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驴子 于 2006-7-4 00:30 发表
这些都是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三国演义是小说,有明显的倾向性,对人物的刻画上和历史有一定的偏差

想想曹操手下的那些人才,远远多过刘备和孙权,在三国后期为什么晋能统一,就是因为在后期晋的人才多于另两家 ...



曹操由于控制朝政,笼络了部分原先为皇帝卖命的。再者,大部分有名的武将都是夏侯氏,曹氏的,都是同宗,或者根本就是亲戚。最后,也不排除某些人只是为了荣华富贵才跟曹操的。

TOP

原帖由 初来炸到 于 2006-7-4 00:30 发表
你们受演义影响太重了.  什么舌战群儒全是罗惯中编出来的,  诸葛亮本来准备一辈子作隐士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诸葛亮之所以没去主动投靠曹操主要还是因为孔明个人的原因,  他大概要做就做第一谋士, 但在曹操这里 ...


对,这个地域之说也是支持缘分一说,那时候刘备借居于荆州,如果孔明身在中原,那曹操是无论如何哪怕就是8顾9顾也要请到身边的,这就是曹操的胸怀,虽然也难免狡诈,但是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之人,我个人比较佩服,刘备的后代如此差劲,也是因为刘备本身就福薄命浅啊,遇上诸葛亮,那是刘备的运气而已
你现在还好吗!

TOP

我想首先刘备魅力太大,而且算有恩于诸葛亮吧
另外曹操那么器重人才竟然不找他孔明,孔明肯定有怨气,恰好刘备趁虚而入,诸葛亮自视很高,很高傲,曹操不要我,自有要爷处,所以我一直感觉诸葛亮是一个挺意气用事的人.
这有点像一个女孩和两个男孩,女孩很漂亮很高傲,男孩a很优秀,但是就是看不上女孩,女孩生气了,这时正好男孩b趁虚而入,女孩一看,这男孩b虽然比不上男孩a,但也不赖,心一横就跟男孩不b了,而且发誓报复男孩a:

TOP

你有点罗曼第克.

TOP

诸葛亮意气用事还表现在成天气死这个,气死那个,成天和人家气,虽然他能把别人气死,也都胜利了,他自己也美其名曰是消灭了敌方的大将,但是说明他的计谋都使用在这些钩心斗角上,而没有全局的长远的眼光.另外我感觉孔明还有一点心胸狭隘,比如对待魏延,就是他死了还要吓一吓司马懿,他就满足于这种小计谋胜利的快乐里面.不过他真是聪明是真的,就是没用对地方.

TOP

原帖由 天佑中华 于 2006-7-4 00:39 发表
我想首先刘备魅力太大,而且算有恩于诸葛亮吧
另外曹操那么器重人才竟然不找他孔明,孔明肯定有怨气,恰好刘备趁虚而入,诸葛亮自视很高,很高傲,曹操不要我,自有要爷处,所以我一直感觉诸葛亮是一个挺意气用事的人.
...

报复好像谈不上,不过确实诸葛亮自视甚高,有才之人就在等待知遇之人,诸葛肯定很信缘分的,和刘备他比较投缘,和曹操,估计说不到一块去,曹操自负而刘备谦逊,为人仁义,一相处就知道了.诸葛亮要得不是占得天下本身,要得是一个更好更广阔的舞台,在刘备这里,他发挥的空间大,从无到有,创下一份基业,可以青石万古流芳,而辅助曹操,不过锦上添花而已,雁过不留痕.

诸葛亮的一生,确实是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展现的一生,因此是否最后能够得到天下不是他的终极目标,否则他当选择曹操尔.这是他的选择
你现在还好吗!

TOP

不过三国志里面记载, 刘备和诸葛亮食则同桌,寝则同榻,  的确是小两口的样,  不过这八个字要我看都已经用烂了, 好象古代君臣最高境界就是食则同桌,寝则同榻.  凡是明主遇到良臣了, 不用这八个字形容一下总好象意尤未尽.

TOP

地缘之说的确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说诸葛亮看重的是能否坐第一把交椅,我觉得不对。
我觉得对诸葛亮重要的是能不能在一个集团内起到扭转大局的作用。无论他是否加入曹操,曹操都稳操胜券统一中国。可是如果加入刘备,那么立即可以照自己的计划扭转乾坤,自己也站在正统这边。
另外,诸葛亮也不是看重权力的人。三顾时便立下大业一统后再回南阳耕种之类的话,白帝托孤时万般推辞,北伐失败后自贬丞相之职等等。

TOP

原帖由 linkren 于 2006-7-4 00:50 发表

报复好像谈不上,不过确实诸葛亮自视甚高,有才之人就在等待知遇之人,诸葛肯定很信缘分的,和刘备他比较投缘,和曹操,估计说不到一块去,曹操自负而刘备谦逊,为人仁义,一相处就知道了.诸葛亮要得不是占得天下本身,要 ...

恩,有道理,缘分很重要.诸葛亮已经很有本事了,所以他的心态是我选别人,不是别人选我.曹操的才智他可能并不放在心里,成天和大耳朵和关羽张飞和帅哥赵云在一起,称兄道弟,关系像一家人,可能带给他更多的舒适,在那样一个大家庭里现露他独一无二的智慧带给他更多的满足感.所以我感觉他没有投奔曹操源于他的高傲.

TOP

曹操还作过一篇述志令, 这是名篇, 我曾经背过,  里面有几句话翻成现代文是这么讲的, 他讲我本来是想隐居度过战乱, 但是机缘巧合, 出来做了官, 即便到了今天这种地位, 我还是想做晋文齐桓, 仿效周文王,  都是政治手段而已, 你讲的都是演义里的事情, 这些大部分是罗惯中遍出来的, 不是真实历史事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