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幸福生活-小凤仙篇

人们说出国半年是最困难的时期,尚未能溶入新生活,和

旧生活也慢慢疏离起来,正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前日

友人信至问候,一时感慨,“无言独上西楼”的景象(-

南唐后主,“相间欢”)自顾自的出现。午夜梦回,不能

以手抚我儿背时,也自问,我为什麽要抛家弃子来德国

呢。

出国前曾读季羡林老先生的《留德十年》当时也不觉得

十分有趣,今天再读,别有一番滋味。季羡林老先生是19

35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

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


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

基。

说起为什麽会想要到德国留学,先生写到:

“五六十年以前,一股浓烈的留学热弥漫全国,其声势之

大决不下于今天。留学牵动着成千上万青年学子的心。我

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听到别人出国而自己则无份时,一

时浑身发抖,眼直口呆,满面流汗,他内心震动之剧烈可

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仔细分析其中原因,有

的同今天差不多,有的则完全不同。相同的原因我在这里

不谈了。不同的原因,其根柢是社会制度不同。那时候有

两句名言:"毕业即失业";"要努力抢一只饭碗"。一个大

学毕业生,如果没有后门,照样找不到工作,也就是照样

抢不到一只饭碗。如果一个人能出国一趟,当时称之

为"镀金",一回国身价百倍,金光闪烁,好多地方会抢着

要他,成了"抢手货"。

先生是1935年出国留学的,那 “相同的原因“我并不知

道是什麽,但指出的所谓”不同的原因“和现在却没啥不

同,但是否能“一回国身价百倍,金光闪烁“值得怀疑。

有多少人希望能学成回国也是问号。


虽然人在德国,可还是在中国人中打滚,碰到的确是各色

各样的中国人,在国内并没有机会了解。人们说“爱读小

说和看电视的人,潜意识里是想偷窥别人的人生“,是

吗?!又怎样!介绍一些朋友给大家,我们一起来分享人

生吧。

汪太太:汪太太今年50多岁了,5年前在国内和单位领导

一言不和,提前退休,越洋寻夫,从此扎根德国生活。我

到德国后第一次拜访,做客就是在汪太太家。


汪府并不大也不豪华,可是相当整洁,包括厨房,这恐怕

是到德国后才养成的好习惯。准备的除一两个炒菜外,也

是以烤肉和生菜沙拉为主。汪太太个子不高,身材匀称,

偏瘦(据说还是在德国长肉以后的形象,在国内想必很

瘦),行动也快,不容质疑。很是健谈,席间笑声爽朗。

只是眉头略蹙着些,似乎有些许愁苦。汪先生的身形和太

太很是相称,也不高,瘦。性格确实完全两样,话不多,

总是微微的带着点笑意,配合着夫人的情绪,也不布菜,

只是示意。暗想,德国的主人请客恐怕就是这个劲头吧。

我刚到德国,很是好奇,于是请教他们欧洲应该如何游

览,那里好玩。汪先生等太太讲完后,告诉我,欧洲大多

数可以游览的地方他都去过了,在德国南部怎麽玩,北部

需要看那里,出了德国怎样。谈性慢慢就高涨了。一顿饭

吃了4个多小时,告辞出来还沉浸在对欧洲游的憧憬中。

同去的友人问我,你注意到汪太太的情绪变化了吗。回想

一下,才发现,是啊,谈到旅游汪太太就没了声音,而且

好象还面露不悦。又怎样呢,友人说:慢慢就了解了。


经常在路上碰到汪太太,她在院子里开了一个小小的菜

地,种些小菜,也并不指望收获多少,绿油油只开花不结

果,看着也是满脸的欣慰和喜悦,偶尔停下来聊上一两

句,一定会指给我看哪里又出现了哪怕是一个可能结果的

小小的花蕾。汪先生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汪太太

并不为生活发愁,只是汪太太不会讲德文,也并不会讲英

文,汪先生白天上班,她除了侍弄花菜,就是收拾屋子和

做饭。弄一些新奇的吃食就会请别人吃饭,无非是房东。

我也收益匪浅。有时在路上也会叫住我递上一张葱油饼,

半块蛋糕。我曾经请教她某些食物的做法,她必是说不能外传,过几天做了请我品尝,又能相聚闲聊一下。在我看

来,乐呵呵的汪太太除了语言障碍,影响了交际外,并没

有太多烦恼的事情。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有时我想,等我垂垂老矣,能有人

相伴,象汪太太和他先生一样,互相取暖,不离不弃,这

一生也算是善终了。

人怕见面,也怕相处,时间长了就有了感情,开始说心里

话,分享喜悦也分担痛苦,才知道虽然“不幸的家庭各有

各的不幸”,但是幸福的家庭也有他的不幸,或者说经历

过不幸。

(未完待续,文中人物多演绎,合并,分解,请勿对号入座。)

[ 本帖最后由 ccereus 于 2006-11-26 10:58 编辑 ]
Share |
Share

啥都不怕,就怕瓦落地

TOP

销售回国飞机票,希望和同学们能达到双赢,鲁尔区同学可直接取票省心省力省钱!
http://help-the-future.de/

TOP

刚刚看到,来晚了~~~~~

沙发也被抢了5555555555555

支持阿!~~~~

TOP

江山代有才人出阿

TOP

原帖由 cereus 于 2006-11-20 22:30 发表
刚刚看到,来晚了~~~~~

沙发也被抢了5555555555555

支持阿!~~~~


...
Many people think they are full of niubility and like to play zhuangbility, which only reflect their shability.

TOP

各位ESSEN和杜市的大佬,老大,以及路过的各方神怪,

在下有礼。兄弟初来乍到,一时兴起,舞个文,弄个墨。

但求,饴笑口成大四方。佐餐,下酒,催眠,伴如厕,任

为之。

持续更新晚间进行时。

[ 本帖最后由 ccereus 于 2006-11-21 14:22 编辑 ]

TOP

支持~~加油~~

TOP

21-11-06 更新

2.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终于一不小心就揭开了汪太太

心灵的伤疤。我并非有意,但那一刻,惊诧的我在汪太微

蹙的眉心背后读懂了隐藏的愁苦。 “这样的男人,我能

怎麽办呢。”幽幽的,她说。

30多年前,汪太和汪先生是工农兵大学的同班同学,自由

恋爱,毕业后领证成家。俩人怎麽看上眼儿的,并不知

道,只知道汪太和汪先生都出身农村,汪太家家境比较殷

实,而汪先生家家徒四壁。他们都是家中老大,不过汪太

是“老大”的那种老大,而汪先生是“老黄牛”的那种老

大。有一年开始有了工农兵大学生,汪先生在一片期盼的

叮嘱中,万分不舍的,带着父老乡亲的希望踏上了求学之

路。而这时的汪太也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动用了不知

啥关系,打通了不知多少关节后,头也不回的登上了离开

乡村的汽车(本人对此表示赞赏)。在学校,汪先生以专

业过硬见长,毕业后做了一名技术人员,而汪太快人快

语,能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并在团队中起到一定的领导

作用,毕业后做了一名行政干部。那一年赶上大地震,汪

先生处危楼而不惊,从容镇静,梳洗更衣,缓步出行时,

汪太正带领大家拆东家板子,撤西家塑料布,一身土两脚

泥的大盖防震棚呢。汪先生对妻子的能力并未觉得不妥,

而汪太对先生的‘黏糊’也毫无办法。那个年代夫妻吵架

是很丢脸的事,汪先生安居乐业,汪太好面子,所以也是

相安无事。

补充两件小事,使大家对很gentle的汪先生有进一步的

了解。据说:如果门口堵着一把椅子,汪先生宁可每日绕

行,也不肯把它搬开,再如果堵的实在太严实,甚至可以

考虑跳跃式,直到汪太要求“请把椅子挪开,到某处”为

止。又据说有一次汪先生在上班时候陪汪太办了点事(在

国内,大锅饭时期,没人在意啦)汪先生执意在下班后回

办公室干坐,望天1小时以补回工作时间。汪太曾问“没

人了,没事了,干什麽呢”,汪先生不语,照做。“这样

的男人,我能怎麽办呢。”汪太很无奈。

但也许正是这样的不变通,执拗,规矩与坚持,当然还有

良好的工作成绩使汪先生取了单位领导的信任,20多年

前,在结婚不到5年的某日,作为一名公派留德的学生来

到了德国,从此就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幸福的德

国生活。留下汪太带领一双儿女在中国的某小城市里独自

支撑着一个并不完整的家。经济的拮据和远离家人,无奈

间使内外无援的汪太成就了一个传统意义上“女强

人”的“梦想”。

按夏令时,中德时差为6小时,但时间并不因为有时差而

有所改变,我们来看看当年汪夫妇24小时的常规作息。

(未完待续,文中人物多演绎,合并,分解,请勿对号入座。虽如此,如不幸被原型人物发现,或被告发,有任何不妥,请及时联系,以便掩饰和埋葬,“诉讼时限”为发表内3天,过时概不受理。嘻嘻!)

TOP

已阅,写的好!但是字数不够,望补充。。。
销售回国飞机票,希望和同学们能达到双赢,鲁尔区同学可直接取票省心省力省钱!
http://help-the-future.d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