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 招募做经济科学实验的中国男性

波恩大学寻找40名中国男性参加一项就报酬公平性的经济实验

实验需要3个小时左右, 其中一小时是对大脑做磁共振研究, 然后是回答几份问卷, 最后是做一个经济实验.

每个参加实验人员
都会有30欧元的报酬,
另外有机会赚取最高为120欧元的附加报酬. (在上次同类实验中, 平均每人
另外获得40多欧元)

这个实验是在以下时间段里两人一组进行的.

15.04.
8.00Uhr 10.00 Uhr
18.04.  
8.00, 10.00 Uhr 13.00 Uhr
21.04.  
10.00 Uhr 13.00 Uhr
22.04.  
8.00 Uhr, 10.00 Uhr,13.00 Uhr 15.00 Uhr
24.04.  
8.00 Uhr, 10.00 Uhr,13.00 Uhr 15.00 Uhr
25.04.  
8.00 Uhr, 10.00 Uhr 13.00 Uhr
28.04.  
10.00 Uhr
29.04.  
8.00 Uhr


共振成像是一个展示大脑结构和大脑活动变化的现代方法. 它作用于磁场和脉搏.以发展至今的科学观点, 这种方法对人体毫无伤害.
我们不会应用X光和
X光造影溶剂(药物).

请注意: 符合以下归类任何之一的人不适合做此实验
  • 身体里安装了金属部件
  • 不可摘掉的金属(磁性)装饰物.
  • 有纹身或者化妆者
  • 对狭小空间有恐惧症
  • 服用治疗中央神经的药物.
  • 不满18岁
  • 神经或者身体上有疾病
  • 体质越来越差者

请有兴趣的人在以下电子邮箱报名
hartig@uni-bonn.de (德文)或者 experiment@daxiong.de(中文) 报名以后您会得到一份详细资料, 然后您才能进行正式报名.


Björn Hartig

[ 本帖最后由 侬家后院 于 2008-4-6 22:19 编辑 ]
Share |
Share

Die Universität Bonn sucht für eine ökonomische Studie zur Lohngerechtigkeit 40 chinesische Männer.

Die Studie dauert gut drei Stunden und beinhaltet einen etwa einstündigen Scan im Kernspintomographen sowie das Ausfüllen einiger Fragebögen und ein kurzes ökonomisches Spiel.

Jeder Teilnehmer erhält 30 Euro Aufwandsentschädigung und hat die Chance, bis zu 120 Euros zusätzlich zu gewinnen (Beim letzten Experiment dieser Art erhielten die Teilnehmer im Schnitt über 40 Euro zusätzlich).

Das Experiment findet paarweise zu folgenden Zeitpunkten statt:

15.4. 8.00 Uhr und 10.00 Uhr
18.4.  8.00, 10.00 Uhr und 13.00 Uhr
21.4.  10.00 Uhr und 13.00 Uhr
22.4.  8.00 Uhr, 10.00 Uhr, 13.00 Uhr und 15.00 Uhr
24.4.  8.00 Uhr, 10.00 Uhr, 13.00 Uhr und 15.00 Uhr
25.4.  8.00 Uhr, 10.00 Uhr und 13.00 Uhr
28.4.  10.00 Uhr
29.4.  8.00 Uhr

Die Kernspintomographie ist ein modernes Verfahren, das eine Darstellung von Gehirnstrukturen und Aktivierungsänderungen im Gehirn erlaubt. Sie arbeitet mit einem starken Magnetfeld und zusätzlichen Anregungsimpulsen. Diese sind nach heutigem Wissensstand für den menschlichen Körper völlig unschädlich. Röntgenstrahlen und Kontrastmittel werden nicht eingesetzt.

Nicht an der Studie teilnehmen dürfen Sie, wenn einer der folgenden Punkte auf Sie zutrifft:
·        Metall-Implantate im Körper
·        Tragen metallischer (magnetischer) und nicht entfernbarer Schmuckstücke, Tätowierungen oder Kosmetika
·        Angst vor engen Räumen (Klaustrophobie)
·        Einnahme zentralnervös wirksamer  Medikamente
·        Alter unter 18 Jahren
·        neurologische oder psychiatrische Erkrankungen
·        reduzierter gesundheitlicher Allgemeinzustand

Bei Interesse melden Sie Sich bitte unter einer der folgenden E-Mailadressen: hartig@uni-bonn.de (Deutsch) oder experiment@daxiong.de (Chinesisch). Sie erhalten dann genauere Informationen und können sich verbindlich für einen Termin anmelden.

Björn Hartig

TOP

不是活不下去,别去挣这份钱,自己的脑袋重要。
还是让教授自己去吧

TOP

共振成像是一个展示大脑结构和大脑活动变化的现代方法. 它作用于磁场和脉搏.以发展至今的科学观点, 这种方法对人体毫无伤害.
我们不会应用 X光和
X光造影溶剂(药物)

这个讨论在亚堔也有过.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read.php?tid=302129&;extra=page%3D2 我只是想说, 实验完全自愿, 不相信科学技术或者没有科学仪器概念的同学不参加没人强迫, 但请不要把自己的个人并不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别人. 谢谢~

另外附加一个介绍让一些人"恐惧的仪器和科学方法"的介绍, 希望大家即使不参加实验, 也能增进一些医学仪器和医学知识.
http://www.fmri.ch/d/faq.html#faq01





[ 本帖最后由 侬家后院 于 2008-4-5 22:43 编辑 ]

TOP

磁共振没有辐射吧,而且也不需要造影剂。所以比CT贵。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TOP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300兆赫(针对核)的磁振频谱仪


核磁共振(英语: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缩写NMR)是基于原子尺度的量子磁物理性质。具有奇数质子中子的核子,具有内在的性质:核自旋,自旋角动量。核自旋产生磁矩。NMR观测原子的方法,是将样品置于外加强大的磁场下,现代的仪器通常采用低温超导磁铁。核自旋本身的磁场,在外加磁场下重新排列,大多数核自旋会处于低能态。我们额外施加电磁场来干涉低能态的核自旋转向高能态,再回到平衡态便会释放出射频,这就是NMR讯号。利用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分子科学的研究,如分子结构,动态等。
目录 [隐藏]

[编辑] 核磁共振技术的历史1930年代伊西多·拉比(Isidor Rabi)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46年费利克斯·布洛赫(Felix Bloch)和爱德华·米尔斯·珀塞耳(Edward Mills Purcell)发现,将具有奇数核子(包括质子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很快就产生了实际用途,化学家利用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了核磁共振谱,用于解析分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磁共振谱技术从最初的一维氢谱发展到13C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等高级谱图,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进入1990年代以后,发展出了依靠核磁共振信息确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技术,使得溶液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医学家们发现分子中的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1969年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的达马迪安通过测核磁共振的弛豫时间成功的将小鼠癌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区分开来,在达马迪安新技术的启发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1973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MRI),并且应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地内部结构图像。劳特伯尔之后,MRI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成为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与脊椎病变以及癌症的治疗和诊断。2003年,保罗·劳特伯尔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因为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方面的贡献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编辑] 核磁共振的原理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 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编辑] 核磁共振的应用
[编辑] NMR技术
异丙苯的1H-NMR谱图


参见核磁共振频谱学
NMR技术即核磁共振谱技术,是将核磁共振现象应用于分子结构测定的一项技术。对于有机分子结构测定来说,核磁共振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磁共振谱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一起被有机化学家们称为“四大名谱”。目前对核磁共振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H和13C两类原子核的图谱。
对于孤立原子核而言,同一种原子核在同样强度的外磁场中,只对某一特定频率的射频场敏感。但是处于分子结构中的原子核,由于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且处于分子结构中不同位置的原子核,所感受到的外加磁场的强度也各不相同,这种分子中电子云对外加磁场强度的影响,会导致分子中不同位置原子核对不同频率的射频场敏感,从而导致核磁共振信号的差异,这种差异便是通过核磁共振解析分子结构的基础。原子核附近化学键和电子云的分布状况称为该原子核的化学环境,由于化学环境影响导致的核磁共振信号频率位置的变化称为该原子核的化学位移
耦合常数是化学位移之外核磁共振谱提供的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所谓耦合指的是临近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相互影响,这种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相互作用会改变原子核自旋在外磁场中进动的能级分布状况,造成能级的裂分,进而造成NMR谱图中的信号峰形状发生变化,通过解析这些峰形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分子结构中各原子之间的连接关系。
最后,信号强度是核磁共振谱的第三个重要信息,处于相同化学环境的原子核在核磁共振谱中会显示为同一个信号峰,通过解析信号峰的强度可以获知这些原子核的数量,从而为分子结构的解析提供重要信息。表征信号峰强度的是信号峰的曲线下面积积分,这一信息对于1H-NMR谱尤为重要,而对于13C-NMR谱而言,由于峰强度和原子核数量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因而峰强度并不非常重要。
早期的核磁共振谱主要集中于氢谱,这是由于能够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的1H原子在自然界丰度极高,由其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很强,容易检测。随着傅立叶变换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仪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射频场,这样就可以对样品重复扫描,从而将微弱的核磁共振信号从背景噪音中区分出来,这使得人们可以收集13C核磁共振信号。
近年来,人们发展了二维核磁共振谱技术,这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分子结构的信息,目前二维核磁共振谱已经可以解析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编辑] MRI技术
参见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核磁共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体内含有非常丰富的,不同的组织,水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够探测到这些水的分布信息,就能够绘制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通过识别水分子中氢原子信号的分布来推测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进而探测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
与用于鉴定分子结构的核磁共振谱技术不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改编的是外加磁场的强度,而非射频场的频率。核磁共振成像仪在垂直于主磁场方向会提供两个相互垂直的梯度磁场,这样在人体内磁场的分布就会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位置都会有一个强度不同、方向不同的磁场,这样,位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氢原子就会对不同的射频场信号产生反应,通过记录这一反应,并加以计算处理,可以获得水分子在空间中分布的信息,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与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CT)结合为临床诊断和生理学、医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介入探测技术,相对于X-射线透视技术和放射造影技术,MRI对人体没有辐射影响,相对于超声探测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更加清晰,能够显示更多细节,此外相对于其他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不仅仅能够显示有形的实体病变,而且还能够对等功能性反应进行精确的判定。在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的诊断方面,MRI技术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辑] MRS技术参见核磁共振测深
核磁共振探测是MRI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延伸,通过对地层中水分布信息的探测,可以确定某一地层下是否有地下水存在,地下水位的高度、含水层的含水量和孔隙率等地层结构信息。
目前核磁共振探测技术已经成为传统的钻探探测技术的补充手段,并且应用于滑坡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中,但是相对于传统的钻探探测,核磁共振探测设备购买、运行和维护费用非常高昂,这严重地限制了MRS技术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文献
  • Hornak, Joseph P. The Basics of NMR
  • 张建中,孙存普 《磁共振教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0%B8%E7%A3%81%E5%85%B1%E6%8C%AF"
                        3个分类: 磁共振 | 原子核物理学 | 量子力学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TOP

原帖由 qquchn 于 2008-4-5 22:42 发表
核磁共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http://zh.wikipedia.o ...


谢谢版主大人的亲巡和无微不至的答复,

我挑出版主引入内容中, 设计这个实验部分的那段再突出重复一下: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介入探测技术,相对于X-射线透视技术和放射造影技术,MRI对人体没有辐射影响,相对于超声探测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更加清晰,能够显示更多细节,此外相对于其他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不仅仅能够显示有形的实体病变,而且还能够对等功能性反应进行精确的判定。在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的诊断方面,MRI技术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TOP

你们贴得图片是给化学用的,医学的好像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人放哪啊.

TOP

原帖由 office2000 于 2008-4-6 11:34 发表
你们贴得图片是给化学用的,医学的好像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人放哪啊.




是, 医学运用上的确实长得更漂亮点儿.

TOP

谢谢报名同学的积极参与. 对于踌躇的同学我们也可以理解,

为此转贴一下在波恩的讨论.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read.php?tid=303044&extra=page%3D1&page=2

大家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 会提高肺癌, 膀胱癌等等癌症的诱发率, 可是该抽的还是会抽, 该做二手烟民的还是得忍着. 这是因为大家对于抽烟这件事情和吸烟有害健康这个后果早已接受. 而这个磁共振技术被应用到医学的实验, 已经被证明, 对身体没有伤害, 可是还是会有人怀疑或者感到恐惧, 是因为这项技术对大家还是太过陌生. 所以, 不管怎么样,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关注磁共振技术, 监督这项科学实验的安全可靠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