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闻》德国美女对女权说“不”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 T0 J% ^" u  e" K
( C" h6 J: k6 ]5 z: b$ twww.csuchen.de  反对女权主义的风潮正在德国兴起。 " k) y! o3 Q* A; ?

5 o; [- e2 `1 @; Q; O! G1 G, u  这源于两本最近出版的畅销书。一本是去年9月出版的《伊娃原则》,该书6个月内售出10万册,引发了全德国争议。另一本,是作者从5000多封读者来信中精挑140封而汇成的新书《亲爱的伊娃·赫尔曼——给作者的信》。 & P* P& B9 y6 |7 }

3 P+ i& j7 J* C# G) K  这本书刚于3月中旬上市。据说,封来信中95%持肯定态度。 / B+ h% ?6 \5 t3 C# W5 X

3 u9 I* |' K0 n7 bwww.csuchen.de  伊娃是谁?这要从一年前说起。
8 d' j2 }, K% c1 D6 B4 _" Y人在德国 社区+ `/ K7 P; w' x0 C0 V" }
  2006年5月,德国《西塞罗》杂志发表了德国电视一台女主播伊娃·赫尔曼(Eva Herman)的署名文章,标题是:《妇女解放,一场误会》按照她的描述,她心目中德国新女性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乖巧、漂亮,系着围裙,一手拿锅铲,一手抱孩子。一言以概之,“女性应该抛弃所谓女性解放的时髦理论,回归家庭,成为全职母亲”。
+ ^2 a, |2 j  E0 Q3 x* o! E7 V; E! B
  伊娃的言论,当然引起了女权分子的激烈反对。德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爱丽丝·施瓦泽尔(Alice Schwarzer)就在报章撰文,力斥伊娃的观点是“纳粹时代”的“母亲十字勋章”、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 人在德国 社区2 o) B" P& `1 O1 m7 N9 S

; j2 s4 U9 W4 p+ D$ e  不过,这段前戏还只是抛砖引玉的新片预告。去年9月,伊娃·赫尔曼进一步推出自己的新书《伊娃原则》。在这本书里,赫尔曼呼吁德国女性回归“温暖的巢穴”,回到“无情世界里的安全地带”。她说,唯有如此才符合“自然法则”。www.csuchen.de- o5 ~2 G, f+ T$ D1 V2 I. d
3 P* n3 [; h0 d  \, T6 u
人在德国 社区5 s1 z& y+ {! q
伊娃·赫尔曼
2 j5 {3 _+ T* t# K! D: S人在德国 社区
, k4 H* H* G8 y8 L' h8 M. K
, z1 g! o7 ?8 X2 w6 U1 t8 z# b/ \www.csuchen.de  按照这一“自然法则”,女人应该谦逊恭顺,放弃与男人在职场上的争斗,多多生儿育女,一心相夫教子;男人不必自己煮面条或者换尿片,而应该一展雄性英姿,为妻儿张开宽阔而坚实的臂膀。她认为,如果女人顺应自然本性,不再中“女权主义”的毒,这个社会的男女老少便会重新安居乐业。
0 q5 [/ G) i$ w0 x$ H人在德国 社区: ?8 W3 F, o; u% W& p
  此书一出,举国哗然。媒体和民众纷纷展开讨论。著名的《图片报》大加嘲讽;《缤纷》惶恐;《星期日图片报》赞赏地称“这是女人不愿正视的一个秘密真理”;《时代周报》则呼唤“新女权主义”。一时之间,女性该不该回归家庭、放弃职业妇女的追求,成为引起德国人普遍关注的大众话题。 www.csuchen.de2 T$ U4 C4 T1 k5 q8 q2 H; Z
" M) J/ O  E2 a, y; h$ M8 _( S
  《伊娃原则》的作者——伊娃·赫尔曼,也一举成为焦点人物。
6 M' F9 i0 @6 c0 n
, T: l+ Y% d4 _' J( c" g人在德国 社区  伊娃,旅馆老板夫妇的女儿,1958年出生于德国埃姆登市,早年丧父。少女时期的梦想是当记者,后来奉母之令学习酒店管理。即便是在酒店业,争强好胜的赫尔曼也力争做到了主管级别。
* k! b5 C/ s6 [www.csuchen.de2 P" d7 R3 B; z# ^% {2 W' `; P
  历经一番辗转后,伊娃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去了电台实习,接受记者及职业播音员培训,并开始成为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主持人。1989年,她入主德国电视一台的“每日新闻”节目。自1997年起,她联手蒂杰恩主持双人脱口秀节目“Herman & Tietjen”,并共同发行过唱片。自2000年开始,她主持电视猜谜节目“谁是目击者?” 人在德国 社区3 ^* Q; O$ c! ]. y) X5 G% B* R, z- m

$ Q- W1 F- s, o5 A  此外,她的个人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为德国奥图服装邮购公司(OTTO)设计过时装;写过小说;结过四次婚;同第三任丈夫育有一个八岁大的儿子。 # _- J8 ~. ]* }; p

! Z9 S5 _  J7 C( Y: r1 [- n人在德国 社区  在此之前,这位“每日新闻”的美女主播是靠她的招牌微笑深得人心,但“她所说的都是别人所写的”,直到她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事实上,早在她写文章、出书之前,伊娃的“新女性”观点已在她的小说里有迹可寻。例如,她的一本名为《然后你来了》的小说是这样结尾的:“一种伟大的、回归女性的幸福暖流,温暖了我的全身,我握着他的手,轻声地说‘谢谢’。”随后,女主人公来到了一个新的宇宙,变成了一束耀眼而炽热的光。 www.csuchen.de# U( @# X+ g! n3 p% Y* I6 l: C( Q

$ f& @( B7 e6 z: O2 s+ u) Q  回归传统女性,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赫尔曼也不是第一个打破禁忌之人。《法兰克福汇报》文学版主编弗兰克·施尔玛赫(Frank Schirrmacher)、默克尔政府顾问保罗·基尔希霍夫(Paul Kirchhof)都曾抱怨过世界的冷漠、全球化、恐怖活动此起彼伏,德国社会道德沦丧、家庭解体、生育率降低。现在,赫尔曼携新书闪亮登场。
2 W1 F% ^5 B& n: |$ y# J1 X7 F  b- \4 S$ e+ R
  目前,赫尔曼已放弃了她的新闻主播工作,穿梭于各档脱口秀节目之中,宣传新书,接受记者采访,讲述她的三次失败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汽车销售商,“那时我太年轻”;第二个是记者,“他丧失了热情”;然后又是一个记者,“他抛弃了我们母子”;三度情感触礁之后,赫尔曼陷入了低谷,并发誓“我再也不会结婚。因为我不必再去拴住一个男人”。不久,她又遇到了第四号, “我恋爱了”,随后又移情于一位百万富翁,“他很迷人,知道他要什么”,但最终她又重返第四号的怀抱,并且嫁给了他——一位汉堡的酒店老板。
7 @% Z4 i2 b" S& d* K, s( ]' |  Y5 _! c
  在同行眼中,她是一个喜欢摩托和快车的女人,私人场合着装大胆,容易激动,经常变换服装风格,但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曾被观众评为“最受人喜爱的女播音员”。 / u, y2 S* M8 \# u) O
www.csuchen.de1 Z9 }3 o1 G" S) V! \+ k0 b& ?9 L
  人们从未想到,这样一位朝气蓬勃的职业美女居然会成为苦口婆心的传教士。她说,她认识“无数多”的职业女性,在事业和家庭的夹缝中磨损着自己。但她没有呼吁社会减轻女人肩上的重任,而是呼吁女人自己要“放下武器”。 7 A! i- M0 y) {4 l: D" D/ y

3 L; f% o/ j8 V  在德国新闻界,对伊娃提出的最大疑问是:赫尔曼女士,如果“简单生活”真是您的最大心愿,您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呢?
; P" ]3 [4 w$ {& R7 o人在德国 社区2 t- E# I" v" U$ m$ c
  “很多事情我认识得太晚。人不可能一夜间就修正自己的生活轨迹。”赫尔曼早已习惯了记者的发难。她说,60%的记者都没有孩子,他们不可能理解一位母亲的感受。“每当我走出枪林弹雨的脱口秀演播室,满腹委屈时,总能在电脑里发现许多热情洋溢的读者邮件。”“我知道,我必须坚持下去。”
% Y0 ]( O% |; c3 y" b2 o* K: w5 L- i3 Y$ \7 i7 E, m! n0 O: o: r; M
  签名售书、频频出镜,忍受非议。也许,这正是她“传道士”工作的悖论所在——她的事业,在宣布事业中止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