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蜜月里看中国对非洲的经营人在德国 社区1 q" [  O5 W' I. ^$ I: Z: t
* ^2 T/ V) X; V7 P8 }- H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已进入历史上罕见的蜜月期,但与此同时,中国工人在尼日利亚遭到绑架;中国在赞比亚金属矿的投资造成的社会冲突,国际舆论对中国对非政策的批评也从未停止。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所遇到的问题,不仅是非洲的问题,也同样是中国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中国在非洲加入国际竞争遇到的问题,也正是中国新阶段发展本身的困境。www.csuchen.de6 i1 g- t8 Z9 Q9 j
& p% c- f; G, l4 Q8 P/ ^
  2006年11月北京了举办了有五十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中非峰会,2007年1月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踏上非洲土地。自胡锦涛2003年全面执掌中国党政大权以来,这已是他第三次出访非洲。; @0 u- d' M! P+ S' p* T1 P

& H' f" o5 d. Q% \8 {4 L  中国最高领导人频频访非的大背景,是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近年有了迅速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除美国、法国之外的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六年来,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由每年的一百亿美元增长至目前的五百亿美元。
) O- o. n% n# B/ A, y0 j$ P7 U
5 w8 Y. C. @8 N) M3 kwww.csuchen.de  中非贸易在十年内增加了四倍,达到2005年的400亿美元,中国也成为非洲大陆上的一个主要援助供应国。预计到2010年,中非贸易总额将达到一千亿美元。按照中非峰会上的承诺,中国在今后三年内将继续扩大援助规模,向非洲国家提供五十亿美元的贷款。1 d) u2 o  H" L! {8 t

1 ]  f; ~1 X: w$ {" kwww.csuchen.de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非洲这样规模的合作注定是全方位的,也注定不可能是排他的。换句话说,今后的中非合作必定是在一个既有世界舆论又有非洲各国国内舆论监督下的合作。
- U# z1 ]! \- Y% K" T1 R
: v" s8 r, v1 T  去年中非峰会期间,中国领导人也已经感觉到世界舆论关于中国可能走殖民主义老路的压力,于是利用官方传媒大力批驳有关论调。两个月后这种国际舆论压力有增无减。) E  x1 J+ I9 H: H6 ~2 i6 \
人在德国 社区' R; n. v/ A) c5 z# N/ S
  中国官方称此次胡锦涛访非的基本目标是落实北京峰会承诺,但实际上,胡锦涛必须面对众多的中国不愿面对的问题:苏丹的达尔富尔人权危机;中国工人在尼日利亚遭到绑架;中国在赞比亚金属矿的投资造成的社会冲突;中国被指控在非洲投资破坏生态环境;中国向非洲大量出口导致当地失业现象严重等等。人在德国 社区$ i* V' ?) L* D6 u  e: ~1 o

5 K2 P% M3 A( M+ z4 q. V  此类问题不能解决,中国就无法同非洲长期合作,也就是说,中国在非洲同西方竞争中就很可能很快败下阵来。那时,中国的任何冠冕堂皇的无私合作的宣示就会站不住脚,而中国自己就有可能被再次挤出非洲。
  f6 N% [# Z: f  a& E2 M: r8 R* R0 r; J# P' e% M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不仅是中国同非洲合作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同世界接轨对北京提出的严峻挑战。国际上近年流传一种“中国模式”的说法,认为中国的经济起飞是一种经济开放、政治集权的统治模式的成功,而在对非外交的成功,便是这种模式的延长。
# t( i( Z1 x" k1 ewww.csuchen.de
) x) I+ c5 N$ t$ [. ^www.csuchen.de  然而,目前中国在非洲遇到的困境正是此种“模式”无法输出的困境。在一种国际竞争的格局下,中国无法以不干涉内政为由对非洲践踏人权、种族暴力、专制腐败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放纵庇护。经过殖民与去殖民潮流洗礼的非洲社会,民主已经深入人心。
+ e: g6 `1 {; t# p% j0 J7 r4 x5 A9 C+ ?% f( O* D
  非洲一些专制政权即使是有意照搬中国模式,也难以付诸实施。非洲不少国家虽然徘徊于专制与民主之间,但总起来看,非洲大陆更靠近民主。即使在一些专制国家,公民社会业已相当强大,政治对社会、对言论的控制也达不到中国的程度。
8 [6 J. @2 J7 ~5 p) `" Awww.csuchen.de人在德国 社区* S, U0 [9 i; H1 I1 w" V* R
  在这种大格局下,中国如果有意以“专制集权经济开放”模式与西方进行全方位竞争的话,实际上竞争还未开展,胜负已经先定。0 g$ B$ I: D) F% I
- _. E- x1 q5 q6 a8 l0 ?6 g
  中国在非洲所遇到的问题,不仅是非洲的问题,也同样是中国的问题。非洲国家的人权问题、社会冲突问题、失业问题、生态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无论是解决非洲问题,还是解决同类中国问题,采取所谓不干涉、不附加条件的态度,实际上都是罔顾正义。如在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灾难问题上,如果中国不能向苏丹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其走上联合国决议轨道上,中国在非洲将背上为了一己石油之私利,不惜纵容暴力之恶名。+ e2 y5 u  f3 u  O& d
  S# b* L( q* [) J  ~( n/ ^1 ^
  对于整个非洲来说,中国如果不能获得非洲公共舆论的认同,不能从人权、公义、公开、让利等基本价值准则出发,将投资与民主、社会保障结合起来,中国将成为非洲国家的众矢之的,即使在短期内利用某些专制腐败政府而得利于一时,迟早也会失去非洲。
* Q9 r, r3 _' p/ k" ~, ~www.csuchen.de
; b3 X: W0 a8 w* a1 `' M& G# _  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在非洲加入国际竞争遇到的问题,也正是中国新阶段发展本身的困境。
www.csuchen.de- v# p0 R) L# i& k. R8 H) u

# T& _/ S# A1 s6 P+ N星岛网刊:第三十八期

TOP

回到非洲( I1 H! H; W8 C2 q8 A

4 J! z& T5 m6 |* o+ i+ F& A: |非洲曾经是中国的亲密伙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非关系达到顶峰,“闹革命”、“求解放”、“争独立”的意识形态输出和大量无偿的经济技术援助,让非洲国家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同时,非洲国家对中国也投桃报李,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19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的进行,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也有所调整,中非关系相对于毛泽东时代的亲密无间,也有所降温,曾经一度看上去中国似乎正在走出非洲。
4 X0 p- h/ C! }. L6 U8 I- {人在德国 社区  Z9 s. b* p+ A6 F6 A2 M
  近年来,中非关系基本完成了从政治伙伴关系到经贸关系的转变,意识形态之间的分野已经被国家利益所弥合。继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之后,胡锦涛本月又展开了非洲八国之行,这被看作是一个象征——中国正在重新回到非洲,只是现在带着的不再是“革命”,而是硬通货;并且这硬通货也不再是无偿援助,而是要还的贷款和生息的本钱。
1 e/ w. j% Y0 s2 c8 _+ |3 L% @www.csuchen.dewww.csuchen.de9 H0 z% e9 D4 D  i4 S+ m
  西方舆论对中国最近在非洲的一连串动作颇为敏感,一时间,“新殖民主义”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连非洲大陆内部也有人在警告,不要把跟中国的关系发展成“殖民关系”。“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实际上是这样一种西方政治逻辑的体现,即:我可以搞但你不能搞,就算我不搞,你也不能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看似替非洲国家和人民说公道话,但实际上正是这种政治逻辑的产物。正在胡锦涛访非期间,美国悄然启动了它的非洲司令部,虽剑指反恐,但这柄举起来的剑未必不意在沛公。
  C# M$ K. u' K( \" ^# e. x% j9 Y! h1 u* U; [
  当非洲不能为欧美产品提供市场,其能源又不足以引起欧美国家兴趣的时候,非洲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鸡肋。然而,鸡肋也不容他人染指,于是,中国的到来就成了“新殖民主义”。但这些鼓吹“新殖民主义”的先生们似乎忘却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他们自己才是殖民主义的始作俑者。正如胡锦涛和温家宝所说过的那样,中国不是殖民主义者,殖民主义的帽子绝对不应该扣在中国头上。而胡锦涛此次的非洲之行,不仅仅是寻找新的战略空间,也是现实主义外交的实践。1 g% f; H% C" N& t- Y

* I# y# v; g, F% n) G人在德国 社区  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中共十七大,二是反台独。这两件事情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一边是中共推出反腐新战略,继续向国人彰显反腐败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军方高层频下战区,督促军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台湾那边的“去中国化”运动也在紧锣密鼓,先是教科书“去中国”、军营“去蒋”,然后又有一众公营事业“去中国”,虽然美国明确表态不支持台湾这波闹哄哄的“正名”,但阿扁似乎是铁了心要“正名”下去。此番“正名”实际上是一步走向台独的准备棋,这把火倘若延烧开来,台海局势的紧张就在眼前了。www.csuchen.de: r7 i2 J& E  \# ~, O
www.csuchen.de7 `; O/ l  }9 w! w3 Y3 C! R% l% d5 o$ n" d
  宋代时候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台湾那边的新桃旧符正相争,而春节这个新桃换旧符的中国传统节日确乎来临了,春运已经进入了高峰期,人们都匆匆忙忙地奔走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路上的人们似乎不再关心什么天下大事,眼睛里看着的只有那一张小小的车票。
- @, Y9 I2 S$ U$ v
1 i" M7 {$ Z' [) t1 i4 b- R" |3 R8 g; d
林海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