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9872
- 威望
- 6641
- 金钱
- 5
- 阅读权限
- 110
- 性别
- 男
- 来自
- 刚果不拉柴微尔31种口味冰激凌店
- 在线时间
- 4491 小时
|
2#
发表于 2005-6-2 01:15
| 只看该作者

如同工程技术上各个控制环节各有其用,“放大”和“缩小”的对比完全不等同于“好、坏”“高效、低效”的对立。
同样,儒术并非误人,他是有效控制社会能量扩张的手段,是“限制环节”。
“尊周礼”,无非是让人各就其位,各安其位,承认既定社会等级。 说到底就是劝人放弃竞争各安天命。 孔子把这个类似宗教“解脱”的说教说成是“礼”、“德”的作用,应该是有意的洗脑行为。后代儒者畸形催肥这一块,也是一种类宗教手段。
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 可以比作“放大环节”。 鼓励竞争,合法即可行。“四维”,不过是“放大”中有限的“限制”。 目的一,让人有点精神层面的追求,不要变得过于动物性。 二,给新贵洗脑,别让诸侯君主后院起火。 看法家而强调“四维”,是用儒者心态解释法家。
再来看适用环境
春秋战国,是“国际竞争”激烈,“国际矛盾”激化的时代。 如果天下同时采用儒术,各诸侯放弃问鼎野心,不管周室是否强大,一律尊之。的确可以解救普通民众于战火。但是,如同战争停火协定,单方面执行必然导致灾难后果。 鲁君大概智商有问题,或者被同乡情节迷了眼。
反之,如果天下一统后,持续执行法家路线。 持续竞争势必造成新贵割据林立颠覆没落旧势力。不利于极权和权力世袭。为了防止这一点,既得权力者必然先下手为强。在其有效控制时期强化“四维”强化“礼”"德"强化“洗脑”。 到那个时候,法家自然而然蜕变成 (类)儒家。
“礼”“德”使平民归附于贵族,使贵族归附于皇室,皇室归附于皇室先人,甚至上古传说人物。 请注意这虚幻的最高一级!
当当权集团没落到无法维持必要的思想控制,就会有足够强集团发声音出来质疑这虚幻的最高一级。 所以,“不肖”成为无数征讨檄文的主旋律。 等到天下大乱,社会就会往 (类)法家转变。 因为,立法途径,大致两种,一种是诚信立法,是由上至下;一种是暴力立法,是由强至弱。 暴力立法的例子,由西部片完美演绎: 代表法律的警长徽章随时可从手下败将的胸前移到自己胸前。
等到各路大王中最终角逐出了最终胜利者,社会又将回复到 (类)儒家统治。
这是符合人类本性(或者说是动物本性)的。
人类社会不论什么“主义”昌盛, 至今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不可能脱离。动物性是荷尔蒙激发的产物,大脑对其控制力相当有限。
所谓分权而立, 必是因为没有鹤立鸡群的寡头。 从古罗马共和独裁的交替就可看出这点。所谓“还权于民”,应该是种两败俱伤的政治打压手段。
美国的三权分立,我宁愿相信是小集团妥协的结果。而不是华盛顿“神性”的闪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