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小记2012年中国留德校友讲述走进卡尔斯鲁厄

做最好的自己





——小记2012年中国留德校友讲述走进卡尔斯鲁厄




(卡尔斯鲁厄学生学者联合会供稿)





“3月31日是个很重要的日子!”毕业于卡尔斯鲁厄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进入职场七年的廖宇,用这句话开启了他激情澎湃的演讲。在度过了收获满满的一天后,这句话也能够最好的总结前来参与本次活动的100多名卡鲁学子的会后的感触。




“成绩确实是很重要的, 但是只是在刚进公司的时候”,“毕业之后留在德国工作3到5年, 再以被外派的形式回国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做事不太好的一部分就在于经验的总结,Dokumentation的编写!”“Hobby也是很重要的!”……2012年3月31日,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卡尔斯鲁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联合组织的中国留德校友讲述活动于BEST WESTERN Queens Hotel顺利举行,9位从卡尔斯鲁厄大学走出来的前辈学长学姐借此契机与卡鲁的学生,学者和毕业生倾心交谈,为大家答疑解惑,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随着主办方卡鲁学联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代表的致辞,在场等候多时的同学们也即刻燃起了兴趣。卡鲁中国学联主席孙晓欣首先对当天的嘉宾进行了介绍,并代表同学们欢迎了他们的到来。随后DAAD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该组织的情况以及举办此类活动目的,并欢迎同学们多多关注DAAD的新闻,表示DAAD会继续向留德的中国学子提供更多帮助。





主办方致辞后,KIT校友廖宇以一如既往的轻松而又睿智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如何从国内毕业工作三年以后,决定出国深造,将自己的梦想从三峡边上的小城宜昌带到德国,从到德国开始,持续10年的电气工程师的职场之路。大家都因廖学长犀利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对他一个小时的演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廖学长谦虚的说,他经过这10年成长,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却是一个“成功的人”。并用他的座右铭勉励同学们,希望大家都“做最好的自己”。





紧随其后的冯骉博士,深谙汽车业行情及德国企业情况,以发动机研发的专业知识类比职场计划,凭严谨务实的信息、生动的举例为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种精彩。他大胆的承认,

即使他专业从事发动机研发20年,仍然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借此告诉同学们,学无止境,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在两个演讲结束时,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一点钟,同学们却丝毫没有显露出倦意,反而感到意犹未尽。借午餐的时间,同学们也与各位嘉宾有了更近的交流。





下午的讲述活动则以讨论的形式展开, 分为“学业科研”以及“工作实习”两个主题。讨论开始后,主办方的卡鲁中国学联的主持人抛砖引玉提出了三个相关问题,引燃了会场的热烈气氛,许多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冯骉博士、袁波教授,以及在戴姆勒集团工作的赵阳和杜云学长,先就学业科研的话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袁波教授在学术上丰富的经验以及赵阳学长犀利的的语言,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下午茶结束后,陈越博士,黄惠燕女士,陈蕾雷女士,俞忆巍以及廖宇学长,就实习与工作的话题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他们都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同学们解答了诸多心头的疑惑,也让大家对将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 在讲述活动中下午茶的时间里,场内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同学,都在就留学中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继续着交流,并大胆向嘉宾们询问一些就业实习的机会,抓住机会简历人脉,在BASF任职的陈蕾雷十分热情的为同学们介绍了她所在的企业的就业情况。




作为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卡鲁校友的嘉宾们个个都很务实,讲述的也都是他们生动的经验和故事而非传统的大道理。俞忆巍学长介绍起了自己在咨询公司的工作生活情况,黄惠燕女士从女性的角度向大家讲述了生活中的许多经验。廖宇学长也说:“讲一个故事永远比讲一个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演讲与问答期间会场里也因为嘉宾们幽默风趣的语言时时响起同学们的欢笑和掌声,一改传统上理工专业从事者不善言辞的形象。




晚上六点,交流活动在大家的热烈掌声和意犹未尽中结束。结束时每一位嘉宾道出一段心中的感触为本次讲述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对参与的朋友们填写的活动反馈调查表的统计,大家普遍对参与此次活动的效果感到满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正如廖宇在演讲开始时所说的一句话:“3月31日是个很重要的日子!相信大家一定会满载而归!”这个结果也使卡鲁中国学联的同学们受到极大的鼓舞,表示今后一定能为卡尔斯鲁厄的中国学子举办更多此类活动。








( 文字编辑: 胡泽周、钟初炜)

2012年4月5日