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费那事干嘛,直接上不就行了。
Share |
Share

TOP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

楼主,我是那种喜欢看帖不回的人,这点你看看我的注册时间和积分就知道了.我只是转了一点不同的言论而已,有些字还被屏蔽了.
反正我连接也给出来了.您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妥,可以直接去 草色新雨论坛 辩论.
ps,封莉莉在那个论坛是有id的.
还有,据我所知你转的这篇文章的原文是英文的,原文是与信是一并发给Dr.Lucas的.但是他有没有时间看,我就不知道了.

[ 本帖最后由 Garrett 于 2007-7-23 23:20 编辑 ]

静水流深
渗之遥遥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

基本的常识是:光线不可能从耳孔进入,耳朵(耳廓和内耳都)不是透明的组织,光线不可能沿着颈动脉管和许多神经通路散射到松果体。爬行动物的松果体与人类的松果体不是一回事,因为在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早已不是一回事。
    人类的松果体不可能是“第三只眼”。种系发生和比较神经解剖学研究证明,人类的松果体和低级动物的“松果体”并不是一回事。这里有两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值得澄清:光感受器的进化与功能及神经系统的进化与功能。
    从神经系统种系发生上看,多细胞动物只有原始的神经细胞,无脊椎动物中从腔肠动物起开始有网状神经系,扁形动物有梯形神经系,到环节动物发展为链状神经系,到头索动物才有神经管,到脊椎动物,神经管逐渐发展为脑。
    从光感受器种系发生看,多细胞动物没有光感受器,无脊椎动物中从低级到高级:蚯蚓有感光细胞;眼虫有局限性的光感受器,眼点和色素(色素使光只能从一侧照到光感受器上);鲎有一对复眼(每个复眼有700个小眼,每个小眼有10~12个感光的小网膜细胞和一个偏心细胞)和一对单眼;昆虫如苍蝇有一对复眼和三个背侧单眼,复眼由20~1万个小眼组成,其中色素可以移动,以便调节眼的敏感度和接收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量,已经可以描记昆虫的视网膜电图;头足类如乌贼有假角膜、后巩膜(内有视网膜)和视神经节,这些构成了它的视觉器官。(见1985年5月,李永材  黄溢明主编 比较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90~297面)。  
    从种系发生上看,神经系统和光感受器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发生发展进化过程。而脊椎动物中由低级动物到高级动物,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经历了古老部分退化,其功能逐渐在新部位控制下充实完善的过程。例如爬行动物、鸟的高级神经中枢纹状体,到哺乳动物(纹状体)逐步退化,有更高级的大脑皮层管理高级神经活动。松果体确实是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个结构,在鱼、两栖类和某些(不是全部)爬行类动物,它们的松果体有类(请注意是“类”)视网膜锥状细胞(光感器),这些动物的松果体又是被透明组织结构所包裹,对光有直接反应,有光感受器的作用,被称为“顶眼”值得特别指明的是,这些动物已经有发展相当完善的眼睛,它们的“顶眼”并不具备直接视物的功用。有光感(例如能感受到光的明暗)并不是直接的视觉。就是说“顶眼”只有光感功能,并不具备视觉能力。

到了高等动物哺乳类,松果体已经进化成为内分泌腺体(同脑垂体等内分泌腺体一样),也就没有了“顶眼”的结构和功能(没有了光感的相应结构);同时,高等动物松果体的前前后后被层层包裹在脑的中心,脑外还有厚厚的颅骨和肌肉、皮肤,不可能直接接触光线(也没有了直接接触光线的条件),所以,对于人类“顶眼”或“第三只眼”根本无从说起。(

[ 本帖最后由 半人马 于 2007-7-23 23:44 编辑 ]

TOP

和它丫扯个P。。。
他不承认科学,但是又要用科学来伪装自己

楼上的,你说松果体没法接触光线,有个前提,光线直线传播
你信不信它给你一个解释是:光线不是直线传播的...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