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德国一家媒体对北京车展的报道(转贴大家看准了拍哈>)

德国一家媒体对北京车展的报道(转贴)

俺其实是车盲。虽然手里有车本,但是为了自己与他人的人身安全,就算给驾校捐款了吧。虽然北京的小汽车都好几百万辆了,可在俺眼里,都长得一个模样。所以,一般关于汽车的新闻俺是不太关心的。
今天查明镜杂志Spiegel的网站,在首页上看到有关北京车展的新闻。俺这好奇心又来了,因为之前刚刚随便浏览了一下国内网站的相关报道,那一片五颜六色、繁华似锦、喜悦与忧虑参半;弄得俺十分想看看北京车展上的大户——德国人是咋看中国这个被他们寄予厚望的大金窟窿的。

德国记者汤姆绿道先生(Tom Gruenweg)先看了看他们自己国家的骄傲——德产车扎堆儿的大厅。他很满意,除了车模们的人体构造有些陌生,除了音响设备比较闹腾,除了总有穿着制服的大兵来回转悠,这车展说是在底特律、法兰克福也有人信呢,嗯,顺眼!

绿道先生一拐进中国车制造厂商扎堆儿的大厅,他可就乐了:我身边儿这群无知无识的看客们知道他们瞧的都是什么吗?大厅里面满坑满谷都是稀罕玩意儿啊。您就目不暇接吧,眼前全是史上最肆无忌弹的盗版车。也是,奇什么怪呀?中国人嘛,全世界人民谁不知道,下到便宜鞋、上到奢侈品,有中国人不会仿造的吗?西方的车又怎么样,仿造多没劲呐,中国人能一丝儿不差给你克隆喽。

不像俺这个车盲,绿道先生不愧是训练有素的新闻记者,总是有备而来,功课做得很好,古今中外所有车型厂商都逃不过他审慎而犀利的目光:别人摸都不能摸的宝马啊,那个什么投机取巧的华晨居然就敢无性繁殖“生”出个跟我们宝马小三儿一模一样的来?有天理没有啦?呵呵,美国大哥也被抄袭喽,好像看见两个展台都有悍马的双胞胎。还有……哎呀,这数不过来了。评个“之最”吧,那个叫什么“长城”的居然敢推出一款“偷油吧”的Yaris!还别说,中国人真会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字,有一家叫“做梦吧”的公司(BYD),如果有盗版之王并列冠军,非它推出的中国敞篷车F8莫数,我看见以后差点儿上去亲一口,这车的门脸儿不就是老奔家 “阿C”的嘛!

别误会,绿道先生绝对不是那种带有色眼镜看人的记者,那么做多没有职业道德啊。绿道记者可是任职于德国最享有盛誉的、具有独立批判精神的、严肃杂志的专业记者。再转转看,不能过早下结论。果不其然,德国同胞们,我们要小心了,别以为中国人除了盗版啥都不会。他们自己研究出来的玩意儿,有那么一些还真是很难找出原型来。比如那个叫“东风EQ7”的,难看是难看了点儿,不过也可以称得上是惊喜喽。这个牌子生产的“皮卡”,绝对有潜力取代中国满大街跑的小三轮。还有那个名字听上去像是樱桃的……

绿道先生观察得很仔细,连车展上的印度、伊朗厂商都没能逃脱他的鹰眼。具有无私的自我批评精神,这也是绿道先生的优点之一。近几年在德国本土丑闻不断的大众在中国车展也大大的狡猾,绿道先生一语中的地指出,那个叫Magotan的车不就是新款的帕萨特嘛,蒙谁呢。

绿道先生会不会中文,咱不敢乱猜测。德国人那个细致劲儿,能派一个不会中文、两耳如聋、两眼一摸黑的人搞情报?不过这篇文采飞扬、风趣诙谐的新闻报道范文,他是用他的母语写给他愿在祖国的读者同胞的。俺力图把这篇文章介绍给俺远在中国的朋友,又不能做让他老人家甚为不耻的盗版的事儿,只能按照他的文风转述一下了。

瞻仰请点击下附原版联接(Quelle: http://www.spiegel.de/auto/aktuell/0,1518,449608,00.html)


补一条:
昨天德国电视一台(ARD)22点的晚间新闻也有关于中国的报道,标题:——中国的盗版城市。内容是介绍上海松江区建的那个“泰晤士小镇”。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现在,中国人不仅盗版各种工业产品,就连欧洲的城市都被他们盗版去了。

下面是ARD网站上关于这条新闻的文字简介。最后一句话是:在中文里“学习”这个词跟“模仿”是一个意思。其它的话,不想再说了!

Für Produktpiraterie ist China ohnehin berüchtigt. Zum Bedauern internationaler Unternehmen. Aber nun beschweren sich auch Bewohner europ鋓scher St鋎te über die chinesische Kopierwut. Eine Britin fühlt sich gar "shanghaiisiert". Das h鋘gt damit zusammen, dass Satellitenst鋎te rings um Shanghai irgendwie gar keine chinesischen Namen mehr tragen, sondern deutsch "Anting" oder englisch "Thames Town" hei遝n. Sie hei遝n nicht nur so, sie sehen auch so aus. Es sind europ鋓sche St鋎te originialgetreu wieder aufgebaut. Die Chinesen sagen, sie h鋞ten sich von den europ鋓schen Originalen nur inspirieren lassen. Getreu dem konfuzianischen Motto: Perfektion durch Nachahmung des Meisters zu erreichen. Und au遝rdem: im Chinesischen ist das Wort für "lernen" gleichbedeutend mit "imitieren".
(Quelle: http://www.tagesschau.de/sendungen/0,1196,SPM11_OIT6114392,00.html)
啥都不怕,就怕瓦落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