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才无意中得知他还长期供养了从未见过面的几位失学儿童。。。(转引8号帖)”,究竟谁应当承担中国失学儿童的责任?!中国早就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到了今天还要靠个人的行为来扶植,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报纸上还经常刊登类似的文章,读了之后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不知道写文章的人是在歌功颂德还是明褒暗贬。

[ 本帖最后由 Yanhuang 于 2008-2-22 12:31 编辑 ]
Share |
Share

TOP

原帖由 新手No.1 于 2008-2-21 23:18 发表
人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当个人基本的物质条件满足后,是否就不能光为自己。。。。。。


是的,这是客观的爱国,但是楼上也说,这是个人满足基本物质条件后,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要
客观上也赢得的主席的尊敬,和很多其它人的尊敬。
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就是论事,这样的人是好,是不错,我很感动。
但是社会规律是研究普遍性。
我们平时只看到表面的盈亏,但是却没有考虑人的内心。
有个英国人叫亚当斯密,他指着桌上的一桌饭菜,说:`大家认为这一桌饭菜是怎么来的`,他随后说,(大致就是)牛肉并非来源于养牛人,面包也不来源于面包房。归根到底来源于我这个消费者的需求。
需求这个东西,来源于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了价格(和供给一起)。比方说一个要渴死的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喝一杯生产成本只值1毛钱的水,抽烟人愿意付80块买一包高级烟,即使这个烟抽了有可能导致阳痿,不孕等后果。这个需求和主观的效用评价是相关的。
明朝的文官愿意哪怕是杀头也要向皇帝进谏。 他之所以冒死进谏,是因为他主观把忠,义提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也就是他认为效用是无穷大。这是也就相当于快渴死的人要喝的那杯水。
主席的那位朋友,把内心的这种使命感,荣誉感提高到相当高的高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物质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不过必须以物质条件的满足为前提。
主席愿意无偿给学者学生付出,愿意半夜三更斟字酌句发帖子,和你那位朋友一样崇高
可我做不到,因为我国内没有房子,德国没有奖学金,没有国内或德国企业资助。要是物质得到满足,我也愿去非洲帮助贫穷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老手No.1 于 2008-2-22 14:03 编辑 ]

TOP

太严肃了,转帖一篇文章

题目为 jiba长在谁身上,是个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博客中国色戒研讨会实录(黄章晋):
 对《色.戒》的政治批判,网上能找到的我后来都看了,刚才又听了黄纪苏老师的讲话,我觉得可以这么概括,对《色.戒》的批评的理由和结论就是一句话:鸡巴长在谁身上,是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我是很认真严肃说的。
  李安的电影里边,如果男主角是个爱国志士,是“我们的”人,再来上很大一大段床戏,然后,一个女汉奸,或什么身份的敌人的女性,本来要谋害“我们”英雄的,最后因为性的原因、因为爱的原因,她被改造了,按照黄纪苏老师刚才的话说,就是“被操成”“我们”的人了,那么,会不会有这么多人批评,会有这样一场讨论会呢?我觉得不太可能的。
  《色.戒》之所以被构成批判的原因,我觉得是大环境的问题。迄今为止,也许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这样的故事,“我们的”男英雄,比如“我们的”侦查员、“我们的”侦查科长,“我们的”战斗英雄之类,打入敌人内部,与敌人的女特务什么的,或者敌人的女性想谋害我们的人,双方发生接触,最终被“我们的”男英雄的光辉形象、阳刚形象征服,这样的事情我相信肯定发生过很多次,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的电影里,从来没有表现过“我们”的男英雄会对敌人、对“他们”的女人动过心,也没有睡她们,更谈不上改变她们。可是,今天突然冒出一部电影,专门讲这个的,但是,一上来就是 “我们”的人被“他们”的人给睡了,不但睡了还同情“他们”了,这就确实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了。
  南风窗杂志的李北方先生在“乌有之乡”写的那篇文章里就谈到,《霍元甲》这部片子,是日本美眉爱上我们的霍元甲,爱上我们的英雄,我们不反感,他觉得很好,我也觉得很好。但是如果反过来,是我们的美眉爱上个日本志士呢?我想,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的。如果是睡觉了,那就更成《色.戒》了。
    我们过去的许多电影,其实是有很多机会拍成反过来的《《色.戒》的,比如说像《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蝴蝶迷”是一直想让杨子荣上她的,可是,杨子荣一直不为所动,“蝴蝶迷”也就谈不上被改造了。我们电影里塑造的最成功也最著名的女特务,是《英雄虎胆》里的阿兰,这个阿兰,包括江总书记都对她很深刻,还说过她是我们的大众情人这样的话,可这个片子里,虽然阿兰爱慕着我们的英雄曾泰,可最后阿兰还是作为一个坏人死掉了,因为我们的英雄没要她靠近。其实,电影里阿兰这个人是值得同情的,她是战乱中失去了家庭的依靠,被迫投靠到了敌人的组织上,她个人的凄苦经历上的一些东西和《色.戒》里的王佳芝是有很大的想像之处的。她是真爱上“我们的”侦探科长,爱上了“我们的”英雄,很好的一个机会,可惜,最后还是被我们给当敌人打死了,如果是经过一番《色.戒》,她为我们的英雄挡上一颗子弹死掉,或者帮助侦探科长把另外一个女特务干掉呢,最后结果就会是相反的,这样的一个结局我认为是合情合理的。那么,我们这里的同志会不会说这个阿兰没有政治是非了呢?
  可惜啊,我们的电影里,英雄从来都只是善用手中的武器,进行武器的批判,从来不擅用裤裆下的武器,进行的武器的批判,历史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的,我们其实是两手都硬,两种武器的批判都使用得很坚决的,但我们电影却一贯不反映这些内容。
  如果我们有一百个赵安、钱安、孙安拍了一百部电影,是“我们”的英雄睡了“他们”的女特务,是这样一种《色.戒》,再来一个李安,是汉奸睡了我们的爱国青年的《色.戒》,还会这么引起争议吗?相信我们社会的反应就会小得多。
  我们可以注意到,所有国家的电影里面,包括美国也是这样的,我们讲美国多么开放,但美国的片子一定是他们的英雄睡了敌人的女特务,很少出现敌人的男性睡了美国的女人,甚至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都是禁忌,这是男性主流社会微妙的心理表现,这是很正常的,当然也有特例。比如当年的苏联电影《第41个》,这个片子说的就是女红军战士爱上白军军官,本来这个敌人的军官会成为她的第41个靶子,结果没打死,最后反成为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电影的最后,女战士情急之下打死爱人的时候,她扑到他身上,还在哭喊“我的蓝眼睛!我的爱人!”
  好像是祝东力先生在乌有之乡上的讨论中说,如果以色列人的电影里,追杀纳粹逃亡罪犯的特工居然与纳粹战犯爱上了,睡了,全世界会认为以色列这个民族如何如何。不过,关于与纳粹的类似《色.戒》这样题材的电影业不是没有。比如《午夜守门人》,这个片子里,女囚犯因为性虐爱上了集中营的纳粹看守,这个片子描述的情形更极端,到了什么程度,战后结束了,这个女主人公已经有了幸福的家庭,有了很好生活之后,有一天,落魄的纳粹军官又出现在她家门口,这时候,他们又旧情复燃了。【崔卫平插话:这部片子的争议非常大,一直非常大。】
  刚才黄纪苏老师也提出一个现象,女性为什么对这些大是大非的东西没感觉,为什么女性会对《色.戒》这部电影叫好?为什么女性会对这种政治上的大是大非不敏感。我不同意黄纪苏老师的说法,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的影响。不是的,是从来如此。对不起,我在这里描述一种事实,就是自古男权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价值和意识形态是男人传承的。而女性是被动的。
  我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同情乌有之乡的同志们对色戒的批判,同情黄纪苏老师的出离了愤怒的批判。是人同此心。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依然是男权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归根结底,是这个群体的男性的记忆和感知,是男性承载着这个群体的荣辱,而女人不是。历史上,征服者征服了被征服民族,用的从来都是两种武器,一种是剥夺了被征服民族男性的生命,一种是直接通过肉体征服,最终却征服了其精神的武器。用张爱玲的话说,就是通向女人灵魂的通道是阴道。黄纪苏老师好像是严厉地对其进行了批判。我想,黄纪苏老师是最能理解这个判断的深刻的人,可能,只是不同意其表达方式吧。
  所以,鸡巴掌握在谁手中,是个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我们”其实是很善于运用两种武器的,而且现在有些影视作品也有表现,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石光荣和他太太是什么关系?就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这种残酷和残暴,原文比电视连续剧表现得更激烈更真实,当然,也更同情女性,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通过征服肉体最后征服其灵魂。我个人熟悉的这种情形的大规模的例子,是“八千湘女上天山”。因为我父母是当年到新疆区的盲流,我生活在这些人的中间,熟悉她们的故事。她们当时很多人都不到16岁,他们的经历,很多人可以说就是被强暴。当然,其实不止八千湘女,就我所知,山东、上海、北京等等地方都有,都是给王震的部队做老婆的。就家庭出身而言,显然她们的丈夫显然是两个阶级,就当时的经历而言,也许和黄纪苏老师说《色.戒》理第一场戏一样,那是被强暴,我想应该比《色.戒》更惨烈吧。可是,几十年后,当后来的记者去采访她们时,她们对着话筒,不会说当年是被强暴,是被凌辱,她们张嘴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为祖国奉献了青春”之类那套东西。那些被征服者的孩子呢?会说有对自己母亲的怜悯吗?不,他们一上来就是我是革命军人的后代,我的父亲如何如何打下多少江山,千军万马横扫中国,他们会有自己母亲不幸的记忆的吗?没有。男权社会没有女人的记忆。
  为什么我们的左派同志对敌人睡了我们的女人如此深刻的愤怒?因为理解的深刻啊。【李大苗还是谁插话,没听清说什么】
  历史古来如此。想想看,当年蒙古人征服中国,强暴了中国才90年,几百年后,我们的爱国青年就把自己当蒙古人的后代,一上来就是我们蒙古人当年西征如何如何牛逼,一上来就是我们当年差点征服日本,如果不是台风,我们早就拿下日本了。蒙古人是什么样的征服者?波斯人的历史这么说,他们有两样可怕的武器,一个是到处杀人制造的恐惧,一个是,他们处在上风时,身上吹过来到阵阵臭气,就是这样的侵略者打了进来,杀死了我们的男人,强暴了我们的女人,但我们许多人却以蒙古人为骄傲。这就是鸡巴长在谁身上的可怕之处。鸡巴是什么?是注射器,注射的是什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意识形态、历史记忆、是话语权。我大元是如此,我大清是如此,我大红朝也是如此【李大苗插话:大意为蒙古灭亡是因为母亲都是异族还是什么,不确了】。
  顺便说一句,不是我造谣,一位自称是黄纪苏老师朋友的,名叫舰船晓军的人在文章中提到过,汤唯是黄纪苏老师美女版《切格瓦拉》的女一号,光彩夺目的正面人物,现在,我们革命的女一号,到了李安的《色.戒》里,一上床就变成是非不明的人,轻易就被裤裆里的武器剥夺了革命意志。这种愤怒,我能理解。如果是我,我也会很生气的。
  也许,在有了一百部我们的男英雄睡了他们的女坏人这样的电影之后,出现一部色戒,大家心理就会平衡得多,当然我不认为会很轻松愉快。【崔卫平提示:注意尊重在场女性的感受,不要使用谁把谁睡了,谁把谁办了】我觉得,李安要负的责没那么大,当然,黄纪苏老师可能不太同意。我记得是祝东力好像说过,李安是叛乱省份的人,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自然,中国站起来了与他采取什么姿势,没有什么关系。【有人举手】……。
  嗯,几位同志着急了,如果时间不够,那我就不再继续了。最后说一个可喜的现象和消息,《英雄虎胆》好像要拍新版了,据说,阿兰这次是爱上了曾泰,曾泰也爱上了阿兰,但愿,我们能看到,曾泰把阿兰睡了以后,能把阿兰改造成我们的人。

TOP

我对色戒的感悟不深。。。:chicken:
李爷爷拍的戏都是怪怪的。。。
不过色戒的部分片段拍的很大众。。。顶一个~~

TOP

原帖由 upman 于 2008-2-22 16:02 发表
我对色戒的感悟不深。。。:chicken:
李爷爷拍的戏都是怪怪的。。。
不过色戒的部分片段拍的很大众。。。顶一个~~

不知道哈勒上演过色戒没有?相当期待:oooo:

TOP

说起李安,我想起他说的一句话很贱。。。
李安:"人人心中有一座断背山。"

TOP

原帖由 Yanhuang 于 2008-2-22 16:58 发表

不知道哈勒上演过色戒没有?相当期待:oooo:

去年就放映过了,在luxskino am zoo,你还是下载网上的dvd高清版在家欣赏吧,片子还是很不错的么

TOP

原帖由 upman 于 2008-2-22 17:43 发表
说起李安,我想起他说的一句话很贱。。。
李安:"人人心中有一座断背山。"

我看你误会人家李叔叔说的话了吧,brokeback mountain只是一个地名,断背山是中文直译名,和同性情没有联系,在片中是主人公的定情之地,也是他们逃离世俗释放心灵的庇护所。我想李叔叔想说的也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珍藏着自己真挚的爱和回忆,投入其中可以让人忘记世俗纷扰的角落而已,并不是想暗示每个人都有断袖之癖倾向吧。
   艺术是很主观的东西,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搞不好在有些人眼中李叔叔的作品走的是“很黄很暴力”路线..

TOP

原帖由 upman 于 2008-2-22 16:02 发表
我对色戒的感悟不深。。。:chicken:
李爷爷拍的戏都是怪怪的。。。
不过色戒的部分片段拍的很大众。。。顶一个~~

我还以为lz会很喜欢色戒呢,因为里面那些流亡大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之心让我想起了lz!!这年头,有这份纯真的赤子之心的年轻人不多了,lz要加油哦
不过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不能犯那些大学生的错误,要时刻谨记江爷爷的告诫,不能”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 本帖最后由 超级朱古马力 于 2008-2-24 02:05 编辑 ]

TOP

楼上说的有理,在看到你的评论之前我和upman同志想法一致。
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的确有道理,只可惜大部分电影没有深刻的影评。我以前只以为断背山是一个很商业化的电影而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