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特写/ 嫁到上海的滋味

来自江苏镇江的王燕尔上周嫁到了上海,和新郎小黄成为这个城市每年新增的数万对「两地婚姻」中的一例。人在德国 社区6 B* q7 c! W" ^0 W# @8 _; s

! _3 e1 r5 P! L5 F9 M5 p据新华社上海3月16日电,在上海,一方在本地、一方来自外地的「两地婚姻」夫妇数量正快速上升。来自婚姻管理部门的统计显示,2006年,上海「两地联姻」新人的对数创下多年来的新高,达55992对,比2005年增长55.96%,占2006年上海结婚登记人数的34.6%。# S6 r' z! _! ]6 O% ]$ P

3 O0 v0 I% b; p& qwww.csuchen.de2006年上海新增的「两地婚姻」中,「另一半」是江苏籍的人最多,有12900名上海人和江苏人结婚﹔来自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的也不少。
0 G% c7 Q" u# c8 w% _* ]& _" g* C2 U9 `2 X1 |9 w
婚后的生活让王燕尔觉得自己已被这座城市接受。「公司里的同事来自全国各地,家里公公婆婆对我也非常尊重,他们用普通话告诉我怎么做菜。」她说。人在德国 社区# d( z( L9 p9 W# R" _
www.csuchen.de) q$ }$ g) Q( n  c  W: M& J* y
上海曾经是中国地域观念最强的城市之一,人们的婚姻更是受此深刻影响。几年前,零点调查公司曾对中国城市的「宜居水平」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大连在城市「包容性」上排名末三位。www.csuchen.de, O3 v2 e0 U# F& N
* A' |: B6 e9 r3 Y. Q$ _( n
许多人对「阿拉阿拉」的上海方言颇有微词。认为这种吴侬软语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筑起过一道无形而坚硬的厚壁。「不过,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上海人对外地人的心态,正变得平和而包容。」王燕尔说。1 K/ k; q8 s& R2 l8 E3 R

) L  l# l( W, j0 t) O: Z' s+ x0 p2 }www.csuchen.de5年前她来上海,在淮海中路向交警问路,交警一直用本地方言回答﹔现在,走到哪里里,交警都会用标准的普通话为人指路。几年前,一家著名网站曾在上海成都北路高架东侧打出巨幅沪语广告牌,希望能吸引众多上海网民,结果引来上海各界不满,最终被上海市工商和市容环卫部门勒令拆除。根据2005年的统计,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已达581万,占全市人口数的1/3。外来人口中,有一部分是政府的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员,他们被称为「新上海人」﹔还有一部分则是农民工群体。
/ m& q9 G; E+ Y' N8 o+ a人在德国 社区; A5 \/ o" z! I  r7 Q* D4 G2 r
专家分析指出,「两地婚姻」的增长,说明上海正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接纳」乃至「吸收」进城市最细微的生活中。
* j- ^- V; [: r" |; h$ _www.csuchen.de人在德国 社区5 n3 b  U' ]' O8 s1 Z0 \3 p
但同时,「两地家庭」可能比本地人组成的家庭面临更多的生存挑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曾对上海「外来媳妇」的生活状况进行过抽样调查。在1599名被调查者中,21%的家庭成员平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28%的人靠打零工补贴家用,48%处于失业状态。
/ n7 O4 }  o* v, i/ x
0 p7 {. ~2 ]2 C/ E1 i3 r: O& x今年36岁的小陈2001年从江西嫁到上海后,一直和丈夫、公婆住在上海闸北区浙江北路一间20多平方米的公房中。丈夫几年前下岗了,以零星的打工收入维持家中生计。小陈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找不到工作。
6 E( I) ^, A' n( b! w9 k人在德国 社区
' ^, z* G: l' I根据上海现行的政策,小陈这样的「外来媳妇」需在上海住满15年才能有上海户口﹔没有户口,她们享受不到一般上海市民所能拥有的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待遇。
9 |/ B7 x) `  |5 f8 L$ q5 h% ]) K7 P/ H1 `8 o; N) {- \
「算起来,等我有了本地户口,我已经40多岁,那时候,就算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可年龄大了,工作就更难找了」。小陈说。因此,专家强调,面对快速增长的「两地婚姻」,人们还需要作更多准备。
3 x. E9 S! C9 F! W( L- O( W
. L- w( J( ~5 J2 awww.csuchen.de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