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大国崛起》:摸索世界大国之道

当今中国的思潮与十九世纪的思潮有着什么共同的特点?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刊载文章评论中国的崛起,作者犀利的观察到:一百多年前,中国不少有志之士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辩论,探讨如何使当时积弱的中国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国;而今的中国繁荣富足,离世界强国之位只一步之遥,此时,中国人又在努力思考与西方世界的相处之道。
) ^8 q3 N4 w9 _1 J! ?www.csuchen.de
# m3 i* h, j/ ]1 U: z6 e人在德国 社区  经济学人杂志文章摘译如下: www.csuchen.de% p) N* d$ b# d: B

) _, t! Y# w9 B" h  一部精彩的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又激起了有关中国在世界自处之道的探讨。这部11月播出的纪录片解读了历史上西方强国的兴衰。纪录片大部分没有意识形态的影子。
7 N* s' [3 k$ |. I3 R人在德国 社区8 ~  N  }* H6 `4 U) |$ o" X
  这种纪录片在其他国家或许不会激起什么波澜,然而对于中国的观众,它发出的是一个很不寻常的讯息。片中的一位受访者、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强调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 Y2 c- E. H2 U; f$ p' j

% r* T, o6 ~# T' ^; D  纪录片中用了整整两集探讨英国,当中着重介绍了亚当史密斯以及他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在介绍美国的崛起时,受访者谈到了个人的重要性以及尊重知识产权对一个强大国家起到的重要作用。 人在德国 社区9 k/ N8 \9 H  R# i* p7 m7 r

' {2 p6 B. |9 H7 ~$ ~4 @2 J  据官方媒体透露,中国的领导人们在2003年请了一些学者给他们上课,课题是过去500年世界大国的崛起,而拍一部纪录片的想法就是那个时候萌发的。自从4年前出任中共总书记以来,胡锦涛一直在思考世界怎样看待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该增长是否能持续,和中国会怎样从中变迁等问题。为了使西方国家安心,胡锦涛先是坚持中国的“和平崛起”,但是后来担心连“崛起”这个词都可能被误解成富有威胁性,于是现在更喜欢用“和平发展”这四个字。 人在德国 社区! t' s7 [3 m1 g: z

1 S/ A. N' m6 k# l/ D  胡锦涛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其他各种组织都可以有一席之地。同时,中国也在花很大的功夫研究福利系统如何在市场经济里有力的运行。
' b2 g, z7 h& S$ k5 Z8 ~1 f人在德国 社区$ M9 ]; Y1 X* x; x8 p
  如今,中国的领导层似乎已经对以下这一点有着共识:这就是保持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以及为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目标重新谱写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际,中国如何崛起以及她在世界上要有怎样的自处之道这个讨论,还会继续下去。如今看来,这个讨论对中国极之有益。

China.jpg (44.11 KB)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带给中国人深刻的反思,也赢得了外国人的青睐。

Chin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