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黑龙江回忆点滴.

这个算不上什么文字的东西.只是把自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山水人情大致描述一番,给对东北有那么点兴趣,又有那么点陌生的朋友做茶余饭后的笑料吧.会有几句家乡的方言,却不会那么难猜,人心总是相通的.

歌,怎么唱的来着......"我的家乡并不美".看你自己的想法了,啥是美?
我也不是艺术家,来欧洲一回,眼睛都忙不过来了,真美,透着思想和力量的美.家乡没这些讲究.为啥呢?简单,没啥文化内涵.从多咱开始有人在这住呢?往远了说,从后金就有女真族,就是当初没磕(较量)过元朝那帮人,(现在在哈尔滨市边上二十四公里处的卫星城,阿城,还有金上京遗址)没啥说的,游牧民族,对了,那时候他们就养猪.所以今天你才会在歌里听到"翠花,上酸菜"啥是酸菜呢?就是用盐阉过的chinakohl,光这东西没发吃,不比广东地方的"酸菜",硬得很,所以要"猪肉酸菜炖粉条".这里说一点,"东北"这个概念通常意义上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我对这三地都还算有过生活经历,因为生在黑龙江,所以就从那说起了.不过严格的说,你在电视里看到深可没过膝盖的大雪,和参天的白扬红松,只能在黑龙江一地.

说起来,东北人都承认自己没啥文化根基,自己说这是"塞外荒芜之地",过去只有流放的犯人才到这里来,遍地土匪.但不论外人怎样看,这个天寒地冻的地方,在东北人自己心里,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我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恰恰因为这种"缺乏文化基淀的历史事实",让这里的人,有机会更接近生活的真实面目吧.

以往看人家说自己的家乡,比如上海啊,现代化,人素质高;说北京,天子脚下,气势磅礴;说青岛,在水一方,人杰地灵;说南方水乡,文化风韵,渊源流长.听人家百乎(闲聊),说实在的心里跟着美,虽然不是俺家乡,可也有机会听听看看见见世面不是.人前常沉默,人说你东北有啥呀?俺闷头想想,啥也没有.也有老乡跟人胡吹,俺都不在意,不喜欢他吹那些.确实,你要是做火车,从北京出发来我家,过了辽宁的山海关市,就是过去讲的"出关了"反过来叫"进关里家",你看到的就是一望无边的田地,原始森林你都看不到,因为在漠
河那边.

穷,就一个字,说什么老工业基地啊,啥的,说人懒啊都可以.要不怎么说最南边中国和最北边中国的人都不咋在乎共产党这根胡子呢.呵呵.要人信服你,简单,给人民带来福利,象歌里唱的,现在的实情是,凡是和外国人合资的企业工人就有饭吃,凡是这样的企业都有一个规定:共产党员免进.为啥呢?没那么多高调子.工人们就看事实,哪个企业共产党兴旺了,你看着,当官的全都发了(有钱了),工人全都开不出工资了,业务很快就完事了.南方现在兴"劳动保护""公积金"这些玩意在东北没有,你干了几十年了,一句话"回家吧",什么?"工资",呵呵,能活你就活吧,不能活你就死吧.不说这些了,败兴!

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这个调调那个调调,俺们老百姓懂啥呀?就知道干活给饭吃就行!累了给爷们口酒喝,给口烟抽,爷们接着为你他妈什么"四个现代化"出力.呵呵,想起一件趣事,我爷爷家这边祖上就是农民再不就是当兵的,这一辈子就没念过书,手上就一个酒葫芦,酒也喝得不豪气,穷啊,一次一小盅,抽烟都是抽几口,掐灭了,留下以后再抽.可有一样,知道干活,老人常说:人活着就得干活才有饭吃.刚解放那年,工厂里领导发现爷爷干活特勤快,就让他给大伙"讲用",说说旧社会怎么受日本人气.我爷爷上到前面,开口了:"日本人好啊,你好好干活,给你大米白面吃......"底下笑开了,领导也没办法,那咋整(怎么办)?人愚昧,没文化,可有一样,他不撒谎.不过也不抱怨,后来给新中国出了不少力,吃的什么呢?大冬天出去自己捡黄豆,就是到大地里,人家收完了豆子,弯腰捡人家打完场的黄豆粒,让现在的年轻人弯腰一下午试试,回来躺一天得.去哪捡啊?家门口?不是,三十里地之外,来回就是六十里地,一天之内,他还得干别的活.所以现在看这有些小年轻的动不动就把国家跟自己联系到一起,呵呵,东北话讲"湿里有你还是干里有你呢?"没有那些老辈人的奉献,你们有什么呢?

爷爷,从来不这么想,是啊,东北人大都这样,比较务实,这个说起来就和自然环境有关了.一年六个月,差不多整整六个月,你得穿棉衣,出门看见是啥呢?直到今天市政基础设施也很薄弱,有人的地方就脏乱差.可是放眼望去,冬天的时候大部分是白芒芒一片的.雪是白色的,据说这是个圣洁的颜色,什么是圣洁呢?这可是个思想上的玩意,你跟个东北的爷门说这个,他就得笑:"别瞎几百扯,扯那些王八犊子,有事没?没事一起喝点."圣洁有一个属性是"单纯"吗?如果是,那可能能跟东北人搭上点边.

说到酒,东北的啤酒真不错,水好,麦子好.人说"阿城的大米,五常的蒜,哈尔滨的姑娘真好看."可惜,这都跟酒不挨边.东北各地都有自己的啤酒,佳木斯的佳凤,哈尔滨的哈啤,沈阳的雪花.个人口味不同,我喝佳凤最好.没有大地方大场面做的广告,便宜,但就是好喝,一块多钱一瓶.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你吹吧,说你这个五星好,那个珠江好,我都不反驳你,有机会你自己尝试一下,就知道了.

东北人好喝酒,为啥好喝酒?有说东北人不少都是山东人过去的,呵呵,景阳岗那股劲吧.诚然,可还有一样,自然条件造就的.说啥,天冷啊.你观光旅游是一回事情,你冰天雪地干活再试试.过去是穿棉衣的.很快就被汗水湿透,零下四十度,给你脱光,再到上凉水,把你推出门外?什么滋味?不喝酒不吃肉能行吗?前面说的喝啤酒,老辈人会笑话的.呵呵,为啥我到德国不喝酒呢,说句张狂的话,你看德国人喝啤酒很吓人.我亲身体验过一回在老家,一普通杯的白酒,很淡,四十二度吧.酒席上一德国工程师,也是我们那前辈逗他"在中国说干杯就要真喝完!"四两酒吧,这德国哥门真实在,看我们一抬手进去了,他也照样打样,哈哈,结果呢,五分钟不到,直接钻桌子底下去了,而且还尿了!呵呵,现在想起来,仍忍不住要开怀大笑.还有个事特搞,都是事实,我一哥门,体力贼棒,百米熬熬快,一次喝多了,他们厂领导开会,在大会议室.他也是急了,想小便,喝多了找不找北,进了会议室,对着一个大落地盆景,解开裤子,哗哗的尿开了,真爽!厂长秘书看不过去了,走到后面,拍他,他头都没回:"滚几百犊子,等会接着整,咋的,你也想放水呀?"呵呵......

还是在十六岁的时候,小哥几个喝酒就是一人一瓶一斤装的"北方",38度,每人再来半箱啤酒.朋友就是这么喝出来的.其实喝酒不过是个借口,关键是要喝完酒"胡作非为",放纵的借口.我们是没有文化的人,我们也不需要这个,活就活个自在.来到欧洲,看到这里的年轻人在车里放音乐,拌"酷",心里就好笑.为啥?他们太"弱",对,就是这群日耳曼人,这些祖辈能发动战争的人,他们的后代已经退化,不过是文明发展的垃圾而已.很简单,他们是"酷",可有一样,他们法律健全,从小娇生惯养,不过是聚在一起做点小恶罢了.你来黑龙江试试?我们这没有法律,你有钱,你就是法律,你狠,枪多,不怕死,你就是汉子.我们就是这么长大的一代人,所以我才敢于来到这个人高马大的说结巴语言的国家.很简单,经过的太多.从前在冬天的季节里,是最好的季节,不上课,喝酒,喝多了,就去街上走.看见穿着不错,又有点洋洋得意的小伙子,我们就上去故意撞他,他要说对不起,陪笑脸,这样可能就只挨几个耳光就可以了,不然如果他很有骨气,我们就打他,打到血流满面,不用担心警察,单独的警察是不管这些事情的,否则他也会被打,如果怎么打,对方都坚持住了,那恭喜你,下次见面我们可能就成了朋友,有事情你找我可能还好使.奇怪吗?这就是我的故乡,你说好也行,你厌恶也行,对于我却是不好不坏,因为生活就是这样,我所经历的生活就是这样.警察对于我们而言,仅仅是一种职业,经常有警察由于不慎重,而暴死街头,没人可怜他们,因为他们也收"保护费",只不过往往不是谋杀,而是偶然,他可能只是对某位兄弟姿态不是很友好,就变成了晒子.所以自己对那些表现美国黑帮的电影不感兴趣,那有什么希罕啊,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有朋友在夜总会玩,发现一个当地有名的大哥看自己的女朋友,他就走了过去,从包里拿出手枪,指着大哥的头"操你妈的,你跪下,知道你是大哥,那你就看我马子啊?"大哥立即磕头,请喝酒.尽管事后这位兄弟可能得带着自己的女人跑路.

有些人因此,我指东北人,就觉得自己好象很牛B,很了不起的样子,说来好笑,我看不起这样的人,东北人不是天生英雄,出门在外挨欺负的多了,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有英雄有孬种,这个和地域没有关系,往往在外面吹牛的人,就是在老家被打得成天叫爷爷那伙的.

人可以没有衣服穿,但既然没穿衣服,就该承认,然后哪怕捡也要捡条破布来遮丑,这样才算不是AFFE.有时候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看这件事情,却仍然无法理解.你看我就是这样,在文明的地方,在德国,我使自己的德国朋友感觉我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没有恶言恶行的人,理智,热爱思考.但当我回到故乡,这个我闻到气味就舒服的地方,我可能立刻放下理智和思考的包袱,作出让人觉得不可想象的事情.为什么呢?环境吧,如果在老家我还是这样谦和,可能早被人欺负死了.我不想为自己辩护,可这是我的错吗?如果一个社会有基本的可以保证人权的制度,我会去做恶吗?

所以自己总是一个矛盾的人,对待善良的事物,我热爱,我比他还善良,因为我向往.对于丑恶的事物,一种本能的反映,让我比他更邪恶,更疯狂.这恐怕不是我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东北人吧......

歌里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呵,我家真的是在岸上住,就在市中心,松花江穿流而过,很宽的江面,过去人们经常在这里游泳,还组织渡江比赛.我的父亲就可以很轻松的渡过去.现在的水混了,鱼少了,鹰也不见了.那里有一座防洪纪念碑,有一个沿江公园,这东西在松花江两岸到处都是,有卖小吃,晚上就成了情侣们约会的场所.说起来,在东北长大真的很适合来德国呢,起码不会被他们的性开放吓倒,因为这也很平常,你今天在德国可能会看到公园里,女孩子把手放进男友的裤子里.我们那十年前就那样,咋的呀?差啥呀?整呗.吃那么多肉,喝那么多酒,能不来"火"嘛,来火就泄呗.不过可能有一点跟其他的地方不同,老家的男人大部分很实在,睡就睡你一个,弄得你死去活来,可不睡别人,钱全交老婆,用点零花钱也能跟老婆求情,当然了这是老百姓.阔气点的就不这样,有时候就在外边睡睡小姐什么的,但凡是强手的,没有在这上面翻船的,就是说经济利益不会外流,老婆就是账房,也不掩盖,是昨晚操小姐去了,可有一样,挣钱是不含糊的.可都容不得戴绿帽子,做妻子的有点外心,你试试,呵呵.


我们在学校,上中学的时候也很胡闹,比如,在后面上自习,把手深进女生的裙子里啊,什么的,不过一般这种女孩子也是愿意,大家彼此"探索"呗,强暴的事情不多,很简单,是好汉的看不起这种人.而且我们那不兴诱惑这种东西.你可能没听说过在大街上强暴的吧?我们那就有这事情,不过"受害者"是个小姐,哎,当婊子不容易呢.那时候毕竟都小.而且穷地方就有一样好,消费低,换句话说,堕胎便宜,你有朋友可能就不用花钱.说起来这点和德国人也很象,没结婚的时候,大家就多玩玩,结婚了你还乱搞,那你就他妈那么回事吧.这也是为什么东北"包二奶"现象始终不普遍的原因.

没一个地方的人是能喝而不能吃的.黑龙江省曾经是俄国人的殖民地,我们叫他们"老毛子",虽然是侵略者,但你骂我们洋奴也好,事实上,我们跟老毛子处的还不错,早年哈尔滨街上还跑着老毛子的有轨电车,就是你今天在柏林慕尼黑寻到痕迹的东西.老毛子,不用脑子,我爷爷说,解放东北的时候,一火车的红军在老家的火车站停住,日本人只用一挺轻机关枪封锁住车厢的出口,却没有人从车窗爬出来,结果整整一火车的红军士兵都倒下了.或者就是因为这种简单的性格吧,尽管他们强暴中国女人和强暴日本女人一样,关系还是处得不错.我们这没有南方中国人那样强烈的民族情绪,不知道,或者智慧太多,太敏感?我们只知道,老毛子建设哈尔滨象建设自己的国家一样,从地下水道到地面交通,到ST.Sofia大教堂,全都不留余地,丝毫没想到,这可能将来都是属于别人的.他们还留下了烤面包的技术,就是传说的"大列巴",还有红肠.人说汉堡很大气,我没去过,但我不会惊奇,因为我们有自己大气的城市,美丽的哈尔滨,不比世界上任何地方小气.因为这种经常吃"列巴"加红肠,以及冬天里常常只有土豆的缘故,又使我更多的受惠,来到欧洲我不需要"适应",你们欧洲人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一点不舒服都没有.

可惜,东北真的是个蔬菜贫瘠的地方,我是说改革开放之前.想想比德国人还惨,你怎么能要求我们象南方人那样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菜肴呢?总要有各种新鲜蔬菜啊,用土豆和白菜,无论你如何加工又能变出什么花样呢,哦,对了,东北特产"油豆角"秋后的季节只要五角钱人民币一斤.丰厚的肉质的皮,不用肉,只要炖就好吃.可也就是这些了,其他的蔬菜都是穷人的梦想.就是有点钱,同样价格买一条黄瓜,还不如买块肉.所以经常会出现让外地人惊诧的场合,有人在想:明明说的是盘子和碟子,怎么上来的是盆啊?呵呵.俺门这块地方也讨厌说"nein,danke"你是客,你来了,就是俺的荣耀,别的俺没有,死活要让你吃饱!你说不吃也不行,劝,不行就来硬的,什么卫生不卫生啊,用我的筷子夹到你腕里,或者,直接塞到你嘴里.光吃哪行,还得喝酒,不让你出去之后两眼放光,浑身冒火,想往雪里钻,就他妈不够意思!新奇,好笑?我不觉得,只是辛酸,为啥这样啊?高高在上的人啊,你们真的让老百姓"温饱无忧"了吗?而且我喜欢,我到谁那里做客都如此,说吧,你是不是请我吃饭?是,那好,你赶紧吃,虽然你是主人,但可能最后没你的东西吃.我不会客气的.我没文化,我也不喜欢故作姿态的高雅.你仪态万方,我尊重你,因为你教育好,你出身上流社会,你从没为吃担心过.你考虑的是怎么满足自己更多的欲望.我不行,我们祖辈是干活的人,我要先吃饱饭,才考虑其它的事情.这也算是东北人的文化圈的一种表现吧,从东北出去的不论是到京城做官的,还是去南方做生意的,自己人见面,先研究吃,在饭桌上吃好喝好,大家才说其它的东西.不然恐怕是免谈.这也算是给那些想和东北人交往的朋友的一个建议吧.其实,这不是什么技术性的东西.你怎么赢得你的德国朋友,你就可以怎么赢得你的东北朋友,别让他觉得你跟他"玩心眼",留算计,别让他觉得你小气.看起来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吧,真正的小气和算计的人恐怕装"豪爽"要很费力.

说起来,东北人的缺点也真不少,懒,好面子,不文明.等等等等.其实并非因为我爱自己的故乡就不谈这些问题,只是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贫穷本身就是可耻的,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而且我的"爱"其实说不上爱,看够了那么多没来由的豪言壮语,只是感到谎言而已.这只是对自己出身的一种肯定,并不很具体.你说我到底"爱"家乡的什么,我说不出,我只知道,雪,冷,但我舒服.菜,粗糙,但解口.人,俗气野蛮,但觉得亲.你问我会不会回去建设家乡?我回答:不.因为穷困的原因在于腐败,这不是通过努力可以挽救的.或许我会回到那里生活,或许我会客死他乡.但不管怎么样.那白色,那冰天雪地,那挺拔的红松,辛辣的酒气,已经永远成为我生命中最初的部分,一直到最后.

吉林和辽宁两地没少串游,可自己有什么资格说这些美丽的地方呢?留个那里的老乡回忆吧,不管怎么样,我是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对不起大家,真诚道歉.

不转

TOP

承认你写的不错,但那只是你眼中的东北,你生活的哈尔滨吧.我不能否定你的感受,但很明显,你说的未必客观,未必全面.也许我们的生活范围不一样,总之你所说的一些阴暗面我无法认同.也许你经历过,但没必要拿出来讲,因为那不是哈尔滨的特色.我想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背光的地方,都有低素质的人,但这些不应该是一个人提起家乡应该想到的.

TOP

写得不错~~~
其实东北的冬天真得很美~~
虽然都是白雪,和德国的感觉一点儿也不一样!

很喜欢厚厚的白雪盖在柴火垛子上的感觉......
吃饱喝足,一家人躺在炕上睡午觉,慢慢醒来的时候,亮亮的白雪反射着午后的阳光,听着老式上弦钟嘀嗒嘀嗒的声音....
十五年前的情景,印象是如此的深刻~~~

TOP

写得好,顶一下!!!!!!rose.gif

TOP

顶,我顶~~

TOP

不了解东北,不过非常支持这样的原创!

TOP

支持原创,加精!!!

不过感觉东北银也没都象楼主说的那样无法无天,那个乔四不是后来也给毙了吗?
让楼主这么一说给人的感觉在东北不是土匪就是流氓,其实没那么邪乎.

TOP

不错的东西,不过咋说不回去就对呢?

TOP

写得好就是写得好,只是总觉得文字里透着那么点无奈和绝望,多想想美好的事情吧
[b][color=red][size=2]对于某些人,忍受他们就是最大的奉承[/size][/color][/b]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