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Share

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ll die today. -- James Dean

TOP

TOP

真的,有没有录像看看。

TOP

TOP

主要内容说什么的呢?我们这里收不到中文台

TOP

不会是常迪和婷婷吧?

TOP

主要采访这两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的不易,节目挺长的,也挺感人。
周末他们去跳市卖东西,跟踪采访。
节目中看到了波鸿大学,感觉很亲切,呵呵。

TOP

大型留学纪实片《留学生》之留学德国-----“梦牵德意志”,于十一期间,推出七集精品版,在北京卫视(早7:30)和财经频道(晚21:25)中播出。

    一位做导演的母亲,让儿子放弃了中国的大学,到德国留学。然而,考上了德国大学儿子,却又选择了回国学习。不甘心的母亲为了寻找儿子辍学的真正理由,拿起手中的摄像机。五年间,五次赴德采访,他到底看到了什麽,找到了什麽。"十一"期间,大型纪实系列片《留学生》为您带来“梦牵德意志”---留学德国的故事。



“梦牵德意志”---留学德国



    当代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于本世纪初,汹涌而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生涌向了世界各国。其中也包括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德国。相比于学费昂贵的英国 美国,德国这个教育发达的欧洲国家,以其“免学费”的优厚条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热点。然而,从零开始学习德语,高门槛带来的低入学率,严谨的教学风格与很低的毕业率成为德国留学生心里最深的痛。

   一位做导演的留学生母亲,为了了解儿子赴德留学的状况,多次到德国探望,并拿起手中的摄像机拍摄到了儿子在德留学的全过程,也无意之中了解到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的真实状况。他不仅拍到了儿子初到的喜悦、艰苦的学习、孤独的生活、打工的艰苦,也拍摄到了儿子毅然辍学的前前后后。然而,这位留学生母亲并没有因为儿子回国放下手中的摄像机,不仅为了找到儿子留学失败的真正原因,她认为自己更有责任让更多的国人了解留学德国的真实情况,不重蹈覆辙。5年的时间,她五赴德国,把自己的摄像机对准了中国的留德学生。这些留学生中,有人回来了,有人还在苦苦求学,有人弃学从商,有人在挣扎着求生,有人已杳无音讯,、有人五年后判若两人,有人拒绝了摄制组的采访。

    5年的时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这是一次留学记录,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更关注这些留学生背后的父母。这次采访的留学生里很多是80年后出生的,他们拥有最好的条件,但是他们也是最娇弱的一代,德国留学中体现出的弊病,固然有着两国的文化差异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两代人交流和教育的差异,令人深思。

                        
  
        
初到德国

    2000年,德国与中国合作办学招收中国高中毕业生到德国读大学预科的项目方兴未艾。一群上海的小留学生也因为各种原因于2002年选择了参加这个项目而来到德国。可是,德国留学之路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独自在一个遥远的国度,远离了父母呵护的他们,不仅要开始学着打理自己生活中的一切,更要面对陌生的语言、异国的文化、学业的压力等带来的困难。怀揣着梦想,他们的面前却是不可知的未来。



"上海班"的故事


    四年以前的那个"上海班"里的小留学生们现在怎么样了?经过四年在德国的打拼,他们是不是已经长大成熟,又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于2006年再次来到德国,现实却令我们大吃一惊:德国大学里严格的考试制度使"上海班"在预定时间内的毕业率不到10%。虽然一起来到德国,如今的他们却有了各自的道路。但是无论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再是四年前的那些小留学生了,四年在德国的历练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洗不掉的痕迹。



爱在德国


    他们刚刚结婚,他们还是在德国的留学生。没有国内的普通恋人那样的浪漫,他们从一开始就要面对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种种困难。婷婷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本就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全力保障丈夫小常的学业,以期小常能够早日毕业。婷婷说,两个人一起在德国读书有着"国内人不能理解的辛苦"。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要靠到跳蚤市场摆摊做生意来维持生计。辛苦也罢,艰难也好,两个人也许有一些遗憾,但是却从没有后悔,因为,"我们在德国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不莱梅之恋


    四年前,小丁的男友因为实在无法继续在德国的学业而不得不两手空空地回国。四年后,小丁已经顺利考入了不莱梅大学,尽最大的努力坚持读完一个自己甚至都有些厌恶的专业。尽管有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和现实,小丁却破釜沉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她认为,人生其实很短,并没有太多时间让自己变来变去,既然选择了一条道路,就要勇敢的一直走下去。



留学商人


    周宇在自己的学业即将完成的时候却毅然选择了辍学经商,这样做的最主要的原因也许是给德国人打工又累又赚不到钱,他太不甘心。父母最初的不理解却因为他写的详细务实的"人生目标"而转变成全力的支持。现在在从事中德贸易的他,虽然一人身兼三职,虽然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虽然为了节省开支要住在仓库里,可是他年轻而自信的笑容清楚地告诉我们,他不会后悔,他一定会成功。究竟是做一个学生还是做一个商人,对于这个问题,周宇的答案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坚持。



德国驿站


    郎云,马上就要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拿到自己硕士学位,他希望自己在毕业后能够到欧洲的一家大公司工作。父亲这时来到比利时看望他,同时建议他毕业后先到德国读博士。起初他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可是在他和一些老留学生以及自己在慕尼黑读书的朋友们交流过之后,他也开始为在德国读博士的丰厚条件和可以带来的更好的工作机会而动了心。可在这时又得知自己的专业背景在德国申请博士将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究竟要做出怎样的选择,本来决心已订的郎云,又被打乱了心绪。



老留学生的故事

    他们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德国的老一代留学生,如今的他们都已经取得德国国籍,已经融入了德国的主流社会,已经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就,可是对于留学、对于远离故土,他们也有许多话要说。冯彪博士说,要送孩子出国读书,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不是读书这块料。刘倩博士回国探亲时的尴尬故事,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免觉得有点心酸。唐菊博士以一个外国女性的身份在德国打拼,经历了常人不会有的困难,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唐博士的丈夫吴医生,努力在异国发扬着传统的中医针灸的精髓。不论他们现在在什么行业,从事怎样的工作,唯一不变的都是他们对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

TOP

我妈也看了,说觉得像波鸿来着,哈哈
可惜我看不到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