小孩前方的竖墙,架子车,墙壁的阴影形成天然的平衡。同时墙壁阴影里的横条纹加强了层次,并且与架子车组成了透视式的三角形。离我们较近的墙壁上的横纹形成天然的引导线。

Bresson2.jpg (80.28 KB)

Bresson2.jpg

TOP

第四幅:阿斯科特    1955年于英国。
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幅,也是大家经常见到的。
不用说,趣味点在老人的眼睛上,也可以把老人的手当成趣味中心。拐棍,老人头上的报纸,远处被虚化的谈论问题的人群组成了一个三维的三角形。同时渐进的椅子序列增加了透视和深度,让我们不禁把目光从老人转移到远处的人群身上。另外,老人头上的报纸和手由于色彩透视,视觉上有凸向观众的感觉。整幅图耐人寻味,感觉很棒。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4-19 03:01 编辑 ]

Bresson3.jpg (90.82 KB)

Bresson3.jpg

1

评分人数

TOP

第五幅:海德公园   1938年于伦敦。
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老人左右的椅子和紧闭的双眼构成了第一个平衡,理所当然老人祈祷的双手成为了第一个趣味中心;由于拐杖对于线条的加强,稍加观察就会发现,长长的横椅与老人的身体组成两条对角线,焦点引出了第二趣味点,即衣服上的那个扣子附近。
由于拍摄时采用斜机位,给人感觉老人默默祈祷,飘飘欲仙。也许老人的灵魂早已随着祈祷声驾鹤西去了。
(平衡部分完)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4-19 03:43 编辑 ]

Bresson1海德公园 1938年于伦敦.jpg (91.14 KB)

Bresson1海德公园   1938年于伦敦.jpg

TOP

上了这么多黑白片,弟兄们有什么好货尽管掏出来亮亮啊,让大家开开眼。

TOP

好贴,赞一个

TOP

好帖,大家跟着添加.
我跟一个与布列松并驾齐驱的平民摄影大师....罗伯特-杜瓦诺
喜欢他,更准确的说是喜欢他的摄影风格,本人自知缺少艺术细胞,巧妙的构图及复杂的布光多我来说是一种痛苦,我追求的更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想拍就拍",也梦想着某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巧妙结合被我抓住.如果灵感能够积累,那我的春天在未来.lol.gif

杜瓦诺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
摄影评论家经常把杜瓦诺跟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相比,说他总是用一种温柔的、幽默的眼光注视着他周围的芸芸众生,用同情的态度加以刻画。因此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幽默感,同时还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下面是我喜欢的几部作品
1. 心不在焉 (1949)
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那中年绅士的目光妙不可言。杜瓦诺说:“日常生活里的奇妙情景是最动人的。你在街道上不期而遇的事情,哪一个电影导演也不可能给你安排出来。”

[ 本帖最后由 Valentino 于 2006-4-19 09:35 编辑 ]

心不在焉(1949).jpg (44.71 KB)

心不在焉(1949).jpg

TOP

2. 单身汉的白日梦 (1952)
它表现一位年纪已经不算太小的码头工人,悠然自得地躺在订上,一边抽烟,一边面对着满墙的美女画,做着自我安慰的白日梦。把巴黎下层劳动人民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

单身汉的白日梦.jpg (65.1 KB)

单身汉的白日梦.jpg

1

评分人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