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确定“两岸一国”称谓 台湾迈出重要一步

2月8日台湾各媒体纷纷报导,马英九邀集府院首长座谈,“要求各部会即日起应称呼对岸‘中国大陆’或简称‘大陆’,公文书禁止使用‘中国’,以回归宪法架构的两岸定位。”
- E' E( w8 }; F) S+ L   ) ^4 b, A- P; D; P$ c5 N9 L
  尽管民进党有人指责“两岸一国称谓”为“矮化主权”,但习法又曾任前朝要职的蔡英文,仅含糊地“质疑”马英九“用很限缩的、保守的、退步的方式来解释现行法规结构”。蔡英文比任何人都清楚,台湾自1991年第一次“修宪”至今的二十年间,虽经七次“修宪”,历经“冻省”及地方区划变动,但现行“宪法”既是一部“一中宪法”,也始终“坚持国家统一”。而根据“宪法”增修条文第十一条制定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二条清楚定义“台湾地区”为“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大陆地区”则为“指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因此,不论是依据增修条文或现行法律,两岸定位都是“一国两区”,不可能有其他种“解释”。 8 E6 _# S9 a; u" e7 X2 E

# {% B' D3 U- w* ^! e人在德国 社区  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state of China),尽管朝代政权更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一直是延续的,也始终是同一个国际法主体。台湾海峡两岸的问题,从来只是中国的内政范畴,而两岸复归统一,不过是要解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延续的政治对立”。
7 o7 t. G3 @' v6 gwww.csuchen.de人在德国 社区" G2 }# q. Q: r1 @" m" K
  我们认为,大陆在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建设、和平发展,已使统一的物质基础、必要条件更加坚实,这不仅让台湾民众现在就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和平红利”,在统一后必能享有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认识,唯有当台湾主流民意“化独趋统”,台湾人民恢复国家认同,并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产生荣誉感,统一的充分条件才能实现。对于后者,我们以为马政府责任重大,也一再提醒,“不统”与无限期、无统一目标的“维持现状”,既有违宪之虞,也无法止住两岸人民的认同继续断裂。 6 g4 @4 R- N2 ~! O9 ?

5 d$ e% P3 A9 o7 q; u8 s1 {  基上,我们以为,从年前要求在野党承认“九二共识”,到年后要求公务机关采用“两岸一国称谓”,马英九终于走出“只经不政”、“只易不难”的格局,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也对恢复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W1 U/ I; `8 o/ B5 G人在德国 社区  " l8 E% A  F* ^# x5 G5 C" y
  当然,在离总统大选只剩一年之际,又面对着谢长廷的“宪法共识”、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新党的“和而不独、和而求统”等诸多论述,马英九若想把两岸政策作为其执政的最大政绩,也让蓝营选民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就必须更有自信地提出完整全面的两岸论述。 6 m. |; I& X8 J" ?$ M
- \5 s0 u9 }. s% b$ {# @
  具体而言,我们以为,马政府应一方面开放陆客自由行,扩大陆资来台,以期增加就业机会,一方面应加速社会改革,让基层群众因分享到“和平红利”,也能体会到“有感复苏”。在历史与中文的中学教科书修订方面,马政府应更积极全面地扫除李扁时期的“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以确实达到拨乱反正之效。在改变社会氛围方面,马政府应考虑恢复国统纲领与恢复国统会的运作,使台湾社会扩大讨论两岸统一的话语权,进而促使统一成为更多台湾人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